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有些地方是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有的地方需要待上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喜歡,還有一些地方,因為本身歷史文化人文風俗的豐富多彩以及自身的淺薄無知,在那里的時候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沒有感覺,甚至反感牴觸,不過隨着自身知識閱歷的增長,才認識到它是如此精彩並深深愛戀,並且這種愛戀隨着空間時間的拉大愈發強烈。這最後一種體驗,比之於感情,就好比東愛里的永尾完治最終適應了東京的大都市生活之後才意識到「莉香是個好女孩兒」。不過比對人的愛戀幸運的是,愛戀一個地方還可以再回去,待多久都沒問題。

印度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我剛到印度的時候,別說三觀受影響,就是五官都被顛覆了。在這個神奇國度旅行的最初時日,我每天都經受着視覺的、聽覺的、嗅覺的、味覺的,甚至觸覺的各種刺激。我現在回想起初到印度的那些時日,仿佛還能聽到當時的怦然心跳。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沒有比加爾各答的馬路更瘋狂的了!老式的黃顏色出租車、沒有門的公交車、摩托車、嘟嘟車、馬車、人拉的黃包車,甚至牛羊雞鵝都跑到了大街上,簡直混亂無章,你會以為分分鍾都要出事。吆喝聲、叫賣聲、罵娘聲,以及跑到路上溜躂的牛羊雞鵝發出的聲音,混合交響,不亦樂乎。

如果說中國的馬路是楷書,印度的馬路簡直是狂草。

如果說中國的馬路是室內樂,印度的馬路完全是交響曲。

我到印度的第一站加爾各答,比我想象的更加髒亂差。你可以看到蚊子蒼蠅蟲子爬在蔬菜水果和成塊的羊肉上,黑壓壓一大片,叫賣的人卻放任它們逍遙法外,頂多在有人湊上來決定買還是不買的時候才懶散地用手散它一散。我驚訝地張大嘴巴感嘆人與動物和諧竟達到了這種程度。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加爾各答到處是乞丐和流浪漢,街道上污水橫流垃圾滿地,烏鴉在城市上空四處飛翔。我真的很難在這樣的地方吟誦泰戈爾的詩篇——「天空沒有留下鳥兒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親愛的泰戈爾啊,但願你說的鳥兒,不是指的烏鴉。

加爾各答之後,我北上大吉嶺,然後往西去了王舍城、那爛陀、菩提伽耶、瓦拉納西、克久拉霍、阿格拉、齋普爾、烏代布爾、孟買,焦特布爾、傑伊瑟爾梅爾、德里、阿姆利則,這一段路是越走越開心,越走越舒服。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加爾各答與瓦拉納西似乎有預謀地在我心里留下了最初的「壞印象」,從而成功地降低了我對這個國家的期望值,後來所到城市幾乎都比它倆干淨。對我來說,這就像一種額外的遞進的獎勵,使得我對印度的印象越來越好。及至我到達印控克什米爾,這種美好的旅行體驗也隨之到達頂端。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印度有很多聖地。比如印度教聖地瓦拉納西,佛教聖地菩提伽耶,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瑜伽聖地瑞士凱斯……

自從看了《在恆河游蝶泳》後,我就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在瓦拉納西的恆河邊找個高處脫光了縱身一躍。但是我真正到了那里,卻無法擺脫心中的障礙,因為我真的親眼目睹了一具浮屍從我身邊漂過。不過,恆河晨浴和夜祭確實震撼了我的心靈。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菩提伽耶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地方。雖然我自小成長在一個佛教氛圍濃厚的小城,卻在記憶里找不到一張虔誠的面龐。或者說,在我的故鄉,四大佛教名山的峨嵋,雖然貴為普賢的道場,卻似乎沒有一個真正的佛教徒。而在菩提伽耶,佛教徒遍地都是。我喜歡早上天剛亮的時候就來到摩訶菩提寺,靜靜地坐在菩提樹下,聽大和尚講經說法。我也喜歡在夜幕降臨明月高懸的時候呆在那里,學着打一會兒坐,撐不住了就乾脆坐在欄桿旁,目送人來人往,感受晚風習習。這真是一個充滿靈性的地方,你能感受得到。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阿姆利則有全世界最搞笑最較勁的降旗儀式。儀式開始時有現場的印度歌舞表演,我在這里看到了平生第一場「寶萊塢歌舞秀」。在阿姆利則,你永遠不愁吃喝,還能免費住宿,這都歸功於富裕又慷慨的錫克教大叔們的捐贈。我在這里體驗了可能是地球上最盛大的吃飯場面,人們一排一排席地而坐,不一會兒就有人到你面前放碗,不一會兒就有人送來吃的和喝的。朋友戲稱,「這是一個實現了共產主義的地方」。

……

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

由於簽證到期的原因,沒有去計畫里的瑞士凱斯,不免有些遺憾。不過,這些遺留的夢中城市,正是下一次打點行裝的理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世界旅行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