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給孩子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

8歲打鼓,12歲領舞的「小猴子」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圖中的「小猴子」名叫胡雨赫,是白家店小學的學生。別看他年紀不大,已經是一位「老演員」了。他的師父邱廣義說,這孩子是打心里喜歡這東西,只有心里真正喜歡才能堅持下來。

能讓這些孩子愛上傳統文化並傳承下來,離不開青龍縣對非遺文化的重視。據了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青龍縣先後在三撥子鄉四撥子村、蠻子地村、肖營子鎮薛杖子村、縣職教中心建立了猴打棒保護與傳承基地。使當地百姓更加深刻地認知了猴打棒這一傳統民間藝術,讓猴打棒實實在在地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校園。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圖自青龍文化

青龍百姓對於猴打棒的喜愛由來已久,據考證,青龍猴打棒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點擊圖片下方文字,和我一起「穿越」到清朝吧!)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猴打棒的起源

青龍猴打棒作為青龍滿族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通常以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場和廣場文藝表演等表演形式展現。猴打棒動作粗獷、動律流暢、舞姿豪邁、步伐輕盈,塑造了具體可感的「美猴王」的舞蹈形象。2006年,青龍猴打棒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從「老美猴王」到「小美猴王」的代代相傳,是勤勞、樸實、勇敢、善良的青龍滿鄉兒女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青龍歷史的見證。隨著社會發展和當地旅遊開放,青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日漸成熟,除了遠近聞名的猴打棒,還有青龍水豆腐、青龍白酒、滿族黏餑餑、八旗貢米等美食文化被各級非遺名錄收錄。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水豆腐/圖自青龍信息網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黏餑餑/圖自網絡

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

八旗貢米/圖自網絡

最後,和小旅一起來欣賞青龍白酒的釀造技藝吧~

來源:kknews長城腳下話非遺||「小猴子」與「老猴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