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文/馮玄一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他的命運最能詮釋「天妒英才」這句成語。王勃是個天才、奇才。但是,上天給了他才華的同時,也剝奪了他享受普通人生命長度的權利。他八九歲就暴得大名,二十七歲卻不幸殞命。惜哉。

我們常說人生而平等,但是不得不承認,人和人之間生來就是有智力上的差別的。王勃是個天才。他生來就很聰明,史書上說他自幼聰明過人、才思敏捷,六歲就能寫文章。這樣的人,自小就帶著光環,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一個人的成才,家庭的因素也非常重要。王勃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叫王福畤,也是個讀書人,曾在衙門里做過文職官員。雖然級別很低,但是一家人的溫飽有了保障,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教王勃讀書習文。在王勃的家族里,爺爺輩中出了個詩人,叫王績,他詩名頗隆,尤其善於寫五言律詩,被後世尊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傳世名作,最為人熟知的,當屬《野望》。我在初中時候曾經背誦過,其中「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也算是必考填空題。

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受家族里濃厚的文化因素的薰陶,王勃在八九歲就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舊唐書》本傳上說,王勃九歲時閱讀著名學者顏師古所著《 〈漢書〉注》,發現其中的錯誤,寫成《指瑕》一文,附近學者看了,深為嘆服。這足見他學識淵博。

當年,尚在讀高中的韓寒寫出《三重門》一書,在網絡上引起無數人的驚呼。很多人都質疑乃是其父代筆。其實,天資聰穎的人歷代都有,且不乏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驚世之文的才子,不足為奇。

王氏一門,在當地頗有盛名。王勃的兩個哥哥也非常聰明,在父親的教導下,刻苦讀書,學問很好。當地人把他們三兄弟稱為「王氏三珠樹」。

唐高宗麟德元年,宰相劉祥道視察地方,途徑王勃家鄉,王勃寫成《上劉右相書》,奏呈宰相劉祥道。劉祥道拆開一看,信中引古鑒今,旁徵博引,洋洋洒洒千餘言,不乏精彩之處。其中主張「德治」和「法治」並用、「信賞而必罰,道德而齊禮」等觀點,雖然並不新鮮,但是出自一個少年之手,不得不令人嘆服。劉祥道讀完後,深為賞識,讚譽他是「神童」。並上表朝廷加以推薦。王勃由此得以入仕,任朝散郎,時年僅十四歲。

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中國古代重視文化修養。一個人書讀得好、文章寫得好、修養高深,就能夠當官。王勃在京城並不忘記學習。他苦心讀書、刻苦鑽研,文章寫得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到泰山區封禪,王勃奉詔跟隨前往,並寫了《宸游東嶽頌》上奏高宗。

沛王李賢對王勃的才學非常賞識,便將他召到府邸,任命為侍讀兼修撰,他奉命撰寫《平台秘略》 10 篇。沛王對這個年輕的才子他十分喜愛,經常和他討論文章、切磋學問。

少年得志的人,骨子里大概都有風流不羈、恃才傲物的放浪氣質。王勃從小在官宦之家長大,小小年紀出入宮廷禁中,對貴族公子哥們的玩意自然駕輕就熟。當時,長安流行鬥雞,宮中的皇子們對這種遊戲也樂此不疲。王勃自然也跟著他們沉迷其中。有一次,沛王、英王等人聚攏在一起,玩鬥雞遊戲。玩得正嗨的時候,沛王興致高漲,對身邊的王勃說,你文章名滿京城,你給我寫一篇挑戰英王的檄文吧!王勃才思敏捷,略作思索後,很快就寫成了一篇《檄英王鬥雞文》。這是一篇極為工整的駢文,辭藻華麗,大量使用典故。把鬥雞場上那種你死我活的激烈場面描寫得惟妙惟肖。文章寫好後,被當場誦讀,引得在場的人連連喝彩。這篇文章很快就傳遍了京城。沒過多久,唐高宗也讀到了這篇「鬥雞檄文」。

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到底是有人專門使壞挑撥,還是因為高宗的神經過於敏感,史書上沒有確切記載。只說,高宗看完這篇「鬥雞檄文」後,非常生氣。他從這篇本來帶有玩樂性質的文章中卻讀出了諸子爭鬥的意思。於是,他斥責王勃是在挑撥諸王的矛盾。就這樣,王勃被趕出了沛王府邸,並且禁止他再次踏入王府。

十八歲的王勃此時鬱悶至極。他還很年輕,很單純,還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官場規則。

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挫折。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當時的心境和思想。但傷心和失意是免不了的,畢竟,這個打擊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傷心失意後,王勃調整了心態,前往漢江漫遊,一路看名山大川,領略大自然的雄奇風光,一路賦詩抒懷,心情好了很多。

經歷了幾年的蟄伏之後,咸亨元年,經朋友推薦,王勃再次出仕,任虢州參軍。這次的舞台不再是皇城里王子的府邸,而是官僚系統的底層小官。但是,當他進入到基層官僚系統後,他才猛然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融入到同僚之中了。

王勃學識淵博,才富五車,而且少年得志,他這樣的人,到了基層官僚中,自然不被同僚待見。加之他性格清高,恃才傲物,不屑於與那些才學平庸的同僚為伍。就這樣,他在參軍任上過得很痛苦。好在公務並不繁忙,他有大把的時間遊覽風景名勝、讀書寫詩。

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

自古禍不單行,福不雙降。《舊唐書》王勃本傳記載,在擔任虢州參軍期間,官奴犯罪曹達犯罪,王勃害怕連累自己,先是將其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一怒之下就將曹達殺死。這件事在新舊《唐書》上記載都很簡略,缺乏具體細節。歷經千年,其中緣由,現在已無法考證。這件事的結局是,王勃被同僚告發,被定為死罪。他父親時任雍州司戶參軍,也受到牽連,被貶職為交趾令。這對王勃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幸而天無絕人之路,上元元年八月,因朝廷改元,高宗大赦天下,王勃得免一死。

大難不死的王勃,在上元三年前往趾探望父親。路過江西南昌時,受邀參加了洪州都督李元嬰在滕王閣舉辦的一場宴會。會上,都督李元嬰請賓客寫文讚頌滕王閣。據《唐摭言》記載,李元嬰此舉,本是為了顯示他的女婿吳子章的才學。但是,「不識時務」的王勃,卻從坐中站起,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下了《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這個故事說明,雖然王勃經歷了逐出王府、被判死罪、遇赦獲救等一系列人生劫難,但是他仍舊保持了一顆恃才傲物的心,從來不放過一個可以傾瀉自己才華的好機會。

王勃用《滕王閣序》為自己的人生作了完美總結。「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就在他寫完《滕王閣序》不久後,在渡南海時,由於途中遇到風浪,船身傾覆,王勃不幸溺水身亡,年僅二十七歲。

正如他在《滕王閣序》總結的,他短短的一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雖然少年得大名、年少得大志,然而,他的人生就仿佛是一段拋物線,到達頂點後就一路往下,直到生命隕落。王勃的死,令人惋惜。然,人生在世,各有天命,得救之道,唯有「盡人事」而已。

來源:kknews王勃之死告誡我們,不要恃才傲物,放低姿態才是做人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