Home Tags 機器人

Tag: 機器人

科學家設計粘性膠帶模塊 用於讓機器人知道地板是否干淨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用來自主清潔機場和醫院等場所的地板和其他表面。但你不得不懷疑......機器人是如何知道地板是否足夠干淨的?一個新的模塊很快就能告訴它們。該裝置目前正由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包括一卷白色膠帶,一個可以拉出短的膠帶的步進電機,一個可以壓住拉出膠帶的電動彈簧"柱塞",以及一個USB攝像頭,用於視覺檢查膠帶。 一個利用該設備的機器人開始對一段處於清潔、未使用狀態的膠帶進行成像。隨後,這段膠帶被壓在地板上(粘性面朝下),然後通過攝像頭再次檢查。通過計算現在可以看到污垢顆粒的像素數量(但之前並不存在),機器人能夠為該區域的地板分配一個"污垢分數"。 然後,機器人可以反復清潔和重新評估該區域,直到它的分數令人滿意--評分標準從0到100分,0分是最髒的,100分代表最干淨。 不過,仍有一些限制需要解決。首先,質地粗糙的地板往往會保留污垢顆粒,使它們無法粘在膠帶上。當在不同質地的地板之間過渡時,該系統也可能錯誤地檢測到灰塵。 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該模塊還能評估微生物密度,因此機器人將知道是否需要對地板進行消毒。科學家們還在開發算法,使清潔機器人能夠直觀地識別地板上哪些區域可能是最髒的,因此它們可以得到最多關注。 這項研究由博士生Thejus Pathmakumar領導。相關論文最近發表在《傳感器》雜誌上。 來源:cnBeta

機器人農業公司Iron Ox已完成5300萬美元C輪融資

作為眾多希望在 21 世紀徹底改變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企業之一,總部位於灣區的機器人農業初創企業 Iron Ox,本周剛剛宣布完成了 53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在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 的領投下,Iron Ox 的總資金也達到了 9800 萬美元。 (圖自:Iron Ox) 據悉,在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日益嚴重的問題影響下,此前我們已經聽說過從大型室內農場、到專為傳統種植方法而設計的田間作業機器人等設想。 不過作為一家初創企業,Iron Ox 提到了特殊的「閉環系統」方案 —— 本質上就是一座充滿科技感的機器人溫室。 盡管產量與傳統農場不相上下,但 Iron Ox...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機器人大賽第一次比賽對策攻略分享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中的機器人大賽的第一次比賽是遊戲里比較難打的,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機器人大賽的第一次比賽到底應該怎麼打,其實想要打機器人大賽的第一次比賽需要開發2個R40電池,然後觀察一下,更多如下。 機器人大賽第一次比賽對策攻略分享 准備階段要開發2個R40電池。 觀察階段要看到對面3個速度型的帶盾。 對策方法 1、優先擊殺對面隊長車,出來就幹掉,不然你是打不過3速度的。 2、對面速度帶的是盾牌,因此我們實在來不及阻擋可以用側身擋它不給他過,然後繼續追殺,時不時還可以用的沖刺。 3、時間還剩25秒會出現一個9X9綠色的方塊,這個必須吃,不然必輸。 點擊進入:機器人大賽第一次陣容選擇推薦 來源:3DMGAME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機器人大賽第一次陣容選擇推薦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中的機器人大賽的第一次陣容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機器人大賽第一次陣容應該怎麼選比較好,其實機器人大賽第一次陣容怎麼選都可以,三個一樣的可以選,當然三個不一樣的最好,更多如下。 機器人大賽第一次陣容選擇推薦 第一次陣容不一定要三個不一樣的,可以三個都是速度型的MB1000S,不然AI用的XF-02會無緣無故罰站,當然不一樣的陣容搭配更合理。 另外第一次要刷下幾個比賽才能獲得的材料,如果有豪華版dlc可以直接打第一場戰鬥,沒有需要刷下素材升級 點擊進入:機器人大賽玩法介紹 來源:3DMGAME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機器人大賽玩法介紹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中的機器人大賽是遊戲里比較獨特的一個比賽,玩起來非常有趣,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機器人大賽到底應該怎麼玩,其實這個機器人大賽玩法的最終目的就是目的是盡可能的吃新出現的金色磚塊,更多如下。 機器人大賽玩法介紹 機器人大賽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吃新出現的金色磚塊,時間還剩25秒會出現一個3X3綠色的方塊,吃了後,像俄羅斯方塊一樣,以我們的起始點橫條為基底,通過邊的連接,逐漸占領地盤,地盤誰多誰贏。 如果搭建途中和敵方地盤重合,可以直接吃掉對方的這片領地。(當然之後的發現快速搭建到敵人出身點直接贏是純屬偶然。) 點擊進入:機器人大賽全零件獲取位置介紹 來源:3DMGAME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機器人大賽全零件獲取位置介紹

《審判之逝:湮滅的記憶》中的機器人大賽需要的零件是非常多的,大部分獲得都比較簡單,小部分獲得比較困難,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機器人大賽的零件應該怎麼獲得,其實機器人大賽的零件大部分都可以買到,位置就是橫濱中華街麻將館旁邊的仙藥店,更多如下。 機器人大賽全零件獲取位置介紹 各零件獲取地點 物品(只添加新的,舊包含的不再寫) 地點 部分零件(如下圖) 橫濱右上角【東尼雜貨推車】 部分零件(如下圖) 橫濱中華街麻將館旁邊【仙藥店(橫濱)】 頂級螺絲 橫濱最下方【弁天屋(當鋪)】 老舊電路板 橫濱最下方當鋪左邊的小巷或者誠棱高中 3F,如下圖 高強度塑膠板 【橫濱惠比壽屋】 機動基礎技術報告丶IP1資料丶破爛橡膠 大冢工業高校對手擊敗獎勵 強襲基礎技術報告丶AI1資料丶充滿雜質的鉛 練習賽 演算法小子 鐵壁基礎技術報告丶老舊電路板丶雜質玻璃板 練習賽 三谷西高機器人社 CF1資料丶小螺絲丶髒掉的鐵 練習賽 宮下學苑機器人研究會 磨損的磁石 誠棱高中 學生餐廳 店門口北側地上 點擊進入:老舊電路板位置介紹 來源:3DMGAME

Piaggio子公司推出緊湊型載貨機器人Gitamini 可跟隨主人行走

據媒體The Verge報導,Piaggio Fast Forward是義大利著名汽車公司Piaggio的子公司。該公司近日推出了其第二款機器人產品,是其載貨機器人Gita的緊湊型版本,名為Gitamini。 Gitamini的外形和功能與全尺寸的Gita相同(這個名字在義大利語中意為短途旅行或郊遊)。該機器人由兩個大輪子、一個貨箱和一個機器視覺系統組成,它用來識別和跟蹤其主人。Gitamini重28磅,在其內部可以攜帶20磅的東西前行21英里。這與Gita做了一個有趣的比較,後者可以攜帶更多的東西--40磅,但只能前行12英里。 Gitamini使用一系列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包括雷達(原始的Gita沒有配備),來導航和跟蹤用戶。要激活這種跟蹤模式,用戶只需站在Gitamini的前面,點擊一個配對按鈕。然後,機器人將只用視覺來鎖定用戶(不使用GPS或藍牙),並將以每小時6英里的速度跟隨用戶。 該機器人的貨箱蓋可以被鎖定,其跟蹤模式也可以被禁用,但沒有主動防盜功能。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Piaggio Fast Forward的執行長Greg Lynn告訴The Verge,「不太可能有人能偷偷地帶走它」,因為它是如此引人注目的物體。Lynn說:「被盜的Gita對任何人都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它使用與手機的安全連接來解鎖、更新和使用。我們還沒有聽說過Gita在使用時或停放時被盜或被撬的情況。」 Gitamini的售價為1850美元(將於10月15日在mygita.com上出售),而發布會上Gita的價格下降到2950美元。 當The Verge向執行長Greg Lynn詢問機器人的銷售情況時,他拒絕分享任何銷售數字,但他說有Gita機器人在「美國一半的州(......)運作,重點是南部地帶,那里全年的戶外天氣都比較友好」。 Lynn說:「大多數消費者的Gita機器人被用來代替汽車在各種社區里跑腿,它們在戶外被用來進行一英里或更多的往返旅行。」不過,他指出,該公司也有一些商業客戶。目前在美國的八個機場(包括甘迺迪機場和洛杉磯國際機場)都有Gita,還有一些在規劃的社區,如佛羅里達州的Water Street Tampa 和加利福尼亞州的Ontario Ranch 。 來源:cnBeta

科學家製造出一種由超聲波控制的氣泡驅動藥物輸送微型機器人

據媒體報導,盡管許多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將藥物運送到身體的特定位置,但仍然存在一個挑戰--不使用笨重的車載電池為這些機器人供電。現在,一種新的方法是利用超聲波作用於微小的氣泡。 在Mingming Wu教授的帶領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始利用雷射光刻系統3D列印動物細胞大小的三角形「微型機器人游泳器」。每一個都是由疏水(防水)樹脂製成,在它的背面蝕刻了兩個洞--這兩個洞的開口直徑不同。由於樹脂是疏水性的,所以當一個游泳者被放置在液體環境中時每個腔內都會形成一個氣泡。 當一個外部超聲波換能器隨後對准游泳者時,聲波引起氣泡振盪,產生渦流推動機器人前進。然而通過改變波的共振頻率,可以有選擇地單獨激發其中一個氣泡或同時激發兩個氣泡。 這樣,游泳者就可以被遠程控制。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製造出了由單個氣泡推動的微型機器人,但它們必須使用兩個超聲波換能器來控制。相比之下,據報導,康奈爾大學的游泳者是第一個只需要一個傳感器的,這要歸功於他們的雙氣泡設計。 科學家們現在正致力於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材料製造機器人,這樣它們的工作完成後就能在體內無害地溶解掉。 來源:cnBeta

月虹影帥亮相《超級機器人大戰30》第二彈預告

Bandai Namco昨天晚上公開了PC、PS4和Switch平台的策略遊戲《超級機器人大戰30》第二彈預告片,在這次的預告片中可以看到新的「月虹影帥」等機體登場亮相。 《超級機器人大戰30》第二彈預告: 作為系列誕生三十周年的紀念作,《超級機器人大戰30》除了包含來自《高達》《Z高達》等經典作品的機體以外,還有《SSSS.GRIDMAN》《騎士&魔法》等作品的新機體參戰。另外,由於距離發售日尚早,加上之前製作人寺田貴信已經表示第二彈預告只是熱身,所以後續一定會有第三彈預告。 《超級機器人大戰30》已確定於10月28日發售,登陸PC、PS4和Switch平台,遊戲支持中文。 來源:3DMGAME

《超級機器人大戰 30》公布第二彈預告,魯路修參戰

《超級機器人大戰 30》在今晚帶來了 PV2,其中展示了新參戰的作品、機體與原創內容。來自《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的「月虹影」完全體「月虹影帥」公開。 《超級機器人大戰 30》將於10月28日發售,登陸 NS、PS4、steam,自帶中文。 來源:機核

未完的進化之終章——BANDAI HG蓋塔機器人ARC

本文章由: 早乙女研究所 贊       助 HG 蓋塔機器人ARC 資料庫地址:https://acg.78dm.net/ct/355658.html 發售時間:2021.9.11 發售價格:4000日元(不含稅) 蓋塔機器人ARC是由石川賢所繪制的最後一部蓋塔漫畫,也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作品,伴隨著石川賢先生在06年去世,漫畫蓋塔機器人ARC的劇情也永遠定格在了拓馬駕駛著蓋塔ARC與神威對峙的一幕。 時間一過便是14年,2020年底,蓋塔機器人ARC終於宣布了動畫化的製作企劃,這也代表著這一部已經待續了14年的作品終於要在今年十月為故事故事畫上一個句號,雖然很可惜結局只能是原創結局,但是這麼一部曾經大家都認為會成為遺憾的作品得以以動畫化的形式重新復活也足以讓廣大超級機器人粉絲們雀躍不已。當然,伴隨著動畫到來的自然還有新的蓋塔機器人模型,萬代也在消息公布沒多久之後立刻跟上了模型企劃:GX-99蓋塔ARC與HG拼裝的蓋塔ARC,今天要來看的便是企劃中的其中一款,萬代HG拼裝系列的蓋塔ARC。 包裝與封繪 本次蓋塔ARC所使用的盒子為大開面的盒裝,而且雖然系列中並沒有冠以INF的字樣但是封繪風格是與INF系列的超級系機器人如出一轍的,封面的這個場景描繪的應該是ARC在使用必殺技雷霆轟破時候的姿態。 與普通高達系列HG的盒子對比 板件 多色成型板件,金色成型色質感十分不錯,不過水紋依舊是老樣子,紅色與B板件不同是深紅色,身上外露的綠色部分是實色件。 D板有兩板 這次附屬的ACB5,紅色的底座意外的我還蠻喜歡( 貼紙,大部分是雙板斧的斧刃的銀色,剩下的是肩甲上面的紅條,眼睛、額頭和嘴邊的深紅色色差。 說明書採用的是裝訂本 絕贊拼裝中...... 組裝過程沒什麼好說的,本身結構並不復雜,不過還請認真調整眼睛貼紙,不然貼歪了的話會顯得很憨。 CHANGE GETTER ARC!!! 主體來講造型還是十分在線的,全身的紅色成型色色澤也挺漂亮,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手為了做臂刃收納狀態的替換件所以顯得有點小了。 背面,背包十分的巨大。順帶一提的是這次的小腿合縫全部安排在了側面,而大腿合縫則是兩個大片左右合,合縫在正面。 奇奇怪怪的大小比較(手邊沒有其他HG了還請湊合湊合 圖一比較對象為粘土人,圖二從右到左分別是ROBOT魂 F91 EVO,蓋塔ARC,戴亞克隆古立特動力服,女神裝置A1.1吾妻楓 皆傳,figma哥布林殺手 這款蓋塔ARC大小上和INF系列是差不多的20cm左右 雜圖 可動 低頭可動一般,其他方向頭部可動都算可以 除了頭部下方之外,脖子根部還有一個球形關節 腰部為胸腔和胯部的兩個球關連結,對比起INF結構和可動上都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活動起來容易破相 手臂平抬 肩甲與手臂根部以球形關節連結,裝上肩甲後對手臂平抬關節有一點干涉 還有就是這款蓋塔ARC沒有手臂根部的向前拉伸關節 大臂与小臂部分有平转关节 手部連結為球形關節,手背有裝甲干涉所以可動幅度並不大,其他方向可動幅度比較可觀 最大曲肘与屈膝 手臂平轉360°沒有問題,腿根部側抬大概接近90° 胯部下拉關節 雖然下拉關節可以提供客觀的可動幅度但是因為大腿造型的問題還是會被干涉 左右最大接地 前後最大接地 小腿內部結構十分直球 而且兩條腿內部空心程度非常高,下半身並不怎麼重,有時候因為背包的原因站立需要好好調整下。 同時可以注意到大腿的合縫,現在大腿用左右合的模型真的已經很少了,在這里明明感覺用前後合和套筒也行但是卻偏偏用了左右合(小聲 背包頂端的造型像一個不怎麼高興得哈羅 引雷針全部都可以展開活動 向後也有可動 背包下端最中間的引雷針可以旋轉來調節可動方向 背包可以通過拆除後反裝還原完全展開的狀態 這也是個人覺得蓋塔ARC與ARC的梵文語義「大日如來」最為接近的姿態,背後的引雷針就猶如照耀而出的佛光一般 配件 蓋塔戰斧,斧刃需要用到大量貼紙補色 雙頭戰斧的連接件 連結起來後的雙斧非常具有體積感 但是握持手並不能把斧子卡的很緊,玩起來無論是雙持亦或者是連結雙持狀態都容易亂轉 替換的張開狀態的口部,牙齒和內部需要自行補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替換的張開手,將手掌內部的細節也做了出來 替換的展開與收納狀態臂刃 收納狀態的臂刃並沒有固定位點,把玩時候很鬆動,喜歡亂晃 依舊不是特別行的POSE 地攤圖 總結 作為一款久違了的正統蓋塔拼裝模型,先拋開素質不論,其在我心里就就註定會有一定的分數加成,模型本身素質只能說比較一般,很多地方有種你B在束手束腳的在省成本的感覺,雖然分件和分色設計還算不錯,但是有些地方還是讓人感覺差口氣,可動方面還算夠用,總體關節拼裝完成後也十分得緊實,但是玩起來無論是斧子亦或者是臂刃的收納替換件都讓人很糟心,再加上背包裝上之後整個ARC就像個海膽一樣(笑,所以把玩起來只能說是一般般,總的來說,作為一款題材拼裝,這款ARC算是一款在普通產品及格線之上的產品,加上題材的附加分的話在我這大概可以拿個75分左右吧,不過我本來對其要求也並不高就是了,能出就好,如果並不是特別急著玩到新的蓋塔ARC的模型的朋友可以考慮等等後續企劃的超合金魂。 蓋塔ARC動畫的故事也准備要來到尾聲了,雖然動畫的製作肉眼可見的貧窮,但是最後這幾集的情節安排還是很棒的,製作組將相對有限的經費都用在了刀刃上,各種致敬也好,新劇情也好,都讓喜歡蓋塔機器人這一部作品的人為之叫好,多的話也不說了,希望動畫蓋塔ARC能夠給這一個已經等待了14年的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吧。 萬代桑請各種蓋塔機器人模型搞快點。 感謝能夠看我廢話看到這里的每一個人,每次評測都用手機拍效果也都不太理想感覺還真是挺對不住的 這里是一般通過的肥宅KEND,有機會再見 來源:78動漫

Tidio AI趨勢報告:約42%受訪者能夠接受機器人伴侶

在一項針對 1200 多人的調查中,Tidio 發現大約 42% 的受訪者表示能夠接受與機器人「發生浪漫的關系」。其中男性受訪者群體中的數字高達 48%,而女性受訪者亦有 33% 。這意味著,未來某一天,機器人 / 人工智慧不僅會接替人類的許多工作,甚至反過來主導人類的生活。 ...

軟銀將推新一代機器人Smabo 孫正義稱可重振日本經濟和競爭力

軟銀集團CEO孫正義周三表示,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重振日本經濟和競爭力,表明在該公司曾大肆宣傳的Pepper機器人失敗後,孫正義並未放棄在這一領域的雄心壯志。 ...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曝預告 沈騰飾演2050年油膩機器人

繼章子怡、徐崢、吳京三位導演之後,今日,沈騰執導《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發布新單元預告。開心麻花全員喜劇人助陣,來自2050年的機器人已成功抵達2021年,機器人老爸制服熊孩子最強攻略,爆笑來襲,本片將於2021年9月30日上映 。 《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預告: 沈騰此次自導自演,在片中飾演從2050年回到2021年的機器人,還被安排與馬麗相親。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之《少年行》由沈騰、洪烈、馬麗、艾倫、辣目洋子、常遠、吳昱翰、周慶昀、王成思、宋陽、李海銀主演,李雪健以及張小斐特別出演組成的演員陣容。 《我和我的父輩》是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電影,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人聯合執導  ,「中國電影追夢人」再次集結,是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後,國慶三部曲第三部。 預告截圖: 來源:cnBeta

耐火機器人在1000度火爐待半小時還能工作 可代替消防員實施救援

9月11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在北京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台耐千度高溫的消防機器人引人關注(視頻)。據悉,這款消防機器人由力升高科公司打造。把這台完好的機器人放入火爐中,等取出時它的履帶已經被燒紅,但其依然能工作。 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可以替代消防員深入到火場內部去執行消防救援。 在實戰應用中,消防機器人能夠代替消防戰士進入易燃易爆、高溫、毒害腐蝕、濃煙缺氧等高危環境進行作業,一方面可以直擊火場內部進行「零距離」偵察,給現場救援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 另一方面可以近距離精準打擊火源,提高滅火效率,同時也可以在消防員進入火場之前進行降溫,隔離火災核心區域,為消防員開拓更廣的工作面,降低外圍火場的滅火難度。 來源:cnBeta

以後不是請看護!「醫療型機器人」橫空出世 「扭頭與真人對話」畫面曝光

近年來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醫療型機器人也出現了。總部設立於香港的機器人公司「漢森機器人」設計了一款名為「Grace」的醫療型機器人,希望能夠幫忙照顧病患、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如果未來這一款機器人真的投入醫院,不僅醫護人員的安全更有保障,病患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全球,雖然各國都在努力提升疫苗接種率,但還是趕不上民眾染疫的速度。眾多病患被送進醫院,醫療系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第一線醫護人員冒著染疫的風險日夜忙碌,壓力非常大。如果有醫療型機器人的話,醫護人員的壓力能大大緩解。 ▼根據國外機器人聯合會(IFR)的資料,近年來醫療機器人的銷量持續上升。醫療型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需求會越來越大。「漢森機器人」的創辦人兼執行長David Hanson表示,Grace機器人能夠用來支援醫護人員,但還是無法完全取代真人。不過機器的投入可以為醫療照護提供者收集重要資料,能夠大大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減輕醫護人員的過勞問題,還能改善個別病患的健康狀況。 https://youtu.be/ByLiGisgpN0 Grace型機器人採用安卓作業系統,帶有熱像儀等內在感測器,可以測量病患的體溫跟脈搏,能夠幫助醫生診斷病情。除此之外,Grace型機器人還具備社交能力,能說英語、中文跟廣東話,可以展現同理心、憐憫心,在年長者照護方面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來源:YouTube 來源:bomb01wwwallother

BANDAI 21年9月: 超合金魂 GX-96 蓋塔機器人號 官博發售前介紹

TVアニメシリーズ『ゲッターロボ號』は、新たな構想のもとで描かれた、ゲッターロボとランドウ軍団との対決を娯楽性豊かに描いた作品です。放送開始からちょうど30年前、初めての超合金ブランドとしてゲッターロボ號は復活を遂げました!! では、9月18日(土)店頭発売予定「超合金魂 GX-96 ゲッターロボ號」のおすすめポイントを紹介していきましょう。(構成・文/五十嵐浩司) CHANGE1 ゲッターマシン この商品にはゲッターマシンとしてゲッター1、ゲッター2、ゲッター3の3機がセットされています。まずゲッター1とゲッター3にはこれまでの立体物ではオミットされていた、ランディングギアが造形されています。第15話以降に使用されたオープニング・フィルムでも目立っていたゲッター1のランディングギアを、その手で引き出しましょう。 なお、ゲッター2はもともとクローラーを内蔵しているのでランディングギアはありません。この後の項目で各ゲッターロボにチェンジする時、ドリルを付け外し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が、首の角度にコツがあるので、上の写真を参考にドリルを被せてくださいね。 超合金魂だけのこだわりポイントとして、ゲッターマシンへの拳の格納が挙げられます。ゲッター1、ゲッター2、ゲッター3いずれも拳が內蔵されており、合體中に拳を取り付けることなくゲッターマシンから各ゲッターロボへ合體できます。これにはできるだけ映像の合體を再現しようという意地を感じますね。ただし、格納を優先しているためサイズは小さくなっています。上の寫真ではゲッター剴の拳を比較しているので參考にしてください。 CHANGE2 ゲッター號 ではゲッター號にチェンジします! おすすめポイントはゲッター1に収納された頭部で、角が映像通りに展開します。サイズ的に別パーツとの差し替え仕様でもおかしくないところなのですが、ここはあえて展開可能になりました。額の3本の角だけでなく、側面の角も折りたたまれています。また、ゲッター號のヒジにあたるパーツもスイングして、エルボーパッド状になります(左ヒジがスイング後)。ここも細かいところですが設定資料を重視したギミックですね。 ゲッター1とゲッター3にはディテールアップパーツが付属していて、ゲッター號の脇腹や腰側面に取り付けられます。そのままでもシルエットは完成しますが、これでディスプレイ時によりカッコ良く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ゲッター1とゲッター2の合体は、超合金魂の中でもアレンジが行われた数少ない箇所になりました。ゲッター1の機首がゲッター2を貫通する形です。これはゲッター1の機首を設定通りの形状と長さにするためのアレンジであり、これまでの合体可能な立体アイテムと比較すると必然だったことがおわかりになると思います。そして頭部の角を開くとゲッター號の完成です!! ゲッター號の立ち姿が決まります。拳は形狀優先タイプに交換しています。背面のローターは撚ると刃が現れ、ブーメランソーサーになるという、小さいけれどギミックが詰まったパーツとなっています。 CHANGE3 ゲッター翔 ゲッター1がゲッター翔の下半身になります。ゲッター號の腕に当たる部分が脚になるわけですが、関節の曲がる部分が膝の後ろに来るように回転させてください。また、足首は外側に大きく振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ます。左の画像を参考に動か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さてゲッター翔合体の仕上げは頭部の角です。これもゲッター號と同様に展開できます。 ゲッター翔が完成しました。下半身がプロポーション優先のために細く造形されているので、付屬台座を使うとより安心してポーズ付けが楽しめます。ブレストボンバーは左右ともに取り外せます。もとに戻す時には二箇所の位置決め用の凸形狀に注意してはめ込んでください。 CHANGE4 ゲッター剴 続いてゲッター剴へのチェンジです。ゲッター1からインパクトキャノンを取り出します。これも内蔵式になっており、差し替えの必要はありません。キャノンを取り出した後は砲身を伸ばすことができます。ゲッター2にゲッター1をさせる合体時には、フック型のジョイントを90度回転させ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この時、胸の下にあるパーツを下ろすことでフックにロックがかけられます。案外重要ポイントなので、忘れないようにしてくださいね。 ゲッター剴の完成です!! 頭部は2種類付属していて、トサカが小型のタイプはゲッター3に収納可能です。各形態への変形・合体を繰り返し楽しむなら小型、ゲッター凱の各装備やギミックを楽しむなら大型頭部、と使い分けて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GX-96 ゲッターロボ號」のパッケージです。『超合金魂 GX-100プロジェクト』の文字が金色で箔押しされています。中にはアニメ作品の設定資料や當時の商品用デザインを掲載した解説書も封入されているのでお楽しみに!!さて、ゲッター號を強化する「Gアームライザー」もいよいよスタンバイ中です。磁鋼剣ソードトマホークも付屬しており、最強のスーパーゲッター號の完成も夢ではありません。詳細は下記のページでチェックしてください。ではGアームライザーの完成を願って……「俺はレミちゃんを信じる!!」 來源:78動漫

媒體評選2021最佳掃地機器人:iRobot奪魁 Robovac性價比出眾

隨著價格的逐漸下探、以及智能功能的不斷普及,掃地機器人已開始走入更多消費者的家中。為了評出 2021 年度相對最好用的掃地機器人,Cnet 的 Brian Bennett,特地對包括 Neato、iRobot、Electrolux、Eufy、以及 Ecovacs 等在內的多個品牌的機型展開了綜合分析。 iRobot Roomba S9 Plus 據悉,Brian Bennett 花了 120 多個小時,對一組 12 台掃地機器人展開了橫評,涵蓋了吸力、在地毯 / 硬地板上的性能、以及每個清潔周期的效率等一系列測試項目。 最終上榜的三款產品中,綜合素質最讓人感到滿意的,還是售價 1099 美元的 iRobot...

研究:高能形狀記憶聚合物可以幫助機器人伸縮肌肉

據媒體報導,當被拉伸或變形時,形狀記憶聚合物在加熱或光照後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些材料在軟體機器人、智能生物醫學設備和可展開的空間結構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前景,但直到現在它們還不能存儲足夠的能量。 現在,研究人員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形狀記憶聚合物,其存儲的能量幾乎是以往版本的6倍。形狀記憶聚合物在原始的未變形狀態和次級的變形狀態之間交替。這種變形狀態是通過拉伸聚合物而產生的,另外通過分子變化如動態鍵合網絡或應變誘導的結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這些變化在熱或光的作用下會被逆轉。然後聚合物通過釋放儲存的熵能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但對科學家來說,讓這些聚合物執行能量密集型任務一直是一個挑戰。Zhenan Bao和他的同事想要開發一種新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這種聚合物可以伸展到一種穩定的、高度伸長的狀態並讓它在返回到原始狀態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研究人員將4-、4 ' -methylene bisphenylurea單元引入到聚酯(丙二醇)聚合物主鏈中。在聚合物的初始狀態下,聚合物鏈是雜亂無序的。拉伸導致鏈發生排列並在尿素基團之間形成氫鍵,進而形成穩定高度伸長狀態的超分子結構。加熱則會導致化學鍵發生斷裂,聚合物則會收縮到最初的無序狀態。 在測試中,該聚合物可拉伸至原來長度的5倍,其可存儲17.9 J/g的能量,幾乎是之前形狀記憶聚合物的6倍。該團隊證明,這種拉伸材料可以利用這種能量,在加熱的情況下舉起自身重量5000倍的物體。他們還將預先拉伸的聚合物固定在木製人體模型的上臂和下臂上從而製成了人造肌肉。當被加熱時,這種材料會收縮,這使得人體模型在肘部彎曲手臂。研究人員表示,除了它創紀錄的能量密度之外,這種形狀記憶聚合物還很便宜(原材料成本約為每磅11美元)且容易製造。 來源:cnBeta

受蠕蟲啟發的機器人可「感知」軀體位置並靈活移動

軟體機器人的前沿科學家團隊,仍然致力於從動物王國中尋找靈感,比如像蚱蜢和蚯蚓那樣移動。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格拉斯哥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分享的一種受蠕蟲啟發的機器人。在一些新穎的傳感器技術的加持下,它能夠更好地「感知」軀體位置、進而向前移動。 研究配圖 - 1:具有無縫嵌入式傳感器的仿生蚯蚓 / 尺蠖概念圖 研究人員指出,得益於靈活的電子設備和簡短的傳感器,這些具有彈性的新型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穿過狹窄空間。 此前,我們已經見到過其它一些受蠕蟲和爬蟲啟發的軟體機器人,比如使用人造肌肉在地板上爬行的 Meshworm,以及挖掘地表土壤的農業應用類機器人。 Bioinspired Soft Robots with Intrinsic Strain Sensing(via) 不過來自格拉斯哥大學的工程師們,卻通過模仿所謂的生物體感(proprioception)功能,讓軟體機器人開辟了空間感知的新領域。 研究人員指出,此前這項能力從未在軟體機器人上得到實證,因其需要創造性地將必要的電子設備和傳感器組合到一起。 研究配圖 - 2:動態應變響應電阻的 0~200% 受控拉伸 據悉,機器人外部皮膚由名為 Ecoflex 的彈性塑料、以及研究團隊開發的新型石墨糊製成,並在身體兩端嵌入了約 4.5 厘米(1.7 英寸)長的微型磁鐵。 石墨糊帶有電阻,且會隨著機器人身體的拉伸而變化。而內置於體內的應變傳感器,又能夠測量這些變化、並檢測其何時達到預設值。 研究配圖 - 3:蚯蚓軟體機器人的運動模式 在需要前進的時候,軟體機器人能夠收縮身體、以沿著金屬表面向前移動。帶領這項研究的...

新公布的專利顯示戴森設計了會爬樓梯和開抽屜的機器人

據媒體The Verge報導,一份新的文件顯示,戴森公司已經為機器人設計了專利,這些機器人看起來可以爬樓梯、打掃衛生和打開抽屜。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設計是為即將推出的產品還是被擱置的想法,但彭博社報導說,戴森的機器人部門一直在研究一種與其他家用電器「互動」的機器人。目前尚不清楚這是機械手、會爬樓梯的機器人,或者完全是另一種產品。 9月1日在英國公布的專利顯示了兩種設計;一種是「帶有三星輪子和驅動臂的機器人裝置」,能夠爬上台階並清潔它們;另一種是「機械臂」,在專利申請的圖紙中顯示它拿著一個杯子。 彭博社指出,戴森已經申請了從「牙科治療設備」到空氣淨化器/耳機設備的各種專利。 戴森沒有立即回復周日的評論請求。但該公司一位發言人告訴彭博社,「我們申請了很多專利」,該公司不對其「未來可能或不可能推出的技術」發表評論。 來源:cnBeta

對壁虎「著陸」過程的新認識可能導致更靈活的機器人的出現

據媒體New Atlas報導,當壁虎一頭撞上樹乾等垂直表面時,它們能夠停留在該表面上,而不是被彈開並落到地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使它們具有這種能力的原因,並在一個小型機器人中復制了這種能力。 ...

《虹彩六號:異種》新預告片:Finka的納米機器人爆強

育碧發布了一段《虹彩六號:異種》的新預告片,展示了Finka的戰鬥技能,一起來看看吧! 【游俠網】《虹彩六號:異種》新預告片:Finka戰鬥技能 干員Finka在戰鬥中依賴於納米機器人來為她的隊友們提供各種buff,她是一位強力的支援型的角色,一旦Finka啟動了她的納米機器人,隊友們的生命值就會增加,槍械的後坐力會減少,而瞄準速度會更快。 Finka還能讓被擊倒的隊友們復活,幫助他們重新投入戰鬥。預告片中官方表示,這也只是「Finka一半的戰鬥技能」,所以Finka必然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戰鬥技能。 《虹彩六號:異種》將於2022年1月發售,登陸XSX/XSS/XB1/PS4/PS5/PC/Google Stadia。 視頻截圖: 來源:遊俠網

和草坪修剪工搶飯碗?賽格威智能割草機器人起售價近萬

9月2日下午,Segway賽格威品牌於北京發布了全新家用割草機器人Segway Navimow,該產品將於2022年3月面對全球市場公開發售。連割草的工作都有機器人來搶活了。發布會現場,賽格威首先公布了一組數據:62%的歐美家庭被草坪環繞,美國的人工種植草坪面積為163812平方公里,而打掃草坪是歐美人耗時最長的家務勞作。 老式的割草機存在運行噪音大、割草效率低、必須由人操作等諸多痛點。過往的割草機器人需要預埋邊界線,為機器人設置運動范圍,同時它的運行過程不夠智能,割草效率低。 Segway Navimow針對傳統割草機的兩大痛點:費時費力的邊界部署和低效率隨機割草。創新性的採用了插分式GPS,能實現厘米級的精確定位。還可以使用手機遙控機器人劃定草坪邊緣范圍,同時支持多區域設定邊界,用以劃定花圃等區域。解決了傳統的割草機器人部署昂貴、費時費力的問題。 精確定位和多種傳感器,也讓Segway Navimow可以實現類似智能掃地機器人一樣的智能線路規劃,避免了傳統割草機機器人橫沖直撞的低效率割草。偏心靠右的刀筒,用來修剪花園邊界的雜草,保證花園邊緣范圍的草也能高度一致。 此外Segway Navimow還支持一系列IOT功能,包括遠程更新系統固件、實時定位追蹤、在線上報和排除故障,也支持類似遠程調節刀盤高度等控制功能。 Segway Navimow共推出四個型號,分別為H500EH800EH1500EH3000E,分別對應500-3000平米的草坪,售價分別為1199、1499、1999、2499歐元(折合9175、11470、15297、19123元人民幣),並將於2022年3月全球上市。 來源:cnBeta

科學家研發未來派仿生手臂 使用微型機器人使截肢者恢復自然反射能力

據媒體CNET報導,盧克·天行者的機械假肢不僅僅是科幻小說中的幻想,科學家們已經設計了一個"仿生手臂",它從微型機器人那里獲得幫助,以重新創造失去上肢時失去的重要感覺。這些機器人通過安全地振動截肢部位的肌肉來實現這一目的。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2021年的一份報告,到2028年,全球假肢和矯形器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80億美元以上,但人造假肢已經遇到了一個機械障礙。它們無法真正說明許多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的直觀感覺,例如張開和合上雙手的感覺。 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 Paul Marasco解釋說:「我們仍然在使用在二戰前後達到頂峰的技術,」他是周三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的關於新型仿生手臂研究的主要作者。 雖然還有其他幾個團隊在研究仿生手臂,但 Marasco稱他的版本有幾個優點。這個具有科幻外觀的裝置通過大約只有標準火柴盒一半大小的強大機器人將信息直接轉換到大腦中。在將「思想」轉化為行動的同時,手臂可以同時與大腦聯系,提供與該預期行動相對應的感覺。 該假肢似乎是第一個同時測試其優於典型假肢的多項指標的仿生手臂,這些指標表明,它精確地復制了自然手臂的力學原理,足以恢復使用它的截肢者的無意識反射。傳統的假肢無法重新創造這種無縫的運動,因為它們是以手動方式運行的--截肢者必須一直盯著它們,並擔心非殘疾人通常歸咎於直覺的事情。 在對兩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並使用前所未有的分析工具後,研究小組興奮地發現,研究對象恢復了截肢前的反射性行為,包括直觀的握力和自然的眼球運動--他們可以將視線從肢體上移開。 金屬手臂需要三個組成部分:神經末梢的重新排列,作為一種控制中心的微型機器人和仿生手臂本身。 首先,一個手術過程將截肢者在手臂健康部分未使用的神經末梢--那些曾經專門用於切除的部分。"你的大腦就像,'我的手指與肌肉相連',它只是不知道那是你肩膀上的肌肉,而不是你前臂上的肌肉,"Marasco解釋說。 仿生手臂被放置在截肢部位,微型機器人被裝入接受腔。這些機器人壓在該部位的相關區域,當病人使用手臂時,刺激現在連接的神經末梢。 Marasco說:「你可以使他們的肌肉產生這些真正有趣的東西--這些復雜的手部運動的知覺幻覺。」 研究人員修改了現成的假肢,而不是從頭開始。他們希望將這些設備快速送入康復診所,使其比傳統假肢更具成本效益。使用那些不太先進的假肢的人往往過度使用他們沒有截肢的那一側身體,導致背部或肩部問題,最終需要昂貴的醫療護理。 「這些先進的系統開始時安裝起來比較昂貴,但如果你使用它們,它們就不會傷害你,因為你不必對它們進行核算,」Marasco說。「這將是未來花費較少的東西。」 來源:cnBeta

Rugged展示建築機器人 可准確高效完成樓層藍圖繪制工作

繼 Toggle、Dusty、Scaled 和 SkyMul 之後,於 2018 年在休斯頓成立的 Rugged Robotics,也投入了蓬勃發展的建築機器人行業。據悉,Rugged 於 2019 年籌集了 250 萬美元的種子輪資金。盡管目前沒有積極籌集更多資金,但其已在早期試點過程中,攜手麻薩諸塞州建築公司 Consigli 演示了該公司的技術方案。 Consigli 的 Jack Moran 表示,該公司有一位相當注重先進技術的客戶,使之能夠在一座建築中控制項目復雜的核心外觀、以及極具挑戰性的裝修工作。 Consigli Partners with Rugged...

壽屋 海洋探測機器人 デンシタコ3號[ノーマルカラーVer.]

『日ノ元重工』海洋探査ロボット デンシタコ3號[ノーマルカラーVer.]がコトブキヤからフィギュア化決定! 本日原型初公開で 來源:78動漫

哈佛科學家創造微型機器人:模仿螳螂蝦的「彈簧鐵拳」機制

據媒體報導,螳螂蝦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動物物種之一,但其如何產生這些致命的、超快速的運動,長期以來一直讓生物學家著迷。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模擬這種攻擊方式的機制,他們認為這可能會給人類技術帶來新的能力。 ...

連鎖超市Schnucks宣布將在111個美國分店部署Simbe機器人技術

據媒體TechCrunch報導,總部位於聖路易斯的Schnucks連鎖超市本周宣布,它將在其111個美國分店部署Simbe機器人技術。這項交易是在全球大流行的一年半之後進行的,這種大流行大大增加了人們對自動化的興趣,特別是在基本業務方面--這個限定詞當然適用於超市。 Simbe的移動機器人 Tally提供庫存掃描,提供不斷更新的商店貨架上的物品和需要補貨的物品信息。通過將 Simbe 的解決方案整合到連鎖經營中,Schnucks 將獲得對商店狀況的更多了解,隨著零售商准備適應大流行後世界快速發展的格局,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業務洞察力。 在Schnucks首次開始試行該技術的四年後,"多年"連鎖店范圍內的推廣工作開始了。多年來,這種合作關系逐漸擴大。Simbe公司稱,其貨架掃描機器人Tally能夠將缺貨物品減少20-30%,並能比傳統的人工掃描檢測出14倍的缺失庫存。 Schnucks副總裁Dave Steck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通過在所有門店部署Tally,我們正在將這些洞察力全面應用於我們的供應鏈,並擴大我們利用實時數據做出影響收入的決定的能力。Tally已經成為我們商店的一個組成部分,簡化了操作,並最終為我們的客戶和團隊成員創造了更好的商店體驗。」 一些公司正在努力實現庫存掃描世界的自動化,包括Brain Corp和Bossa Nova,盡管後者在2020年底沃爾瑪結束一項大型合同時遭受了巨大挫折。 來源:cnBeta

馬斯克的機器人項目開招工程師 曾被嘲諷是個笑話

據媒體報導,在不久前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上,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宣布其將推出人形機器人,利用其執行通常重復、危險或無聊的任務。 美國當地時間周二,特斯拉在其招聘頁面上發布了這個人形機器人項目的招聘信息,表明該公司的確在認真對待該項目。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機器人工程師卡爾·貝瑞更是斥之為「放屁」。不是說他不應該做這樣的研究,但一般這都是過度炒作。 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當時宣布,其目標是在2022年推出特斯拉機器人的原型。現在距離2021年結束只剩下幾個月時間,特斯拉不會在機器人原型上浪費太多時間,該公司的招聘頁面也反映了這一點。 特斯拉已經在其求職頁面上發布了至少四個與機器人項目直接相關的職位,他們的工作地點都位於加州帕洛阿爾托。 特斯拉希望填補兩個機械工程師的職位,其中一人專注於執行機構齒輪設計和系統,另一人的工作集中在特斯拉機器人的機械設計和執行器組件的集成上。 特斯拉還希望招募一名高級人形機電機器人架構師和一名高級人形建模機器人架構師。這兩個職位都需要有人來幫助特斯拉的建模團隊構建人形機器人,以支持製造操作員完成「繁瑣而詳盡的任務」。這些架構師的招聘清單表明,特斯拉相信其人形機器人可以用於製造。 馬斯克在「人工智慧日」上說:「對於特斯拉機器人來說,它將從枯燥和重復的工作開始。基本上,這是人類最不願意做的工作。」 來源:遊民星空

沙拉連鎖店Sweetgreen宣布收購廚房機器人初創企業Spyce

COVID-19 大流行期間,許多企業與個人都選擇了在家遠程辦公。在社交疏離政策導致餐飲行業大量停擺的情況下,這項因素也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自動化廚房設備的興趣。有趣的是,為全面推進自動化,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快餐休閒沙拉連鎖店 Sweetgreen,已於本周宣布收購廚房機器人初創企業 Spyce 。 資料圖(來自:Spyce) 據悉,Spyce 是一家成立於 2015 年、總部落在波士頓的初創企業。作為 MIT 機械工程專業學生打造的一個衍生產品,其先是在該校食堂供應食物,後又在當地開設了兩家自動化餐廳。 按照計劃,Sweetgreen 將努力把 Spyce 的相關技術,融入到這家餐飲連鎖巨頭的餐廳中(目前全美 120+)。 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Jonathan Neman 在一份聲明中稱:「通過與一流的 Spyce 團隊合作,Sweetgreen 將迎來全面提升,為更多社區客戶帶來更加一致的就餐體驗」。 與披薩餅一樣,Sweetgreen 最初選擇了將沙拉作為食品自動化的早期明確目標。這類食物不僅深受消費者歡迎、且製作流程相當簡單,基本上就是將一堆來自不同儲罐的原料混到一口大鍋里。 不過 Sweetgreen 很快指出,該公司並不是要利用先進技術來徹底替換老員工,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專注於備料階段和提升客戶體驗。如果一切順利,這筆收購交易將於今年...

不用再打機器人 《光環:無限》下一次技術測試模式公布

《光環:無限》下一次技術測試的模式現已確認,玩家可以選擇進行PvP對戰,也可繼續與機器人進行廝殺。 343 Industries在最近的情報更新視頻中透露,首發不會提供合作戰役與鍛造模式,另外還證實後續將進行規模比之前更大的測試活動。 《光環:無限》的下一次活動將會從注冊Insider中選擇更多參與者,測試模式包括傳統4v4多人遊戲和大團隊戰鬥模式,上次測試的兩個機器人模式也將回歸。 但是下次測試的具體日期尚未公布,只證實這樣的活動在遊戲正式發售之後也將繼續:「《光環:無限》是一款不斷前進的遊戲,我們將會不斷有新功能需要測試,也將繼續以同樣的風格來進行測試。所以這種測試計劃將持續到遊戲正式發售之後。」 來源:3DMGAME

那個在遊戲里發「幹得漂亮」的玩家,居然是個機器人?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在遊戲中會遇到或弱智或強力的機器人對手(AI 玩家),它們有時候槍法神准,有時候走位愚蠢。但分辨它們其實很簡單,無論我們如何贊賞或噴它們,他們都不會回應,深藏功與名。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不久之後,在遊戲里面亂殺的高級機器人玩家,很可能一邊玩,一邊在遊戲里發「幹得漂亮」搞隊友心態,增加(並不)遊戲體驗。 ▲ 王者榮耀 AI 挑戰絕悟. 圖片來自:inkl 《衛報》這篇《Think, fight, feel: how video gam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evolving》預示著,以後我們或許分不清遊戲里的玩家是真人還是機器人了,它們可能會在你點投降的時候鼓勵你:穩住,我們能翻盤。 但這還遠遠不夠。 今年 5 月索尼 CEO 吉田憲一郎發表了一個有意思的聲明: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門 Sony AI 將與 PlayStation 開發者合作,創建機器人...

會說33種語言的Persephone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引導遊客參觀洞穴的機器人

據媒體CNET報導,一個會說33種語言的機器人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引導遊客參觀洞穴系統的機器人。位於希臘北部的Alistrati洞穴於7月中旬開始使用「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它的名字來自古希臘神話中的冥后。該機器人能夠提供33種語言的指示,但只回答三種語言的問題。 Alistrati公司的科學總監Nikos Kartalis告訴美聯社,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藝術館機器人後,就有了創造Persephone的想法。報導稱,該機器人的製造成本為11.8萬歐元(13.9萬美元)。 「自從我們開始使用機器人以來,與去年相比,我們的訪客已經增加了 70%,」Kartalis 說。「人們都很熱情,尤其是孩子們,過去參觀過的人都回來看機器人指南了。」 Alistrati稱,這個洞穴已有300萬年的歷史,於 1974 年由希臘洞穴學協會和奧地利洞穴學家團隊首次探索。它於1998年對遊客開放。 Alistrati Cave的管理人員在一份翻譯過的Facebook文章中說,這個機器人是「創新中心」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一個VR應用程式和一個學生可以學習機器人知識的教室。 來源:cnBeta

我不是機戰粉絲,但我依然想試試《超級機器人大戰 30》

近日,《超級機器人大戰 30》中文官網正式上線,筆者作為假高達粉,鬼使神差地跑去查閱了一下「機戰」相關資料。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歷經30年歲月蹉跎的系列遊戲,觸動了我心中不知哪一條敏感神經,反手的預購行為已經暴露了它的些許魅力。今天就讓筆者以新人視角,聊聊自己決定入坑《超級機器人大戰 30》的心路歷程。 哪兒來的機器人?怎麼就打起來了?不重要,帥就完事了! 筆者一向拒絕承認自己是視覺系動物,但很明顯「機戰」瓦解了身體的「防禦機制」。 《超級機器人大戰30》作為一款策略模擬角色扮演遊戲,貫徹了本系列最大的魅力,各具特色的角色超越不同作品的藩籬齊聚一堂,既集中展現了許多已經很受歡迎的機器人動畫作品中的人物和機器人。 接近原作的音畫表現力,玩遊戲就像看動畫 機器人本身的設計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機戰」系列之所以在音畫表現上如此出色,得益於遊戲過程包含了原作及原創的故事,與一般同人作品不同機戰系列得到了著作權者的版權認可。 並且使用原作的配音演員進行配音,將原作情節集成到遊戲主線故事中。哪怕筆者的認知只局限於部分高達系和一些老動畫中的機體,但已經足夠體會到機器人大混戰的感染力。 遊戲主要描寫由玩家操作的機器人部隊與外星人或反體制組織戰鬥,並盡力奪回和平生活的經過。在流程中,以「章」來分割。各章開始時,會像TV動畫一樣表示「話數 / 副題」。 一些根據原作的章會直接採用原作作品中使用的副題。戰鬥動畫融合了原作主題曲或戰鬥音樂的BGM、駕駛員的台詞,以及忠實地根據原作機器人的動作而再現的攻擊動畫。此外亦採用了跟原作一樣的聲優,也會把駕駛員的畫像切入戰鬥動畫中。 推進故事的進程中,不少原著中悲劇收場的角色都能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重新獲得新生,機戰不止是悲劇類的「夢幻劇情」。可以說在遊戲里完成那些If線故事,是很多朋友補完遺憾的機會,也是這個系列的吸引力之一。舉個例子,幫助飛鳥打敗基拉,實現逆天改命是無與倫比體驗。 同時部分原作故事更是以高清姿態重新回到我們的視線,那些感人的名場面我是怎麼都看不夠的。 經典戰棋系統優秀的可玩性,以及角色扮演的樂趣 戰旗類玩法在如今看來並不主流,但源於桌面戰棋的模式並不過時,RPG遊戲很大一部分樂趣來自於扮演,正如《文明》玩家熱衷於帶領自己的國家走向現代,《歐陸風雲》受眾則痴迷重寫二戰等等,戰棋玩法用優秀的節奏將玩家代入到故事里。 《機戰》中戰鬥版面的形狀由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版面構成,大小會隨不同的版面出現變化。戰鬥的核心玩法也就是非常傳統的回合制戰棋,玩家控制自己的機體在戰場上排兵布陣,和敵人展開對峙,後期加入的機體數量越來越多,就慢慢演變成一隻龐大的機器人部隊。 大量的作品支撐起足夠大的世界觀供其探索、挖掘、乃至創造,無數或原創或還原經典的故事,被緊張刺激並且富有成就感的戰鬥串聯起來。有些時候勝利條件不是全滅敵方,而是在特定回合數以內到達指定地點或擊破特定敵方機體等等,大大加深了遊戲可玩性和玩家代入感。 在某些作品中,不同角色所經歷的故事大多會被視為「平行世界」,根據各人喜好和戰略、戰術上選擇的差異,在玩家的遊戲流程中機體的選擇經常會有所不同。筆者相信哪怕不了解部分作品,我們一樣可以在《超級機器人大戰 30》中感受到電子戰棋遊戲的魅力和角色扮演的樂趣。 從沒了解過機器人?沒關系,我們還有原創內容! 盡管《機戰》系列帶有很濃的粉絲向色彩,但原創角色和機體還是保證了像筆者一樣的新人玩家可以跟隨劇情一步步搞懂世界觀。他們活用不同作品之間的關系性與原作角色進行交流的過程,也能幫助我們融入世界觀設定。 本作中原創角色為艾吉·聖克勞斯以及雅茲·聖克勞斯,筆者認為從角色形象、作畫風格上還是比較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女性角色的顏色構成中使用了藍橙對撞,讓色域形成了一對互補色。在視覺上展現出少女活力和冷艷個性,相信在後續故事中,她一定可以有不錯的演出表現。 男性角色的一眼萌點是那對死魚眼,盡管顯得生機不足沒有活力,但卻閃爍著詭異的光芒。記憶中的這類角色,好像都身負不俗的實力。平時總是一副懶懶散散不拘小節的形象,但往往在緊要關頭可以爆發出驚人的壓迫力。 尾聲 總的來說,筆者之所以決定嘗試《超級機器人大戰 30》是因為它不遜於動漫的音畫表現力、豐富的劇情故事。對於新玩家來說,把它看做一部可以左右角色命運的新番動畫,或許更容易減少入坑難度;SRPG愛好者則可以將其視為一款新時代獻給經典戰棋遊戲的情書,豐富的策略玩法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對於老玩家,我相信僅憑「機戰」二字的吸引力,便足以重燃「鋼之魂」找回當初熱血沸騰的感動。 盡管如今機器人不再是絕對主流的題材,甚至傳出無數看衰的言論。但筆者認為不管新舊作品,看似反映戰爭的機器人正是源於我們人類對美好與和平的嚮往。就像阿姆羅所說:「我既不像你那麼激進,更沒有對人類絕望!(貴様ほど急ぎすぎもしなければ、人類に絕望もしちゃいない!)」30周年不過一瞬,相信好的作品永遠不會成為時代的眼淚。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