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這麼貴的《復聯 4》我看不起

導   語

從三四線城市的 100 元票價到北上廣等動輒 300 元以上的票價,《復聯 4》可謂是創造了觀影票價的新紀錄。

作者浮萍

見面先問你有票嗎?

這是《復仇者聯盟 4》昨天在中國引起的騷動。因為這一次出品方選擇中國內地市場比美國本土提前 2 天上映,又打出 ” 終結篇 ” 的旗號,所以在中國的漫威迷中引發預售熱潮,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盛況。

需求總是會刺激市場。影院為了增加收益,開始紛紛提價電影票。從三四線城市的 100 元票價到北上廣等動輒 300 元以上的票價,《復聯 4》可謂是創造了觀影票價的新紀錄。

就這樣還有很多人買不到票,直接滋生了黃牛和高價票,一些購票群里出現加價到五六百七八百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眾人驚呼 ” 連電影都看不起了!”

380 萬的想看讓

《復聯 4》成為史上最受期待電影之一

為什麼《復聯 4》能夠賣到這麼高的價格?這是我們分析這一問題的核心,需要從現實層面和需求層面來看帶着這個問題。

需求層面而言,《復聯 4》可以說是影史上期待度最高的電影之一。

這個從貓眼、淘票票想看人數就能直接反映出來。資料顯示截止到今晚的 22:00 點,貓眼上的想看人數為 146.1 萬,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為 233.4 萬人,合計達到 380 萬的想看人次,遠遠超過 2019 年春節檔的影片。

《復聯 4》熱度由此可見,漫威迷們如此期待背後更深層次的是這部影片的標志性意義。一是這部電影十年四部曲的的 ” 終結篇 “,二是這是已逝 ” 漫威之父 ”   斯坦 · 李客串的最後一部漫威電影,成為漫威迷懷念他的寄託,加上 IMAX 超爽觀影,這部電影太容易引起漫威迷的期待了。

現實層面來說《復聯 4》具備高票價的基礎。一個是這部電影選擇 24 日凌晨上映,一般凌晨後工作人員都需要加班,更何況這部電影長達 182 分鍾 IMAX 版本,可以說是三重高票價的因素疊加。

漲價 50-60% 是合理的,但是沒想到竟翻了好幾翻,高得有些令人瞠目結舌。

最先被吐槽的是萬達影城,憑借 IMAX 影院的獨特優勢,萬達影城推出票價高達 300 元的 ” 皇帝座 “,每家影城還僅有 50 席,這引來了不少議論聲,甚至被網友批為 ” 官方黃牛 “,隨後該微博被刪除。

昨天開啟預售的時候,漫威迷們才真正傻眼了,普通的 IMAX 也介於 100-300 之間,創造了中國觀影史上的票價新紀錄。

截至目前《復聯 4》內地預售首日票房已破億(還有些影院沒開票)。映前 11 天 2 小時,《復聯 4》創造中國影史預售最快破億紀錄。

影院慘淡經營,高價割韭菜能拯救嗎?

《復聯 4》的高票價本質上是影院趁機占便宜賺錢,藉著《復聯 4》預售一票難求的行情故意抬高票價,本質上是一種割韭菜的行為。

這一幕和春節檔高票價有諸多類似的地方。

2019 年春節檔飽受詬病的一點,或者說觀影人次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高票價。根據貓眼研究院的數據,2019 年大年初一的平均票價為 45.1 元,而 2018 年是 39.1 元,平均票價提價 6 元。

影院漲價的邏輯是:反正一票難求,即使再貴也會有人買單的。道理雖然沒有錯,影院也能掙到短時間的塊錢,但是對產業鏈的傷害卻是長久的,無形中提高了觀影的門檻,過濾掉大量觀影邊緣人群。

影院為什麼在不顧產業鏈生態的情況下急於割韭菜?

因為沒辦法,電影院太不掙錢了,再不提高票價日子都沒法過了。筆者此前解析了橫店影視 2018 年的年報,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每賣一張票,橫店影視虧 6 毛錢。也就是說現有的票價體系下,橫店影視賣票收入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這不是個例,而是行業普遍的情況:影院都生存艱難。

前晚金逸影視發佈 2018 年年報,數據顯示在影院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2018 年電影院票房為 27.73 億元,略低於 2017 年的 28.19   億,電影院的放映收入為 15.89 億元,同樣略低於 2017 年的 15.89 億元。

更加可怕的是單銀幕產出的走低。2018 年金逸影視的單銀幕產出 131.00 萬元,相比於 2017 年的 164.94   萬下降了超過 20%,影院的毛利率同樣開始大幅度走低。如果不是影院發行、賣品收入、映前廣告等高毛利板塊支撐着,包括萬達在內的影院都開始面臨着嚴重的生存問題。

困難之際便是加速整合之機會。

2017 年以來開始出現大量的影院整合事件,博納並進萬達、大地收購嘉禾、星美驚現倒閉潮等,行業開始逐漸走向規模化時代。

院線整合和收入的多元化有助於影院提升收益能力,是往正確的方向在努力,但《復聯 4》高價割韭菜的行為,是背道而馳,很容易打擊觀眾的觀影信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娛樂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