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東吳電新】比亞迪-金秋策略會20200902

轉載:【東吳電新】比亞迪-金秋策略會20200902

摘要

整體估值看到3000億:電池1000億的市值(開始外供,按寧德剛上市市值對標);乘用車1000億(漢開啟新產品週期,明年實現插混燃油購置平價);電子港股700多億市值,折到A股400多億;IGBT市值400億。其他業務按200億算,一共3000億。

乘用車業務:

純電動,未來會推出更多裝載刀片電池的汽車,改善盈利能力,搶占市場。明年專門給滴滴推出D1。往年對公銷量總體是5到6萬左右,大概占我的整體銷售數量的20~30%,明年光這一款車對公的數字會比這個更多,純電車刀片電池,續航400左右。

插混,明年最大看點,明年一季度推出與燃油車落地購買價格一致的車型,大機率是秦宋唐系列。通過以下幾點做到插混跟燃油車購置同價:1)購置稅10%,1~2萬,2)有幾千塊錢的補貼,3)2萬的成本下降——①輕量化幾千塊②換刀片電池幾千塊③用純混動系統,沒有變速箱下降一萬④發動機幾千,我們推出了1.5t高燃油效率的發動機,燃油效率值可以達到42%。

營銷加強:老闆親自抓,增加商場展示,拓展品牌曝光度,商超今年目前有30家,年底能做到200家,明年可能有300、400家。

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分上下半場,上半場一定是電動化,下半場是自動智能化,但智能化它受法規的影響。所以各家短期來看還是產品的本身,智能化是宣傳的噱頭,下半場就看大家在自動化佈局上(自動化駕駛佈局)有哪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和掌握的核心,這才是差別。

電動車行業要解決的問題:1)對於整車廠來講解決單車盈利要改善,補貼退坡後,看去年的報表做新能源汽車的虧的一個比一個狠2)安全,因為短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高,按照比例10%,大家看到的新聞也是非常有限的,等比例上去後,安全問題一定是國家和企業重點去防範、管控的,國家出台的相關安全法規要求是越來越嚴格。

智能駕駛業務:

兩個核心一定要自己弄,一個是電動化平台,第二個就是晶片去美國化。在自動駕駛域和整車域上面都有一個晶片佈局,我們做設計,然後外購。

自動駕駛域:通過整車為自動駕駛做一個電動平台,最後只要用2~3顆MCU就可以完成整個整車控制。

算力:明年推出的算力很強,達到全球比較領先的技術。漢已經開始實現了這種遠程的在性能上的ota,不光是以前說的智能駕倉ota。

算法:供應商購買,一個國內、一個國外,都有合作。

電池業務:

產能:19年底總產能40GWh,三元產能30GWh,其中一些外供,一些可以切到插混刀片,現在利用率不高,所以隨著外供盤活資產,降本空間很大。刀片電池三條線,未來每個月增加一條線,一條線1.6GWh,未來每個月增加一條線。

刀片電池:唐的ev是刀片電池,但還沒上。dm是phev雙混系統,我們4.0系統下有兩個平台,一個是dMP平台,一個dmi平台,dMP平台已經應用在我們現有的漢上面,主要是性能版,dmi平台會用刀片電池,明年一季度上市,以後車都會用刀片電池。明年有裝載刀片電池的外部車企了(國內的)。國外福特、 PSA ,歐洲有一家,日本有一家,美國和韓國也有。

新產線良率:目前3條線一條1.6GWh,未來8條線13GWh,漢的未來排產8月4000,9月6000,10月8000,可以推出來良率,現在主要是產能擴充、進度的問題。

外供:明年沒有指引,國內開始有刀片電池外供,豐田22年大概推出

其他業務:

海外業務很多,包括大巴、口罩,去年下半年開始海外大巴的銷售量增長,如果沒有疫情,海外大巴同比增長是大幾十,上半年確實同比增長比較不錯,海外大巴300~600萬不等。生產的主體全部在電子,銷售主體是電子和股份。

正文

我先講一下公司的整體情況。其實就幾個大板塊,過去大家也已經看到了,其實表現還不錯,未來預期有些業務可能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好。因為公司的業務比較多,分幾個板塊:乘用車板塊、電池板塊、電子板塊,未來可能還會有一些分拆的核心零部件,所以整體估值未來會有進一步提升。

乘用車這一塊板塊未來兩個方面,第一個純電動,未來我們會推出更多裝載刀片電池的汽車,這樣對整個盈利能力有一定的改善,甚至把這種改善作為搶占市場的一個手段。其次,插混領域是明年最大的看點,明年我們會推出幾款一個系列的與燃油車購置同價的車型,消費者在落地購買價格與燃油車保持一致,車型規劃大概是秦唐宋,上市時間是明年的一季度,最早的上市兩款車型可能是秦和宋這兩款。這一塊我們對他信心特彆強,插混在購置水平上跟燃油車一樣,使用的便捷度和燃油車是一樣的,所以就消除了大部分人對新能源汽車購買的一些擔憂,第二個新能源汽車充電不方便,時間太久,但是這一款車就是把這所有的短板全部彌補了。

Q:後面我們出的是沒有價格差的是吧?

A:主要是它的價格現在還是貴的,為什麼能跟燃油車購置同價?第一個它本身購置稅大概是10%,這中間就差個1~2萬,其次,插混本身還有幾千塊錢的補貼,其次就是我們本身成本下降的,估計有2萬左右的一個成本下降。所以這樣的話就能做到插混的購置同價。

Q:具體的拆一下成本

A:這里面大頭,整個架構的變化——輕量化帶來了一個成本下降,估計幾千塊錢;電池換刀片電池帶來一個幾千塊錢的成本下降;其次會用純混動系統,就是沒有變速箱了;其次是發動機,我們前一段時間推出了一個1.5t高燃油效率的發動機,它的燃油效率值可以達到42%,能在全球達到一個非常領先的燃油效率值了,這一塊的話就整體加起來估計也有1萬多,變速箱1萬,然後發動機幾千,所以這樣的話至少在一個2萬左右的成本下降。所以在汽車業務板塊這一塊,未來從業績上來講,或者是從產品來講的話都是一個向上的趨勢。

然後今年的漢的發佈也增強了品牌的影響力,是品牌的一個新的產品週期的開始。同時我們在營銷上面今年有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知道比亞迪有很強的產品技術能力,但是以前在宣傳和品牌營銷方面,其實跟新勢力、特斯拉比還是有點弱,但今年我們通過商場里面的展示,來拓展品牌曝光度,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漢今年在汽車之家上面的日關注量達到25萬,關注度很高。第二個是我們在商超的拓展上面,今年目前大概有30家,我估計年底能做到200家,然後明年可能有300、400家。

Q:商超店不是商超家路邊店是吧?是直營的?到時候會拆了?

A:不是直營,是跟經銷商合作的,相當於租的展台,只要交一個占地租金,相當於機場。所以這樣的話在整個營銷體系上面會有非常大變化在深圳很多,深圳有幾個大的區,基本上比較大的購物中心都會有。所以這樣來看的話,整個汽車板塊業務未來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了。

然後其次在自動駕駛這一塊公司明後年會有一個比較新的技術佈局,等到明年上半年有些信息快出來的時候再展開講。兩個,一個是自動化駕駛域,自動駕駛有5大域,我們在自動駕駛域和整車域上面都有一個晶片佈局。以前整車的MCU大概有30多個,我們通過為自動駕駛做一個電動平台,可能最後只要用2~3個MCU就可以完成整個整車控制。還有一個就是算力,大家也知道自動駕駛域里面兩個方面,一個是算力一個算法,明年我們推出的算力很強,達到全球比較領先的技術。漢已經開始實現了這種遠程的在性能上的ota,不光是以前說的智能駕倉ota。乘用車這個板塊大家也可以看到自主品牌里上市公司估值可能至少都是1000億以上,這個板塊我們自己的估值我就算1000億。

Q:我想補充問一下,因為大家一般給整車的自動駕駛估值高,主要是因為你的商業模式可以增加收入來源,實際上像我們做晶片的話,主要還是在製造端去降本。

A:其實這一塊我覺得幾個方面,首先你需要一個自動駕駛的算法(數據積累),我的硬體搭載、整個控製器佈置完成過後,本身我的保有量很大,所以我這一塊又比別的其他企業數據收集能力更強。

Q:有什麼算法?

A:我們在智能駕駛佈局有很多種方法,第一個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團隊,第二個就是我們可以和其他合作,包括了Tier1的供應商以及國內一些供應商,甚至有一些算法公司。

Q:但是單從商業估值邏輯上來看,因為你降本的話它是按比例的去減少,但是收入來源的增多的話它是按倍數去增加,所以雖然這個事情別人肯定做不了,我們有我們獨到的地方,但是單從估值的角度來說不會高?

A:沒有智能化估值1000億也很合理。

Q:現在我們自己做什麼?

A:晶片我們是做設計,然後外購。

電池自己拍一個1000億的市值,寧德現在5000億,然後我們按照它上市的估值來拍的話,我們1000億,電池業務未來為什麼不止1000億?

電池首先對外供應,從客戶角度上來講,你看到了北汽、長安、福特還有理想,從量級上來講的話,明年我們會有更多的車型,甚至刀片電池,在國外至少有兩家大的海外企業已經基本定點。

Q:是PSA豐田?

A:留給大家一點想像的空間,車型上市的時間是2022年,所以這幾塊電池的外供在加速。

其次就是電池的獨立,2019年下半年我們就成立了動力電池。這個公司它現在是一個殼,我們現在再把動力電池業務往里面挪。大家也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我們很多的子公司的法人也在變動。王總是把子公司的法人持任轉移到子公司的實際負責人,增加公司的獨立性。而且分拆和獨立是兩個概念,我可以先獨立再上市。因為市場有很多質疑,之前說你的動力電池外供為什麼不分開上市?我可以先獨立,然後去外供,然後再為後面的分拆做準備,而且現在就是刀片電池定點公司,因為刀片電池前期我自己的產能都滿足不了,所以外供比例會相對低一點。所以明年可能就有裝載刀片電池的外部車企了(國內)。然後2020年開始應該會有一些量,開始起量。所以電池估值按1000億來算,是最保守的。現在有三條線,一條線1.6GWh,未來每個月增加一條線。明年我們會在長沙貴陽加起來規劃當中有11個GWh的新增。

電子現在是700多億的市值,折到A股大概也就400多億。這是2400億。(特斯拉都能做到萬億,我們跟特斯拉沒有那麼多差異),加上IGBT,IGBT我不說我在行業里面做得怎麼樣,至少我在車規級的占比達到80%,市值對標行業里面現在已經有的標的至少也在400億左右,這就2800億,剩下按200億算,一共3000億市值。

剩下的我有商用車,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的大巴領域,我的市場占有率肯定是提升的,同比是改善的,市場這麼差的情況下,我的海外拓展也是在增加的。

其次就是我們專用車領域,還有我的電機電控。

Q:商用車利潤挺好的,毛利率又高,百分之40多。

A:沒有40,40是海外的一些國家,單價SP在500萬甚至600萬以上,那個可能接近。所以從整體上來講的話,我覺得這幾塊業務未來成長性大家也能看得很清晰。估值在改善,我覺得現在我們這兩年做的主要是在改善短板上面,產品是沒有問題的,品牌是在向上的,市場認知是改善的。

Q:電動車時代核心是軟體還是製造,是新勢力顛覆老勢力?

A:在我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大家是一起做的,不存在有誰把誰乾死,但是他自己有沒有能力活到最後,那是看自己企業的產品。新能源汽車產業分上下半場,上半場一定是電動化,我們在上半場發揮了主要的作用,推動全球的電動化,下半場是自動智能化,但智能化它受法規的影響。所以各家短期來看,我覺得還是產品的本身,智能化是宣傳的噱頭,法規沒有放開之前,你就做一個L5又怎麼樣?簡單來講,下半場就看大家在自動化佈局上(自動化駕駛佈局)有哪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和掌握的核心,這才是差別。去年大概在講什麼大家誰能做到L2L3,今年現在這個已經不是宣傳的重點,因為大家基本上都能做到L3以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博世可以給方案,國內有德賽西威可以給出方案。然後算法國內有好幾家,比如地平線。但是我剛才講了算法叫數據的積累,這個很核心,為什麼大家覺得特斯拉很強,因為它在數據積累上面有了豐富的經驗,所以他在處理複雜路面情況時的應急方式會有更多,但首先你得有強大的保有量,假設你總共賣了1萬台,每年就收集那一點數據沒有用。所以比方說我們自己有很強的產品的保有量,我的數據前期就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Q:你如果是購買別家的算法的話,他們是不公開的,數據拿不到?

A:小鵬的話因為他算法自己做,所以他能拿到數據,包括特斯拉也是,我們現在因為還沒有完全去做輔助駕駛。我們的輔助ADAS系統基本上跟行業保持一致的。供應商一個4個字,一個2個字,一個國內、一個國外,都有合作。

Q:他們數據開放嗎?

A:共同合作,不是自動駕駛,是輔助駕駛。

Q:最終他們解決方式我們不一樣,不是用攝像頭的

A:解決方案雷達

Q:廣義自動駕駛有很多場景,未來智能汽車怎麼影響汽車需求?產品變化,和汽車動力本身沒關係,歐洲燃油車比較強企業可以在智能化做追趕,為什麼沒有新勢力好?

A:自動駕駛的佈局歐洲企業並沒有做的不好。他電動化確實做得不好,自動駕駛比如奔馳、梅賽德斯、奧迪a8,他們只是沒有量產,像現在的特斯拉新勢力都是拿來主義,拿過來的東西還不都是自己的。我覺得未來智能駕駛給大家的是體驗的改善,比如說以前大家出去開車是享受駕駛樂趣,但是日常生活其實你在駕駛過程中是沒有樂趣的,他是耽誤你時間的,是消耗時間成本的,但是自動駕駛它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節省你的時間成本,以及未來你剛才講的那幾個現在都能實現,什麼語音控制、空調天窗,這個都太基本了。那麼L3級別以上我覺得還是需要法規的完善,然後還有一個ota我們現在也都能做,但ota其實有一個問題,比如我們現在講的是雷射雷達,5年後的雷射雷達成本和現在的雷射雷達成本以及它的性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技術進步會很更快。比如去年華為說,他成本當時覺得不可能,但是科技進步這都有可能。

Q:我覺得這里面其實大家都想關注的一個核心的問題是,能不能以後拿你的FSD的這個東西賣錢,因為軟體的東西它的複製成本是0,你現在辛辛苦苦做硬體,其實你最後賣一台車可能也就賺個不到1萬塊錢,但是你軟體的話,你有的時候一年就可以收1萬塊錢,或者即便是像蔚來那樣,他去做一種BASS這種商業服務,它一年也可以收1萬塊錢,軟體收入是增量式的。

A:你講的相當於蘋果,蘋果的價值在哪里?第一品牌溢價,它品牌溢價帶來的收入和它賣軟體這一塊帶來的收入哪個最大,其實我也不知道。明年。暫時還沒有辦法,因為我們肯定要先在自己的車上去應用。

Q:我感覺我們明年動作也主要還是以硬體硬晶片為主,就是從晶片底層的東西我們自己開始搭?

A:因為這些東西,尤其是硬體這一塊,尤其是最近中美貿易正在頻發。王總講了兩個核心一定要自己弄,一個是電動化平台,第二個就是晶片去美國化。你不管你多牛,你沒有去美國化就永遠不能成功,製造還是台積電,晶片行業還是要自己佈局。

Q:晶片是比亞迪半導體設計?

A:不太瞭解,1000多人,現在整個團隊還在擴容,今年的話還有擴容計畫。我們在做軟硬體這一塊,軟體主要在智能駕倉這一塊,硬體其實就是主a檔,但未來一旦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或者自動駕駛域,我要在我的尤其是駕駛的算法算力上面去佈局。

Q:未來會不會集中化趨勢,把自動駕駛跟智能座艙放在一起,還是說還是會分開?是同一個晶片去處理的嗎?

A:不一樣,還是會有兩個晶片控制,我剛才講的域控製器是MCU,然後還有一個晶片,我倒不知道那個專業詞叫什麼。我們現在主要實在智能駕駛域和整車域上面。

Q:大家都在期待他的一個管理轉型,拐點?

A:今年下半年行業同比環也都是有比較快的增長。其次,電動化是中國最先提出來的,而今年的全球電動化數據里面,歐洲增長是最快的,所以說全球的電動化方向是不變的,燃油時代已經是過去時了。第二,國內我也最有機會,因為產業鏈里面我們是最成熟的,我們有理由對比歐洲還好。還有一個,今年上半年是因為疫情,然後再加上去年國五環保標準切換,導致了產業鏈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但這只是短期的,不影響長期發展。

Q:811電池怎麼看?

A:去年下半年還是今年一季度,我跟大家開電話會的時候,我就講我說電池這個行業我不管它是三元還是磷酸鐵鋰,它解決兩個問題,對於整車廠來講單車盈利要改善,補貼退坡後,看去年的報表做新能源汽車的虧的一個比一個狠。第二個就是安全,先解決財務問題,再解決安全問題。因為財務是大家能看到的,安全為什麼說再解決呢,是因為短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高,按照比例10%,等比例起來過後,安全問題一定是國家和企業重點去防範管控的。大家也知道新能源汽車從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國家出台的相關安全法規要求是越來越嚴格,比如一般的車子如果發生碰撞它只是一般的事故,但是如果新能源汽車電池出現熱管理失控,它就不是一般的事故了。所以安全性一定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板塊方向,不管它是什麼樣的電池,這不重要。

Q:我現在想請教一下我們現在的產能都是包括良率。

A:現在大家也知道漢遠超我們之前的預期(不是訂單,是銷量),銷量的話我們7月1200 8月468。

Q:現在的電池的產能

A:三條線,未來每個月增加一條線,一條線1.6GWh。

Q:刀片電池良率

A:很正常,新產線新工藝上來兩個月良率就99%,誰相信?我幾月份講的時候,第二天就已經開始跑了,我記得我講的是兩條線,然後現在更新到三條線。產能,我剛才講的三組數據,你倒推出來就知道良率是多少。8條線13GWh,漢的未來排產468,8月4000,9月6000,10月8000。你一推不就推出來還是多少,生存沒有問題,現在主要是產能擴充、進度的問題。訂單3萬輛。

Q:充電樁安裝有點限制,不裝就沒法拿到牌照,限制混動掛靠是不行的,7月20號開始

A:這個真的是完全沒聽說。 但是上海只是我們市場部門市場的一部分,純電肯定是長期發展了,但是插混這一塊短期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絕對增長的亮點。 我講一下偏地方性的部分。我們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里面,50%左右是來自於非限購城市,上海有自己的企業,卡我們卡的也不是一次兩次。我們的銷量結構里面插混的在過去幾年占比可能也就五六萬台,但是我相信未來他只要實現與燃油車平價,它一定是能夠實現快速增長的。

Q:咱們現在電子的正極材料是外購?

A:一半外購。我海外業務多的是,海外業務有大巴,肯定還有口罩,去年下半年開始,海外大巴的銷售量就在增長了,其實今年的年初當時講過,今年我們如果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我海外大巴同比增長應該是大幾十,所以上半年確實也是同比增長比較不錯的。海外大巴300~600萬不等。生產的主體全部在電子,銷售主體是電子和股份。

Q:電池外供指引

A:1-2G,明年沒有指引,豐田22年大概推出

Q:我們車企合作那邊有什麼東西嗎?豐田大概倒什麼時候?

A:豐田到22年

Q:智能化硬體。

A:供旋轉屏,中控是德賽。

Q:為什麼自由現金流這麼好,財務費用還這麼高

A:今天上半年最大亮點,資產負債率下降了大概二點幾個點,有息負債才670個億,我記得去年同期有息負債760個億,今年只有670個億了,花了好多負債,而且我的長期負債比例,短期降了好多,今年資本開支少了50%左右,現在融資這個環境也很好。

Q:pack良率?

A:PACK良率90%以上(重慶最好的那條線),三條線一條1.6可以倒推

Q:沒有什麼太大的提升空間了?

A:正常都是90%以上,不可能100%

Q:降本空間在哪里?

A:產能利用率還沒用

Q:外購的刀片電池和現有的0.9米寬電池,是需要重新定製,還是現在就可以配置?

A:還是按照0.9米

Q:那就是說他的車需要針對我們的電池設計?

A:其實是針對車,大家知道這個車的底盤寬度是不是只有一米,所以其實你在底盤的設計就相當於給電池包留位置,

Q:漢的交付,八九十月468,包含 dm嗎?dm用刀片電池?

A:今年的還沒有。

Q:唐用dm和刀片電池嗎?

A:唐的ev板是刀片電池,但還沒上。dm是phev雙混系統,我們4.0系統下有兩個平台,一個是dMP平台,一個dmi平台,dMP平台已經應用在我們現有的漢上面,主要是性能,其實你問的是主要是dmi平台會用刀片電池,明年一季度上市,以後車都會用刀片電池。

Q:海外哪幾家用刀片電池?

A:福特、 PSA ,歐洲有一家,日本有一家,美國和韓國也有。

Q:歐洲想用三元?

A:前期產能我們供三元,但是這個市場認知一定會有變,海外車企也都愛護自己的羽毛,一定不會讓自己的車天天燒來燒去。所以他會用更安全的東西,以前三元體系里面比較成熟的拿來應用,但也不會非常激進的去應用。磷酸鐵鋰體系很安全,王總今天業績發佈會講認知比科學更重要。大家認知還在能量密度,是因為補貼,如果車隨時有可能自燃,認知是會改變的。

Q:以前是捲繞工藝,產線怎麼改?

A:裝配、材料上會有調整;三元老產線改成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是插混刀片,不是純電刀片

Q:22年日本歐洲也開始供?

A:現在是提前一年半定點

Q:原來三元產能多少

A:19年底總產能40GWh,三元產能30GWh,其中一些外供,一些可以切到插混刀片,現在利用率不高,所以隨著外供盤活資產,降本空間很大

Q:22年降本才有明顯改觀?

A:今年就有,自己30GWh可以大幾GWh,去年8Gwh三元,4Gwh磷酸鐵鋰,三元可以切磷酸鐵鋰的,我們商用車、儲能、大巴都在用

Q:電池是我們產能太大了折舊太多?

A:所以未來可以看到拐點

Q:我們DMI實現燃油車平價,怎麼實現?

A:燃油車落地價10萬加10%購置稅11萬,1萬購置稅,8000插混補貼,輕量化帶來成本的幾千降低,變速箱DCT不用少1萬,刀片電池少幾千,發動機替代老發動機,至少幾千,又有兩萬,所有差不多可以便宜4萬。

Q:碳化矽?

A:碳化矽明年開始佈局生產。

Q:漢?

A:毛利率20%多

Q:上半年車毛利率基本是0%?

A:燃油車降了很多,新能源也有一定下降

Q:下半年燃油車如何?

A:Q3環比有改善

Q:比亞迪漢交付需要多久,現在線下訂單是3萬多訂單?

A:漢交付需要3個月之後,現在線下2萬,現在開始交付,把線上交付轉為線下訂單,確定了交1萬塊就落到門店了去排隊了

Q:漢剛上市抓粉絲的時間過了,新訂單是不是比較穩定?

A:老總親自抓銷售體系,門店管理他親自跑,北上廣;我們增加了商場的曝光度,可以在銷售體系延續生命力;還有售後服務,可以讓銷量提升,進入穩態;比亞迪燃油車有很多4S 店,消費群體和現在不一樣,現在讓老總親自抓,比如股東找我們要車體驗,老總親自批准

Q:唐EV和DM版怎麼看?新款就會把老款擠掉,怎麼看漢和唐?

A:雙旗艦車型,唐現在是插混,純電會晚一點,宋plus原定9月,推到明年,

Q:保證旗艦車競爭力?

A:客戶群體不一樣,先把漢做完,還有別的因素

Q:產能?

A:4000,訂單永遠大於生產能力

Q:客戶畫像?漢和Model3、小鵬等對比?

A:漢是年輕有為的人,年齡在20-30,工資水平是向上走的,一般是做金融IT的,新勢力是各有所長,希望一起成長

Q:怎麼看特斯拉,怎麼調整品牌?

A:特斯拉帶來的競爭遠遠沒有帶來的優勢大,把市場做大了,現在2000萬中只有100多萬市場,應該大家一起做大

Q:漢刀片電池產能

A:現在3*1.6,未來每月新增一條,年底13GWh

Q:未來刀片的推廣?

A:海外兩家,國內一家,歐洲的還是前期三元

Q:如果刀片產能提升,漢可以月付萬輛?

A:要爬坡,峰值至少在5000以上

Q:核心零部件進度是怎麼樣的?

A:晶片要去美國,電動車平台一定要自己做,非核心可以外購,核心零部件公司都應該掌握主動權。

Q:晶片差別大嗎?

A:我們車可以做到3.9加速,我覺得差距不大

Q:to b端車型?

A:專門給滴滴推出D1。往年對公銷量總體是5到6萬左右,大概占我的整體銷售數量的20~30%,明年光這一款車對公的數字會比這個更多。明年D1這款車外觀很好看,價格不會太貴,體驗感會很好,純電車刀片電池,對公續航400左右。

Q:下半年明顯增長

A:一個月幾千台,在恢復過程

Q:今年泥頭車情況?

A:毛利率30,上半年只有十幾台。補貼也沒用。

來源:kknews轉載:【東吳電新】比亞迪-金秋策略會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