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Sir今年看過痛感最真實的電影場面:

先用鞭子抽,皮開肉綻。

再扒開衣服。

在雙耳,在胸前,上金屬夾。

拉閘、通電。

一陣顫慄後,受刑人口吐白沫,幾乎暈死過去。

什麼R級片?

不,是你們將要看到的院線華語片——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五一上映,主人公張譯,「國師」張藝謀生涯首部諜戰題材……

除了撐開皮肉的「痛」。

它還要給你更多——

懸崖之上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18號也就是今天,正式開始超前點映。貓眼開分9.2,淘票票開分9.1,豆瓣評分還待觀望。

看過的觀眾現場反應都十分激動,口碑小爆。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甚至,被稱作是張藝謀近幾年最「好看」的電影

Sir看了,此言不虛,今天不劇透只聊聊初感受。

什麼叫「好看」?

以前,你會覺得是張藝謀式的「好看」

高對比,大亮色,以恢弘而精緻的影像挑逗視覺。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這一回,傾向於大眾的「好看」

大雪、追車、槍戰、千鈞一髮……動作場面的刺激,懸疑布局的張力。

而Sir感受到的「好看」。

既屬於張藝謀,也屬於大眾。

張藝謀選擇了更親近市場的諜戰題材,並拍出只屬於張藝謀的諜戰片。

簡單說——

《懸崖之上》跟我們見過的諜戰片都不一樣。

01

故事開始,幾乎沒有門檻和花招。

抗戰時期,四名從蘇聯來的共產黨特工空降中蘇邊境,隨後潛入哈爾濱,執行一項特殊任務。

行動代號,烏特拉

行動內容,暫時保密。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乍一看,開局和眾多諜戰劇無異,平平無奇。

馬上,「不一樣」來了。

Sir剛介紹的信息,並非出自行動小組,也不是電影旁白。

它出自一個叛徒——

十八號有個行動,四個人,從蘇聯來,都沒帶電台。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特工剛落地,行動就已經暴露。

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設計,像極希區柯克著名的「桌底炸彈」:

三個人在玩撲克牌,他們桌底下有個炸彈,三人並不知情,觀眾卻心知肚明。

別管劇情怎麼演,炸彈只要在那,你就提心弔膽:

什麼時候炸?

玩撲克的人什麼時候走?

張藝謀沒有照搬,而是做出一個「變招」——

如果說烏特拉是「炸彈」

烏特拉背後,整張共產黨特工情報網,是「桌上玩撲克的人」

四位特工,則是潛入桌底的「拆彈組」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敵人已然占據絕對上風,可特工依然一息尚存。

「懸崖之上」,一寸即深淵。

四位特工,個個精銳:

在蘇聯經過嚴格訓練,精通跳傘,射擊,格鬥。

落地後立刻編為兩組——分頭行動,互不聯絡,按計劃潛入哈爾濱。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敵人也出動全部力量:

敵偽特務,假扮共黨接應者,請君入甕,拉起天羅地網。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雙方過招,Sir印象最深的是精湛的群戲調度和表演

就說一場戲。

信息量巨大,張藝謀處理得尤其克制。

前往哈爾濱的火車,兩組特工相遇,行動暴露邊緣:

二組,秦海璐+朱亞文,已經被假特務們欺騙,處於監視之下;

一組,張譯+劉浩存,暗中蟄伏,卻要在敵人眼皮底下提醒同伴。

還不能拖。

隨著列車逐漸接近哈爾濱,風險越來越大。

過程中,演員每個肢體動作都在疊加緊張感:

踱步,眼神,回望……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即使如此,特工還是險些全隊覆沒。

鏡頭在狹窄車廂中,不斷切換視角:一組,二組,敵偽,敵偽中的臥底……

每個人物性格特點漸漸暴露,隨時影響局勢。

一邊,張譯和秦海璐沉重冷靜,固若金湯;

另外,朱亞文一方則熱血衝動,差點犯下大忌。

– 一組的?

– 嗯

– 跟你說什麼了嗎?

– 沒有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結局如何,Sir不劇透。

開頭張譯受刑的畫面揭示,他之後還是被捕,烏特拉計劃受挫。

所以,拆彈組的任務因此出現動搖。

繼續任務?

或者,逃?

張藝謀的諜戰大戲,連落點也劍走偏鋒:

沒有非黑即白,沒有團圓平安。

正義可能遲到,壞人繼續苟且。

極端情況下——

逃出生天,即為英雄。

02

場景美術,群戲調度這些肉眼可見的特質,是《懸崖之上》「好看」的第一層。

此外,張藝謀為電影的加成,還有最突出的三字:

掌控力。

諜戰氛圍與表達主題,高度統一。

比如,

開篇一幕戲,余皚磊飾演的特務隊長,大雪里槍斃犯人。

舉槍,瞄準,咔……

槍卡殼了。

沒辦法,回到房間找于和偉飾演的周乙,要來一把捂熱乎的槍。

舉槍,瞄準,啪。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冷是天氣,也是人心,更是時局。

城郊齊腰深的積雪,主角服裝的貂毛,哈爾濱漫天飛雪的街道,時時刻刻在把這種冷傳遞給觀眾。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這是一個連現代文明的暴力(槍)都能被凍住的極端環境。

另一個,

Sir一度感到錯愕——它殘忍得不像院線片。

張譯識破接應人老馮的偽裝身份,但槍已交出,只能肉搏。

他把敵人壓在身下,茫茫雪林,拿起石頭重重往對方頭頂砸下,腦漿迸裂。

一下,再補一下。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大雪凍住武器,止得住暴力,卻擋不住人生死搏鬥時散發的獸性。

極端環境+人性異化,恰恰是所有諜戰片的精髓。

張藝謀顯然吃透了。

場景美術,Sir也只舉一個鏡頭。

于和偉飾演的周乙追殺朱亞文,打光十分曖昧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左邊,路燈的暖光;右邊,雪地反射的冷光,拿槍的周乙站在畫面正中。

燈光是雙方陣營暗示——

左邊我黨特工;右邊成群的敵偽特務。

那麼,中間呢?

噓,打住。

影像既是幕布也是故事本身。

Sir還是那句話,好電影永遠在細節。

當然,張藝謀還在電影後期注入更多敘事「詭計」,打破傳統線性敘事。

Sir預測會讓部分觀眾感到「跳脫」。

但這同樣是《懸崖之上》「不一樣」的一環:

一個圍繞烏特拉行動的「局」,最終蔓延出高於行動本身的追問。

比如,不少筆墨花在「反派視角」。

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往往和主角們相反,卻也在情理之中。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雙方所謂的殊死搏鬥,可能並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種轉變,必然會挑戰一些觀眾的認知。

《懸崖之上》並非一出鬥智鬥勇的特工任務。

在Sir看,它更是一次指向「任務」背後,對時局,對歷史的真實回望。

張藝謀鏡頭中的主題始終沒變。

環境描寫也好,反派視角也好,最終呈現在你眼前的——

無孔不入的撕裂。

以往我們看過的華語優秀諜戰片,如《風聲》,是把小空間死鬥,單一線索敘事做到極致,抽絲剝繭。

強調戲劇性的精密布局與提煉。

《懸崖之上》思路不同。

它更注重搭建故事整體的「電影感」。

你可以看到,1930年代的哈爾濱街頭。

正邪雙方,擠在逼仄的街道,偵察與反偵察,勾心鬥角。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大雪漫漫的街頭,華燈初上的夜晚,特工與特務飆車,槍戰,追逐,廝殺。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烏特拉行動,也終於牽扯到國際舞台。

電影中有句台詞透露了行動內幕,提到了日本人在背蔭河設置的秘密殺人場。

不熟悉?

這就是那滅絕人性的計劃的前身。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把電影感、格局、視野、歷史意義累積,才是《懸崖之上》作為華語諜戰片,最具野心的突破——

它塑造英雄。

更呈現普遍的脆弱。

03

作為影迷,Sir對一個設計很敏感。

哈爾濱的亞細亞電影院(現在還在),整個行動關鍵地標。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特工在此接頭,敵偽特工在此提前設下天羅地網,守株待兔。

而傳遞情報的線索,也有意思——

當時熱映電影的排期。

《淘金記》(1925)。

不僅指出了故事發生的年代(1930s)。

更是契合了整個電影的主題:

人性。

什麼意思?

《淘金記》的主題,借用豆瓣網友的評價:

「人性之善」。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回到電影,撕裂終究鑽進人性

電影的大背景,1930年代中國東北,抗戰最艱難的土壤。

人性的善與惡,罪與罰,有時連自己選擇都是奢侈。

電影在群像中始終強調「抉擇」。

更強調抉擇的貧瘠——

雷佳音飾演的叛徒謝子榮,他想背叛嗎?

實情是:

目睹同志接連被處刑後,他徹底崩潰,為自保而淪為敵偽幫凶。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另一邊。

敵偽內部,余皚磊飾演的小隊長,抓人,鋤奸,幹活,殺人……非常賣力。

被拆穿後,他心態不過一個想在上司面前搏表現的「打工人」。

人性的複雜與矯飾,還是表面。

真正扎心,是張藝謀設下那個人性糾葛的戰場。

史達林說: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

這句話國內常被引用,讚頌那些犧牲於隱秘戰線上的烈士。

——似乎他們的大無畏都是天生。

張藝謀想用影像反駁——

他們不是材料,不是工具,他們是「人」。

人有情感,有痛苦,甚至,也會拖家帶口,也會崩潰。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最明顯在四名特工的「身份」——

表面,男女搭配;

實際,張譯和秦海璐是夫妻,朱亞文和劉浩存是情侶

前面劉浩存有難,所以朱亞文驚慌,表現像個「菜雞」(事後證明他也有勇有謀)。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而張譯和秦海璐的孩子,曾在轉移時,被遺落在哈爾濱,成為流浪兒。

因此。

他們承諾:活下來的人,去找孩子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正因這一句「找孩子」,兩個身經百戰的特工,才在敵人面前暴露破綻。

被抓、被打、被虐。

乃至,被殺。

《懸崖之上》對人性的拆解好就好在:

格局拉得高,視角趴得更低。

電影扒開人性藏在「信仰」下的真實撕裂和弱點,並以此去反覆測試「信仰」的堅固程度。

一個細節讓Sir印象深刻:

電影里,即便最堅定沉穩的張譯,被注射藥劑後,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透露了一些機密信息。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人的生理抗性,在現代醫學面前,早有閾值。

是特工意志力太弱?

恰恰相反——

在那個年代,這些犧牲的特工,曾用生命一次次逼近、比肩,甚至超越這些「人性閾值」。

作為影迷,去看《懸崖之上》可以有很多理由。

精準的演技、調度,緊湊的動作、鬥法、懸疑,深刻的主題、隱喻……

哪怕就「張藝謀作品」幾個字。

去年,Sir把《一秒鐘》排在最愛的華語片前三。

如果說《一秒鐘》最讓人動容,是張藝謀暴露的,對電影本質的純粹初心。

那麼《懸崖之上》,更延伸到電影以外。

幕後特輯里,倪大紅對鏡頭說出這樣一句話:

「他們就像滿天星星里,不知道哪一顆星星」。

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

當然知道,他在感嘆那些隱藏戰線里,無名英雄的犧牲。

Sir動容,不在「天上」,不在「星星」。

而是「不知道」

因為「不知道」,發光與否,於他們也並無意義。

他們唯一「信仰」,只是成為這天上的一員,跟別的「星星」共同撐起這片夜空。

正如電影里一句台詞。

特務頭子始終不明白:

你說他們是要隱藏什麼,才會付出這麼大代價?

答案一早就告訴了所有觀眾——

烏特拉,在俄語里。

是「黎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來源:kknewsR級王炸華語片,9分的片子居然提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