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埃及7000年來最好的東西,都在這兒了

博物館,是旅行中重要的一站。如果說地標性的景點是一個國家的容貌,那麼博物館一定就是她的靈魂。我們來浮光掠影地,觸碰一下埃及的靈魂。 埃及國家博物館 埃及國家博物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解放廣場,這里收藏的各種文物超過30萬件,展出63000件。 博物館分兩層,共計89間展廳,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圖坦卡蒙展廳、木乃伊展廳。 埃及博物館之父是個法國人 他就是曾任盧浮宮博物館副館長的馬里埃特。 他的雕像佇立在埃博門口,而他本人,則長眠在博物館的花園里。 他做了什麼事呢?簡單來講,19世紀的歐洲被一股「埃及熱」席捲,無數歐洲人奔赴埃及去尋找古跡,其中不乏「摸金校尉」。那時候,埃及人還不知道保護自己國家的文物。很多文物不但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都被歐洲人拿走了。(沒錯,就像清末的中國,寫到這里筆者偷偷抹淚...) ▲工作中的馬里埃特 而他,卻在政府支持下創立了埃及文物局,提出種種保護措施,制止掠奪文物的行為。1858年,他又建立了埃及第一個國家博物館,就是今天Egyptian Museum的前身。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埃及考古學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這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啊! 古埃及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常說的「古埃及」到底是什麼?從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算起,到波斯征服埃及公元前332年止,近2800年歷史31個王朝,這就是歷史上的「古埃及」時期。 其中古王國時代是古埃及的黃金時代,金字塔就是這一時期的傑作。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夏朝,是否真實存在,在考古學領域尚無定論,所以國際公認的中國歷史是從約公元前1600開始的,埃及文明史的開端比我泱泱華夏整整早了1500年...... 中華文化已經夠厲害了,所以,你說古埃及厲不厲害? 讓文物來證明一下吧 我們先看一塊石頭。它叫做羅塞塔石碑。 是不是很普通?但它卻是打開古埃及大門的鑰匙。正是因為它,失傳千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才得以被破譯。石頭上面的紋路是三種文字——古埃及的聖書體,世俗體和希臘文。通過對照,天才的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成功破譯了天書般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當時埃及政府為了感謝商博良的偉大貢獻,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送給了法國(......),方尖碑這東西有多大?法國光是把它運回去就運了兩年半。本來在盧克索神廟前成雙成對的方尖碑,現在就只有孤零零一根了。埃及人,你的心真的不會痛嗎? ▲如今的盧克索神廟,只剩一根方尖碑了... 差點忘了說,羅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埃博這塊,是復製品。原因嘛,你猜。 這里有關於圖坦卡蒙的一切 圖坦卡蒙是在中國名氣最大的法老,沒有之一。他生活在公元前14世紀,10歲登基19歲神秘死去。1922年,考古學家花了十九年才找到他偉大陵墓的入口。正是由於隱蔽,這座法老陵墓沒有被盜的痕跡,墓室內物品數量巨大且保存完好,是在埃及發現的最豪華的陵墓,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家喻戶曉的、自帶獅身人面像的這座金字塔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啦 里面出土的文物超過萬件,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為此,它被評為世界十大寶藏之首。 黃金面具 這就是圖特卡蒙死後所戴面具。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法老一統上、下埃及;下面垂着胡須,象徵冥神奧西里斯。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 然而!2015年,埃博的工作人員在清潔這尊金面具的時候,把鬍子摔掉了...摔掉了... 然後擅自用環氧樹脂粘了一下...什麼是環氧樹脂,用人話說就是AB膠。這種膠對文物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在法老鬍子周邊留下了一圈黃色的痕跡...還有然後,他們粘的時候把漏了點膠在法老臉上...然後就想把膠刮掉...然後在法老臉上留下了劃痕...不想放圖,心會痛。這就是3300多年歷史的埃及國寶,在2015年遭受的悲劇始末。 人形金棺 古埃及人「視死如生」的程度,與中華文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圖坦卡蒙躺在整整八層棺槨之中,仿佛一個最小的俄羅斯套娃...其中最精美的是最內層的純金棺。 金棺內板厚達3厘米,總重134公斤。棺體做成人形,上面鏤刻華麗精緻的紋飾,並鑲有琉璃、碧玉、綠松石等。棺蓋正面展現了法老的容貌,和黃金面具的造型形同。圖坦卡蒙雙手交叉,手中握有連枷和鈎子,這是古埃及法老王權的象徵。 黃金王座 這座遍貼金箔的王座雕刻精美,運用白銀、寶石,鉛玻璃鑲飾,極盡華麗,被考古學家視為空前的發現。靠背處是王座最精美的部分,細膩地雕飾了衣着華麗的圖坦卡蒙夫婦的生活場景,王後阿肯艾斯納瑪正在往法老身上抹油......大概是為了防曬吧。 圖坦卡蒙的王後,正是他同父異母的親生姐姐,像古代歐洲貴族一樣,近親結婚是為了保持王族血統的純正。 那爾邁石板 那爾邁石板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1世紀,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件歷史文檔」。含有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象形文字銘文。它記敘了那爾邁國王統一上下埃及的故事。一面上的那爾邁描述戴着上埃及王冠(白冠),另一面則戴着下埃及王冠(紅色)。 和上面的文物比起來,這件是略顯樸素了些。但這是公元前3000年的物件兒啊,也就是足足5000年前。那個時候,那爾邁統一了上下埃及,開啟了埃及的文明時代,與此同時,歐洲人差不多還在叢林里爬樹呢...想到19世紀歐洲對埃及的掠奪,世界大勢起起伏伏又有誰能說清呢? 埃及國家博物館里,令人嘆為觀止的文物實在太多,難以具述。不如親自去看一看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印象

為什麼彼得大帝下令,禁止人民穿靴子留胡須?違者流放西伯利亞

彼得一世力行改革, 從人民的衣食住行滲入改革,靴子也位列其中。從1701年到1724年,彼得大帝頒布了一系列法令,規定了着裝和鞋子的規則,並禁止留鬍子。在法國和俄羅斯的禮服中,帶有鈍鼻子、蝴蝶結和皮帶扣的皮鞋看起來太笨重了。 此外,在1714年,彼得大帝又頒布一項法令,禁止買賣靴子和俄羅斯服裝:「如果有人對俄羅斯的衣服和靴子進行交易,他們將受到嚴厲的懲罰。」1715年9月12日,彼得一世頒布一項法令:即禁止首都人民穿靴子和馬丁鞋,以保護木質道路,靴子很硬會損害道路。當時,俄羅斯已遷都到聖彼得堡,彼得一世擔心新建成的城市木質道路,所以就下令禁止首都人民穿靴子和馬丁鞋。後來,聖彼得堡開始採用鵝卵石、石板路鋪設道路,最後都採用瀝青鋪設了。 1722年,彼得大帝第三次下令打擊俄羅斯的靴子,要求支付「穿着特殊服裝和胡須」的費用。那些不願意穿新式服裝的人必須每年支付50盧布,這項法令還禁止穿着靴子和留胡須的人接收呈文。即使他繳納了年費,違反規定也會被逮捕。當時如果一個穿靴子和留胡須的人走在大街上,分分鍾會被舉報。這就是匪夷所思的「胡須稅」。 俄羅斯軍隊當時也禁止穿靴子,首先彼得大帝讓士兵穿瑞典軍裝,盡管長靴是一種制服,但士兵們要穿帶銅扣和長襪的鐵鞋去打仗,士兵的體驗感非常差。葉卡捷琳娜統治時代,在波將金的堅持下恢復了士兵穿着靴子。但保羅一世又廢除了這個規定,他給士兵引入普魯士軍服,配以亮漆皮半高靿男皮鞋。蘇沃洛夫強烈譴責這種穿着形式,普魯士軍服適合閱兵遊行,而不是軍事行動:士兵們穿着緊身褲和細高跟鞋,腳上沾滿了鮮血。但制服是強制性的,違規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剝奪了財產和所有特權。保羅一世的兒子,即亞歷山大一世改革允許士兵重新穿上軍靴。到尼古拉一世時代士兵着的軍靴都很短,因此肥大的燈籠褲褲腳要別5-6個紐扣;亞歷山大三世注重便利,他讓士兵把燈籠褲收在高筒軍靴里,此後軍隊一直沿用這一傳統。 此外,基督教苦修者什麼鞋都不穿。當然,政府沒有禁止穿靴子。光着腳,衣衫襤褸,在俄羅斯代表着對上帝的無私奉獻。這種宗教行為的一部分是故意自殘,包括在嚴寒中不穿鞋和衣服。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點擊進入下一頁

湖北隨州又現曾侯墓 明確身份的曾侯又增兩位

在6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上,又一處曾侯墓地的發掘情況正式向媒體公布。 湖北省隨州市的曾侯墓地,因1976年曾侯乙墓的發現而為世人熟知。這次公布的是棗樹林墓地2018-2019年發掘的情況。在這里,又發現兩位曾侯和夫人——曾侯寶及夫人羋加、曾侯求及夫人漁。 圖片為曾侯夫人羋加墓中出土的部分青銅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確認兩位曾侯及夫人的合葬墓 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隨州棗樹林墓地考古領隊郭長江介紹,這里是一處春秋中晚期曾國公墓地,共發現了墓葬55座、馬坑3座、車坑4座,出土了青銅器千餘件。部分青銅器帶有銘文。其中令人興奮的是,新發現確認兩組曾侯夫婦合葬墓,即「曾侯求」及其夫人「漁」墓和「曾侯寶」及其夫人「隨仲羋加」墓。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給記者大致梳理了目前已發現並確認身份的十餘位曾侯的名字,其中已知最早的曾侯諫在西周早期,最晚的曾侯丙是戰國中期。所以說,這次棗樹林墓地發現的兩位曾侯,完善了春秋早中期曾國世系,填補了春秋中期不見曾侯的空白。 曾隨之謎,一錘定音 在史書中,周王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是隨國,而在湖北隨州發現的都是曾侯墓地。此前,曾、隨是同一國,還是兩個國,在學界一直有爭議。 2009年義地崗墓群中曾侯與墓出土的編鍾銘文,講述了南宮括被周王室冊封至南方立國,並在春秋時期吳國軍隊攻入郢都的戰役中,拯救楚國於危亡的歷史。這一記載廓清了長期懸而未決的曾國族姓問題,基本平息了曾和隨是否為一家的爭議。 棗樹林墓地也屬於義地崗墓群。此次發掘的169號墓是曾侯寶的夫人羋加之墓。墓中出土的銅缶上有銘文「楚王媵隨仲羋加」,清楚地表明:楚王將自己的女兒羋加嫁至「隨國」;而羋加又是曾侯夫人,所以可知,當時楚國稱「曾」為「隨」,說明曾隨是一家,再一次印證了曾侯與墓銘文的記載。學術界「曾隨之謎」的爭論可以結束了。 此前,曾侯是周文王之後還是周武王之後,在學界亦有分歧。此次在出土的編鍾上發現了銘文「余文王之孫,穆侯元子、出邦於曾」等內容,說明曾侯應是文王之後,又解決了一個學術難題。 羋加,曾國的婦好 在羋加墓中出土了19件編鍾。郭長江與夥伴們通過編鍾大小、銘文內容、字體、出土位置等信息,判斷它們應分為四組。第一組個體最大,其中最大的兩個鈕鍾出土時鍾體已經殘存,所幸銘文保存較好,書寫規范,內容基本完整,少數缺漏的文字可以根據其他組的銘文補充。 經過釋讀,整篇銘文包括三個段落。開篇用「曰」字領起,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曾國的歷史:自己的祖先南宮受周王分封到曾國,曾國與楚國有聯姻。第二部分是羋加自述,講了丈夫「龔公」即曾侯寶早逝,自己作為曾侯夫人勇敢地挑起了國君的重擔,治理曾國,保土守疆的一段歷史。第三段落是編鍾銘文常見的宴飲以樂嘉賓的套話。 作為楚國的女兒、曾侯的夫人,羋加竟是個傳奇女子,巾幗不讓須眉,有膽有識,可謂是「曾國的婦好」。 找回塵封的曾國歷史 曾國在史料中沒有記載,從1976年曾侯乙墓發掘開始,一系列考古發現,如拼圖般,逐漸恢復着一個存在時間不短、卻被歷史「遺忘」的小國歷史。 近幾年,曾國考古研究掀起第二次高潮。2011至2013年,隨州葉家山墓地發掘了西周早期曾國墓葬,確認了兩位曾侯,將曾國歷史往前推進數百年;2014至2015年,棗陽郭家廟墓地發掘了一批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發現了較多曾國音樂考古的遺物;2016至2017年,京山蘇家壟墓地發掘了一批春秋早中期的曾國墓葬,其中曾伯漆墓出土「金道錫行」等銘文確認了曾國銅料來源問題,並且在墓地南側發現了春秋時期冶銅遺址;從2009年開始發掘的隨州義地崗墓群,2012年發掘的文峰塔墓地、2017年發掘的漢東東路墓地,以及2018年度發掘的棗樹林墓地,確認了6位曾侯,即曾侯求、曾侯寶、曾侯得、曾侯戊、曾侯與、曾侯丙。 通過數年的考古發掘,確認了曾國13位帶有私名的曾侯,極大完善了曾國歷史的進程,填補了兩周史上關於曾國記載缺失的空白。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莫臥兒王朝結束後,曾經的輝煌不再,就此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說起印度,很多人都會想起"開掛民族"、"印度阿三"等,印度文明因為受到英國殖民而出現了斷層,至今他們還不能完全恢復古印度文明時期的榮光,再加上現代印度的彪悍作風,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近年來,印度作為一個後起之秀,這個國家正在崛起,實力也在不斷地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在日益增加。但還是有不少國人從心里看不起這個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在獨立之前被英國人統治了幾百年,印度人還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時充當英國人的幫凶,他們在中國做出的暴行給國人留下了很深的負面印象。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如今印度還相對落後就看不起這個國家,畢竟這個國家也曾經輝煌過。 在印度未被英國人征服之前,存在一個強盛的王朝,不過那也是最後的曇花一現,這個王朝就是莫臥爾王朝,這是一個西遷的伊斯蘭化的突厥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莫臥爾王朝統治印度之後曾經給印度帶來一段繁榮昌盛的歷史。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一下1700年的印度就知道了。 1700年的印度正處於莫臥爾王朝的統治時期,當時在位的君主是莫臥爾王朝第六任君主奧朗則,他是印度莫臥爾王朝皇帝沙賈汗的兒子,也被人稱為"帝位之榮綴"。奧朗則布自幼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學識淵博,通曉伊斯蘭教法和文學。但是他繼承王位的過程卻很有戲劇性,他是先後擊敗自己三個兄弟已經囚禁了自己的父親才成功登上王位的。不過,他上位後卻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賢明皇帝。 奧朗則布登基後,首先便是要征服印度周邊的小國家,在軍事上,他採用招撫為主武力為輔的手段,將帝國版圖擴大到極致,除了最南端的一小部分地區外,莫臥爾王朝整個南亞次大陸和阿富汗都納入囊中,這是印度人最接近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的時候了。 在經濟上,莫臥爾王朝統治期間,印度整個國家的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程度都要遠遠高於印度其他的任何時期。所以這才吸引了眾多的西方人來印度做生意,要知道在當時西方人的心目中,他們最嚮往的兩個東方國家分別就是印度和中國,可見當時印度的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印度當時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億人,這個數字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5倍,是波斯帝國的3倍。不管怎麼說,當時的印度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之一。 不過在歷史上,這個盛世真的是曇花一現。在奧朗則布統治的後期,由於他舍棄了自從阿克巴大帝以來一直奉行的宗教寬容國策,對國內的非穆斯林徵收人頭稅,並把他們從官僚機構中驅逐出去,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 奧朗則布去世後,由於繼任者軟弱無能,加上國內矛盾尖銳,才導致了之後的英國人有機可乘,慢慢地吞並了整個印度。印度曾經崛起過,可惜的是這昌盛的歲月太短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博覽大千
河北鄴城佛造像埋藏坑考古成果首次系統性展示

河北鄴城佛造像埋藏坑考古成果首次系統性展示

坐佛五尊像 鄴城考古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應妮)「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6日起亮相國家博物館,這是2012年鄴城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發掘、修復成果的首次系統性展示。 本次陳列展示造像主要出自2012年河北臨漳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為中國佛教考古重要發現之一。經過16天的搶救性發掘,該埋藏坑出土文物2985件(塊),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大部分是東魏、北齊時期造像。鄴城考古隊經過多年的整理、拼合,完成了200餘件造像的修復工作,本次展覽就是這批佛造像修復、保護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鄴城遺址考古的首次系統性展示。 「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選取了171件展品,其中佛造像精品131件,分為鄴城概貌、玉石梵像、鄴都樣式和佛韻至美四個部分,從造像環境、造像本體特色、地域時代風格及造像藝術來展示佛造像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彌勒七尊像 鄴城考古隊供圖 鄴城佛造像有白石和青石兩種材質,風格各具特色。白石是鄴城地區出土造像使用較多的原料,北齊的「彌勒七尊像」和「菩薩坐像」等均是利用了白色大理石溫潤潔白、質地柔軟的特點,運用嫻熟的鏤空雕刻技術,是鄴城佛教造像的巔峰之作。 中國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徵在這里也都有呈現,並出現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龍樹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鄴城佛教造像藝術魅力。龍樹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現在鄴城及周邊地區,有的半圓形背屏上簡略勾勒出樹葉形狀,有的則採用鏤空雕刻而成,兩株交互纏繞的菩提樹樹冠層疊鏤空,上面還裝飾有龍、塔、飛天、瓔珞等。這些造像主要製作於北齊時期,雕刻技法純熟,高超的技藝令人驚嘆。 據悉,該展由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主辦,展期2個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加里利亞諾戰役 一口氣讓法國丟掉了半個意大利

1503年,西班牙與法國的南意大利對峙依然還在持續。盡管西班牙人擁有海上優勢和大半個那不勒斯,法軍卻能夠通過陸上通道與之保持對峙。巨大的人口優勢和中央財力,確保巴黎能在半島尋找到更多支持者。依然處於聯邦制下的西班牙,就只能以實打實的軍事勝利來做出回應。 加里利亞諾戰場就位於那不勒斯北部 在當年4月的切尼里奧戰役後,法軍的兵力優勢不降反升。通過從境內調兵和招募更多意大利雇傭兵的手段,維持着超過15000人的野戰力量。由於當時的法國已擁有全歐洲最好的兵役動員制度,所以在王室直屬的步騎兵分隊外,還有地方民團可供補充兵力。因此,哪怕沒有足夠的瑞士雇傭兵支持,也是讓所有敵國都會忌憚的對手。加之槳帆船時代的海軍封鎖效率不高,讓法軍艦船還是能將補給快速偷運到前線部隊手里。 身處意大利前線的法國憲兵騎士 當時的法軍統帥,已經換成了來自北意大利薩盧佐的公爵--路易二世。他是巴黎宮廷的鐵杆支持者,曾作為法軍的主要盟友進攻米蘭公國。現在,又帶着大量援軍南下那不勒斯北部,在靠近加埃塔港附近的加里利亞諾鎮布防。由於是已進入冬季的11月中旬,法軍准備在當地的冬季營地內等待來年春季。依靠身後的港口和通向北方的舊羅馬大道維持供給,並以前方的加里利亞諾河阻擋來犯之敵。 西班牙在意大利駐軍的靈魂人物 貢薩洛 作為西班牙軍隊主帥的貢薩洛,卻不願意給法國人以喘息之際。只依靠不足萬人的部隊,就主動北上發起挑戰。但法軍不僅控制了河上的一座主要橋梁,還分兵據守當地的主要渡口。依靠堅固的營壘和理論上的炮兵優勢,讓貢薩洛找不到突破缺口。西班牙工兵雖然有建造可以搬運的移動浮橋,卻無法在法軍的阻擊下完成強渡。相反,由於在通常休戰的冬季出兵,西班牙軍隊也因為北上而拉長了補給線。長此以往,士兵們將在對手的眼皮子低下面臨飢饉。貢薩洛自己都非常猶豫,甚至准備撤往南方休整。 曾先後為教皇和西班牙服務的 阿爾維亞諾 恰逢此時,新的援軍從那不勒斯南部趕到。除了剛剛從加泰羅尼亞和西西里趕來的西班牙士兵,還有數千由傭兵司令阿爾維亞諾招募的意大利人。這讓貢薩洛的兵力擴充到12000人,有了策動更大規模行動的的能力。他立刻下令部分部隊向着上遊方向移動,做出自己正准備轉移陣地的假象。同時,西班牙工兵繼續在後方的營地內建造新的移動浮橋。通過搜羅來的小型船隻和木桶,完成了可以拆卸的更大版本。 加里利亞諾戰役中的西班牙軍隊攻勢 由於覺得對手黔驢技窮,法軍此時比之前更為懈怠。在12月28的凌晨,他們只部署了少量偵查兵力以防萬一,便將大部分主力都分散到兩處營地周圍休息。300名來自諾曼的弩手,負責守衛陳舊的蘇奧城堡。但所有人都沒有發現貢薩洛的主力已經開始偷偷渡河。很快,西班牙主帥就帶着1800名步兵和200名重騎兵登陸對岸。長期習慣山區作戰的他們,無疑比法國人更適合突襲任務。但出於穩健考慮,他們還是首先在岸邊建立了臨時陣地。 西班牙步兵在渡河後建立了簡易防禦工事 緊接着,傭兵司令阿爾維亞諾帶着另外2000名西班牙和意大利士兵開始渡河。他們的目標是收拾留在蘇奧城堡里的諾曼底弩手。盡管後者嘗試依託工事抵抗,卻也很快被由大量火槍和弩掩護的西班牙步兵所壓制。為了避免全軍覆沒,他們也主動放棄已失去意義的城堡,向着後方的主要營地潰逃。 西班牙火槍手與意大利雇傭弩手 由於缺乏准備,附近鎮上的法軍只能倉促反擊。當步兵亂作一團而炮兵根本無法作戰時,300名包括憲兵騎士在內的騎兵開始向着西班牙人沖鋒,希望以此為其他部隊爭取一些時間。但他們很快就裝上了完成列隊的長槍方陣。面對槍矛林立的對手,法國人還來不及猶豫,就被大量部署在周圍的遠射火力所收拾。他們的一觸即潰,也讓後方的友軍更為驚恐。大量依然習慣使用劍盾或標槍的西班牙輕裝士兵,一窩蜂的沖入小鎮和軍營,大肆殺戮他們所能找打的法國人。後者則根本來不及阻止有效反抗,只能丟盔卸甲的被攆出營地。 強行突破營地防禦的 德意志雇傭兵 得到消息的薩盧佐公爵,此時還位於南方的下游營地之內。這里的駐軍不僅負責接收補給物資,還需要防禦1座可以直接渡河的大橋。但河對面還有數千沒有調動的西班牙與德意志部隊,而自己這邊卻有大量生病的傷員。因此,公爵根本無力抽調部隊北上。為了迅速止損,他命人炸毀了橋梁,然後帶着萬人規模的隊伍撤往加埃塔港。近4000名傷病員被全部留下,甚至還有無法帶走的糧秣和9門火炮。 留下來守衛橋梁的騎士 巴亞德 此時已經是28日的上午,貢薩洛一面讓留在原地的部隊渡河接收法軍營地,一面帶着人馬向南發起追擊。騎兵將領科倫納的分隊一馬當先,很快脫離步兵而跟上了法軍後衛。由於剛剛度過下一條河,法軍已經來不及組織步兵由行軍縱隊轉為防禦方陣。於是有部分憲兵騎士們主動留下來為其餘人斷後,其中就包括了以武力馳名歐陸的巴亞德。他沖到橋上,幾乎以一己之力就擊敗了數名企圖強行突破的西班牙騎士。但面對源源不斷涌來的敵軍,他也只能邊打邊撤,和少數同伴退到了後方的莫拉隘口。 西班牙騎士與麾下的普通騎兵 科倫納的騎兵分隊依然緊追不舍,並企圖將眼前的這批騎士俘虜。但法國人卻戰意盎然,在馬上混戰中將西班牙人無情擊潰。薩盧佐公爵也在隘口部署了一些輕裝射手,協助騎士們繼續抵抗貢薩洛的追兵。然而,已經兵合一處的西班牙主力,還是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數量過於吃虧的守軍也只能無奈的跑去追趕主力。 法軍隨後在又在莫拉隘口被逼退 到28日晚上,所有倖存的法軍都湧入了加埃塔港,讓這座小城的補給被迅速吃光。由於法國沒有縱橫海上的能力,任何援救都顯得遙遙無期。一座設防並不嚴密的小城,也無法讓士氣低落的潰兵堅持太久。薩盧佐公爵眼見大勢已去,便在數日後宣布投降。在此之前,他的部隊已經有4000人陸續戰死,並有差不多數量的傷員被俘。他的投降也意味着法國徹底失去了整個意大利南部。貢薩洛也因為在加里利亞諾戰役中的表現而聲名鵲起。 今天的 加埃塔港城堡 此後的200年里,整個那不勒斯都將是屬於西班牙人的領地。但對於漫長的意大利戰爭來說,一切也不過是剛剛開始......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毛澤東調李德生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時,為何要求他看這本書?

書是有生命的。我年輕時讀書常想,為什麼《老子》《論語》《孫子》《史記》《資治通鑒》《資本論》等年代久遠的著作能夠保存下來?且不說《資治通鑒》為歷代政治家所偏愛,就是給資本主義社會下達了死亡通知書的《資本論》,也惹得一代代資本家挑燈夜讀,留連不舍。 如將這些看似對立的現象聯系起來分析,就會發現,反者道之動:書的生命是通過它的對立面的否定而獲得肯定的;書僅讓同道喜愛還是不夠的,能讓對手們不得不讀、讀得心痛又捨不得毀的書,才是有生命力的好書。而書的生命力,不管它是長是短,也一定隨着它的對立面的消失而消失。 問題是書的生命源泉。書的生命長短在於它所涉問題的大小,這樣書的觀點和結論就不能以狹隘的私見為依據,它所依據的只能是從歷史事實中揭示出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鐵律。在這里,個人觀點只是鐵律即歷史規律的人格化的表現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討論的是資本主義時代最基本的問題,他在第一版序言中說:「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自然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與很多名著一樣,《資本論》達到了這樣的高度:馬克思的塑像在資本的母國英國屹立迄今,《資本論》在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資本主義危機中越來越廣泛傳播。 《中國地緣政治論》,張文木著,海洋出版社出版 書的生命是在歷史的篩選中延續的。歷史是思想的助推器,也是思想的過濾器。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焚書」事件——這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它與「抄書」一樣,無非是歷史篩選思想的不同方式;而執行這一次次篩選的,並不只是統治者或被統治者的單方面行為,而是雙方長期磨合的結果,只有讓雙方彼此都捨不得銷毀或反復銷毀後又不斷為時代所催生的書才能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擁有長時段的生命力。 歷史上有許多書雖存猶亡——這種書佚失後不會再現,有的書雖亡猶存——這種書將會為歷史反復催生。孟子明白這一點,他告訴我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似乎是對這句話的詮釋,毛澤東說:「書是靠不住的,主要是要創造自己的經驗。在打仗時,不要帶着書,要狠狠把它丟掉,認真打仗。打仗是個大學校。」這是說,好書反映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而不是一堆學術語的邏輯組合。人們不舍的書多是反映深刻經驗的書。 被左宗棠贊譽為「於地學最稱淹貫」的清初學人顧祖禹,曾寫百卷本《讀史方輿紀要》,這部巨著對於後來的中國國家治理十分有益。1970年年底,毛澤東調李德生為北京軍區司令員,要求他找來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看看,說「這是一部軍事地理的參考書」;「當北京軍區司令員,要了解北京的歷史地理,了解華北的歷史地理」。 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人的眼光就應當將「華北的歷史地理」與亞洲乃至世界的歷史地理結合一體,在此基礎上,結合新的形勢進一步推進對中國及其周邊的地緣政治研究,建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地緣政治理論,這對於中國在「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的思路中有效地參與世界治理、處理世界事務也是有益的。 沒有政治的地理是沒有矢量的,而沒有矢量的地理只能成為學科而不能成為科學。《中國地緣政治論》一書如願出版,本書關注的重點不在地理而在政治即中華民族的命運與其地理環境的關系。我也不會用玫瑰色來描繪這些關系,我的目的只是要揭示當代中國的地緣政治規律——它也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的。較早和較好地掌握中國地緣政治的規律,有助於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更順利落實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 本書研究成果的形成有賴於中國古典文獻和近現代政學人物關於中國地緣政治的思想和論述;其中,筆者獲益最大的是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對中國地緣政治規律的嫻熟運用及其理論概括。記得兒時常唱《時刻准備着》這首歌,現在年齡大了再憶起這首歌的內容,感到自己寫的這些文字似乎是在兌現着「紅孩子」時期的諾言。兌現了承諾尤其是早期承諾的人生,才是一種能讓人心釋然的人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史博覽
關羽的墓為什麼一千多年無人盜掘?

關羽的墓為什麼一千多年無人盜掘?

古代帝王將相都實行厚葬,隨葬寶貝甚多,盜墓賊也甚是猖獗,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帝王將相的墓葬都被盜墓賊光顧過,只有極少數知道墓地所在之處而沒被盜的陵墓,其中就包括關羽的墓葬,歷經千年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何呢?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位列蜀漢五虎大將之首,公元220年,關羽在沒有支援,前有曹操,後有孫權的情況下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吳軍所殺,孫權部下把關羽的頭顱砍了下來獻給了曹操,曹操敬仰關羽的忠義,以諸侯之禮在洛陽安葬了關羽,就是現在的關林。 同樣,孫權在湖北的當陽也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的身軀,稱之為關陵。 其實,「關陵」和「關林」是有區別的,「林」在古代只有聖人才有的待遇,而「陵」是古代帝王才有的資格,關羽兩者皆有,足以見關羽在後世人心中的地位。因此洛陽和當陽都有一座關羽墓,從此千古名將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山西」,而在關羽死後,卻被逐漸神化,民間都尊稱他為關公。 自隋唐以後,歷代的皇帝都會為關羽加封,對他的陵墓進行修繕,關羽的墓原來都很簡陋,經過歷代皇帝的修繕,直至明朝,小土冢已經變成了宏偉的陵墓。 而隨着歷代朝廷給關羽追封封號,他的封號是越來越長,達到了二十六個字,全銜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一口氣念下來能噎死你,比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皇帝都多,清朝時更是將其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後來經考古學家的考證,發現兩座墓中都有一位年輕的女子相伴,應該是人們怕關羽寂寞,為他配的陰婚,洛陽墓中的女子無法考證,但當陽墓中的女子被懷疑是美女貂蟬,專家們還發現墓中並沒有什麼防盜的機關。 關羽墓里既然有財寶,又沒有什麼機關,為什麼就沒有盜墓賊去呢?這可能和關羽被神化有關,關羽在三國中的表現使得他成為了忠義的代表,老百姓心中的大聖人,後來關羽又被當做關二爺和財神爺,三教九流的人都來拜關公,黑白兩道的人都敬重關公,就連盜墓界的高手在行動前都要去關帝廟拜拜關羽,祈求關公保佑,保佑她們能夠馬到成功。 因此,許多人認為民間這種對關羽的尊崇和敬畏是盜墓賊不去盜掘關羽墓的主要原因。 除了道上的兄弟對關老爺的天然敬重,還有各朝代的官府致力於保護關羽墓也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是到了民國盜墓比較猖獗的那段時期,不管地方上主政的是軍閥還是其他傀儡,這方面都能達成驚人的一致意見。 由此看來,還是要依賴於關二爺千百年來積攢的寶貴人品。至於關羽墓沒有被盜的原因應該還有: 關羽墓中有沒有陪葬品還不好說,曹操當時是提倡薄葬的,連他自己的陵墓都不打算隨豐厚的葬品,怎麼可能為關羽大手大腳呢,他之所以安葬關羽,充其量只是利用關羽的人頭作秀給劉備看,做做樣子也是給世人看,顯示他乃正人君子。 孫權安葬關羽同樣如此,他本來就對關羽沒好感,何況那時候的關羽可沒有現在這樣的知名度,僅僅是劉備的一名大將而已,孫權能高規格安葬他就不錯了,要他在隨點陪葬品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至於後來的歷朝皇帝,也同樣是做做樣子,蹭熱度,借為關羽加封、修陵來抬高自己,僅僅是做些表面文章,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往里面送陪葬品,但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前面說過,盜墓賊是敬畏關羽才不敢盜掘關羽的陵墓,其實也不盡然,盜墓賊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里面沒財寶,關羽只是明清的時候才被人捧成了神,在沒有成神之前,盜墓賊又不識關羽,知道是曹操、孫權給他安葬的,怎麼會不下手呢?如果里面有金銀珠寶等陪葬品,估計盜墓賊早就下手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盜墓賊是沒有什麼誠信可言的,如果前朝的盜墓賊認為里面沒有財寶,那後來的盜墓賊自然就對它不感興趣了,所以關羽墓千年來沒人盜掘。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

民國五大名牌香煙,流傳到現在的只有這兩個了

民國之前,中國人大都抽旱煙、水煙等,1890年才有卷煙傳入中國。進入民國後,卷煙迅速發展,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品牌,通過這些品牌的香煙,我們來側面了解下民國那一段歷史。仙女,光這個名字就很吸引人了。民國時,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她們抽煙的身影也漸漸出現在大街小巷,仙女牌香煙就是瞄準女性市場,意境面世,就獲得民國中青年女性們的喜愛。 當時的美女插畫,畫中女性拿着的就是仙女牌香煙。民國的很多名媛、女明星們,如陸小曼、阮玲玉等,也都喜歡抽仙女。1914年英美公司推出的一個香煙品牌,別看這名字俗氣,人家廣告寫的好啊:「三炮台,今之名煙;劉關張,古之英雄」。其實當時不止推出了三炮台,還有一炮台和二炮台,不過只有三炮台出名了。 三炮台很受軍閥部隊中人的喜愛。熟悉《亮劍》的朋友應該知道,楚雲飛最愛抽的就是這個牌子。老刀牌香煙1891年就進入中國了,在民國時期,是家喻戶曉的知名香煙品牌,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常被用作聯絡代號, 一些相關的電影電視里也可以見到老刀牌香煙的影蹤。 許多作品如沈從文的《中國人的病》、朱蘇進的《我的兄弟是順溜》等中也有關於老刀牌香煙的記載。除此之外,據記載很多名人也吸此煙,如毛主席、魯迅等。哈德門創建於1919年,也是英美公司出品的洋品牌,在當時幾乎無人不知,報紙稱:「無人不抽哈德門,是人都抽哈德門」。 哈德門的廣告很經典「吸來吸去,還是他好。」哈德門煙盒都是彩色的,以古典名著人物或戲曲人物為主,繪畫都很逼真,所以還很有收藏價值。哈德門一直走紅四十多年,1963年被終止生產,不過1992年再次面世,成了品牌。大前門就是正陽門,北京人俗稱前門,大前門的傳奇之處在於它從面世至今一百多年了,從未停產過。民國時大前門的廣告是:「大人物吸『大前門』,落落大方」,人人想當大人物,所以人人爭吸大前門。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
為獲得汗血寶馬,漢武帝不惜發動了兩次戰爭

為獲得汗血寶馬,漢武帝不惜發動了兩次戰爭

為獲得汗血寶馬,漢武帝不惜發動了兩次戰爭 世界上大約有300多個馬種,其中最著名的3個品系是汗血馬、純血馬和阿拉伯馬。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當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純血馬,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基因。在古代中國,汗血寶馬的歷史要追溯到漢武帝時期了。漢武帝將汗血寶馬稱為「天馬」「大宛馬」。並賦《天馬歌》:「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為了得到汗血寶馬,武帝兩次發兵大宛國,最終得到汗血寶馬。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報告給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專門派遣了上百餘人的使團,帶着一具用黃金做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寶馬。使團經過4000多公里,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 大宛國王也是大宛馬的忠實粉絲,雖說漢朝的金馬很誘人,但國王仍不肯以本國大宛馬換取漢朝的金馬。漢使無奈,只得乘興而去,掃興而歸。但在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一幫土匪劫去,漢使遇難。漢武帝聽到消息後,大怒,決定教訓大宛國一下。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攻打大宛國。進軍到大宛國邊境城市郁城,久攻不下,只好撤回敦煌城。這次戰爭損兵折將,只有五分之一的人馬活着回來,其餘全部命喪大宛國。3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這次共出動兵力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隨軍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這次征戰,漢武帝下了血本,得不到夢想中的大宛馬,誓不罷休。 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漢朝的強大進攻,國內發生了政變,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共選得良馬數10匹,中等以下馬3000匹。由於路途遙遠,漢軍返回國內時,僅有1000餘匹汗血馬安全抵達。得到汗血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漢武帝依靠騎馬軍團,擊敗了匈奴,穩定了邊關。漢政府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才有了後來的新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
image.png

烏雲仙竟然可以輕易擊敗赤精子和廣成子

<p鰲魚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靈物,相傳在遠古時代,金、銀色的鯉魚想跳過龍門,飛入雲端升天化為龍,但是它們偷吞了龍珠,最終未能化龍,只能變成龍頭魚身,稱之謂鰲魚。 <p而在封神之中就有一隻金須鰲魚,這只鰲魚不是別人,正是截教之中的烏雲仙。萬仙陣中這位可了不得,一人立看闡教十二金仙之二,還是輕易被它擊敗了。 image.png <p其實在封神之中這十二金仙是屬於第三個層次的人物,並不算很強大,就連截教闡教三代弟子之中都有不少比他們強大的。第一個層次的高手自然是聖人,第二個層次的高手是准聖,比如金靈聖母、雲霄等人,第三個層次的高手則是廣成子、赤精子這一類。 <p一個層次之間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而烏雲仙則是屬於准聖行列的人物。烏雲仙曾在萬仙陣中守太極陣,而闡教來破太極陣的正是赤精子和廣成子。這兩位是十二金仙之中有名的兩位,實力高強。 <p赤精子躍身而出,只見太極陣中一位道人,長須黑面,身穿皂服,腰束絲絛,跳出陣前,大呼曰:「赤精子,你敢來會吾陣麼?」赤精子曰:「烏雲仙,你不可恃強,此處是你的死地了!」烏雲仙大怒,仗劍來取。赤精子手中劍赴面交還。未及三四個回合,烏雲仙腰間掣出混元錘就打,一聲響,把赤精子打了一跤,烏雲仙才待下手,有廣成子大呼曰:「少待傷吾道兄,吾來了!」仗劍抵住了烏雲仙。二人大戰,未及數合,烏雲仙又是一錘把廣成子打倒在地。廣成子爬將起來,往西北上走了。通天數主命烏雲仙趕去,「定然拿來!」烏雲仙領法旨,隨後趕來。廣成子前走;烏雲仙後趕。看看趕上,廣成子正無可奈何,轉過山坡,只見准提道人來至。 image.png <p烏雲仙本事極大,說他是准聖層次其實毫不為過。廣成子和赤精子枉為元始天尊門下的兩大得意弟子,卻被人幾回合之內擊敗。 <p當然,破萬仙陣的時候闡教一方聖人多,烏雲仙很不巧的就遇上了准提道人。聖人親自出手收服它,可以說是很有面子的,但烏雲仙卻很不情願。 image.png <p准提道人收服它的方法也很特別,用了六根清淨竹,他現出原形,化作一個金須鰲魚,剪尾搖頭還被一個童子抓住腦袋騎在背上。要是聖人騎他也就算了,騎他的竟是一個小童子,最終他被迫進了西方的八德池中,金蓮為伴,哪有為仙的時候逍遙自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
image.png

龍吉公主大戰洪錦的過程

<p洪錦在與周營的對戰中,首先和女將鄧嬋玉大戰,沒打幾合,便開啟自己的旗門遁藏了起來,但是沒想到的是鄧嬋玉出手快,直接以五色石打中了洪錦,洪錦受傷敗陣!第二天洪錦又出馬,指名道姓要和鄧嬋玉大戰,這下讓土行孫緊張了,這小子是不是找到了鄧嬋玉的破綻,還囑咐鄧嬋玉小心點,沒想到被一旁的龍吉公主聽到了!龍吉公主主動請纓,要戰洪錦! image.png <p姜子牙沒辦法,於是讓龍吉公主出馬和洪錦大戰,兩個沒打幾個回合,洪錦施展旗門遁,龍吉公主一看,原來是內旗門遁,自己的外旗門遁正好克制,於是也施展自己的外旗門遁,這洪錦還在門里埋伏,准備偷襲龍吉公主,沒想到龍吉公主進入外旗門遁,直接來到洪錦的背後,龍吉公主一刀砍去,洪錦受傷,好在龍吉公主力氣小!洪錦受傷不嚴重。 image.png <p着急的洪錦趕緊騎着馬就跑,可是他的馬是凡間的馬,哪能跑的過龍吉公主,眼看就要追上,洪錦趕緊施展土遁術逃跑,龍吉公主大笑,自己施展木遁術追趕,木克土,洪錦跑不過龍吉公主,正好跑到海邊,洪錦有一件法寶,黃金龍,龍遇水馬上變成一隻大金龍,洪錦跳了上去逃跑!龍吉公主又大笑,你黃金龍算什麼,看我的神懶,這件法寶正是瑤池的法寶,最是克制黃金龍,轉眼間就趕上了黃金龍!龍吉公主又掏出一件法寶捆龍索,把洪錦五花大綁,換出黃巾力士,把洪錦抓往周營陣前! image.png <p從以上的戰鬥可以看出,龍吉公主的法寶很多,而且很是克制洪錦,為什麼龍吉公主有這麼多的法寶,自己還說是瑤池的法寶,很顯然,龍吉公主就是昊天大帝和瑤池金母的女兒,有這樣的父母在後面撐腰,龍吉公主能不厲害嗎?自家的法寶不就是隨便用了!在我們的社會中曾經出現「我爸是李剛」這樣的話,很顯然是靠着父親的牛逼,作為兒女的也牛了起來,這就是拼爹!而在神仙中,龍吉公主正是這樣,拼爹,你洪錦能拼得過我龍吉公主嗎?所以洪錦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被抓!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小魏看歷史

經歷長津湖的慘痛和上甘嶺的苦楚美國才會真正意識到發動貿易戰的愚蠢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7,客觀上具有對沖美國加稅、促進出口的效果,美國顯然氣急敗壞了,不管不顧法律程序,通過政治手段迫不及待地直接給中國扣上了一頂「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其實,扣個帽子又能怎樣?實際上,我們的匯率已經承壓了好幾個月,根本無需藏着、掖着、扛着了,我們順應市場,隨行就市,這本就天經地義,淪為「超級流氓大國」的國家,哪里還有一丁點兒資格來指責中國?哪里還有一丁點兒資格向中國耍脾氣? ​​元首會晤的承諾僅僅過了一個月就撕毀拋棄,自稱「具有建設性」的上海高級別經貿磋商,過了僅一天,就宣稱加征關稅……這個國家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接二連三地任性「退群」,挑起與多國的貿易戰,肆意破壞自己多年來主導建立的國際規則,自行砸碎了多年來大力維護的「山巔之國」那一套「貞節牌坊」。 堂堂超級大國的國際信用比不上三歲孩童,年過古稀的一國元首出爾發爾、如耍兒戲,簡直讓國際上的吃瓜群眾目瞪口呆…… 世人看到的不僅是對國際觀瞻已經不管不顧的「超級流氓大國」,而且它越來越像一個拿着國運豪賭的紅着眼睛的賭徒,哪怕有可能拍賠上積攢百年的國家信譽,哪怕有可能挖掉美國這座百年老店的根基,也渾然不顧了。 從內部機理上來講,當今美國的民族產業資本和華爾街跨國金融資本,對全球化的態度迥然不同,民族產業資本和中下美國民眾反對全球化、凡事「美國優先」,華爾街跨國金融資本則支持繼續推進全球化,二者已經形成嚴重的利益分野,進而導致美國內部政治格局出現空前危機,於是,世人看到了一個「精神分裂了的美國」、一個「在抑鬱和焦躁之間不斷切換的美國」。 世道真的變了,而且是大變局。 可以預計,中美這場貿易領域為主要外在表現的空前大博弈,將是改變世界格局的大事件,我們在這場較量中歷經艱難困苦、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贏得勝利,無疑具有完成民族復興、實現中華崛起的標志性和歷史性意義,這將一舉奠定我們在國際社會上的嶄新地位! 「決戰紫禁之巔」!事實上,全世界都在盯着這場「世紀較量」,全世界都在看着東方巨龍的一招一式。 貿易戰打到現在,美國自己痛感較輕的彈藥已經基本打光了,接下來它的每一次出拳,都會同時痛擊到它自己的五髒六腑,並形成難以修復的內傷、重傷。 在焦躁分裂、氣血上頂的時刻,它的痛感比正常時期要低一些,對於自身實際的傷情,還感受不強烈,它需要經歷一場像長津湖戰役那樣的慘痛,需要體驗一次上甘嶺戰役那樣的苦楚,才會真正清醒過來,才會真正意識到在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貿易戰的愚蠢和荒謬!(在下張開20190806)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流失一個多世紀的古印加時期女童木乃伊回歸玻利維亞

新華社利馬8月5日電(記者張國英)拉巴斯消息:玻利維亞外交部5日向該國文化部移交了美國近期歸還的一具古印加時期的8歲女童木乃伊。此前這具木乃伊在美國一所大學博物館里保存了129年。 據初步考證,這名女孩生前居住在今玻利維亞拉巴斯省的帕卡赫斯地區,死因不詳。根據其裹屍材料的特點和木乃伊的類型,這具木乃伊屬於四五百年前的古印加時期。1890年,美國一名外交官將其捐給美國密歇根大學博物館。 玻利維亞文化部宣布,這具木乃伊將存放在位於拉巴斯省首府拉巴斯市的國家考古博物館,由考古學家對其進行進一步考證,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料。 玻利維亞外交部5日還向文化部移交了阿根廷、智利等國歸還的數十件文物。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對話「紅色後代」 爺爺讓我讀懂長征

日前,記者行至湖北洪湖,在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遇到了前來追尋先輩足跡的開國中將黃新廷之孫黃天曉,圍繞「長征」話題,進行了一次難忘的交談。 「長征,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過去太久了,以至於很多年輕人對這段歷史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我以前很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能堅持,隨着對這段歷史了解的逐漸深入,我開始明白了他們的初衷。」黃天曉說。 他特別談到了爺爺過雪山的經歷。 「當時,我爺爺是紅二方面軍四師十二團團長,他的搭檔朱輝照腳上受了槍傷,躺在擔架上,如果不設法保暖,人就會慢慢失去知覺。我爺爺把自己唯一能保暖的皮坎肩脫下來,裹住朱輝照爺爺,自己扛着凍。最後,兩個人一起翻過了雪山。」 「我爺爺當時配有一匹大白馬,但騎在馬上的都是傷病員,他自己跟在馬後面走。這匹馬立了大功,救了很多紅軍戰士……」黃天曉解讀着「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確切含義。 他說,爺爺回憶過草地的時候,年輕的戰士每天消耗那麼多體力,每人每天只有2兩青稞粉,根本無法支撐體力,個個瘦得皮包骨頭。爺爺帶的團是後衛團,承擔收容工作,一路上不知道看到多少犧牲的戰友,有的斷氣了嘴里還嚼着沒有吃掉的野草,有的犧牲時背囊里還剩下沒吃完的青稞粉,他們清楚糧食有限,死前盡量省下一點給戰友…… 「小時候,爺爺經常教導我們,吃飯一粒米都不要剩下。這一粒米現在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當時來說,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黃天曉表示,是爺爺,讓自己讀懂了長征。黃天曉說,他們艱難走過雪山草地,緊接着挺進甘南,來不及休整,惡戰又開始了。 「紅二方面軍要頂住國民黨軍的進攻,掩護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打得很頑強,犧牲非常大。紅六軍團師長戰死,師政委右手被打斷,十二團政委受重傷,十八團政委犧牲,十七團來不及撤退整個團失聯……」 剛掩護完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黃新廷所在的四師又受命掩護紅二方面軍主力部隊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天上有飛機、地面有敵人騎兵,常常是我方這邊工事剛修好,敵人就開始猛烈進攻,先是騎兵沖鋒,好不容易把敵人打退,敵人的飛機又到了,一陣陣機槍掃射、狂轟濫炸……就這樣反反復復,鏖戰了兩天,直到紅二方面軍主力部隊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爺爺最後帶着部隊撤出陣地。」 黃天曉的爺爺在一首詩中,這樣紀錄長征戰鬥經歷:「槍有兩支啞一半,三發子彈一粒算,缺槍少彈性命換,當年就是這麼干。」 記者問,你現在怎麼看長征? 黃天曉說,爺爺曾說過,比起那些已經逝去的戰友,能活着已經非常幸福了,而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還能繼續為人民服務。 「我覺得長征就是一種捨生忘死、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的是一個偉大理想,希望全天下的窮人吃好穿暖,不再被壓迫。就是有這樣的信念,才讓紅軍可以忍常人不能忍,並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也是今天所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意義之所在。」 交談中了解,黃天曉大學學的導演專業,他正策劃拍攝一部電視劇,希望從更新的視角去解讀長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革命家的故事,將長征精神傳承下去。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此國「夜郎自大」,揚言3000人拿下蘇聯,網友熱嘲 實力懸殊太大

有個成語叫夜郎自大,說的是夜郎國盲目自信,和當時的漢王朝來比較大小和強盛.其實夜郎在當時並不算一個小國,只是和漢朝卻沒法比.但在近代也有一個國家,真的是沒有多少領土和人口,卻非常自信自傲.在有些人眼里或許說得上是狂妄,那麼這個國家做了什麼呢。 岡比亞是非洲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數大約和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相當.但這個國家非常牛,雖然建國的時候它連200名士兵都湊不夠.但在15年後卻敢揚言三天拿下蘇聯,那麼一個非洲小國是怎麼和蘇聯槓上了呢。 原來岡比亞建國時就非常困難,長期以來都是國際社會在支援他們。可以說如果不是各國的幫助,這個國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在1985年岡比亞的經濟更加困難,很多人都難以生活下去。於是政府就向蘇聯提出救援要求,但正疲於應付冷戰的蘇聯,自己也很缺錢,直接回絕了岡比亞的請求。 岡比亞一方非常憤怒,直言要蘇聯認清自己的地位,並表示會出兵3000人攻打蘇聯。揚言3天占領蘇聯全境,對此蘇聯方面也是哭笑不得。不說岡比亞人能不能拿下蘇聯,他們想要到蘇聯來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蘇聯方面也沒有計較。 岡比亞並不是只槓過蘇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被他們「威脅」過,連美國也曾被他們恐嚇。當時兩國人員在岡比亞起了衝突,美方關閉了岡比亞大使館。岡比亞直接表示如果不停止這種行為,他們會立即派人1天內消滅美國,後來他們還同樣威脅過。 美蘇雙方對峙了這麼多年,也沒敢放話說短時間內消滅對方。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也依然是美國的強敵。岡比亞是看準了自己說什麼,都不會被人太計較。才什麼都敢說,誰都敢懟嗎,很多網友都把他們的威脅,當成笑話來看,熱嘲:畢竟實力懸殊太大。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伊拉克戰爭後,美國為何深陷中東泥潭,這和布什的兩大陰謀有關

伊拉克戰爭爆發時,美國的進攻是非常順利的,可是,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就沒有那麼得意了,因為美國面臨非常棘手的問題,傷亡不斷加大,開支不斷加重,總之各種棘手的問題輪番上演,那麼,為什麼美國會面臨這種局面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談談美國為何面臨這種境況。 美國在聯合其他國家進攻伊拉克的時候,有三項理由,其一就是薩達姆隱藏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其二是薩達姆和基地組織是有聯系的,其三就是薩達姆的政權是獨裁政權,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能給伊拉克民眾帶來新自由和新民主。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這三大理由,其中有兩項美國人自己打了自己的臉,因為後來美國都宣稱,伊拉克沒有殺傷性武器,薩達姆和基地組織也沒有關系,你說這是打自己臉不是。 所以,美國進攻伊拉克的目的大家也就知道了,就是通過武力來推廣自己的民主,美國這一策略違背美國長期堅持的使伊拉克與伊朗相互牽制的局面,這就必將引起地區間的動亂。 但是布什政府還是說伊拉克有恐怖主義,而且在發動戰爭的過程中,布什將這種論調提升到冷戰時期的一種高度,但事後證明,布什政府如此高調的宣稱是子虛烏有。 還有就是殺傷性武器,美國的鮑威爾就說過,美國在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上撒了謊,根據鮑威爾的觀點,美國進攻伊拉克,其實就是捏造戰爭理由。 總之,美國開展的理由是種種的子虛烏有,這種立不住腳的策略,戰後的美國怎能一干二淨呢?所以才有了布什所說的「撤不得、留不得、打不贏」的尷尬境地。 美國之所以在伊拉克戰爭之後陷入困境,還和美國的一項舉措有關系。他認為,中東有恐怖分子,不是經濟上的問題,不是阿以衝突的原因,中東出現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地的宗教文化,所以美國在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有一策略就是通過他們的價值觀來改造當地的宗教和文化,這是美國慣用的一種技倆,這也是戰後美國為什麼陷入中東泥潭的原因之一。 有媒體報道,布什政府的主要成員,像切尼、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這些人都發表過這樣的論調:「向世界推廣民主是一項神聖、正義的事業,民主是消除恐怖分子的良藥,美國認為正確的一切事情,而其他國家正能順從。」 看到了吧,這就是當時布什政府的狂妄。這種狂妄,美國人自己都看不慣了,美國很多學者都表示,在布什政府這些人的鼓吹下,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缺乏廣泛國際力量支持的情況下,美國發動了入侵伊拉克的戰爭。 更狂妄的是,在2004年2月的時候,布什還提出了一個宣揚西式民主和資本主義的「大中東計劃」,這種計劃根本罔顧中東的政治和文化,強行在當地推行,這哪能不造成當地民眾的反對。 總之,美國的師出無名以及強制推行自己的民主,而且始終將自己視為「優先」,最終美國也嘗到了苦頭,深陷中東泥潭,也只能說是自討苦吃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美籍華人趙小蘭有怎樣的人生,為何幾任美國總統都請她當部長

明成皇后在李朝歷史上,是位話題女王。 有人說她是李朝妖婦,堪比中國的「西太後」。也有人對她贊譽有加,認為她是在國家危難時,為了國家獨立,敢於頑強對抗的新女性。那麼,明成皇后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她一生都在和公公李昰應,以及日本人鬥爭,最終結局是怎樣的呢? (明成皇后劇照) 明成皇后本名閔茲映,出身於名門望族驪興閔氏。說起來,閔茲映雖出生名門望族,但在她出生時,這個家族已經敗落。不過受父親影響,閔茲映幼年便隨其讀書,學了不少文化。 遺憾的是,閔茲映8歲時,父親去世,她只得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極為窘迫。 當時,閔茲映的堂姐是權臣興宣君李昰應的夫人,她對閔茲映非常同情,對她很是照顧,經常讓閔茲映在她家玩耍。也就這樣,閔茲映得以在堂姐家,見到堂姐的兒子李熙。 李熙本沒有機會成為朝鮮國王,但由於他的上一任國王李昪沒有子嗣,所以在李昰應的謀劃下,李熙被推上了王位,成為朝鮮史上第26任國王。 李熙繼位後,由於年紀尚幼,其父親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成為朝鮮的攝政王。 李熙15時,已經到了迎娶王妃的年紀,李昰應決定為他挑選一位王妃,閔茲映成了王妃的不二人選。 李昰應選擇閔茲映,其實並非因為她是妻子的堂妹。他主要還是看中了閔茲映父親已去世,沒有外戚干政的可能。同時,他覺得閔茲映性格柔順,是個能聽命於自己,不會去干政的人。 所以,閔茲映被李昰應選為王妃,並在他的安排下,閔茲映和李熙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從此便被人稱為「閔妃」。 然而,盡管閔茲映生得很有顏值,但李熙卻對她非常冷淡,反而成天寵愛另一個妃子李尚宮。 閔茲映在備受冷落的日子里,並沒有怨天尤人,她在這段日子里做了3件事:一是博覽群書;二是以謹慎溫順的態度對待任何人,甚至在李尚宮生下庶長子李墡後,她還特意帶了禮物去探望李尚宮;三是對支持李熙繼承王位的趙大妃(李昪的王後)孝順有加。 她的所做所為,成功地獲得了宮中內外的同情和支持,就連李昰應的夫人也為她的遭遇不平。在她的交涉下,李昰應提拔了一部分閔茲映的親戚,以此來安慰她的境遇。 賢名在外的閔茲映,終於得到了李熙的注意。由於她「頗通書史,饒權略,善伺王意」,這讓李熙對她開始有了好感。到後來,竟完全被她吸引,再也不理睬曾恩寵有加的李尚宮了。 (李熙劇照) 當時,李熙雖貴為國王,並已成婚,但所有的權力,還都集中在父親李昰應的手中,李熙形同傀儡。 當時由於李昰應實行「閉關鎖國」和驅逐洋教士等政策,遭到美國和法國的入侵。盡管最終為朝鮮國民擊退,但李昰應卻因此招致國民的不滿,多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那些兩班大臣和門閥貴族們也由於自身利益受損,暗中形成了反對李昰應的一股力量。 閔茲映也因為李昰應有心立李尚宮所生的李墡為世子,感到周口的地位受到威脅。因此,她暗中聯絡反對李昰應的貴族和士大夫勢力,發動政變,成功地從李昰應的手中奪回了權力。至此,21歲的李熙總算得到了親政的機會。 不過,由於李熙對閔茲映言聽計從,再加上他生性怯懦,所以政權很快落到了閔茲映的手中。 閔茲映執政後,為了鞏固地位,先是對李昰應的舊部做了大清洗。並大力培植心腹,同時將自己親戚安插在重要的崗位上。隨後,她又為了把才出生不久的兒子李坧立為世子,不斷派人到清朝去斡旋,並對軍機大臣李鴻章等人予以重賄,最終使李坧成功地被立為世子。 另外,為了緩解王室和百姓的矛盾,同時也為了獲得外國的支持,她廢除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並與日本開始友好往來。 除此外,閔茲映為了安撫民眾,將李昰應的許多政策予以廢除。為了得到士人支持,她又修復書院和萬東廟。 另外,閔茲映還打開國門,向屢對朝鮮滋擾的日本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並積極編練新軍。 盡管施行了許多新政,但由於閔茲映任人唯親,對反對她的朝臣多有打壓。再加上閔氏家族的人仗勢欺人,利用權力強取豪奪、賣官鬻爵。這一切,都導致了朝鮮政治腐敗不堪。 閔茲映不僅生活奢靡,還極為迷信,「每夜曲宴淫戲,倡優、巫祝、工瞽歌吹媟嫚,殿庭燈燭如晝,達曙不休」。不光介優、巫祝們常利用得到的寵愛作威作福,國庫里的錢,也很快被閔茲映揮霍一空,以至13個月都發不出軍餉。 (李昰應劇照) 這樣一來,便激發了國民和貴族的仇恨。 早先被驅逐的李昰應認為時機成熟,於是暗中聯合對閔茲映不滿的門閥貴族和兩班大臣,發動了「壬午兵變」。閔茲映趁亂出逃,閔氏政權自此被推翻,李昰應重掌政權。 不甘心失敗的閔茲映,暗中找到宗主國清廷,希望得到援助,並幫自己恢復政權。 雖說當時的清王朝也是內憂外患,但為了控制朝鮮,還是派吳長慶、袁世凱等人到朝鮮平定兵變。同時,將奪取政權的李昰應拘押回清廷,並幫助閔茲映奪回了權力。 不過,盡管清廷幫助閔茲映奪回政權,但她對清廷干涉內政頗為不滿,再加上風聞清廷有意將朝鮮改為郡縣,這更增加了她的擔憂。所以,她打開國門,盡力引進歐美國家在朝鮮建醫院、學校等,同時又暗中與俄國簽定締結通商條約,想以國際關系來牽制清朝。 清朝察覺後,為了牽制閔茲映,又將被拘押的李昰應放回了朝鮮。 此時,日本也對朝鮮發起了經濟侵略,一方面低價收購朝鮮的農產品,另一方面又將國內的劣質商品傾銷到朝鮮。這導致朝鮮的許多手工業紛紛倒閉,於是國民陷入更深的貧困中。 閔茲映卻依然生活豪奢。上行下效,朝廷腐敗變本加厲,社會矛盾也就更加尖銳。 終於,舉國上下紛紛起義。 閔茲映眼見政權就要遭到顛覆,又故伎重演,向清廷求援。 一直想霸占朝鮮的日本,認為有機可乘,藉口保護僑民,發兵上萬人,入駐朝鮮,並突然宣稱要幫助朝鮮改革內政。 無疑,閔茲映和清朝都不會同意日本的要求。 (日本浪人劇照) 日軍借機攻進王宮,再次推翻了閔氏政權,並扶持李昰應主持國政。同時日軍又攻打了清朝的運兵船。這樣引發了後來的「甲午戰爭」。 再次失勢的閔茲映,為了能重奪政權。以高超的手段取悅日本人,同時又聯合歐美國家,藉助他們的實力牽制日本。 甲午戰爭後,清朝戰敗,與日本簽定了《馬關條約》。同時在日本人的干涉下,不得不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權。 閔茲映擔心會淪為日本殖民地,於是聯合歐美和俄國,並公開表示,她和日本人勢不兩立,就算把部分國土丟給別國,也要向日本報仇。 隨後,親俄排日的閔茲映發動政變,解散了親日內閣,並再次奪取了政權。 閔茲映的親俄行為,及對朝鮮國內親日派的極力打壓,讓日本人勃然大怒。日本人挑唆朝鮮軍隊發動兵變,於是軍隊聯合日本浪人攻進王宮,挾持了高宗,隨後又將化妝成宮女准備出逃的閔茲映抓住殺掉。 據史書記載,日本人對閔茲映實施了難以訴諸語言的獸行,隨後將她亂刀砍死,並將她的屍體澆上汽油焚毀,然後將她的骨灰拋進了池塘。 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因此才導致現在閔茲映的陵寢,只是一個衣冠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從巴爾干地區到歐洲 馬其頓問題的起源研究

內容提要 馬其頓問題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78年《聖斯特凡諾條約》對馬其頓命運做出的初始安排。在該條約簽訂後的1/4世紀里,巴爾干主要國家保加利亞、希臘和塞爾維亞通過多種途徑,對馬其頓地區提出各自的主權聲索。上述三國對馬其頓地區的激烈爭奪,加上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共同促進了馬其頓民族主義的覺醒。在宣傳民族主義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馬其頓革命組織利用巴爾干國家謀求區域霸權的機會,頻繁地發動武裝起義,最終迫使長期以來置身事外的歐洲列強的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1903年奧俄「維也納計劃」出台,馬其頓問題正式升級為一個全歐洲性的問題。 關鍵詞 馬其頓問題 聖斯特凡諾條約 維也納計劃 民族主義 巴爾干地區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作為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干地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源之間的關系有着濃厚的興趣,涌現出一些頗具學術價值的成果,這些成果多以巴爾干諸國之間的領土與宗教糾紛、民族主義發展、與列強之間的互動為論述主題。然而,上述成果中鮮見「作為巴爾干問題縮影」之馬其頓問題的專題著述。實際上,馬其頓問題既是20世紀初巴爾干局勢變化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巴爾干「火藥桶」屬性的核心問題之一。 馬其頓問題產生於19世紀後葉,主要是指馬其頓革命組織利用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巴爾干諸國覬覦馬其頓領土而導致的相互之間的矛盾,通過開展民族解放運動的方式迫使歐洲列強介入馬其頓事務,以此敦促奧斯曼帝國實施改革並改變基督徒的生存環境,從而進一步謀求建立一個馬其頓民族國家。關於馬其頓問題的起源研究學術界尚有不少爭議,例如,有一些學者以1870年保加利亞督主教(Exarchate)的建立為其肇始的標志,也有一些學者將1878年《柏林條約》(The Treaty of Berlin)的簽訂定為其起點。這種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忽略了馬其頓問題的起源乃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因而無法從根本上闡明該問題的復雜性及其影響。 本文將以1878年《聖斯特凡諾條約》(The Treaty of San Stefano)(下文簡稱為「《聖約》」)的簽訂至1903年奧俄「維也納計劃」(The Vienna Scheme)的出台作為馬其頓問題的起源時段,藉助英、法、德、馬其頓等多國檔案,運用動態的和多層次的視角,全面闡釋馬其頓問題的緣起及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演化的基本進程,探究馬其頓問題與巴爾干局勢變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重新釐清它是怎樣因列強介入而從一個巴爾干地區問題上升為一個影響歐洲全局的問題,以期豐富學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近東地區復雜局勢的認知,並有助於人們更為深刻地理解當代國際政治中的馬其頓問題。 一、馬其頓民族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 在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馬其頓民眾從宗教、語言等方面宣傳「馬其頓屬於馬其頓人」(Macedonia to the Macedonians)的思想。在宣揚民族主義過程中建立的革命組織帶領馬其頓民眾開展了民族解放運動,希望在列強勢力的干涉下,推翻奧斯曼帝國暴政,建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宗教在民族主義建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社會身份(communal identity)、共同文化(common culture)、歷史連續性(historical continuity)的一部分,和「民族」緊密相連,因而可以成為一個民族表達其身份和願望的方法。有鑒於此,為彰顯民族主體性,馬其頓民眾多次表達希望建立一個獨立於希臘宗主教(Patriarchate)和保加利亞督主教的奧赫里德大主教區的意願。督主教派往馬其頓的代表佩特科·拉切夫·斯拉韋伊科夫(Petko Raečv Slavejkov)早已意識到:「我必須着重強調,這是重要的政治性因素——分離主義(separatism),正從宗教基礎向更廣泛的民族基礎蔓延。」1886年,在君士坦丁堡成立的「塞爾維亞—馬其頓人協會」(The...

春秋戰國交戰守則,太逗了

一、 春秋時代的戰爭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戰場,他們參戰但不作戰,主要擔任扛行李、餵馬、做飯這些後勤工作。擔任作戰任務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稱為「戰士」。也就是說,參戰是需要身份的。 二、 戰爭必須在兩國交界處進行,約好的地點在邊疆,即野外,因此稱為「疆場」和「野戰」。 三、 春秋時期的戰爭需要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並且戰書的用詞謙虛、恭敬。雙方都會優待敵軍使者,要舉辦宴會迎接,宴會上一定有奏樂和賦詩,使者作為客人也會答謝。所以「不斬來使」是鐵規,否則便毫無節操可言,世間唾棄。 四、 春秋時代的戰爭,全部都是車戰,沒有馬戰或士兵站在地上作戰,而是每個戰士駕駛一輛戰車。戰車按一字排開。 五、 兩軍戰車數量均等,即敵軍出動10輛戰車,我方也出動10輛戰車。作戰時雙方戰車捉對廝殺,也就是我駕駛的戰車只與對面的那輛敵軍戰車作戰,不和其他敵軍戰車交鋒。 六、 春秋時代戰爭的規矩是:敵軍戰車沒有擺好,我方不得擊鼓進軍。必須雙方的戰車都排列好了,雙發才會打招呼: 「你擺好了沒有?」 「好啦!」 「那我開始打啦!」 「好的,來吧」 七、 雙方戰車交錯的一瞬間,車上的戰士用戈互相敲擊。戰車在這個過程中不停。交錯之後,第一個回合結束。雙方戰車掉頭回來,再交錯,戰士再用戈敲擊,這是第二個回合…以此類推…通常幾個回合以後戰鬥就會結束,因為這種來回掉頭會讓戰車輪子或者其他部件壞掉… 八、 春秋時代戰爭的另一個法則是:如果敵軍戰士在戰鬥中受傷,必須馬上停止戰鬥,讓傷員回營療傷。而我方戰士則就地觀戰,不得參與其他「配對」戰鬥當中。 九、 還有一個法則:不能俘虜有白頭發的戰士,有白頭發說明年紀已老,必須把他放回去養老。 十、 敵軍如果戰敗選擇撤退,一般情況下不追擊。追擊也可以,但只許追50步。《孟子》說「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麼資格笑話人家呢?但這句話放在春秋時代,50步是可以笑話100步的,因為跑50步就已經安全了,敵軍不會再追,還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麼… 一次晉國與楚國交戰,晉軍失敗逃跑。所有戰車都怕了,戰場上只有一輛晉軍戰車停着不動。跟他「配對」的那輛楚國戰車追上來,在他旁邊停下,那個楚軍戰士下車,問晉國戰士「哥們兒你咋了,你咋不跑呢?」晉國戰士回答「我車壞了,它不動。」楚國戰士說「哦,我看看…應該是這個地方有問題,我幫你弄一弄還能動。」於是楚國戰士幫晉國戰士修好戰車,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戰車上,晉國戰士繼續跑,楚國戰士繼續追。跑了沒幾步,晉國戰車又不動了。楚國戰士又把車停下來,下車問:「哥們你咋又不動了?」晉國戰士回答:「它又不動了。」楚國戰士又幫忙把晉國戰車修好,晉國戰士駕車繼續跑,楚國戰士回到自己車上繼續追。追到第50步,楚國戰士停下不追了,晉國戰士也停下車,對着楚國戰士招手說:「楚國兄弟,謝謝啊!」 ——《END》——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心宜善

波爾塔瓦會戰 瑞典從此衰敗,俄羅斯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1709年6月28日,瑞典軍隊和俄國軍隊在第聶伯河下游附近的波爾塔瓦交戰,這就是波爾塔瓦會戰。 一、查理十二征討波蘭 1701年,瑞典軍在納爾瓦大敗俄軍後,有人主張乘勝出擊,奪取莫斯科。但查理十二認為,在深入俄國之前,首要的任務是回軍波蘭,迫使其退出戰爭,解除後顧之憂。否則,波蘭乘機而動,切斷退路,後果不堪設想。 1701年6月,查理十二率軍南下,開始對波蘭的征討。7月,在杜拉孟德擊潰波蘭與俄國聯軍三萬人,並占領科爾諾;翌年5月占領華沙,繼而又攻占了克拉科夫;1703年4月,在普爾屠斯克再次擊敗波蘭軍隊,6月宣布廢除奧古斯特二世的波蘭王位,指令由斯塔尼斯勞斯取代;此後,查理十二轉戰於波蘭西部,並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戰役,相繼占了累姆堡、弗勞施塔特等軍事要地。 二、彼得一世打開了一扇通向歐洲的「天窗」 正當査理十二集中精力於波蘭戰事時,彼得一世卻從納爾瓦的敗績中蘇醒過來。他果斷而嚴厲地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狂熱地展開冶金、軍工等新工業企業建設,重新頒布新兵徵募制度,從而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使俄軍重建的炮兵部隊擁有三百餘門火炮,並使俄軍每年得到一萬七千名新兵的補充。這樣,彼得一世不僅很快又擁有了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而且在短短的幾年中,還使俄軍由戰爭之初的四萬人增加到十一萬餘人,這個數目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對手。 彼得一世出人意外地消除了納爾瓦之敗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這是查理十二估計不到的。1702年,彼得一世開始了對瑞典僅留有守衛部隊的軟腹地帶,波羅的海各省區的進攻。 俄軍首先侵入因格里亞,1703年4月至5月間,占領位於拉多加湖南岸的諾特堡,接着攻占了位於海口的尼恩尚茨堡,並在這里修建了聖彼得堡和咯琅施塔得要塞。從而在極具戰略意義的拉多加湖西部海口地區站穩了腳跟,真正打開了一扇通向歐洲的「天窗」。 此後,彼得一世為擴大這扇窗口,又以此為突破口向西擴張。1704年春,俄軍占領多爾佩特和納爾瓦要塞,俘虜了1700年指揮該要塞守軍的戈恩將軍,並殘酷地蹂躪和屠殺了全部居民。1705年6月,俄軍迫使瑞典李文豪普特將軍退保里加。此後,俄軍為援救處於絕境之中的波蘭軍隊,彼得將軍隊四萬餘人集中於波蘭的格羅德諾。 三、北方同盟的肢解 1706年間,瑞典軍隊侵入波蘭,相繼占領菜比錫和德累斯頓。查理十二在波蘭取得一系列勝利,迫使奧古斯特二世簽訂了和約,廢棄與俄國的同盟,承認斯塔尼斯勞斯為波蘭國王。這樣,北方同盟肢解了,彼得一世不得不孤軍作戰。 面對擁有歐洲最精銳軍隊的查理十二,彼得一世決定採取避免決戰,把敵人引入俄國腹地,使之劃整為零,然後各個擊破的決略。為此,他展開全面的准備。他把新占領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俄國邊境地區,可能同情敵人的居民統統遷往內地,並強征奴工,加修包括莫斯科,以及基輔等許多要塞、工事,同時給軍隊補充兵員、彈藥、裝備,建立倉庫,還廣泛動員居民堅壁清野,武裝起來抵禦敵人。總之,他企圖用俄國的一切力量,包括時間、空間、寒冷、飢餓等等來對付自己的敵人。 1707年9月,査理十二率領裝備精良、兵力強大的遠征軍,其中騎兵二萬四千人,步兵二萬人,從西里西亞出發向東北進發,彼得將步兵三萬五千人集中於格羅德諾,准備阻擊,騎兵駐明斯克以供機動。查理獲悉這個消息,立即揮軍直取格羅德諾。1708年1月26日,查理親率騎兵九百人,沖潰守衛涅曼河上的俄軍,逼近格羅德諾。誰知,彼得見對方來勢兇猛,竟在兩小時前撤走了。此後,查理十二率領瑞典遠征軍繼續向東奪占斯摩爾網、明斯克,同年7月,逼近莫吉廖夫,迫使俄軍拱手迎降。 四、查理十二的冒進,李文豪普特陷入孤境 這時,早有叛心的烏克蘭酋長馬齊巴派代表來見查理,提出若同意保護鳥克蘭的獨立,他則願意出動三萬名哥薩克士兵充做內應,支援瑞軍作戰。烏克蘭有充足的作物、水草、牲畜,對解決查理的補給非常必須,於是,查理接受馬齊巴的建議,決定在莫吉廖夫等待馬齊巴在鳥克蘭發起暴亂,同時等待李文豪普特將軍帶領的一萬六千名步兵,一個補給縱隊和一個炮兵縱隊到達後,乘機而動,策應馬齊巴的暴亂。 然而,缺乏耐性的查理十二,在等待的結果還未到來之前,就匆匆於8月間,越過第聶伯河,去尋找俄軍的主力。這一行動實在太輕率了,因為它使李文豪普特將軍率領的部隊完全失去接應。 彼得獲得這個情報,便立即從戈爾基進至米斯提斯拉弗爾,9月9日,查理在行進中於俄軍相遇,雙方經兩小時激戰,俄軍力不能勝,被迫退卻,瑞軍跟蹤追擊,直達俄國邊界的韃韃斯克。此時,瑞軍看到的是,除了荒原中燃燒的俄國村莊,不見俄軍的一兵一卒。查理十二世開始猶豫起來。於是他召集了一個作戰會議,討論和決定今後的軍事行動。 會上,雲斯克爵德將軍認為大軍深入俄境作戰,補給尤為不可缺少,力主慎重行動,等待由里加出發的李文豪普特將軍的到達,並同時建議大軍退入利沃尼亞過冬。查理十二拒絕了雲斯克爵德將軍的建議,並決心改變原定經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進軍的路線,轉而南下與烏克蘭人會合。 9月底,查理率領大軍沿通往斯塔羅達布的道路前進。到科斯捷尼奇,並決定在那里等候李文豪普特將軍。而李文豪普特6月份從里加出發後,因沒有獲得查理南進與馬齊巴會合的通知,仍然按照原先查理關於「應進到貝里齊拉河」的命令執行。 9月28日,當他到達希克羅夫後,使他不禁大為吃驚。這不僅僅是因為查理十二的南進使他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更為嚴重的是,當他接到命令他「越過第聶伯和索茲河,向烏克蘭境內的斯塔羅達布前進」的命令,根本無法執行。因為在兩條河之間,早已駐扎大量的俄軍。但是他也無法拒絕命令,別無其他選擇。 五、瑞典軍隊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 集結在鳥克蘭境內的俄軍,得到這個情報後,彼得立即率領由兩個軍團組成的「快速突擊隊」,撲向李文豪普特。李文豪普特在危險之中,利用一個間諜向彼得遞送了一個假情報,騙過對方,巧妙地渡過第聶伯河。彼得發現上當,立即以輕裝乘騎的步兵部隊疾速追趕。9月28日,「快速突擊隊」在林村附近追上李文豪普特,李文豪普特回槍激戰,而俄軍騎兵及時趕來助戰,結果使李文藯普特將軍的部隊大受損失,他本人乘着風雪夜的拖護才幸而逃走。戰場上丟下了八千具屍體,以及火炮、彈藥車和足夠維持全軍達六個星期的糧草裝備。 10月12日,李文豪普特將軍渡過索茲河,終於與查理國王會合。然而原有的一萬六千之眾的精銳軍團,現在僅剩下六千七百餘名飢腸轆轆的殘兵敗將。李文豪普特部隊的受擊,使瑞典軍隊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一無給養,二無援軍。 此後,査理十二把希望完全寄託於馬齊巴,他熱情地期望馬齊巴能鼓動烏克蘭的哥薩克人起來造反,並供給他一切作戰的必需品。為此,查理十二於11月6日,率領大軍進到戈爾基。而馬齊巴為了與查理策應,僅輕率地帶着僅有的一千五百人,離開了自已的首府巴庫林,前往戈爾基。這一行動馬上被彼得所掌握,從而釀成大錯。 六、查理十二對隆尼的攻取和丟失 就在馬齊巴與查理會合的第二天,彼得一世即刻命令孟希可夫將軍,以最快的速度占領烏克蘭首府巴庫林。巴庫林的喪失,對於查理十二來說,損失是嚴重的。因為巴庫林儲存有大量的火炮、彈藥、鋼鐵和補給品。更嚴重的是,五天以後,馬齊巴被廢,由希柯羅德斯基上校取而代之,當了烏克蘭的酋長。這就完全打亂了馬齊巴鼓動哥薩克叛亂的計劃,致使這一叛亂終成泡影。 這一年,偏偏又遇到了歐洲百年難遇的嚴寒冬天。這對於瑞典大軍來說,真是禍不單行。這時的瑞典遠征軍,其處境,就好象是沙漠中的一個湖沼一樣,各方面的水源都已經被切斷了。盡管這樣,查理十二仍不失為一個優秀統帥的威嚴風度,他以豪壯的意氣,身先土卒,與土兵們同甘共苦。11月15日,他到達地斯拉河,不顧對岸俄軍的威脅,用木筏渡過部隊,一舉擊敗守軍,進而攻占了蘇拉河上的隆尼。在隆尼,不僅得到了豐富的補給,還找到了足夠的房屋抵禦嚴塞。 如果瑞典軍隊能利用這個據點住下來,養精蓄銳,渡過嚴冬後,再圖征戰,這在當時並非下策。但是,在俄軍騷擾挑逗下,查理十二的虛榮心受到刺激,後來竟然拒絕諸將的忠告,輕率地領兵去解救受到俄軍成脅的格德茲,以至使隆尼重又丟失。 査理在盛怒之下,為了報復隆尼的喪失,他率軍狂戰,1709年元月,攻克了費普里克,2月,又以四百土兵,在克羅斯羅庫茲克擊潰俄軍七千人。此後又連連以少勝多,擊敗俄軍。但是,由於喪失隆尼,使之處於流動之中,嚴寒、飢餓、戰鬥,使查理軍隊非戰鬥減員劇增,僅凍死的就有三干人。整個遠征軍由原來的四萬一千人,銳減到二萬餘人,火炮僅僅只有三十四門,火藥亦大部損毀。 七、査理十二決定圍攻波爾塔瓦 幾個月以後,情況更為不妙。面對這窘迫困境,將軍和官員們都力勸查理停止征戰,返回波蘭,重整旗鼓,但是,自信、輕敵和強烈的虛榮心,使査理難以接受忠告,也無視困境的存在。他不但拒絕了諸將的勸說,而且還決定圍攻一個預有設防的城鎮,波爾塔瓦。 波爾塔瓦位於基輔至哈爾科夫之間的大路上,座落在南北走向的弗爾斯克拉河的西岸。這個城市是個交通樞紐,其位置十分險要,只要拿下波爾塔瓦,整個烏克蘭就可能倒向瑞典,此外,波爾塔瓦城內設有儲備物資的倉庫。 然而,査理十二對城內守軍的力量估計不足,他認為,只要槍聲一響,城內守軍就會聞風而逃。可是連續六個星期的圍攻,波爾塔瓦屹然還在守軍手里,查理為此大傷腦筋。 此時,正在圍剿由馬齊巴挑動的哥薩克叛亂的彼得,早就敏銳地意識到波爾塔瓦城在査理戰略計劃中的意義。為支援波爾塔瓦守軍,彼得指令,派突擊隊限制敵人的搜劫補給,並派出一支部隊從南佯渡弗爾斯克拉河,迫使查理派兵阻擊。佯攻的同時,另以主力部隊從東面乘虛而入,渡過弗爾斯克拉河。 八、查理十二中槍,彼得一世決心在波爾塔瓦與查理進行決戰 6月17日,俄軍在波爾塔瓦南面以佯渡弗爾斯克拉河的詭詐行動,掩護主力突然而迅速地在波爾塔瓦北面,渡過了弗爾斯克拉河,並在那里建立了一個營地。為彼得佯渡弗爾斯克拉河的行動所驚醒的查理,急忙在李文豪普特將軍的伴隨下,到河邊去察視。但是由於他們離敵人太近,結果遭到俄軍火槍手的集火射擊,李文森普特將軍的坐騎被擊,查理的腳部中了一槍。 當彼得一世得知查理負傷之後,幡然改變了原先一直堅持的以避免主力會戰為原則的戰略指導,決心在波爾塔瓦與查理進行決戰。 由於查理腳部傷勢嚴重,不得不用擔架抬着,這對瑞典軍隊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在一場就要展開的。決定命運的會戰中,不僅會失去一雙戰術的慧眼,而且還將失去一種能夠激發他們勇往直前,捨命沖殺的感召力。這對於一支處於劣勢而又深入敵國腹地的遠征軍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對於一支依賴於機動和沖擊力取勝的軍隊,又是多麼的不可缺少。 九、雙方決戰前的准備 彼得一世立即進行准備,他為誘使查理的大軍脫離已有陣地,並開進到彼得已准備好的開闊地中來,在夜幕的掩護下,毅然撤離了6月17日以來在波爾塔瓦以北建立的營地,並在波爾塔瓦以南設立了一個新的設防營地;其次,通過對戰場准備,盡可能地分割瑞軍的進攻隊形,減削瑞軍的沖擊力。為此,對新營地和預設戰場進行了重點的准備。 面對彼得和孟希可夫將軍統帥的優勢之軍,瑞典軍形勢日趨險惡。李文豪普特將軍再次勸說查理應立即退過第聶伯河,回師波蘭,以保存軍隊骨幹,重振旗鼓再圖遠征。從查理十二所處的情勢上說,返回波蘭無論如何是極為明智的行動,從時機上說,亦是最後的機會了。但查理十二既不甘心撤圍回師,又不甘心挨餓受困,決定堅持進攻,從戰鬥中求生存,找出路。 6月27日,他召集了一個作戰會議,命令第二天向俄軍營地進攻,並指定進攻中由雲斯克爵德元帥代行指揮。會上,李文豪普特將軍認為,為保證進攻,應速即集中最大數量的兵力。為此,建議撒除對波爾塔瓦的包圍。但又未得到查理的同意。最後形成的結果是,以二千人監視波爾塔瓦,二千四百人保護輜重行李,一千二百人留守弗爾斯克拉河西岸,防止孟希可夫從側後攻擊,其餘一萬二千餘人其中一半是步兵,一半是騎兵,由雲斯克爵德元帥指揮,為進攻的力量,對付俄軍主力。使雲斯克爵德元帥更感為難的是,由於彈藥極缺,步兵在沖擊中只能使用刺刀,而本來就少得可憐的火炮,除四門輕炮以外,其餘則只有留在了後面。 彼得設立的新營地是一個長方形,東西背靠弗爾斯克拉河,南面是森林與溪流遍布的泥沼。營地以西是一片極為寬廣的平原地,在這平原地以西,又是一片森林。在這片森林與營地南面的那一片森林之間,有一片開闊的通道。若要從波爾塔瓦方向進攻彼得的營地,這個通道則是必經之處。 為了阻塞這個通道,彼得從東到西,建立了六個碉堡,接着又增建四個碉堡,使其與原來的六個成直角。實際上這樣就把原來的一個通道分成了兩個甬道。如果進攻的部隊要從此經過的話,其沖擊力必然因為碉堡的火力面大大減殺。同時因為在沖過通道時,只能沿着兩個甬道穿行,則戰鬥隊形必然被分割成兩部分。 對於這個甬道的突破,按照常規的打法,首先是以炮兵摧毀這些碉堡,然後打開進入戰場的門戶。但是,查理的戰術不是以數量或火力為基礎,而是以速度和沖擊力為基礎的。他的意圖是先不摧毀這些碉堡,而是首先以快速突擊,出其不意地沖過這個缺口,用突擊的手段,擊散碉堡後面的敵軍,打亂敵人的部署,然後乗敵人混亂之際轉而向右,把擊潰的敵軍,趕進他們的營地,最後跟蹤追入,一舉擊費。 十、戰鬥開始 6月27日午夜,查理和雲斯克爵德元帥率領一萬二千餘人,悄悄進到一個面對着通道的位置,以期在拂曉時對俄軍實行突然的襲擊。但是,這個行動盡管嚴格地實行保密,仍為敵人窺知,彼得急忙調整兵力,把相當數量的騎兵和步兵,展開在那些碉堡的後面。 28日拂曉時分,排成嚴整進攻隊形的瑞典軍隊,在淡淡的晨曦中漸漸地出現了。行進在進攻隊形最前面的是五列步兵縱隊,當步兵縱隊一接近那四個尚未完工的碉堡時,自然地被分成左、右兩路縱隊。碉堡以西是由斯巴里將軍率領的左路步兵縱隊,縱隊後面,緊跟着的是由克魯茲將軍率領的騎兵縱隊,其數量為騎兵總數的一半;碉堡以東,是由羅斯將軍率領的右路步兵縱隊,縱隊後面,是由希里彭巴赫將軍率領的騎兵縱隊,其數量為騎兵的另一半,另外,還有一列由李文豪普特將軍率領的中央步兵縱隊,在斯巴里縱隊的右翼後方;而查理和雲斯克爵德元帥則隨着左路縱隊後跟進。 由於彼得苦心修築的四個碉堡的作用,使分割為左、右兩路縱隊的瑞典軍隊,失去了查理的統一指揮,以至完全變成了兩個縱隊各自的獨立行動。被迫躺在馬馱的擔架上的查理十二既無法觀察戰場,又無法像以往那樣,縱馬馳騁於整個戰場,實施及時而堅決的指揮。 進攻開始後,瑞軍奮勇前進,當他們將要接近通道地帶時,便立即像湧起的浪潮,奮勇向前沖擊。由於查理本人就置身在左路縱隊之中,或許也因為斯巴里將軍對國王的戰術意圖心領神會之故,左翼縱隊的官兵們,絲毫不差地按照他們國王的意圖行動,他們毫不顧及來自碉堡的槍彈威脅,前仆後繼,奮勇沖鋒。沒有多久,他們就很快從碉堡的間隙中沖殺而過。在碉堡後方展開的俄軍步、騎兵,經受不住瑞軍的兇猛沖殺,陣勢大亂,步兵立時四處潰散,而騎兵則向弗爾斯克拉河邊逃去。查理已經取得左翼陣線的勝利,只要右翼縱隊能像他們一樣沖過甬道,就能合兵一處,尾追費退的俄軍向彼得沖擊了。 誰知右翼縱隊的進攻行動,完全違背了查理的戰術意圖。 羅斯沒有按照國王命令沖過甬道,而是企圖逐一攻陷每個碉堡。這個自作主張的行動,不僅使他的縱隊損失慘重,而且由於右翼縱隊仍被阻於甬道以南,從而使該縱隊與進展順利的全軍其他部隊完全脫節了,使中間出現了漏洞。密切注視戰場情勢的彼得,即刻命令雲斯爾將軍率軍一萬人去包圍他的縱隊。 就在雲斯爾將軍率軍准備包圍羅斯的同時,希里彭巴赫將軍發現了羅斯的錯誤,他立即帶上巴門費德上尉,准備把情況面陳國王。誰知,途中碰巧撞上了雲斯爾將軍的部隊,遂被俘虜。雲斯爾將軍把希里彭巴赫夾在隊伍的中間,繼續向羅斯的部隊前進。當羅斯發現有大批部隊向他逼近時,立即派勞克上尉前去查明。面勞克看到希里彭巴赫將軍和他一起的部隊,誤以為是瑞典部隊,結果,勞克落入敵手,羅斯和他的部隊全部被包圍。 ​這時,瑞典的左部隊已經全部進入了通道北面的平原地。查理回頭望着雲斯爾的俄軍,也誤以為是羅斯的部隊,遂命令左部隊在彼得的營地和碉堡之間的地帶停下來,准備等候與羅斯匯合後,列陣向被得所在的營地進攻。同時,他還派出吉侖克羅克將軍回去命令馬齊巴,迅即率領所部和炮兵,前來協助對軍營地的進攻。當吉侖克羅克在搬兵途中接近雲斯爾的部隊時,才發現並不是羅斯的部隊而是俄軍。他匆匆趕回向國王報告,不久,查理即得知,羅斯被俘,他的部隊士兵非死即逃。 大約就在羅斯被圍,查理十二率軍進入平原地准備列陣的時候,由李文豪普特將軍率領的中央縱隊也已經突破了碉堡的阻攔,沖過通道,進入了平原地。這一成功的行動,使李文普特極為振奮,此時他確信,勝利已經在握。於是,他毫不遲緩地指揮他的部隊,向右旋轉,向着彼得的營地前進並准備向其發起最後的沖擊。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李文豪普特將軍接到一個命令,叫他停止前進。這使他極為震驚。然面,命令卻是由「國王的一個忠僕」送交他的。他除了服從以外,是沒有任何懷疑的餘地的。 此時,彼時一世已經為瑞軍左翼銳不可擋的攻勢嚇得幾乎就要撇下他的部下逃走了,但是,右翼部隊及羅斯的被俘,使他已經喪失了的勇氣又重新恢復起來。當他看到查理還在調整部署,等待兵力的時候,遂命令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火炮,同時從營地中抽調四萬精銳部隊,列成戰鬥序列,配置在營地中央,以對付瑞典軍隊的最後沖擊。 面對占絕對優勢的俄軍,查理毫無畏懼,下今向列陣的軍沖鋒。四千餘名瑞典步兵在兩翼騎兵的護下。向俄軍沖去,這些久經征戰的精銳之師,竟奇跡般地突破了俄軍營地的中央。就在這時,軍的炮隊趕到了,集中起來的一百餘門火炮。以猛烈的火力大顯神成。拚命沖鋒的四千名瑞典步兵,在俄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幾乎有一半被擊倒,就連查理國王的二十四名隨員和擔架兵,也死傷了二十一人,擔架被炮彈炸碎。瑞典軍隊再也難以保持隊形,很快遭到人山人海的俄軍圍攻。混戰中,查理在一批官兵的護衛下,由一匹馬馱着逃離了戰場。正午時分,這場決定性的會戰即告結束。 十一、戰鬥結果 在這場兩大強國的主力會戰中,瑞典用以直接進攻的一萬二千五百人中,死仿三千餘人,被俘者二千八百餘人。雲斯克爵德元帥以及其他四位將軍、五位上校,還有瑞典首席遠征大臣皮佩爾伯臥和其他一些大臣也全都當了俘虜。俄軍直接用以交戰的兵力多達近十萬之眾。死傷約一千三百餘人。當彼得一世確信自己已經大敗查理十二時,他確實是大喜過望,立即大宴全軍,慶賀勝利,直至晚間宴罷之後,才命令格里戈里公爵率軍追趕向西逃遁的瑞典軍隊。 查理逃離戰場後,在舊營地收容了殘部。經清點,除傷亡、被俘、失蹤者外,僅剩下一萬三千餘人。幾小時後,他帶領殘部從弗爾斯克拉河向第聶伯河退去。6月29日,到達位於兩河交匯處的佩里沃洛奇納村,但所有的渡河工具都被俄軍毀壞。查理十二隻好將一萬二千餘人的殘部交由李文豪普特將軍指揮,自己率領一千餘名騎兵用輕便木筏渡過河去,退向布格河。隨後退入土耳其,在那里受到歡迎和厚待。 查理十二去後。李文豪普特將軍雖然千方百計地力圖越過弗爾斯克拉河向黑海進發,但是這時由於已受到由緬希可夫率領的九千餘名追兵的包圍,欲想突圍已不可能,遂於6月30日,向緬希可夫作了有條件的投降。 十二、波爾塔瓦會戰的影響 波爾塔瓦會戰的勝利,不僅確定了俄羅斯作為歐洲強國的地位,而且使其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波爾塔瓦會戰的結局是整個北方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它從此導致了瑞典的衰敗,奠定了俄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勝利基石。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查理十二以此葬送了典」。 波爾塔瓦會戰之後,彼得一世立即以主力加兵於北方和波蘭兩個方向。1710年,俄軍在北方相繼占領里加、維堡和厄塞爾島等;在波蘭,俄軍順利發展,逐退瑞典軍隊於波羅的海南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把奧古斯特二世重新扶上王位。同年土耳其雖對俄宣戰,彼得一世採取妥協和拉攏的手段,致使土耳其對俄戰爭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果。1713年,雙方簽訂和約。 此後,彼得又率軍對芬蘭境內瑞軍發動進攻,1714年,瑞軍受到重創,被迫退出芬蘭灣。以後,查理十二面對強大的敵人,雖然仍率領瑞典軍隊英勇奮戰,然而,畢竟由於波爾塔瓦一役元氣大傷,已經力不從心,更兼「北方聯盟」不僅重圓,且有壯大,以至勢孤力單的瑞典軍隊連連敗北,1718年,查理十二陣亡。 1719至1721年間,俄軍長驅直入,先後在哥本哈根以及瑞典整個東部海岸登陸,侵入瑞典。1721年8月21日,瑞典被迫接受「尼斯提德和約」。俄國從和約中獲得了波羅的海東部沿岸的利沃尼亞、愛沙尼亞、因格里亞,以及芬蘭的維堡要塞等。至此歷時二十一年之久的戰爭結束。從此,瑞典從歐洲巨強的行列中消失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獨立後的蒙古國,日子過得怎樣?這才是他們真實的現狀

說起蒙古這個國家呢,大家一定是很熟悉的,因為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歷史之中,它都其實是我們國家的一部分,直到1921年他才成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現在來看了每一個國家,在每一個方面的基本條件都很好,並且非常的便利,我們國家就有很多人去那個國家進行遊玩。你會覺得獨立了以後的他們會是一個怎樣的生活狀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眼。 那麼說起這個國家,你第一個會想起什麼呢?我們一般是會想到那滿地的草原,綠油油的小草覆蓋着這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既然有那麼多的小草,那麼自然就創造了很好的畜牧條件,所以呀,在他們國家畜牧業這個行業是非常的有發展前景的,因此,這里就有着畜牧王國的美麗稱號。如果你來過這里,或者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相關的圖片,會發現,在草地上,有着很多的人在放羊,放牛或者其他什麼動物的,也難怪,因為在這里的人都靠着這個來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這個國家里的肉製品呢,也是特別的合算,尤其是在別的國家里要賣很貴的羊肉和牛肉,這些肉呢,不僅在價格上非常的有優勢,而且他們在質量上也是很有優勢的,特別新鮮。這里不僅是肉很新鮮,一些奶製品也非常的新鮮,但是這里比較貴的卻是蔬菜,因為他們國家嚴重缺乏耕地,所以呀,這個國家的這些蔬菜就相對於而言有點貴了。因此,你在這個國家生活的話,你就會發現這樣的一種常態,但就是蔬菜的價格要比肉的價格高了好多。 因為這個國家注重發展的產業是放牛之類的,所以他們的工業方面也是相對於比較弱的,以至於呢,他們的蔬菜啊,很多的日用品,還有衣服等等都會從別的國家購進,就比如我們國家,他們也會買一些東西,但是因為兩個國家的距離比較遠,所以呢,有一些商販就能從中獲利。 這個國家還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不能吸煙,如果有人吸煙了,就會遭到這里的人的不好印象,情況更嚴重一點就是一點都不客氣地把你趕走。在這個國家呢,大多數吃的和西方有點像,他們也不怎麼會用筷子,這一點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畢竟曾經也算是屬於我們國家的人,居然不會用筷子。 但總的來說,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特色,不應該多麼強求。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陝西文物專家赴緬對蒲甘他冰瑜佛塔保護修復

本報訊(記者 張楊)記者從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獲悉,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溫敏及夫人一行8月3日接見了正在他冰瑜佛塔文物保護項目開展現場勘察、評估和設計的陝西工作組,感謝中國政府對蒲甘他冰瑜佛塔保護修復的無私援助。目前,該項目是近幾年來國家對外援助資金最大的文化遺產援助項目。 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溫敏高度贊譽蒲甘地震後,幾年來中國陝西文物保護專家及工作組為保護蒲甘佛塔所做的辛勤努力和富有成效的工作,並向陝西工作組贈送了慰問品。 陝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王偉等中方近40名工作人員表示,將嚴格按照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准則和緬甸文物保護原則的要求,充分尊重當地宗教風俗習慣,以科學嚴謹、高度負責的態度,開展他冰瑜寺震後保護修復工作,不負兩國人民的重託與厚望,為中緬友誼作出更大貢獻。 緬甸蒲甘歷史悠久,現存佛塔寺院達2300餘座,因佛教聖地和佛塔林立而聞名遐邇,被稱為「萬塔之城」,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跡之一。以他冰瑜塔為代表的蒲甘佛塔見證了佛教在緬甸的傳播,蒲甘王朝的興衰,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具有極高的歷史、宗教、文化、建築和藝術價值。今年7月10日,蒲甘佛塔及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8月24日,緬甸發生里氏6.8級地震,造成了423座佛塔不同程度的損害,他冰瑜佛塔的上部主體結構也在地震中遭到嚴重損壞。震後中國政府立即派出以陝西為主的文物保護專家團隊赴緬現場勘察,及時完成了《緬甸蒲甘震後佛塔勘察評估報告》。2018年9月,中緬雙方政府就援助緬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復項目達成換文簽字。今年4月,受商務部委派,陝西文物保護團隊赴緬甸圓滿完成了他冰瑜寺臨時搶險加固支護工作,贏得緬方的高度贊譽。目前,該項目是近幾年來國家對外援助資金最大的文化遺產援助項目,商務部已明確將委託陝西文物保護團隊承擔實施,代表中國向國際同行展示中國文物保護技術水平,彰顯陝西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實力與風采。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卡拉瑪哈戰役 八萬多人能被169人打的潰不成軍?

這場戰爭是西班牙入侵南美洲過程中最富戲劇性的時刻。因為美洲新大陸最強國家印加帝國皇帝帶領的八萬軍隊,被由皮薩羅率領的由168名西班牙人組成的烏合之眾擊敗了,並俘虜了印加帝國的皇帝,並拿皇帝要挾印加帝國朝廷大量黃金。這些黃金足夠裝滿一間高2.5 寬5.1長6.6米的房間,而贖金交付後,西班牙人還出爾反爾,把皇帝給殺了。 那麼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印加帝國如此慘敗呢? 也許我們從下面這段西班牙當事人的文字記載就大致可以明白原因。 下面是文字摘錄: "皮薩羅(西班牙指揮官)總督希望從來自卡哈馬卡的印第安人口中得到情報,於是他就叫人拷打他們。他們招供說,他們聽人說阿塔瓦爾帕正在卡哈馬卡等待總督。總督於是命令我們前進。在到達卡哈馬卡的人口處時,我們就看見了一里格外山邊上的阿塔瓦爾帕的營地。印第安人的營地看去像一座很美麗的城市。他們的帳篷如此之多.使我們全都在心里充滿了莫大的疑懼。在這以前,我們在西印度群島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情景。這使我們的西班牙人全都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但我們不能露出任何害怕的樣子,也不能轉身回去,因為如果這些印第安人覺察到我們的任何怯懦的跡象,那麼甚至我們帶來當向導的那些印第安人也會把我們殺死的。於是.我們就裝出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並在仔細觀察這座城市和這些帳篷之後,走下山谷進人卡哈馬卡。 殖民者 "我們用不少時間來商量對策。我們心里全都充滿了恐懼,因為我們人數太少,又深入到一個不可能指望得到援軍的地方。我們全都去見總督,討論第二天的行動方針。那天夜里我們很少有入睡覺,我們守候在卡哈馬卡的廣場上,注視着印第安軍隊的營火。這個景象看了令人害怕。大多數營火都是在山坡上,彼此又靠得很近,一眼看去就像天空中的點點第星。那天晚上再也不分什麼大人物和小人物,也不分什麼步兵和騎兵了。每一個人都全副武裝地站崗故哨。那位極其精明能乾的總督也不例外,他跑來跑去給他的部下打氣。總督的兄弟埃爾南多·皮薩羅估計,那兒印第安士兵的人數達到4萬人,但他只是為了使我們寬心而微了謊,因為實際上有8萬多印第安人。 "第二天早上,阿塔瓦爾帕派出的信使到來,總督對他說,'請轉告貴國君主,歡迎他大駕光臨,至於何時來和怎樣來,都可按照他的意思辦,不管他以什麼方式來,我都會把他當朋友和兄弟來接待。我求他快來,因我渴望和他見面。他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侮盡。'"總督把他的部隊埋伏在卡哈馬卡的廣場周圍,把騎兵一分為二,一支交由他的兄弟埃爾南多。皮薩羅指揮,另一支交由埃爾南多·德索托指揮。他把步兵也一分為二,他本人率領一部分.另一部分則交給他的兄弟胡安.皮薩羅。同時,他命令佩德羅·德坎迪亞和兩三個步兵帶着喇叭到廣場上的一個小堡壘去,並攜帶一尊小炮駐守那里。當所有的印第安人和率領他們的阿塔瓦爾帕進人廣場時,總督會向坎迪亞和他的士兵發出信號,同時喇叭也要吹響,騎兵聽到喇叭聲要從他們埋伏等待的大院子里沖出來。 "中午,阿塔瓦爾帕開始集合隊伍並向前接近。很快我們就看到整個平原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印第安人,他們不時地停下來,等待不斷地從他們身後營地里列隊而出的另一些印第安人。到了下午,他們分成一個個小分隊,不斷地列隊而出。走在前面的幾個小分隊這時已靠近我們的營地,同時仍有更多的部隊不斷地從印第安人的營地出發。在阿塔瓦爾帕前面的是2000個清掃道路的印第安人,他們的後面是一些戰士,其中一半人在他一邊的田野里行進,另一半人在他另一邊的田野里行進。 印加人 "首先來到的是一群身穿五顏六色、棋盤格似服裝的印第安人。他們一邊前進,—邊拾起地上的稻草並清掃道路。其次來到的是3群身着不同服裝、載歌載舞的印第安人。接着又來了一批人,他們抬着盔甲、巨大的金屬盤子和金銀打就的皇冠。他們抬着的用金銀製成的全套行頭數量眾多,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令人嘆為觀止。在這些人當中出現了阿塔瓦爾帕的身影,他坐在華美的轎子里,轎子木支架的末端用銀於包着,由80個身着鮮藍色號衣金銀盤子裝飾起來。 "在阿塔瓦爾帕後面是另外兩頂轎子和兩只吊床,里面坐着幾個高級酋長.隨後又是幾群抬着金冠銀冠的印第安人。這幾群印第安人合着響亮歌聲的節拍開始進人廣場,他們就這樣不斷進來,占領了廣場的每個地方。在這期間,我們全體西班牙人一切准備就緒,埋伏在院子里等着,心里充滿了恐懼。我們有許多人完全是因為驚恐而在不知不覺中尿了褲子。阿塔瓦爾帕在到達廣場中心後仍然高高地坐在他的轎子里,而他的部隊在他的身後繼續列隊而入。 "皮薩羅總督這時派托缽修會修士維森特·德巴爾維德過去和阿塔瓦爾帕搭話,並以上帝和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要求阿塔瓦爾帕服從耶穌基督的權威和效忠西班牙國王陛下。修士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聖經>,舉步向前,穿過重重的印第安人部隊,來到阿塔瓦爾帕跟前,開口對他說:"我是上帝派來的僕人,我把上帝的福音教給基督徒,現在我也同樣來教你。我教的就是上帝在這本書里對我們所說的話。因此,我代表上帝和基督徒,請求你做他們的朋友,因為這是上帝的意志,也是為了你的福祉。'"阿塔瓦爾帕把書要過去,他想看一看。於是修士就把書合着遞給了他。阿塔瓦爾帕不知道怎樣把書打開,修士就把手伸過去幫忙。這時,阿塔瓦爾帕勃然大怒,對修士的手臂打了一拳,他不願別人幫這個忙。於是,他親自把書打開,他發現書上的字和紙並沒有任何令人驚異之處.就把書扔出去五六步遠,滿臉漲得通紅。 "修土回到皮薩羅身邊,大叫:'出來吧,出來吧,基督徒們!向這些拒絕上帝福音的狗敵人沖過去!那個暴君競敢把我的《聖經》扔在地上:你們難道沒有看見剛才發生的事?在平原上全是印第安人的時候,我們干嗎還要對這個過分傲慢自大的狗雜種講究謙恭禮貌呢?向他們沖過去,我會寬恕你們的罪孽的! 西班牙騎兵 於是,總督向坎迪亞發出信號,坎迪亞開始開炮。與此同時.喇叭也吹響了,全副武裝的西班牙部隊,有騎兵有步兵,從他們埋伏的地方向在廣場上擠成—團的手無寸鐵的印第安人沖去,一邊喊着酉班牙的戰鬥口號:"聖地亞哥!"我們已經在馬身上縛了響器來嚇唬印第安人。槍聲、喇叭聲和響器聲使印第安人陷入一片驚慌。西班牙人向他們攻擊,動手把他們砍成幾段。印第安人嚇得互相踐踏,形成一個個人堆,彼此都因窒息而死。因為他們手無寸鐵,任何一個基督徒都可毫無危險地攻擊他們。騎兵縱馬把他們撞倒,把他們殺死的殺死,打傷的打傷,對逃跑的就窮追不舍。步兵對剩下的人發動狠狠的攻擊,其中大多數人很快就都成了刀下之鬼。 "總督本人一手拿劍一手拿匕首,帶着身邊的幾個西班牙人沖進密集的印第安人群,並且非常勇敢地來到阿塔瓦爾帕的轎子旁。他大膽地一把抓住阿塔瓦爾帕的左臂,口中大喊一聲'聖地亞哥!',但他無法把阿培瓦爾帕從轎子里扯出來,因為轎子被舉得很高。雖然他殺死了舉着轎子的幾個印第安人,但別的印第安人立刻接上來把轎子舉得高高的,就這樣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制服和殺死印第安人。最後,七八個西班牙騎兵策馬趕來,從一邊向轎子猛沖,用很大力氣把轎子推得側倒在地。阿塔瓦爾帕就這樣被捉住了。總督把阿塔瓦爾帕帶到他的住所。抬轎子的那些印第安人和護衛阿塔瓦爾帕的那些印第安人沒有丟棄他:全都在他的身旁死了。 "留在廣場上的那些驚慌失措的印第安人被槍炮的射擊和馬匹嚇壞了——這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東西——他們設法推倒一段圍牆,逃離廣場,跑到外面的平原上去。我們的騎兵從圍牆的缺口一躍而出,沖進平原,一邊大聲喊叫:'追那些穿花衣服的!一個也不要讓他逃走,用矛刺他們,阿塔瓦爾帕帶來的其他印第安土兵全都在距離卡哈馬卡一英里的地方嚴陣以待,但沒有一個人移動一步,在發生所有這一切期間,沒有一個印第安人拿起武15或20英里范圍內完全塞滿了印第安人。夜色已經降臨,而我們的騎兵仍在田野里用長矛刺殺印第安人,這時我們聽到了要求我們回營集合的號聲。 "要不是夜色降臨,這4萬多人的印第安人部隊中能夠活下來的人不會有幾個。6000——7000個印第安人死了,更多的印第安人被斬去了手臂或受了別的傷。阿塔瓦爾帕本人也承認說,那一仗他的部下被我們殺死了7000人。在一頂轎子里被殺死的那個人是他的大臣——救查的領主,那是一個深得他的寵信的人。給阿塔瓦爾帕拾轎子的那些印第安人似乎都是一些高級首領和顧問。他們全都被殺死了,還有坐在別的轎子和吊床上的那些印第安人也都被殺死了。卡哈馬卡的領主和其他一些人也被殺死了,但他們人數多得數不過來,因為來侍候阿塔瓦爾帕的人全都是大領主。如此強大的一個統治者,來時率領了如此強大的一支軍隊,卻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俘,這實在令人驚異。的確,這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做到的,因為我們的人數是如此之少。這是上帝的恩澤,而上帝是偉大的。」 由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戰爭的一開始印加人已經被西班牙人嚇傻了。西班牙的先進科技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世界觀。另外,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南美洲沒有馬匹這種大型動物的,後來美洲的馬都是這些歐洲殖民者帶過去的。所以這些大型生物-馬,也就是西班牙騎兵的馬,就已經嚇壞了這些印第安人。 更要命的是西拔牙人的火槍,火炮,鋼刀,盔甲,印第安人哪見過這些東西。印加人只有原始的棍棒做武器,炮聲一響,人被炸的血肉橫飛,頓時8萬的印加人,被嚇得魂飛魄散,甚至還以為神明降災於世,倉惶逃竄。供西班牙騎兵的鋼刀肆意砍殺,要不是他們砍累了,死的可不止八千多人。由此也可見那些自稱文明人的歐洲殖民者的血腥與殘忍。 總之還是那就話,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歐洲殖民者在大肆屠殺印第安人、土著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薩達姆律師稱,薩達姆在獄中知道了一件事,頓時淚流滿面

美國的軍事實力一直是世界排名前幾的,經常看國際新聞的大家可能會知道,美國對伊拉克的進攻非常猛烈,僅僅三十天不到,就攻到了伊拉克的首都。薩達姆對外宣稱有百萬大軍,但是在美國的進攻下,兵敗如山倒。巴格達被攻克後,薩達姆就消失了,而美國就開始大范圍發布了通緝令的方式來逮捕他,後來美國人在背叛薩達姆的一些人的幫助下成功了將薩達姆追捕了,而薩達姆接受了三年審判。 其實就算不審判薩達姆,薩達姆也知道自己肯定是難逃一劫的,薩達姆在接受審判的一開始並不配合法庭,但是後來的薩達姆放棄了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美方最終給薩達姆定的罪是反人類罪,被處以最殘酷的絞刑,伊拉克的臨時政府和美國 人給出的共同理由是 就在1982年,薩達姆逃過了杜賈爾村的暗殺後就開始對村中的一些百姓進行報復,他殺掉了很多的人,而絞刑是對他的懲罰。 最終薩達姆還是被美國人逮捕了,他也接受了審判,雖然薩達姆是大毒梟,但是他在面對審判時有自願為自己辯護的律師團隊,他上午律師團隊竟然有兩千多人,這里面還有一個人是比較出名的,這個人就是美國的前司法部長拉姆齊克拉克。 在2006年8月11號,薩達姆的一位首席律師杜萊米在獄中與薩達姆會面了,薩達姆已經絕食了好幾天了,加上他的年歲已大,身體也一直很成問題。 薩達姆也因為身體的原因,向美方提出了要接受我血壓的治療,但是當時 雖然薩達姆的病情嚴重,但是美方的回答卻是,只能給他用一些普通的藥物,只要保證他不死就行了。 根據首席律師杜萊米的解釋,在這一次與薩達姆進行長時間的溝通中,他發現薩德姆當時的精神狀態是非常不錯的 但當提到了一件事後,他頓時淚流滿面。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才能讓這個原本是中東梟雄的一代突然變得老淚縱橫呢?原來是杜萊米和薩達姆,說到了他的大女兒拉加德,他的大女兒此時正身處困境之中,生活的環境和狀況也非常的不好。 杜萊米就安慰道,你的大女兒和你的家人正在為了拯救你而奮不顧身的努力,聽到這個話,薩達姆又再次淚流滿面了,在薩達姆和杜萊米要分別的時候,讓杜萊米轉告自己的大女兒,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為了自己做一些冒險的事情。 薩達姆一直在中東,是一名梟雄 ,沒想到一代梟雄內心竟然有如此柔軟的時候,一個無論再冷血,再無情的人在面對親情的時候,他也有他自己的一份柔軟,對自己的親人的一份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詳解七年戰爭和印第安人起義所造成的英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激烈矛盾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為大家介紹了美國建國之前發生的一次印第安人戰爭,講到英國人憑借妥協的政策平息了印第安人的反抗,也提到了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政府政策的不滿,但並沒詳細介紹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之間的矛盾,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小編就來講講北美洲殖民地與母國(英國)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和美國大革命爆發的重要原因。 藍色部分為大英帝國的地盤 矛盾前因 要想了解北美洲東部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之間的矛盾,就要從七年戰爭講起,因為這場戰爭是美利堅民族和母國英國關系的轉折點。 在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中,英國和法國互為敵手,在世界各地爆發了激烈戰鬥,而兩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同樣沒能免俗,也爆發了戰爭,這場發生於北美洲各國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後來被稱為「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或是「七年戰爭北美戰場」。 ps:法國-印第安人戰爭聽起來似乎是法國人和印第安人開戰,但其實不是,而是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結盟,共同對抗英國人和英國的印第安人盟友。 在十八世紀前葉,北美洲為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占領,這三者各自都擁有自己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其中西班牙控制着北美洲南部的墨西哥、佛羅里達等地,法國控制着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地區,而英國則占領北美洲的東部沿海地區。 雖然北美洲很廣闊,但是這三個歐洲帝國卻無法在這片大陸上和平共處,因為他們總是對不屬於自己的領土和財富宣稱權力,因此三者發生了很多矛盾。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英國和法國都對五大湖區、俄亥俄河、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地宣稱主權,並且雙方還在毛皮貿易上不斷起矛盾,這些因素就是七年戰爭的導火索。 戰爭爆發 點燃戰爭火藥桶的火星則是法國在當時屬於弗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建立了堡壘,但英國人宣稱這是英國的領地,並於1754年派遣一支小部隊前去跟法國人交涉,讓他們放棄城堡並離開當地,但法國人回絕了英國人的提議,並宣稱當地的主權為法國所有,因此雙方爆發了小規模戰鬥,徹底點燃了戰爭火藥桶。 ps:這支小部隊中就有美國後來的國父——喬治·華盛頓,時任少校。 在這場戰爭中(1754年~1763年),英國殖民地的居民為應對法國人,及其印第安人盟友的進攻,而與宗主國英國並肩作戰,以往各個互相獨立的殖民地和宗主國一起眾志成城,情比金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與法國人開戰。 在七年戰爭中,英國政府為了調動殖民地居民參與戰爭的積極性,還特地向殖民地居民許諾在戰爭中奪取的新土地將作為參戰者的獎賞,因而很多殖民地居民為了獲得新土地都參加了戰爭。 其實很多英國殖民地居民就出生在美洲殖民地上,可能一生都沒有到過英國本土,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為自己的家鄉和新土地而努力,很多人都參加了民兵隊伍。 民兵雕像 在戰爭早期,法國人占了上風,擁有的印第安人盟友也多,這是因為法國人對殖民北美洲不感興趣,只關心毛皮生意,所以他們對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領的並不多,當地的法國人也少,因此法印雙方的矛盾較小。而英國人則對可耕種的土地抱有極大的欲望,所以英國殖民者不斷的占領原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因此英印雙方的矛盾很激烈。 而在戰爭後期,實力強勁的英國人則占了上風,並最終贏得了勝利,這是因為戰爭雙方在北美洲的實力強弱導致的,因為法國人雖然很能打,但是生活在北美洲的法國殖民者才只有五六萬人而已,而英國人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中則生活着一百五十多萬人,勢力極其強大,所以法國人雖然獲得了幾場勝利,但最終被財大氣粗的英國人拖垮。 ps:法國的新法蘭西殖民地在戰爭初期,其16歲到60歲的成年男子經過短暫訓練後就加入了民團,全部開赴戰場,而在戰爭後期,法國殖民地甚至把徵兵的條件放寬到13到80歲!根據粗略統計當時大約有全殖民地四分之一的人口上前線參戰。 英國和法國的魁北克之戰 英國和法國在1763年2月10日締結了《巴黎條約》,法國人被迫將加拿大殖民地丟給了英國人,而為了阻擋英國人向更西部遠征,法國乾脆把自己控制下的所有土地都給了西班牙,從此北美大陸東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大片土地都歸英國所有,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則歸西班牙了,這確認了英國在北美東半部的控制地位。 紅色為七年戰爭前夕英國的殖民地,粉絲色則為戰爭結束後新兼並的土地 英國政府的出爾反爾 七年戰爭結束後,殖民地居民急切的想找英國政府兌現戰爭之前的許諾,即分發原屬於法國人的土地給殖民地居民,而英國也確實以極快的速度占領了法國的城堡和法國勢力范圍內的土地,但還未等英國政府分發土地,英國人對土地的掠取就激起了土地原主人——印第安人的反抗,並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印第安人大起義(龐蒂亞克起義)。 剛剛挺過傷筋動骨的七年戰爭,英國無力再戰,為了能盡快平息印第安人的起義,並結束痛苦的治安戰,英國政府不得不於1763年的10月份頒布《1763年宣言》(Proclamationof 1763),又稱《英王詔諭》。 而這份宣言最終將成為殖民地居民爆發獨立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這份宣言代表了英國政府的食言! 要知道殖民者從歐洲千里迢迢前往新大陸就是為了獲得新土地和新家園,而這項法令卻徹底擊碎了殖民地居民獲得新土地的夢想! 與印第安人交易土地的白人殖民者 英國政府宣布從此以後殖民地不准向阿巴拉契山脈以西地區的擴張,不再允許私人購買印第安人的土地,殖民者也不得在五大湖區周圍及阿拉巴契亞山脈和密西西比河之間定居,那些已經在這些地區殖民的殖民者,則要放棄在這些土地上的定居點。 左側藍色實線為殖民地邊界線 並且英國政府認為殖民地向內陸地區擴張,勢必會引發當地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反抗,以及無盡的治安戰,而殖民地不向西擴張,則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印第安人對殖民者的反感和抵觸心理,讓商人得以和印第安人開展獲利豐厚的毛皮交易來補充國庫。對此,我們能從當時英國議會議員的信件中看出英國政府的這些傾向: 「毛皮交易能否擴大完全取決於印第安人能否不受打攪地占有他們的捕獵場,而所有的殖民活動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它必將給這項事業帶來損害,我們應該讓野蠻人安穩地享有他們的蠻荒之地,如果他們被趕出森林,那利潤豐厚地毛皮交易也會隨之衰落。」 利潤豐厚的毛皮貿易需要印第安人的幫助 但英國政府採取的這種羈縻政策在殖民地居民看來卻是妥協行為,這招致北美洲殖民地的定居者和土地投機者對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這些做夢都想獲得更多土地的殖民者對自己不能獲得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感到憤怒,覺得自己的訴求和利益被忽視了,認為自己曾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流過的血和汗都白費了。 殖民者來到美洲就是為了獲得財富和土地 殖民地的定居者原本還認為趕走法國人後,法國人的地盤就一定歸自己所有了,結果卻發現自己累死累活的打敗法國人後,根本沒有獲得任何收益!英國人替代了法國人曾經扮演的阻礙角色。 ps:殖民地居民對土地的欲望,是英國政府所不能阻擋的!為了得到土地,殖民地居民和財力雄厚的士紳才不管違不違法呢!紛紛偷偷地想辦法獲得新土地,所以英國政府的這些嚴格限制並沒有取得好結果。 英國人與印第安人交涉領土問題 英國壓迫殖民地居民 而且英國政府為了防止印第安人再次掀起新一輪戰爭,還特意下令讓英國軍隊取代殖民地政府對印第安人的管轄權,並遷至殖民地的邊界地區駐扎,以執行法令和禁止殖民者前往印第安人的土地。這再次激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強烈不滿,因為英國駐軍需要龐大物資,每年能達到恐怖的40萬英鎊!而這些物資卻是由殖民地政府承擔,對此殖民者非常憤恨,他們認為這些英國駐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而是為了對殖民地實施暴政和掠奪。 駐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駐軍 殖民地居民此前都是生活在寬松的政策下,非常強調個人平等和自由,而英國新設定的政策卻對殖民地居民非常苛刻,這讓殖民地居民不得不為自己的自由擔心。 美國大革命之前的英屬北美洲東部殖民地 但英國政府並不在乎殖民地居民的看法和權利,他們只求能穩住印第安人,不讓其再次挑起戰爭,為此英國政府一邊禁止在貿易站以外的地方和印第安人開展私人交易(防止貪婪的商人引起衝突),一邊向印第安人大方的贈送禮物,而這些開支也是由殖民地政府分擔。 綜上種種,英國政府對殖民地的政策極大的傷害了殖民地居民「小心靈」,在客觀上激發了殖民地內部的空前團結,讓各個殖民者認識到了殖民地內部聯合的必要性,並開始互相串聯,刺激了北美的整體意識和獨立意識,加快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殖民地的互相聯合 矛盾變得激烈 美國最終爆發獨立戰爭,就和英國政府在七年戰爭後對殖民地實行的不公平政策有極大的關系,它直接引發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風潮。 在七年戰爭之前,殖民地居民享受着一些免稅政策,生活的很好也較為富裕,但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財政崩潰,國債高達1.35億英鎊!英國政府為了緩解財政壓力,而將屠刀伸向愈加肥碩的肥羊——北美殖民地,他們從1764年4月開始,就不斷的向殖民地居民加征糖稅、印花稅、茶稅等,而英國本土卻沒有這麼高的稅率。 殖民地居民的反抗 這些不公平的征稅政策,讓殖民地居民和殖民地政府徹底看清了自己在英國憲法中的地位是這麼的卑微!不但沒有應有的權利,反而被強加了許多不平等的義務,所以他們紛紛要求英國政府承認自己的自由和政治地位,使征稅從經濟層面問題上升到政治層面! 討論殖民地命運的頭面人物 就在英國宣布加稅不久的1765年,代表各個殖民地居民的頭面人物就聯合起來,要求英國取消印花稅條例,稱: 「只有殖民地自己選出的議會才有資格對他們征稅」和「無代表權而征稅是虐政,無代議士不納稅。」 英國議會 但英國政府並沒有完全滿足殖民地居民的這些請求,因為英國政府一直採取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的經濟政策,他們認為自己的殖民地就是為宗主國的利益而存在的,協助母國達成「優惠的貿易平衡」,因此殖民地最好都分布在沿海地區,而不是在內陸,因為只有這樣宗主國才能控制並統治殖民地。 紅色部分為英國在北美的最初的十三個洲的殖民地,也是美國建國的基礎 而殖民地的本質就是一個廉價原材料進口和工業產品出口的市場,殖民地要供應母國所不生產的貨物,並且殖民地僅能與母國貿易,僅准以母國船隻載運貨物,不可發展工業與母國競爭,亦不可資助母國的商業競爭者,所有輸往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經過母國並在母國繳納關稅,而且殖民地居民不具備與本國公民平等的政治地位,換句話說就是英國不將北美居民視為英國人。 矛盾徹底爆發 為了讓英國政府取消這些不公平的政策,殖民地的居民和商人們聯合起來,不再進口英國的商品,想以此向母國(英國)表示抗議,但英國政府還是繼續實行着這些糟糕的新政策,可這些新政策非但沒有讓英國達到完全統治殖民地的目標,還讓英國人的統治在北美洲殖民地愈發的遭受憎恨。 1774年英國議會為了爭取加拿大對英國的忠誠,而頒布了《魁北克法案》,不但承認了法國移民的天主教特權,還將密西西比流域和俄亥俄州都劃給了加拿大,並給了當地殖民者極大的自治地位,如此一來就更激怒了意圖前往此地殖民的東部殖民者。 《魁北克法案》損害了東部殖民者的利益 而意識到被掠奪和喪失平等自由等權利的殖民地居民最終認識到了自己與英國人的不同,其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並認識到內部團結的必要性,從而建立了一個「新民族」——美利堅民族,以此引發了一場集軍事、政治、社會和精神變革於一體的大革命! 英國政府給不了的權利,殖民地居民開始自己去爭取,他們在《獨立宣言》中宣稱: 「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賦予給他們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認為這些普世真理,不言而喻。」 獨立宣言 根本原因 我認為這場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言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波士頓傾茶事件 參考文獻: 《美國史》艾倫·布林克利 著 《美國文明的興起》查爾斯·比爾德 著 《皮毛、財富和帝國》埃里克·傑·多林 著 《飢餓帝國》莉齊·克林漢姆 著 《資本論》馬克思 著 《美國創世紀》約瑟夫·J·埃利斯 著 《世界歷史》2003年05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李淵、李世民不都說姓「李」嗎?為何還有如此多的爭議…

李世民,作為唐王朝的傑出領導者之一,其協助李淵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戰功,但同時,也製造了玄武門之變,致使手足相殘,血流成河。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要研究一下李世民的名字。 關於李世民的姓名問題,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人對李世民的姓氏頗有疑問,因為,其先祖作為流民,曾經有過改鮮卑姓氏的經歷,李氏家族被賜姓「大野氏」,所以,李世民也應該曾經叫過大野世民。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想探尋這個答案,還要從衣冠南渡說起了。 晉懷帝永嘉年間,也就是西晉的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西晉滅亡。「憶昔永嘉際,中原板盪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灑淚,渴驥每思泉。」之後的很多人則認為:西晉的永嘉之亂,漢人的衣冠南渡,其實,說的就是北方人向南方遷徙,但是,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事實上:晉人的遷徙是向東北、西北和南方三個方向進行的。 當時由於西晉八王之亂,使得硝煙四起戰事連年,百姓深受戰爭之苦,生活十分艱難。也正因為如此,便逐漸演變成為了兩部分人群,一部分人認為故土難離,不願意遷徙,而選擇繼續留在自己的家鄉,在北方生活,而另一大部分人,則選擇了離開北方,到更安全的地方去生活。 當時的北方人逃難,主要分三個方向: 首先是去東北,當時東北是鮮卑的統治政權,逃往此地的主要是河北、河南、山西、山東人士,這其中不僅有普通百姓,也包括很多貴族、宗親等。這些人來到東北,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知識文化,各地的能人、干將在東北地區紮根、生活,使得東北地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特別是在該地由慕容廆建立起來的前燕帝國,在當時是國力最為強盛的大國。 第二個逃難方向就是西北,也就是涼州。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那時候很多人來到涼州,武興郡是安置難民的主要地點,而這些人口的流入,對前涼以及後世各方政權的建立,胡人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因為,原本在這一地帶由胡人統治,相對的技術水平是比較落後的,正是因為漢人的融入,帶來的先進生產力,使得當地的文化得以興盛,技術得以發展,西北百年的文明得以興盛不衰。 第三個逃難方向就是南方了,這其中又分為兩個方向: 一個是長江中上游; 另一個則是長江下游。 當時,向南跑的,多為西晉的皇室,以及首都的各位公卿大臣等上流社會人士。還有一些社會中層的人,比如北方士族。這些人政治文化地位不高,文化水平,學術知識掌握也有限,但是他們多數驍勇善戰,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南朝宋、齊、梁的政權開拓者,一般都是這群人。 往長江上游跑的人,主要是西晉的上層和中層人士,他們主要逃往現在的浙江紹興和寧波一帶。之所以來到這里,是因為渡過錢塘江,這些逃難人就可以在吳人實力相對薄弱的紹興地區發展,與其他地區相比,這個地方地域廣闊,又不受一方勢力干擾。 還有一些來自於江淮以北的中層士族,雖然,也去了長江上游,但是,他們因為政治地位和士族勢力都不夠高、不夠強,所以,沒有辦法在建康附近落腳,於是,便選擇了居住比較安全的江蘇鎮江、常州等地定居。而後,這些地方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也得益於這些人的湧入。 這些,在《宋書·州郡志》中均有記載。 說完上游,讓我們來看看下游。長江下游主要聚集的是北部的低等士族,通常就是普通百姓。這些人,可以說是無權無勢,地位較低,沒有形成較大的集團,更無法與當地的吳人抗衡,所以,為了生存,他們便逐步被吳人同化,通過通婚等形式,融入到當地。 這里面,陳朝皇帝陳霸先就是此類人。 剩下的一部人,主要是來自南陽和新野的上層士族,他們多數逃到了長江中上游,也就是江陵和南郡一帶。此地區距離胡人勢力比較遠,且處於長江中上游的政治中心,對於這類心存抱負的士族來講,是非常理想的落腳點。 此外,來到這一地區的另一類人群則是僑居雍州的流民。這些雍、秦流民通常習武,具有一定的武力基礎,於是,便在當地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武力集團。 人口的遷徙,帶來了姓氏的融入。 根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開始了姓氏排列,而這些姓氏多為南北朝流入的,有包括「王、謝、袁、蕭」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而這些姓氏,在南北朝時期也皆為大族。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隋唐時期,隋朝的楊氏皇族說自己來自於弘農楊氏是關中大族,而唐朝李氏皇族則說自己是隴西李氏也是五姓七望里的大姓。 但實際上,經過史學家的考證,他們皆為冒認的。 之所以這樣說,還是源自於與隋唐素有淵源的宇文泰。那時與宇文泰的府兵制共同推行的還有兩個措施: 一是、將籍貫改為貫中; 二是、恢復鮮卑人的舊姓,漢人則賜鮮卑姓氏。 宇文泰為什麼這樣做呢? 一來、是讓大家解除對於家鄉的眷戀,慰藉思鄉之苦,把所有人的籍貫都改為關中,那麼,人們便更樂於在新遷徙的地方生活; 二來、可以藉助姓氏,來拉攏當地漢族豪強,迎合鮮卑貴族的反漢化思想,讓漢族與當地鮮卑族能夠更加融洽的生活。 但是,由於漢族人對於姓氏十分在意,等同於認祖歸宗,所以,對於改姓則視為大逆不道,很難接受。最終,為了能夠將這個措施繼續推行下去,宇文泰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漢人對於改姓可以欣然接受,難以拒絕。那就是:在給漢人賜姓的同時,皆伴隨着官職的晉升。 加官進爵被人們視為為祖上增光的榮耀之舉,這樣賜姓既減輕了漢人對於改姓的排斥,又可以很好的推行此項制度。比如:楊忠賜鮮卑姓普六茹氏,李虎賜鮮卑姓大野氏等。 那麼,問題來了,李淵是李虎的孫子,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以此推斷,李世民是不是真的應該叫大野世民呢? 如果你這麼推斷,那你就打大錯特錯了。 因為,早在隋朝時期,楊堅執政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復漢姓,而李世民生於公元599年,這距離恢復漢姓已經過去了20多年,所以,李世民根本就沒有叫過鮮卑姓。 所以,也就更不可能叫過「大野世民」了。 ——《END》—— 文章來源 | 指點江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心宜善

還原「五阿哥」永琪的真實人生,他若不早逝,還真沒嘉慶什麼事

二十年前,一部名為《還珠格格》的戲劇以空前的速度火遍布長江南北。劇中每個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都有血有肉。仍然令人難忘。該劇也躍入經典,成為寒暑假不可缺少的節目。說到永琪,我相信你們都對他印象深刻。作為乾隆的第五個兒子,他溫柔、善良。喜歡背詩和打抱不平。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永琪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小編帶你回到永琪的真實生活。 五阿哥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個兒子,他們的全名是愛新覺羅永琪、字筠亭,號藤琴居士。他生於公元1741年,卒於1766年。活了不到30歲,很早就死了。看過《延禧攻略》的觀眾一定知道五阿哥是愉妃珂里葉特氏的兒子。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是許多皇子中最好的一個。他不僅通曉滿語、漢語和蒙古語,而且在天文學、地理和琴棋書畫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此外,他還擅長騎馬和射擊,武術相當優秀,可以說是一個多才多藝、文武雙全!乾隆皇帝自然喜歡這個學霸兒子。 永琪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思想道德修養也很好。這個孩子很孝順,曾經冒着生命危險救過乾隆皇帝的命!公元1763年,圓明園九州清宴殿發生大火。那時,乾隆皇帝被困在火海中,危在旦夕。永琪一言不發地沖進火海,最終冒着生命危險救了乾隆。結果,永琪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更加難以取代,乾隆也故意選他為諸君。 說到立太子,乾隆皇帝似乎是歷史上最不幸的一位。因為每次他這樣想,阿哥就不會有好結果。原來是永璉,富察皇后的二兒子。乾隆因為是王位的後裔,所以在七歲時就秘密地立為太子。不幸的是,皇子在乾隆三年死於疾病。乾隆九年,富察皇后又給乾隆添了一個兒子,名叫永琮。乾隆皇帝非常欣慰,認為終於有了繼承人。但命運是如此的捉弄人。永琮三歲時,又死於出痘。失去兩個兒子後,乾隆奔潰了,在他的壞心情支配下,永璜和永璋成了犧牲品。 最後,輪到永琪了。24歲時,乾隆正式任命他為榮親王。當時,阿哥們從小就被授予分別是,即貝勒、郡王和親王。親王通常是繼承大統者,正如雍正是雍親王,乾隆是寶親王一樣。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個兒子的喜愛和期待。然而,永琪仍然註定要失敗。25歲時,他得了附骨瘡。現代科學名稱是骨結核。臨床表現為大腿酸痛,肌肉骨骼壞死,不能彎曲。永琪因為身強力壯並沒有治療。結果,無藥可醫就死了。 永琪去世20年後,當英國使節訪問中國時,乾隆皇帝嘆息着回憶過去:「在許多皇子中,我最喜歡永琪。他有一流的文學和軍事外表。想傳與他王位,但不幸的是,天妒英才,早早地離開了。「如果永琪那一年沒有遭遇不幸,那麼嘉慶怎麼會成為最後的幸運兒。但話又說回來,如果永琪繼承了大統,中華民族的歷史很可能會被改寫。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鄧小平用僅剩的20美元買牛角蛋糕,回來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周總理

1974年由於周恩來總理病重,由鄧小平副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會議,在聯大會議期間停留一個多星期,許多外國領導人或者外長都要求和鄧小平會見,大概有共與四五十個國家的領導人見面會談。利用空閒時間,鄧小平參觀了美國的華爾街,他還曾說:到了國外,一定要出去看看,才能了解外部世界。美國這個國家歷史不長,對它的發展要好好研究。」幾句話言簡意賅,從這里可以看出鄧小平在那個時候胸中已有改革開放的設想了。 鄧小平 當時中國還比較落後,但是對於臨時出國公幹人員都有20美元的零花錢,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也就是130塊人民幣。 由於是外匯不能帶回國內,其他工作人員的20美元大都利用空閒時間到當地超市購買巧克力等國內稀有的食品,基本上都已經花完了,鄧小平和大家一樣也只有20美元。 但是他的20美元還沒有動,於是當時隨行的黃大使就問鄧小平如何花掉這20美元,但是鄧小平回答說也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大使了解到當時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特別喜歡吃牛角麵包,由於生活困難能吃一次麵包就當成一種享受,於是他建議鄧小平可以到法國用這僅有的20美元購買100個牛角麵包,還可以送人,於是鄧小平欣然同意,因為當時按照事先安排鄧小平一行需要途徑法國。 鄧小平帶回來這100個牛角麵包到來北京後,他和他的夫人卓琳忙着把麵包分成10份,對於如何分配這些麵包,鄧小平第一想到人就是他視若兄長的周恩來總理,而卓琳高興地說到:「總理一份,朱老總一份,聶帥一份,富春同志和蔡暢大姐兩份,剩下的留給全家吃。」鄧小平:「不行!總理重病在身,兩份;朱老總德高望重,兩份;聶帥……」而後鄧小平囑咐到:除了總理這兩份,其他的你都代表我送出去。 牛角麵包 可見鄧小平對周恩來總理友情是多麼的深厚。他要親自把這兩份麵包親自送到周恩來的手里,到了西花廳,見到鄧穎超,鄧小平笑着說:「大姐,我從法國給總理帶來了他最愛吃的東西。」,但是周恩來此時已經病重了,據資料說周恩來的體重當時只有69斤,但是當鄧小平出訪時,周恩來還堅持到機場為鄧小平等送行,有時工作到深夜。 其實鄧小平和周恩來在年輕時候曾一起到過法國勤工儉學,他們曾在一塊住過,當時他們生活還是比較困難的,既要白天學習還要晚上到工廠做工,像牛角麵包這一類食品當時在法國都是很普通的食品,但是對於當時勤工儉學的周恩來和鄧小平來說卻是奢侈的。鄧小平的長子曾說,他們(指的是周恩來和鄧小平)有半個世紀的友情,一起共同參加革命工作,共同奮鬥,對於周恩來總理,鄧小平一直視如兄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誰能想到 ? 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在古代為人類帶來光明

生活在地球上 , 有白天的光明 , 也難免有夜晚的黑暗。古代沒有電 , 怎麼才能照明 ? 幾千年前 , 人類開始學會使用簡單燈具承載火燭 , 書寫文明史。 從古代留傳下來的這些燈具、燭台看 , 人類對這些用來照明的用具非常重視 , 很多都做成了藝術品。有幸留下來的這些實物 , 等於留下了一部文明史。 人形銅燈 ●戰國 齊 ●高 21.3 厘米 山東省諸城縣葛埠口村出土。 這件青銅燈整體造型為一男子雙手分別托舉竹節形燈盞 ,...

國際關系史6 七年戰爭,歐洲列強之間的「夥伴交換」

奧地利帝位繼承戰(1740-1748)之後,歐洲僅僅平靜了8年,1756年歐陸又一次爆發全面戰爭,這就是「七年戰爭」(顧名思義,打了七年)。這場七年戰爭,一方面是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爭奪西里西亞的戰爭,另一方面也是英法兩國爭奪海外霸權及殖民地的戰爭。戰爭之中,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英國拋棄奧地利,轉而與普魯士結盟;而奧地利十分憤怒,轉而與法國結盟。之前的英奧對戰普法轉換成了英普對戰法奧,也就完成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夥伴交換」。 七年戰爭歐洲結盟態勢:法國-奧地利-沙俄VS英國-漢諾威-普魯士 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圍繞西里西亞劍拔弩張 1748年的《亞琛和約》終結了奧地利帝位繼承戰,但是並沒有終結奧地利女王特蕾莎心中的仇恨。特雷薩不甘心西里西亞被普魯士奪取,誓言收回故土。為此,首先進行國內改革,增強奧地利實力,同時尋找合適時機採取行動。而獲得西里西亞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也不傻,清醒地認識到奧地利國內一旦穩定,那肯定會發動戰爭奪回西里西亞。就這樣,《亞琛和約》之後,奧普之間關系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緊張,爆發戰爭只是時間問題。 英法關系緊張,英國拋棄奧地利,轉而與普魯士結盟 法國在之前與英國的爭鬥中,失去了大塊的北美殖民地,十分不甘心。同時,英國依舊想向北美繼續擴張,尤其是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地區。兩國在北美爭奪依舊激烈,實際上處於戰爭狀態。英國為了打擊法國,首先要確保自己在歐陸的領地漢諾威,保衛漢諾威,必須依靠歐盟上的盟友。 原來英國的盟友奧地利與英國已經疏遠,因為上一次在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中英國沒有支持奧地利,反而因為英國,奧地利被迫出讓了西里西亞給普魯士。奧地利女王特蕾莎非常不滿,英國已經不可能指望奧地利來保衛漢諾威。於是,英國將目光投向了上次戰爭中的敵人普魯士。說是敵人,但是英國明里暗里相助,普魯士才得到了西里西亞。因為這件事,普魯士對英國好感倍增,結盟一事一談就成。在1756年1月,奧普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條約規定,普魯士負責保衛英國的漢諾威。 奧地利憤而與歐陸第一強國法國結盟 得知英普結盟,奧地利女王非常憤怒,此時對奧地利來說,普魯士已成為首要敵人,於是奧地利轉而尋求與前敵國法國結盟,認為這樣可以增強奧地利對抗普魯士的實力。但是法奧之間結怨很深,結盟並不順利。最後,奧地利重金賄賂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巴杜夫人,讓她「吹枕邊風」,最後才促成了此事。1756年5月,法奧結盟,簽訂了第一個《凡爾賽條約》,互相保障彼此在歐洲的邊界不受侵犯。 英國進攻法國 普魯士進攻薩克斯薩克森 七年戰爭爆發 七年戰爭的歐洲戰場 英普同盟與法奧同盟分別締結之後,英國旋即在1756年5月18日對法宣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8月29日將軍隊開進薩克森,奧地利出兵反擊,七年戰爭由此爆發。戰爭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歐洲大陸,其二是英國海外殖民地。 奧地利軍隊雖然在薩克森與普軍戰鬥,但是普軍最終攻陷薩克森,之後普魯士從薩克森與西里西亞兩方先對西里西亞發動了半包圍式的進攻。法國為了在海外全力對抗英國,本不想捲入歐陸戰爭。但是薩克森公主約瑟法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兒媳,奧地利又是自己的盟國,所以法國不得不參加戰爭。 沙俄與瑞典加入法奧陣營,普魯士陷入被動 而西邊的沙俄,也覺得普魯士的擴張是對自己的威脅。於是,奧地利、法國與沙俄結成同盟,對普魯士作戰。普魯士北邊的瑞典也想分一杯羹,奪取波美拉尼亞,也加入法奧陣營。法奧方面有了沙俄與瑞典的加入,實力大增。腓特烈二世雖然驍勇善戰,但是由於兵力不濟,從1759年開始在戰場上越來越被動。 沙俄變天,瑞典翻臉,普魯士迎來轉機 普魯士軍隊雖然不占優勢,但是還是取得了一些勝利。並在1761年獲得5萬韃靼雇傭軍,不過面對13萬敵軍,並不能占到多大便宜。而這個時候,由於沙俄內部的變動,讓普魯士迎來的轉接。 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沙俄女皇葉麗札維塔駕崩,其外甥彼得三世登基。這個彼得三世從小在普魯士長大,繼位後執行親普魯士政策,與普魯士結盟。雖然彼得三世很快因為宮廷政變被其妻子趕下皇位,但是與普魯士終戰的政策得到了延續。其妻子成為新沙皇,也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從西里西亞撤軍。而瑞典在此之前,早已單獨與普魯士達成合約,退出戰爭。法奧方面實力頓時削弱,不得已,1762年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合約,退出西里西亞。七年戰爭的歐洲戰事基本完結。 英國擊敗法國,獲得了法國大量海外殖民地 七年戰爭前的北美形勢 由於歐陸戰場的拖累,法國在殖民地的戰爭受到極大的影響。英國在1758年奪取了路易斯堡和杜肯堡,杜肯堡後來就被英國改成了匹茲堡。1759年,英軍又擊敗法軍,占領安大略湖與伊利湖之間的地帶,之後又占領了魁北克,1760年法軍將領蒙特利爾被迫向英軍投降,法國北美戰場完敗。 在南亞,英軍在1757年擊敗法國,建立了對孟加拉的統治,1760年,又擊敗法軍,奪去了文迪瓦什和本地治理,一舉控制了印度東海岸。在中美洲地區,英國也對法軍形成毀滅性打擊,占領了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與法國結盟的西班牙也損失巨大,甚至是去了古巴和菲律賓。 七年戰爭之後的北美形勢 法國被打得體無完膚,精疲力竭,於是被迫與英國和談。最終,1763年,法國與盟國西班牙與英國和葡萄牙在巴黎簽訂和約,海外戰爭結束。同年,普奧再次簽訂了《胡貝爾茨堡和約》,奧地利徹底放棄西里西亞。兩個條約的簽訂,標志着七年結束。 英國獲得海外霸權,普魯士覬覦歐陸霸權 七年戰爭後,法國斷送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英國獲得了大量殖民地與海上霸權,為日後日不落帝國奠定了基礎。在歐陸上,七年戰爭依舊沒有解決問題,普魯士保住了西里西亞,一躍成為歐陸新興強國,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鬥爭也日趨激烈,同時與法國在歐陸上的霸權之爭也日趨激烈。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1977紐約騷亂 黑人、拉丁裔趁停電洗劫1616家商店,3776人被捕

1977年7月13日,美國紐約,一個不眠之夜。突如其來的停電讓許多人慌了神,與其說他們是擔心在炎熱的夏天里沒有了電風扇和空調,不如說他們是害怕有盜賊趁着無燈的夜色強搶他們的財產、商鋪,不要驚訝,有時候世界就是那麼奇妙,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停電後的紐約城,只有部分路燈在發電機的作用下亮着 停電的原因是源自數次雷擊引發的跳閘和線路損失,21:27分,真正的夜幕降臨了。漆黑的夜色刺激着人們的貪欲,長期以來紐約底層民眾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經濟、政治地位上的落差以及種族歧視,也給了他們作惡的理由。由於市政府的緊縮政策,城市的公共服務大規模縮減,更使得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美國人的失業率高達20%,憤怒的是顯而易見的。 在停電一個小時後,紐約城內立馬出現了搶劫事件,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們開始沖向紐約城內的各大商鋪,得益於漆黑的夜色,他們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和膚色,盡管警察快速出動,但仍然無法將這些暴徒對城市的破壞降到最小范圍,搶劫行為迅速蔓延到了紐約的31個社區。 黑人老兄搶來的沙發 一些店主人敏銳的從家里跑到了店鋪中守衛,卻被暴徒粗暴的打暈在地。這一晚上,無數辛苦奮鬥的商人們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紐約皇冠高地的受損最為嚴重,我們熟悉的百老匯、尤蒂卡大街、弗拉特布什大街都被暴徒洗劫一空。 暴徒們燃起的火焰代替了路燈,竟重新照亮了紐約城。 暴徒們口中喜悅的吶喊:"這是聖誕節,這是聖誕節,聖誕節來了!"卻不知自己的喜悅建立在多少人的痛苦之上。 凌晨四點三十分,商店老闆斯蒂芬巴里站在廢墟中不知所措,他的商品被洗劫一空,損失超過了十萬美元。他哭笑不得,對着記者說"我們只是麻木了。""我們哭了、我們笑了,我們想要殺人,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全完了!"("We're just numb," Bari said. "We cried. We laughed. We wanted to kill. We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We're finished.") 一個黑人男孩展示自己的"戰利品" 經過歹徒們一夜的"狂歡",以及連續到第二天白天的混亂,紐約內總共有1616家商鋪遭到洗劫,其中還伴有1037次火災,讓紐約城的直接損失達到了3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的12億美元),有人還在夜色中殺害了一名20歲的少年,這樁命案到現在還未被偵破。 警察在黑夜中也經常被歹徒偷襲,550名警察因此負傷,但他們也逮捕了3776人,其中絕大部分為黑人,這是紐約建城以來最大規模的逮捕量。因為監獄人滿為患,條件又差,導致無數被捕的犯人患上了疾病,甚至出現了一例死亡案例。 但因案件數量太大,許多案件難以徹查,最終不了了之的在多數,無數商家欲哭無淚。為了善後,美國總統卡特最終撥款1100萬美元來彌補,但這顯然是杯水車薪。 停電後的25個小時,紐約終於恢復了電力供應。但恢復不了的是無數商家內心中的苦楚,恢復不了的是美國社會再一次的嚴重割裂。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又一次變得嚴重了。 非裔美國女性火急火燎的洗劫商店里所有能拿走的物品 這件事情還產生了兩個奇妙的化學反應,其一就是鑄就了HIP-POP文化,國內嘻哈文化稱之為的"七七事變"。原因是大量的沒錢窮孩子,尤其是黑人孩子可以到商店里搶劫DJ設備,美國的嘻哈文化得以瞬間傳播,成為了嘻哈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不少人還用身穿1977停電T恤衫來表達自己是嘻哈文化的一份子。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服了。 其二,因為大停電,大家待在家里沒事干,結果九個月後竟然迎來了美國紐約的嬰兒潮,醫院里人滿為患,到處都是四五月份剛出生的白羊、金牛寶寶,人們戲稱大停電讓人們找回了"傳統的娛樂方式"。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1977年紐約大停電發生後的第42周年當天即2019.7.13日,美國紐約又發生了一場大停電,波及了7.3萬民居民和商戶。紐約州州長科莫心驚肉跳,趕緊調來100名警察和許多國民警衛隊隊員來紐約警戒,並下令徹查此事,還說:"發生停電完全不可容忍。這座城市不能發生這樣大規模的停電,這太危險!" 如果回憶1977年的紐約大停電來看,這確實是太危險了。不少美國人紛紛給自己在紐約的親朋好友發短信,詢問其是否平安。盡管如此,2019年的美國停電仍然有不少商戶遭遇了盜竊,蒙受了損失,但慶幸大規模的騷亂和搶劫事件並未重現。 參考資料: 《How the 1977...

越戰美軍總司令艾布拉姆斯 雖未力挽狂瀾,也曾鞠躬盡瘁

克雷頓.艾布拉姆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在1968~1972年擔任駐越美軍總司令。在他任職期間,美軍在越南的兵力從最高峰的54萬多人縮減到5萬人。 1968年6月10日,克雷頓.艾布拉姆斯接替西點校友韋斯特摩蘭,出任新一屆駐越美軍總司令,收拾越戰這個爛攤子。與衣冠楚楚、按部就班的韋斯特摩蘭不同,艾布拉姆斯穿着隨意,平易近人,不拘禮節。 艾布拉姆斯 此時,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在紐約、華盛頓、舊金山等大城市連續發生數萬人以上規模的反戰大遊行。逃避兵役的人也越來越多,好幾萬年輕人為了逃避兵役跑到了加拿大、瑞典、法國和英國。 美國人反對越戰 而在越南,美軍的士氣低落,自殘、濫用藥物、陽奉陰違、篡改作戰報告等行為在軍隊中層出不窮。相當一部分美軍士兵濫用大麻,少部分人甚至使用高純度的海洛因。軍中凝聚力一盤散沙,前線士兵們整天考慮的是如何避免與越共作戰。面對如此困境,艾布拉姆斯痛心的表示:「我必須拯救這支軍隊,帶孩子們回家。」 越南戰爭 艾布拉姆斯走馬上任以後,美軍在越南的戰術也改弦易張。與韋斯特摩蘭的「搜索與摧毀」戰術不同,艾布拉姆斯的反游擊戰術首先是贏得越南農民的支持。在他的指揮下,美軍化整為零,與南越軍隊並肩作戰。並訓練南越民兵保衛村莊,抵抗越共游擊隊,或者與從邊境滲透過來的北越人民軍作戰。 艾布拉姆斯 艾布拉姆斯更加注重和南越陸軍的合作,他花了更多的時間來訓練南越軍隊。作戰方式則是釜底抽薪,以打擊越共游擊隊的後勤為主。艾布拉姆斯的攻心戰術很成功,極大的削弱了越共游擊隊在農村的影響力,使越共發動的人民戰爭舉步維艱。 越南戰爭 艾布拉姆斯也清醒的認識到,如果不截斷胡志明小道,南方的越共就無法肅清。1970年和1971年,在艾布拉姆斯的策動下,由美軍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炮火支援,數萬南越軍隊進攻柬埔寨和老撾境內的越共據點。但由於南越軍隊的指揮、組織、戰術存在各種問題,艾布拉姆斯的設想並未實現。 艾布拉姆斯 1969年初尼克松總統上台以後,艾布拉姆斯不得不執行總統的「越南化」政策,即收縮美軍在越南的兵力。到1972年6月,美軍在越南的人數已經只有不到5萬人。而南越軍隊在美軍的空中支援下,也擊退了北越發動的「復活節攻勢」。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艾布拉姆斯的戰術和「越南化」政策似乎獲得了成功。 艾布拉姆斯 1972年,艾布拉姆斯卸任駐越美軍總司令。盡管越南的局勢在艾布拉姆斯的任期有所改觀,但這一切來的太晚了,越戰的代價已經耗盡了美國公眾的支持。 艾布拉姆斯 公平的說,在擔任駐越美軍總司令期間,艾布拉姆斯很好的完成了這一最復雜和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隨後的水門事件爆發、尼克松引咎辭職、直至南越滅亡,已經超出了軍事范疇,非艾布拉姆斯力所能及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冷戰遺蹤

塔林的冷戰遺蹤 文/曹然 發於第910期《中國新聞周刊》 維魯酒店女經理在一長串老舊的鑰匙間摸索半天,終於挑出一把打開了密室厚重的鐵門。 落地窗前,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壯麗的中世紀老城盡收眼底。塔林一詞原意為「丹麥地堡」,十餘座錯落有致的紅頂塔樓連成高聳的城牆,成片紅色屋頂間時而鑽出北歐風格的教堂高塔,時而被東正教堂的圓頂照得金光閃爍。 四十多年前,站在這片玻璃幕牆後的人恐怕無心觀賞美景。1972年,蘇聯政府看中塔林老城維魯門外的寶地,建起了愛沙尼亞第一座高層酒店。外國遊客被美景吸引,蜂擁而至。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酒店23樓的密室里,克格勃人員正監控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走到密室外的陽台上,塔林港內一艘艘豪華游輪清晰可見。如今這里是波羅的海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每天從四座碼頭出發的游輪僅需兩小時就可以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正因為位置獨特,塔林在冷戰時期成為了西方間諜、本地獨立運動組織和蘇聯特工角力的舞台。 「當時,酒店里的每層樓都會坐着一位本地老太太,她們的任務是記錄下客人們在走廊的一舉一動。服務員則被要求每天早上根據餐廳座位表在相應位置擺放內藏竊聽器的煙灰缸。如果客人拿走煙灰缸,他們會立刻用內置竊聽器的碟子替代。」女經理介紹說,還拿出一張座位表和一個煙灰缸給我們看。 在維魯酒店的來賓留言本上,我們看到一頁頁熱情洋溢的贊美。在物質條件最匱乏時,這里依然有源源不斷的美食供應和歌舞表演,醉心於此的人們很難察覺無處不在的監視。但有時,有些人也會產生警覺:為什麼我每次來酒店都被分到同樣的房間? 女經理說,克格勃在樓內設立了60間有監控設施的客房,偶有敏感或身份特殊的「遊客」發現異常,很快會被轉移到另一間有同樣設施的房間里。 為了防止西方間諜留下物品進行接頭,克格勃嚴禁酒店服務生打開任何旅客落下的東西。一次,一個服務員在房間里撿到一隻紅色坤包,他隨手打開,結果被噴了一臉紅色顏料——這個暗藏噴射器的包是克格勃人員故意放置的。 但更多被監聽騷擾的還是普通西方遊客。當時他們在塔林只能入住維魯酒店,離開賓館必須向酒店工作人員(實際上是蘇聯保衛人員)報告,以避免看到「敏感的東西」。什麼是敏感的?女經理指向陽台外的老城:「一切都是敏感的。」 這間竊聽室至今保存着蘇聯特工1991年撤離時的原貌。整個房間已被訓練有素的特工徹底破壞,電話機殼被砸開,里面安裝的反竊聽設備被取走,只剩下一些沒用完的嫌疑人信息單。「他們一夜之間就撤走了,幾乎什麼也沒有留下。」 維魯酒店不是塔林城里唯一的冷戰遺跡。在位於古城中心的聖靈教堂的鍾樓上,蘇聯情報人員設置了大功率監聽電台。這座建於14世紀的古建築隨之成為克格勃監控鄰國芬蘭動向的重要據點。 聖靈教堂 ​ 如今的聖靈教堂早已不再神秘。鍾樓沒有對外開放,但遊客們可以在禮拜堂里一睹愛沙尼亞最古老的玻璃花窗。木製結構的二層座席雕梁畫棟,一幅幅繪於15世紀的木版畫在窗花的掩映下透露出別樣的風致,令人無法想象這里曾發生過激烈的電波交鋒。 現在,北歐旅客們常來常往,提着行李箱在老城內四處尋覓舊物,一切與蘇聯有關的東西都成為了搶手貨。除了滿大街的古董店,塔林的古舊書店也兼營蘇聯遺物。 與愛沙尼亞另一座文學名城塔爾圖的書店不同,塔林最大的古舊書店Raamatukoi沒有高聳到天花板的書櫃,也沒有疊床架屋、復道行空的書牆景象。步入寬闊的店面,仿佛走進北歐奢侈品市場。從懷表到嵌銀首飾盒、從高等級勛章到莫斯科奧運會的原版吉祥物,這里應有盡有。18世紀手工皮製書旁就是蘇聯時代兒童玩具的貨櫃,早期愛沙尼亞語古籍邊放着售價五角一枚的蘇聯胸章。 Raamatukoi是塔林老城里最大的舊書店 ​ 蘇聯出版物自然是重點,這里既有豐富的蘇聯時期愛沙尼亞外宣材料,也有各類蘇聯文藝作品,其中還有莫斯科東方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圖錄。不過我的目光早已被其他亞洲主題舊貨所吸引:或許因為同屬一個陣營,愛沙尼亞還留存了一批朝鮮、越南的舊郵票,其中包括朝鮮1981年參加萬國郵政聯盟展覽會的金日成紀念小型張。 在一家名叫「REaD」的書店里,遊客們還能找到大批蘇聯舊照片和當年的策展圖錄。一摞蘇聯舊地圖冊堆在牆角,一個小箱子被放在室內唯一的桌子上,附有一張字條:各類蘇聯貨幣,五角一枚。書店經營也保持着蘇聯式的平價:不論書籍價值如何,一律「一本三元、四本十元」。這不是噱頭——店內不乏罕見的大型畫冊、老照片集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展覽冊。 當年的克格勃塔林總部,就在REaD書店的對面,現在是愛沙尼亞內政部的所在地。大樓地下室里剛剛設立了一座克格勃地牢博物館。 往日的克格勃總部,如今的地牢博物館 ​ 「這如同一場貓鼠遊戲。」前英國軍情六處特工馬特·曼尼克的回憶錄寫道。他說,克格勃完全掌握了他們的行動,他們五年的工作都是被蘇聯同行「牽着鼻子走」。1955年克格勃破獲了英國軍情六處駐愛沙尼亞的機關,他在這次行動中被捕。現在這本書就在博物館里出售。 熱情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里有關克格勃的圖書都非常暢銷,一本關於克格勃的介紹的小書「賣到只剩一本」。正說着,他就被一對「算是半個愛沙尼亞土著」的夫婦攔下,買走了這本。這對夫婦曾在塔林長住,卻從未聽說過有關克格勃的故事。 回到旅舍,波羅的海上突然升起大霧,窗外的古城和維魯酒店都籠罩在一片朦朧中,仿若冷戰中的塔林。它並未消失,只是暫時看不見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看似冒險的豪賭,普京卻敢出手,最終打贏敘利亞戰爭成為勝家

2015年9月,普京決定出兵敘利亞,人們都為俄羅斯捏了一把汗,認為這是一場豪賭,勝利的希望十分渺茫。為什麼不被看好的參加敘利亞戰爭,普京非要參與其中呢? 因為2014年的俄羅斯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當時俄羅斯面對油價下跌、盧布貶值、烏克蘭危機和西方制裁四大困難,因被制裁的經濟下滑了40%,國力大衰,國庫空虛,經濟相當困難。而且從來沒有反對普京的遊行示威,在這一年竟然發生了,可見當時普京和俄羅斯面對的壓力。 而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據點敘利亞,已經持續長達4年的戰爭,巴沙爾已經堅持不住了,向俄羅斯伸出了求救之手,如果俄羅斯不出手相救,那麼敘利亞政府有可能隨時就不復存在了。 而在國際社會看來,俄羅斯此時出手相救就是一場豪賭,因為以當時情況看不出任何勝利的希望,一方面,俄羅斯已是泥菩薩過河,西方的制裁使其國力衰微,沒有資本與西方拼下去。一方面,敘利亞與俄羅斯隔山吊遠,有萬里之遙,中間沒有過渡,出手救援的成本極高。加之當時的敘利亞政府軍幾乎被打殘了,幫助的成本和壓力都很大。 所以一般人看來,但凡能有一丁點迴旋餘地,也不會選擇出兵。因為誰看出兵只有失敗沒有勝算,弄不好可能把俄羅斯自己都搭進去。然而,出人預料的是,普京毅然決然出了兵,把自己置於豪賭之中,普京究竟出於什麼考慮非要冒這種風險呢? 一是穩住國內政局是當時的頭等大事。因烏克蘭危機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導致國內經濟嚴重不景氣,民眾對普京的不滿情緒劇增。特別是失業率上升,盧布不斷貶值,反對派對普京的攻擊趨多,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針對普京的遊行示威,這讓普京處境難堪,出兵敘利亞打一場戰爭,正是轉移這些不滿民眾視線的好時機。 二是維護國家利益不能丟掉在中東的唯一據點。中東一直是大國博弈的重點區域,而美國在中東的勢力不斷擴展和鞏固,讓俄羅斯越來越失去了在中東存在,如果再失去敘利亞俄羅斯的影響力將盪然無存。這是普京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敘利亞戰爭以來美國支持的勢力,讓親俄的阿薩德政權岌岌可危。為此為留住在中東地區的最後據點,不至於完全失去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讓普京果斷下決心打一仗。藉此提升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三是保護自己盟友以樹信立威。阿薩德政府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也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謀求利益的橋頭堡,如果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傳統盟友被人欺負而不施救,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何在?普京的威信何在?所以此時正是挺身而出樹信立威最佳時機,也藉此也讓土耳其這些搖擺不定的國家知道俄羅斯並不好惹。 四是展示軍力給那些不懷好意的提個醒。當時北約東擴和美國時常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搞軍事演習,這讓俄羅斯和普京極為不快。這也讓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俄羅斯的軍力已經大大降低,沒有能力與美國對抗。這事一直讓普京心中不悅,總想找機會展示自己軍力。同時也想檢驗一下俄羅斯軍隊通過改革還能不能打仗。 就這樣看似是一場豪賭、沒有勝利可能的出兵,普京卻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中,普京獲益頗豐。 不用多說首先是保住了對中東施加影響的橋頭堡敘利亞,這個中東不沉的航母——敘利亞必然成為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堅強基地和盟友。當然也獲得了敘利亞最大的港口,基本上不花錢就租賃99年,使得俄羅斯的海軍,在遙遠的地中海有了基地,不再受制於土耳其和西方。同時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更加牢固,在地中海的存在驟增,使得俄羅斯周邊環境大為改善,在中東的存在感大大提高。讓像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家對俄羅斯重新樹起信心,這個地緣政治優勢是什麼也換不來的。 我們不能不唏噓普京的膽識與偉大,戰略家就是戰略家,目光就是遠大。 然而,對於俄羅斯和普京來說,這畢竟是一場豪賭,一旦敘利亞淪陷,俄羅斯的勢力將在中東地區盪然無存。而西方會斷定俄羅斯軟弱可欺,會變本加厲更加直接地加大對俄羅斯的圍堵制裁封鎖。如果一旦如此,俄羅斯將徹底成為西方的國家打擊對象,到那時不用西方鼓搗,像烏克蘭、格魯吉亞、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國將一起群毆俄羅斯,再加上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要求獨立的死灰復燃,那麼俄羅斯就不是淪為三流國家的問題,極有可能面臨被肢解的境地。 但是,歷史沒有假如,普京出兵敘利亞的勝利,讓俄羅斯地緣環境得以改善,大國地位得以提升,國內政局得以穩定,所以普京的冒險是值得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孤艦喋血記 1551年的馬六甲要塞防禦戰

1551年,馬來亞半島的局勢再次遭遇風雲突變。雖然柔佛蘇丹已暫時放棄了收復馬六甲的想法,但依然和南方的葡萄牙勢力發生必然衝突。為了富國強兵,蘇丹選擇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河內建造要塞和艦隊。隨即,對任何通過海峽的船隻都課以重稅。 然而,蘇丹穆扎法爾二世卻氣憤的發現,新設置的過路稅不能被強加到馬六甲城的葡萄牙船長頭上。他的新都城和海軍基地本身,也違反了十多年前定下的協議。於是,由於自然而然的心虛和對馬六甲的所有權宣誓需要,柔佛人開始准備起對舊都的反攻計劃。 突然襲擊 柔佛蘇丹與爪哇援軍的路線圖 出於防備南方的亞齊蘇丹國需要,蘇丹無法將全部兵力都投入馬六甲戰場,但依然有數千名士兵和幾十艘艦隊可供支配。為了強化自己的數量優勢,柔佛人在半島上廣結盟友,甚至聯系了遠在爪哇的傑帕拉國王。隨着大批爪哇武士和艦船的抵達,聯軍已經對缺乏警惕的馬六甲形成包圍之勢。 作為葡萄牙帝國在南洋和整個東方的橋頭堡,當時的馬六甲要塞內被儲存了大量武器彈藥。然而,因為缺乏必要的預警,所以糧食儲備非常稀缺。同時,僅有400人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由於大分部船隻都活躍在航線上,守軍手頭也只幾艘小型劃槳船有充分戰備。多餘的2艘卡拉克帆船則狀態不佳。柔佛蘇丹也正式看準了這些弱點,才會有強攻要塞的企圖。 早期歐洲畫冊上的馬來地方武裝 在當年的6月底,聯軍艦隊首先在蘇門答臘島的東南部集結。其數量包括150艘南洋本地的蘭查蘭斯船和40艘中國式帆船。為了麻痹葡萄牙守軍,蘇丹甚至宣布自己准備向西攻打老對手亞齊蘇丹國。然而,在馬來半島上集結的陸軍卻很難逃過沿線。因此,整個馬六甲都預料到大戰將至。為了避免被包圍後孤立無援,擔任城防指揮官的佩德羅-達-席爾瓦也分頭派出2艘小船向外求救。其中1艘沿着馬來半島的西海岸北上,一路經過葡萄牙私人武裝團體常去的緬甸和孟加拉灣。後1艘則沿着東海岸前行,尋找任何去往暹羅、安南、明朝和日本的帆船。 同時,1名柔佛蘇丹的特使也來到馬六甲城,向佩德羅釋放錯誤的信號。為了盡可能減少進攻難度,柔佛人甚至假意邀請葡萄牙人出兵共同對抗亞齊。但馬六甲當局對於地區內的形式把握非常準確,知道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當馬來使節被打發回去,聯軍的進攻便如期而至。柔佛和霹靂州的陸軍從北麵包圍城市,爪哇人為主的艦隊則在南面登陸。 爪哇軍隊是柔佛蘇丹的重要外援 海峽孤艦 扼守馬六甲河與城市入口的葡萄牙要塞 由於馬六甲的港口主要位於水位較淺的河口,葡萄牙人的卡拉克大船根本無法進入躲避。守軍不得不將2艘舊船擱淺在港外,作為拱衛河口的木頭城堡。但考慮到士兵和火炮數量的不足,這個計劃還是遭打了很大質疑。當大量的爪哇戰艦開始對2艘船發起圍攻,少量葡萄牙船員便引爆了提前布置好的炸彈,將卡拉克和周圍的小船都炸上天。 但聯軍的大型戰艦同樣無法在退潮時深入馬六甲河。這些可運載幾十到數百人的南洋大船,也安裝有火炮和大量儲備彈藥,更不敢輕易靠近葡萄牙要塞的火炮射程。針對這種情況,佩德羅也讓人搜羅了一批本地人的小船,並用繩索捆綁在一起,部署在河口位置。這樣,每次遇到漲潮,連成一排的船隻便會隨之浮動起,擋住入侵戰艦的去路。 水道較窄的馬六甲河 很容易被封鎖 鑒於最快捷的水路遭到阻擋,柔佛與爪哇人便嘗試進行全面圍困。大批工兵在馬六甲城周圍挖掘圍攻塹壕,並部署了用於轟擊城牆的大型火炮。海軍也在港外布陣,阻止任何船隻向城內輸送物資。蘇丹並不想為勝利而付出過大代價,因此期望以圍困和飢餓來迫使守軍出城投降。多餘的船隻也在馬六甲海峽內來回巡視,准備攔截和抓捕一切他們發現的葡萄牙商船。由於這一操作,原本繁忙的馬六甲海峽也很快沉寂下來。 幾天後,1艘體型中等的帆船闖入海峽,打破了由柔佛-爪哇聯軍創造的寧靜。這是船長加西亞-德-梅內塞斯指揮的卡拉維爾帆船。在進入海峽之前,他們並不清楚馬六甲已遭到圍攻,只是期望以最快速度趕往南洋腹地的摩鹿加群島。由於發現西班牙人違反《托德西利亞斯條約》,不斷從菲律賓深入世界上最大的香料產地,所以加西亞此行的任務是去那里攻擊任何西班牙船隻。而且為了應付長期孤軍作戰的需要,這艘船在離開母港果阿前已經裝載了大量武器彈藥,並配備了最好的炮手協助。 葡萄牙人的遠洋型艘卡拉維爾船 面對突然闖入禁航區的葡萄牙帆船,聯軍迅速做出反應。柔佛蘇丹本人繼續坐鎮圍攻部隊,而來自爪哇的拉克西梅納國王則率領麾下的40艘蘭查蘭斯船趕去抓捕。雖然還沒搞清楚對手是誰,但加西亞已經意識到局勢危機,並下令升起戰旗。恰逢海峽內風力正盛,給了卡拉維爾船以充足的動力。眾多南洋大船的機動力堪憂,無法成功縮小包圍圈,只能在外圍不斷遭到葡萄牙人的艦炮洗禮。由於火炮質量和射手水平問題,爪哇艦隊的圍攻效果很差,逼的拉克西梅納下令自己的旗艦親自出馬。但一發來自卡拉維爾船的炮彈卻正中其所在位置,將他連同自己的兒子和女婿都震入海里。整個爪哇艦隊的士氣都迅速崩潰,只能撤退到邊上的海灘待命。 趁着戰鬥的間隙,加西亞讓自己的船在離開馬六甲要塞還有段距離的地方停泊。城內守軍已經目睹了她的孤軍奮戰,並立刻嘗試將更多士兵派來補充兵力。卡拉維爾船也換上了2門口徑更大的火炮,以便繼續對抗敵人的整個艦隊。之後幾天里,她都不停的更好錨地,防止自己被大量的馬來戰船圍困。期間還有1艘卡拉克帆船從果阿開入馬六甲海峽,結果立刻遭到柔佛戰艦的攻擊。船長意識到自己將身陷重圍,選擇向着深海逃逸。南洋船與中國式帆船的的風帆系統落後,又受不了重炮轟擊,只能在追擊一段距離後選擇放棄。他們的友軍也在海峽內繼續同加西亞船長周旋,但除了炮彈和挫敗感外也無法收獲更多。 南洋本地常見的 蘭查蘭斯船 圍魏救趙 戰役後期 陸續有4艘卡拉克帆船抵達馬六甲 進入7月,有2艘小型的卡拉克帆船從印度趕來,上面滿載着輸送給馬六甲守軍的事物等補給品。聯軍艦隊再次趕往迎擊,期望將補給品截胡。然而,1艘為其護航的卡拉維爾船又再次殺出,將敢於靠近的蘭查蘭斯船擊退。馬六甲的葡萄牙人也因為這些補給而緩解了危機。也因為新來的卡拉克船吃水較淺,成功在馬六甲河口下錨,又大大增強了要塞的海防火力。 幾天後,類似的劇情再次上演。1艘來自摩鹿加群島的卡拉克船和另1艘來自東帝汶的船進入海峽,上面滿載葡萄牙人在當地采購的香料。柔佛蘇丹的艦隊嘗試對笨重的貨運船進行包圍攻擊,但為其護航的卡拉維爾船卻依靠機動性和火力將對方逼退。於是,馬六甲要塞的岸炮周圍,又多了2條可以隨時發炮的戰艦掩護。 靜態防禦下的卡拉克帆船 形同木質堡壘 鑒於海上封鎖的連續失敗,柔佛蘇丹只能選擇從陸上發起賭博性質的強攻。雖然重炮在一個月里不斷發射,卻沒有獲得意向當中的效果。進攻者便趕造了大量梯子,准備同時攀爬並不高聳的要塞外牆。佩德羅也趕忙做出針對性部署。在一名參加過意大利戰爭的老兵建議下,下令守軍收集大量多餘的桅杆和木樁,再用齒輪吊起布置在城頭。等到數千名柔佛士兵開始集體攀爬,葡萄牙人就用這些木樁用滑輪迅速拋下。數百名圍攻者在一瞬間被打了下去,腳下的梯子也被同時掀翻。緊接着,守軍將大量點燃的火藥罐子拋下,將已經陷入混亂的馬來人炸的人仰馬翻。後者立刻放棄了強攻,丟下600名奄奄一息的傷員逃離。 此後,柔佛蘇丹再次下令進行圍困,期望城中有限的補給品迅速用完。佩德羅也不願意就這樣被活活困死,決心利用手里的數艘船給自己解圍。於是,葡萄牙人公開加強4艘卡拉克帆船的武裝,並作出要四面出擊的架勢。當柔佛人發現無力阻擋葡萄牙大帆船的行程後,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各沿海城市都已陷入了危機。由於馬來亞半島的經濟大都依靠沿海貿易,所以任何地方的損失都會讓蘇丹的權威受到損害。結果,葡萄牙人的炮彈還沒有砸到當地城市,蘇丹和他的各級封臣、盟友們便急匆匆的解除了圍困。由於事發倉促,甚至沒有即時通知在南面海灘邊的爪哇人。 柔佛蘇丹的馬來本土武士 次日早上,300名蓄勢待發的葡萄牙士兵悄悄走出要塞。爪哇士兵已經被戰鬥折磨的精疲力盡,大部分人都處於休息狀態。在遭到出城守軍的突然襲擊後,他們依然迅速組織起反抗。但因為缺乏准備,大量的火炮和其他火器都沒有準備好發射,只能以長矛和刀劍拚死一搏。葡萄牙人則在兩翼的火槍支援下,用集中在中路的長矛方陣擠壓對手,最後完全占據了整片海灘。超過2000名爪哇士兵在灘頭的混亂中喪生,其餘人也被迫全部逃到岸邊的艦隊上去。葡萄牙人便縱火焚毀了圍城工事,並將所有的火炮類武器都帶回要塞。 一直到這時為止,爪哇人還沒有下決心放棄。但當晚的風暴來臨,將他們的大分部剩餘力量都摧毀在海上。第二天,葡萄牙人發現只有少量敵人在向南方撤退。他們立刻組織卡拉維爾船和小型劃槳船追擊,用炮火禮送對方進入巽他海峽。那些先前離開港口的卡拉克帆船,實際上也並未進攻其他城市。但她們在附近海域守株待兔,伏擊了原本為柔佛等地運送物資的土著商船。在逼迫對方撤軍的同時,也順利帶回了足夠糧食。 出城襲擊爪哇人的葡萄牙守軍 至此,這場南洋土著對葡屬馬六甲的反攻就以進攻者的完全失敗而告終。柔佛-爪哇聯軍因為陸戰兩頭的戰事和疾病等原因,損失了數千軍隊。守軍的戰損則可以忽略不計。但爪哇人在臨走時不忘向馬六甲一帶的水井投毒,造成包括200葡萄牙守軍在內的大量本地人身亡。 此後的幾十年里,海峽兩頭的不同勢力依然相互敵視。以馬六甲城與海峽通道為中心的戰役,也將定期爆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不再妥協,美寸步不讓,堅決索要50億美元軍費,給各國敲響警鍾

日本跟韓國最近鬧得不可開交,主要就是因為二戰遺留下來的歷史性問題。韓國堅決要求日本對被強行徵用的韓國勞工進行賠償,日本不同意,還宣布對韓國斷供高新科技材料,直接扼住了韓國半導體的命脈。日韓都是美國的盟友,然而對於這一局面,美國卻無動於衷。就在近日,美國終於出手了,但卻不是解決問題的,而是直接揮刀「斬」向兩國。 特朗普從商人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叫囂着提高盟友承擔的駐外美軍的軍費,韓國跟日本就成為主要針對對象。去年幾乎一年時間,美國跟韓國都在圍繞這件事情做拉鋸戰。原本韓國只需要承擔費用的一般,特朗普卻極力要求韓國承擔所有費用。在今年年初,雙方各退一步,美國不要求韓國承擔所有費用,但是要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增加。 然而就在近日,韓國迎來噩耗。美國這次不再妥協,直接通知韓國要求他們承擔50億美元的駐韓美軍費用,並且不允許更改。50億美元是目前韓國所承擔費用的5倍還要多,已經遠遠超過了韓國的承擔范圍,這顯然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不僅僅是韓國,日本也收到了美國的無理要求。按照規定,日本必須無條件接受美國武器的報價,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美國完全將自己的這兩個盟友當成了冤大頭。 ​相關人士認為,特朗普是在用「敲詐」盟友這一舉動,來增添自己輝煌的政績,給自己明年的大選加分。雖然現在只有日韓兩個國家,但是全世界都應該敲響警鍾,誰都不知道下一個被美國盯上的,會不會是他們。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1976年是美國大選年,共和黨推出了總統福特出來角逐總統候選人。民主黨方面, 則出現了卡特與愛德華·肯尼迪較量的局面。 肯尼迪以其龐大的家族財勢,以及兩位兄長為國殉職的聲望,兼以擔任參議員多年的經歷,欲向鼎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簡直可以說是探囊取物。 卡特,花生農夫出身,雖有擔任州長的經驗,但根本不是肯尼迪之對手。卡特眼見力攻無望,唯有計取。當時美國人民因「水門事件"的創傷記憶猶新,加上白宮政治人物不名譽事件又層出不窮。 所以,狡猾的卡特就緊緊地抓住此一弱點,開始了一連串攻擊已死去的約·肯尼迪的行動。其中有肯尼迪總統對美國中央情報局謀殺外國領袖的陰謀知情,說肯尼迪總統在白宮里面亂搞女人,甚至居然還有一位名叫艾絲納的女人,出面對新聞界大談她曾和肯尼迪總統上床的事。 進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黨的首領,說他如何幫助肯尼迪違法當選等等。這些宣傳的目的,無非是要醜化其家族的形象,抓住稍許捕風捉影的弱點,大肆宣揚,以達到打擊的目的。在這種猛烈的攻擊下,愛德華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到了1980年,愛德華·肯尼迪和卡特兩雄再度交鋒,競爭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 此時卡特為現任總統,他知道1976年的打擊策略已經不能再用,因為那些陳芝麻、 爛穀子的舊賬,選民不會再有新鮮感。所以,他就慫恿新聞記者抬出「柯魯珍事件」,說明愛德華·肯尼迪當年對落水的女友見死不教的經過,這樣的一個人如何會有他自己所謂的「領袖氣質」呢?窮追猛打的結果,使愛德華·肯尼迪終於再度敗於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認為卡特之能兩度擊敗肯尼迪,主要是由於他善於打擊競爭者的弱點,尤其是善用丑聞,直指問題的核心。不過,1980年因為他太過重視打擊同黨的肯尼迪, 心力交瘁之餘,反倒對真正的對手、共和黨的里根,找不到致命的弱點,以致敗陣下來, 回喬治亞種花生去了。 競爭者的弱點有時是眾所周知的,有時是隱而不顯。眾所周知的弱點在運用上所收到的效果,當然比不上一些隱情或緋聞。但是,隱情或緋聞的資料及證據不容易掌握, 搞不好還會吃上官司。所以,智者或強者多半強調面對面的竟爭,而不是造謠言或放冷箭,亦不無道理。 揪隱私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對對手的弱點做好保密工作,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個把柄抑制對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開以後,他便會破罐子破摔,反而毫無顧忌地對你報復。 假設,一個人的現任太並不知曉他的一大秘密:他在婚前與一個女人戀愛過,而且還有了孩子,對這個孩子他沒有正式承認過。即使深知了這個秘密,還是無法當作他的弱點加以活用,必須確定那個女性與孩子的姓名,才能大加活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宋朝「鬼市」是什麼意思?為何會讓歐陽修驚出一身冷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最為繁榮的一個朝代便是宋朝。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宋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外,還在於宋朝打破了唐朝固有的坊市制度,不再實行宵禁。這些政策的放鬆,都促進了宋朝商業的繁榮和興盛。而在此基礎上,宋朝開始大規模的出現「鬼市」。 什麼是「鬼市」呢?主要就是指從凌晨到拂曉這段時間交易的市場。因其開市時間通常是「半夜而合,雞鳴而散」,有點像傳說中「鬼出沒」的時段,所以被人稱為「鬼市」。除了這個原因外,鬼市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假貨市場。在那里,古董、衣服、器皿,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會出現,但質量卻沒有保障。有人可以撿漏,也有人被坑的血本無歸。人們常說在里面交易的人,是人是鬼分不清,所以「鬼市」也有這麼一重含義。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時期,鬼市都有固定的場所。如開封府潘樓東面的十字街,就有個鬼市子。該鬼市往往在每晚五更時點燈交易,售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的女性用品,天擦亮,買賣雙方便作鳥獸散。而開封府東角樓的潘樓酒店,每晚五更時分則開始賣衣物、古董、珍玩犀玉,天明收攤。據《幼學瓊林》記載,北宋初年,東京有個何家樓造假水平很高。因為他家長期出售高仿貨,日久天長,人們竟只知假貨而不知真貨。 當然,除了鬼市的商家造假水平高外,一些人的營銷手段也是相當厲害。據《夷堅三志·巳卷》記載,宋朝有個專門趕早市場的屠夫,名叫孫三。他每天出門時,都會跟他老婆叮囑:「咱家的貓寶貝,千萬別弄丟了!」時間一長,鄰居便心生好奇,想法設法看到了孫三家的貓寶貝。只見那是一隻大紅神貓,威武氣派,看起來不是凡品。孫三回來後,還因為此事把他老婆打了一頓。 漸漸的,孫三家有寶貝的消息就傳到了宮中。一位太監為了巴結皇帝,想從孫三手里買走貓寶貝,但被孫三拒絕了。後來漲到三百貫錢,孫三才「勉為其難」的出手。結果等那太監買回去後發現,紅貓竟然掉色了。等他派人去捉拿孫三時,孫三全家已經逃走了。除此之外,鬼市之中還帶着些聊齋志異的色彩。 傳說歐陽修曾在漢江野岸經過時,在朦朧中聽到男女老幼的笑聲,叫賣聲、吆喝聲,熱鬧場景仿如白日,直到天明才散去。第二天,歐陽修上岸查看,結果發現那里只是一座隋朝舊址,空無一人,瞬間嚇出了一身冷汗。因此,這鬼市又帶有那麼一點神秘色彩。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

韓國賄賂美國國會又搞花樣,卡特總統不顧國會反對撤離駐韓美軍

駐韓美軍 1966年,美國深陷越戰的輿論圍剿之中,參院對外關系委員會開始調查美國在越南的角色而召開了一個聽證會,質疑約翰遜政府的出兵決策。到了1971年,美國國會廢止了東京灣決議,其中,對於美國國會在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力法》,限制美國總統的權力,規定指出美國總統在動用軍隊作戰前必須與美國的國會協商,70年代起,美國國會的權力正在超越美國總統的權力。 冷戰緩和之後,尼克松總統政府上台之後,對韓國政策進行了一個調整,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美國希望改變對朝半島關系的轉變。1970年3月20日,尼克松總統下令削減了2萬名駐韓美軍,並且為韓國的軍隊建設提供為期5年的軍事援助,只是後來這一政策收到了韓國門事件的影響。 韓國門事件 韓國在這種美國提供的援助之下獲得了一個發展的時期,而在1970年之後,韓國政府為了擴大美國提供的利益,秘密地對美國官員、國會議員及美國的公眾進行賄賂從而影響美國對韓國的判斷,希望美國對韓政策上能增加韓國的利益。一般來說,韓國政府會通過制定特別計劃,利用駐美大使館官員、秘密代理人而向美國國會醫院行賄、贈送禮物、提供精選資助等,試圖在美國國會購買影響力,1976年10月,媒體曝光了韓國賄賂的舉動,這也被稱為「韓國門事件」。在韓國門事件之後,美國政府決定取消對韓國的援助,撤除駐留在韓國的美軍。 1978年5月5日,卡特總統下達了「第12號美國總統指令」,指示駐留在韓國的美國第二陸軍及其支持力量全部撤離韓國。撤軍分為了三個階段執行:在1978年底撤離一個旅(不少於6000人);到1980年6月的時候撤離第二個旅(不少於9000人);而美國的空軍、海軍將繼續無限期駐留韓國。 韓國總統朴正熙在此次的撤軍協商中並沒有表示反對,而是提出了兩個條件:一、前兩階段的撤軍必須和補償援助一並實施,且所有的補償措施應在最終階段撤軍完成前交付完畢。二、將美國第二師的主要力量、兩個戰鬥旅和該師總部的撤離留到最後階段實施。 美國撤軍 在卡特宣布撤軍之後,一直支持政府的眾院也同意了8億美元對韓軍備的轉讓。4月26日,眾院發布了撤軍報告,稱:「1、分階段審批對韓設備轉讓法,首先批准與首階段撤離 6000 人相關的約 9000 萬美元的補償援助,其餘援助隨之後每階段撤軍再行審批;2、直到朝鮮半島相關國家達成長期和平協議前,駐韓美軍力量不得低於 2.6 萬人」。 參院和眾議院經協調在1978年9月7日通過了1978年國際安全援助法的最終法案。其中, 國會認為,進一步撤軍可能嚴重擾亂亞太區域的軍事平衡,要求事前要與國會協商;總統應在撤軍的每階段前120天,向國會遞交一份關於撤軍可行性的報告。 8月2日,國防部長布朗向美國總統卡特遞交了有關補償援助的建議,提議國會通過共計19億美元的對韓安全援助項目。在1981年底,美國需提供2.75億美元的對韓軍事貸款。經過了與眾議院、參院的討論之後,10月21日,卡特正式要求美國國會批准「1977年特別國際安全援助法」,授權美國總統在1982年12月31日前無償向韓轉讓價值8億美元的特定物資。 10月31日,眾院一致投票通過了決議,認為美韓的同盟是服務於兩國的共同利益的。11月8日,眾院少數黨領袖也針對輿論的韓國門發表意見,稱「沒有人想要為韓國投任何票,因為議員們擔心選民將這種投票解釋為他們被韓國代理人所收買」。經過11—12月的多次協商,1977年12月31日,美韓政府簽署了《美韓政府間有關朴東暄案例合作的聯合聲明》與《美韓相互訴訟援助協定》。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歷史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