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狂人日記

Tag: 狂人日記

《進擊的漢字》嘰嘰復嘰嘰 狂人日記攻略

1、進擊的漢字嘰嘰復嘰嘰找出所有雞是:飛機模型、機器貓、柯基、飛機頭、雞爪襪、吉利服、囧二頭肌、四眼田雞、垃圾桶、全雞桶、馬殺雞、人參公雞。 2、拖動雞爪襪、鯊魚、馬頭合成馬殺雞,拖動雞塊與人參水合成人參公雞。 3、具體其他雞的位置看下面圖片圈圈就可以快速找到了。 來源:遊俠網

《進擊的漢字》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攻略

1、狂人日記-找出不屬於這個年代的物品分別有:營養快樂、簽售會、浴帽、攝像機、撥號電話、海報立牌、列印機、麥克風、保溫杯、面罩、jk裙、白板筆。 2、圖中橫幅上寫著簽售會,後排貨架上有營養快樂, 3、前面放著列印機和海報立牌,黑衣服的人拿著話筒, 4、作者在使用白板筆,旁邊的讀者戴著面罩 5、粉色衣服的人穿著JK裙子,戴著浴帽 6、桌子上有電話和保溫杯 來源:遊俠網

雜談丨人的面孔——趙延年黑白木刻作品分享

本文旨在分享趙延年作品,以及表達對其「嚴格的精神追求,明澈的藝術自覺"的景仰 筆者非藝術生,亦非業內人士,純粹愛好者,若有不當處請指明,望海涵 藝術是什麼?對於現代的界外人來說,模糊而神秘,但似乎又縈繞在生活方方面面。你可能會例舉藝術的各個例子,諸如「杜尚的小便池」之類,不過這並沒有觸及其本質。 也許這是根本就沒有答案的問題,隨著歷史不斷變化,像著名的道德困境——鐵軌問題一樣,充滿了衝突;有時候還會陷入循環論證。 或者像史蒂夫·帕克所說:「 它追求把事物轉變為另一種形狀,或者從本質上將其重塑為另外一種存在形式。從物理層面來看,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或者達到不朽的境界。從精神層面,這體現了對圓滿、完整、極致的追求。」可是這些都離尋常人生活太遠了,作為生下來就註定知道要與死亡面對的生物,也不見得每天都思考死亡以及它背後的涵義。 話說回來,筆者有幸在催人遐思、耐人含詠和「在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蘇州園林,旁的蘇州博物館中見到仇英和吳中四大才子之一唐寅畫作。 帶有一些小失望,在這些人物畫中,我並沒有感應到自己那隱隱千年的中華血統,在心靈上和作者感受到共鳴 ,這距鼎沸的現代生活相去甚遠。誠然,在缺乏當時的審美意識與審美標準的了解下,會陷入單純以美醜判斷的危險,以不喜歡去忽略其技法上的工細、色艷而雅,和畫家背後的寓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意識形態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推崇與網際網路或電子科技相關的技藝,傳統事物只能被鎖在一個小圈子里,孤芳自賞嗎?真的失去其力量了嗎? 忽而某天,網上沖浪,驚呼看到了一個熟悉面孔: 沒錯,刻在骨子里的阿Q!這大黑中間的大白,利落的塊面,寫意又相當寫實的人臉結構,實在令人難以從阿Q的臉上移開,仿佛看到了一千個人的面孔融入到一張中。那種高度概括出來的阿Q自尊,像是他剛受完欺負,擺出的精神勝利法,但又有些自欺欺人的傷心與不屑。 事實上,後來了解到,作者趙延年老先生閱讀了大量關於魯迅先生的作品,在為《阿Q正傳》創作插圖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深入了解人物的生活環境,親自走訪到紹興農村,深入生活中去實地寫生。他在這村里畫了十組頭像,不停的修改,反復構稿才定下這個形象;斜眼嘟嘴,單看著左眼還有一點滑稽的悵然失落。 此種媒介被稱為黑白木刻,屬於版畫的一種,但這木刻除了一種繪畫形式外,還強調一種藝術精神,也就是魯迅所說的「鐵筆刻石者章」;木刻耗費力氣較大,鐵與石材(木材等),以剛克剛,還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這種直面的硬氣與當時新興木刻運動揭露現實的作畫內容天然契合。 這里先談談魯迅與新興木刻運動。 版畫受印刷業影響深刻,亦是木刻版畫的起源,在隋唐之際便有記載,然而創作性木版畫、油印木版畫卻發端於西方。 正是由於歷史上中國大多傳統版畫缺乏藝術的創造性、對事物的升華,只著重於復制功能,所以大部分時刻並沒有被納入藝術中。然而唐代的經卷、佛教及以後的歷代刻本、圖譜,其黑線雕技之精麗,堪稱木刻印刷史上的豐碑。雖同源,中國傳統版畫亦和西方版畫有相當大的區別:從技法上,中方以拳刀、手工、水性顏料為主;西方則運用三角、圓口、平口、斜口多種鐫刻工具,以及輔助的印刷工具,雖然也有注重線條,但和西方繪畫一樣,線條是為透視法和明暗法服務的。 中國傳統木刻發展到清初明末,由於西方印刷術的傳入和推廣,已經瀕於滅亡。多災多難的上世紀30年代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就在這樣的民族矛盾劇烈背景誕生了。最先承擔起大量介紹歐洲版畫重擔,並為新興木刻藝術催生和奠基的人,便是魯迅先生。 危亡之際,藝術能做些什麼? 作為思想解放先驅、被塑造為精神領袖的魯迅,以其獨到的藝術眼光,洞察了木刻藝術的強大生命。這是一種革命藝術,就如同他的文章一樣,不僅像炮彈一樣射向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還兼顧普羅大眾,給予警醒和力量。木刻「雖極匆忙,頃刻能辦」,對比固守傳統的中國主體藝術國畫,需要大量時間研究、練習的油畫等媒介,木刻再適合不過當時國情和革命的需要了。 在視覺表現上體現著「新舊之辯中偏向新,中西之爭中選擇西」,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帶來精神領悟。對於「新」,魯迅還強調與古代版畫拉開距離,旨在表現藝術學徒的熱忱、現代社會魂魄的精神先進。 魯迅不僅復印古代傳統木刻遺產,主辦木刻講習會,指導大批木刻青年創作,創立中國現代版畫理論,還向內引進和介紹了各種歐洲版畫,為它們編印書籍,有些甚至是親力翻譯。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1936年7月出版,此時已值魯迅晚年,病重之際,仍不忘將所得珂氏之作,匯印成集。珂勒惠支是一位德國社會主義女性藝術家,後被歸為表現主義,其版畫平口刀技法粗獷有力,深深影響了大批木刻青年,更重要的是她極高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終極關懷,敢於去揭露、去反抗社會的黑暗面。 趙延年的黑白木刻便是在這上述背景下誕生的一顆璀璨之星。 趙延年(1924-2014),生於浙江湖州,1938年進上海美專,學習木刻。殷實的家庭環境、四處游歷的視野拓寬,加上身經抗戰、文革等多次歷史變革,這也是他能創作出如此動人心魄作品的原因。 工具和用法極大影響著畫作的視覺特徵:木刻是刀的語言,以刀代筆,木板作紙,怎樣才能盡致的發揮出它們特質?趙延年響應魯迅「放刀直干」的木刻號召,以此探索出自己獨特的大平刀刻法: 這些獨特的印痕加上西方寫實技巧,寫意的同時還能保持厚重的體積感,光影推敲也十分到位。這是相當必要的,想要批判現實,就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現實視覺規律,才能拉近觀者的距離,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生活感;純粹的幻想語言本身就帶有不切實際的味道,脫離了「地面」,怎樣才能號召人們去抗爭呢? 這副魯迅像,用平刀刻法一氣呵成,粗獷有力,兩邊帶有刻痕的直線將視線帶到畫面中心——魯迅,臉部雖然是細節最多的地方,但表現得干淨利落,顴骨、橫線、圍巾都充滿了隱喻。不得不佩服趙延年雖從未見過魯迅,但卻刻畫得如此熠熠生輝,刻苦的鑽研和嘗試那是必不可少的了。魯迅對趙延年、甚至當時整個中國的影響不必贅述,這也是他不斷刻魯迅像的原因,這也是幫助他扛過文革的精神動力,以及後來為《阿Q正傳》《狂人日記》《傷逝》等魯迅作品作插圖木刻的緣由。 這幅插圖,刻刀鑿戳的點不僅賦予了特殊肌理,還塑造了線的律動,引向畫面中心,再以利落的較大的白色塊區分主人公;而後以「暈刻法」,即類似於中國畫 「墨分五色」之說的焦、濃、重、淡、清 ,創造出灰色的中間調與層次感,更加突顯了主人公。他的暈刻法「根據畫面需要靈活運用刻刀,使木版產生深淺不同的刻痕,在輕鏟輕刻留下的斜面上輕輕滾上油墨,然後用薄皮紙拓印,產生了一種類似於水墨的渲染效果。」與西方版畫中某些在線雕中增加灰色的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包浩斯那套現代平面設計構成來評判的話,點線面關系的運用得簡直妙不可言。 再者,黑與白兩色,頗似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黑與白不是孤立的,有黑就會塑造出白,有白就會塑造出黑,黑白交融又互相對立,便可創造出無數的內容。這種二元論歷史悠久,陰與陽,善與惡等等,無不可以用黑與白映射。自古文人士大夫書畫便偏好墨色,這種單純且能包容萬物的顏色,清高文雅,「五色令人目盲」,追求內心的平和,墨色再適合不過了。而趙延年手中的黑白,卻別有一番味道,他用黑白這兩個最極端的對邊色,營造出激烈的反差,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與張力躍然紙上,觸及內心而產生巨大的共鳴。 不過,最觸動我的任是趙延年老先生對面孔的刻畫。 亞洲人面孔是怎樣的?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你仍能指出某些刻在腦子里的固有特點。那中國人的面孔又是怎樣的?類似的問題可以無限追究,雖然可能在猴子眼中我們的臉型都是一個模子,但我們人類的雙眼卻能微妙的辨認出各種面孔,同時也似乎能感覺得到人與人面孔之間的共性是難以捉摸的,而畫家卻能抓住這種共性。 在趙延年黑板木刻版畫中,在他那高度概括的語言中,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剛毅、熱血、自強不息、深邃、淡泊、激昂、悲痛、輕浮、陰險邪惡、淡漠、懊悔等等復合而無法文字形容的強烈感覺,而這每一個面孔背後,似乎都能看到千千萬萬個擁有著同樣直擊靈魂的面孔的人,讓人忍不住驚呼,這就是生活在這五千年的中華人民,多麼豐富璀璨耀眼的文化啊! 最後,趙延年老先生將畢生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版畫創作和教學,默默耕耘與付出,這種心繫民眾、貼近生活的人文主義關懷實在令人敬佩! 附趙延年一些作品分享: 主要資料來源: 中國現代版畫史,,李允經,2017 版畫技法,,蘇新平主編,2008 新興木刻概念意指的生成研究,,劉暢,2016 趙延年黑白木刻插圖研究, ,翟雨晴,2020 刀刻聖手與繪畫巨匠,,陳琦,2006 中國版畫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探析,,王越鵬,2020 趙延年版畫藝術研究,,王相玲,2012 感謝他們付出的努力與研究成果,讓我這個普通民眾可以縫合一下,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個我喜歡的版畫家。 ————尾———— ——謝——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