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碾壓Intel?台積電成功登頂的三大秘訣

過去十幾年間,台積電的耀眼光芒,讓半導體業界其他企業的進步,都顯得黯然失色。而在疫情肆虐和中美摩擦日益嚴峻的2020,台積電更是捷報頻頻。

2020年第二季度台積電淨利潤暴漲81%,創下六年來最大利潤記錄,同時二季度占全球代工市場份額的51.9%;根據企業追蹤機構CEO Score和韓聯社的分析數據,本周四台積電以總市值3063億美元榮登全球半導體企業榜首,三星其次,然後是NVIDIA和Intel,博通第五;再加上傳來其先進的3nm工藝製程也將於明年下半年量產的消息。正所謂「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台積電能成為今天市值第一,占據代工半壁江山,造就一代半導體王國。這一路走來,台積電以技術取勝,也見證許多競爭對手的起落,其背後是多種因素使然,或因為張忠謀的帶領,或因為敏銳的市場嗅覺,或因為多年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或因為對先進封裝製程的追逐,總之,不能一言以蔽之。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在半導體界,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台積電前COO蔣尚義在退休時講了一句話:「當初做的一些決定,事前根本不知道是對是錯,很多決定都是因為執行得很好,才變成對的決定。「對於台積電來說,有三個節點的選擇對其如今的地位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IBM早一年研究出0.13微米銅製程

台積電於1987年創立,最初的技術來自於飛利浦公司,最開始台積電從量產0.8微米芯片開始發展。原本是台積電仰望飛利浦的技術,但是後來台積電逐漸趕超。

發生如此重大反轉變化的關鍵是,台積電於2000年開始投入研發的0.13微米銅製程技術。而余振華是當年帶領台積電開發0.13微米銅製程的重要人物。

余振華在一次人物專訪中談到,大約1997年,台積電獲悉了IBM發表的銅製程技術,那是台積電第一次聽到銅製程,以前都是用鋁!銅的電阻系數比鋁還要低三倍,當電流流量大時,會產生電遷移 (electromigration)現象,而電阻系數低可以降低電遷移所導致的原子流失。對於半導體技術來說,阻抗低是一項優勢。但是之前銅製程的技術尚未成熟,只能先開發鋁製程。

余振華透露,台積電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自行開發銅製程。當時,IBM 想要把這個技術賣給台積電,而台積電認為IBM技術不成熟,不如自己干。後來余振華帶領一組開發團隊到台南,前後待了一年半。而那時候聯電則向IBM買技術,兩家公司用不同方式競爭銅製程的未來。

當時余振華帶領着一支獨立的研發團隊,與IBM領頭的世界級研發大聯盟競爭,戰況極為激烈。「那時候我們在台南,每天早上開會前第一件事,就是先問對手有沒有消息,有沒有開記者會宣布做出來了。有沒有?有沒有?沒有,好,那開會。晚上開會前再問一次,有沒有?有 沒有?沒有,好,大家晚安。」余振華描述到,可以看出當時與對手競爭的焦灼心情。

銅製程的研發完全要靠自己,沒有借鑒。關鍵是,除了銅,還有Low-K Dielectric(低介電質絕緣),電容與電阻決定了技術。余振華描述銅是骨頭,Low K像肌肉一樣,這兩者都很重要。台積電是直接在生產線上開發,這要求很高,一步都不能錯,於是在無塵室里,其他人都穿白色無塵衣,但負責開發銅製程的人員是穿粉紅色無塵衣!因為當時台積電對銅製程不了解,怕製程中的污染擴散,因此擬定了非常嚴格的開發步驟。連在里面走路的路線都在地板上畫好,不能走偏。

嚴謹的開發過程,很快就讓台積電收獲了成果。當時台積電選了幾個客戶嘗試銅製程,獲得 非常好的成果。於是,余振華的頂頭上司蔣尚義,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跳過0.15微米,直接量產0.13微米。

0.13微米是在2000年開始生產,當時遇到網絡泡沫,各家公司業績都直線落,但憑借 0.13 微米台積電不但支撐住了業績,還大幅提升了市占率。經此一役,台積電的技術,尤其是銅製程相關的技術,從此被肯定為第一流,遠遠的把其他公司甩在後頭。

台積電的銅製程已經走向市場,而IBM的技術卻仍未走出實驗室。十年後,IBM又倒貼15億美元,將代工業務轉給了格芯,徹底退出了代工領域。

銅製程是奠定台積電霸主地位的關鍵技術。那麼,在銅製程之後呢?

張忠謀回歸,押寶28nm大殺四方

2009年,金融危機的余韻還在繼續,台積電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內部,蔡力行實行了嚴酷的裁員潮,而且公司新產線良率也遲遲得不到改善,客戶甚至取消訂單;外部三星開始進軍芯片代工,並且來勢洶洶。於是已經78高齡退休的張忠謀重新回爐。

張忠謀看到了未來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的潛力,他立即將2010年的資本支出增加了一倍,達到59億美元,主要集中在28nm製程上,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晶圓製程。盡管大膽的投資策略震驚了業界,但也為台積電接下來幾年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當時臨危受命的蔣尚義投入28nm製程的研發中,更為重要的是蔣尚義選擇了後閘級方案,而非三星正在研發的前閘級。這又是一次類似於0.13微米戰役的巨大獲勝,正確的判斷、嚴格的工藝,台積電良率大幅提升。終於,在2011年10月24日, 台積電宣布,其28nm工藝的量產和生產晶圓已經發貨給客戶。台積電領導晶圓代工部門實現28nm節點的批量生產。

28nm工藝節點的突破對台積電和業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節點!對台積電來說,28nm節點不但貢獻了巨大的營收,還鞏固了市場地位。當年一起競爭的28nm製程格羅方德、聯電等大廠,無不紛紛敗下陣來,無論是在資金和技術上都難以追趕,還相繼宣布退出先進製程競賽。

在2011年量產的當年28nm節點就貢獻了1.5億美元(約43億新台幣)的營收。2013年增長至60億美元(約1765億元新台幣)。到2014年,台積電營收突破7500億元新台幣,比2013年增加了28%,28nm營收占比超過3成,台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市占率也從2009年的45%提高到了52%以上。台積電 2016 年28nm占據 60%以上的市場,且收入占比維持25%左右。

台積電自2013年很長一段時間以來,28nm工藝一直占據其收入的 20%以上比重,是前二大收入來源,且大部分時間是第一大製程業務。

憑什麼碾壓Intel?台積電成功登頂的三大秘訣 台積電28nm節點占營收的百分比(圖源:西南證券)

另一方面,台積電的客戶也得以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滿足市場需求。五個台積電28nm客戶分別是Xilinx,Altera,NVIDIA,AMD和高通。

28nm滿足了Altera FPGA新技術,AMD的圖形IP借用台積電的28nm技術實現了圖形性能的下一個重大飛躍,NVIDIA提供出市場上最節能的GPU和最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器,高通在28nm節點上推出了第一個集成的智能手機處理器Snapdragon S4類處理器。

在行動裝置、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及物聯網四個快速成長的主要市場,台積電分別建立了四個不同的技術平台,而在這四個技術平台中都有28nm的身影,可以看出 28納米的地位之顯赫。

憑什麼碾壓Intel?台積電成功登頂的三大秘訣 台積電的四大技術平台中都有28nm的身影(圖源:西南證券)

然而,此時的台積電將目光放在了更遠的大洋之外,那里有能支撐任何一個代工廠走向世界頂峰的超級客戶:蘋果。

進軍封裝領域,獨霸蘋果訂單

早年,蘋果iPhone處理器一直是三星的禁臠。但台積卻能從A11開始,接連獨拿兩代iPhone處理器訂單,讓業績與股價持續翻紅。關鍵就是台積電的全新封裝技術InFo,它減少手機30%的厚度,騰出寶貴的手機空間給電池或其他零件。

時間回到2011年的台積電第三季法說會上。當時,張忠謀毫無預兆的擲出一個震撼彈─台積電要進軍封裝領域。這一個炸彈一經擲出,硝煙一直彌漫到現在。從價格偏貴導致鮮有人問津的CoWoS開始,到首度用在iPhone 7與7Plus的InFO封裝技術。正是最不被人看好的整合連結與封裝部門,為台積電贏家通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知道,晶圓廠向封裝領域進軍,這在業界看來,台積電根本不可能成功!

首先,在成本面上就難與傳統封測廠競爭,因為封裝廠也在不斷發展新技術,而台積電的人力成本遠高過封裝業,因此要求產品毛利要達到50%,但日月光、矽品只要20%就能做了。

另外,外資分析師也看衰,美商伯恩斯坦證券分析師Mark Li當時的研究報告寫着:「InFo會讓台積相對於Intel與三星更有競爭力嗎?不,我們不認為。」

為何會這麼認為呢?當時三星和Intel的扇出型晶圓級封裝的專利數分別名列全球第二、三,而剛入門的台積電連前十的門檻都沒摸到。這樣看來,業界看衰似乎都是合理的。

在默默無聞的那些年,我們不知道台積電經歷了什麼,有的說台積付出了昂貴的學費,5年間產線燒壞了幾千片昂貴的晶圓,也有的說良率一直上不去,眾說紛紜,具體實況我們不去考究了,畢竟其結果是美的。

2016年,CoWoS的新客戶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NVIDIA推出了該公司第一款採用CoWoS封裝的繪圖芯片GP100;Google的AI芯片TPU 2.0,就是AlphaGo打敗世界棋王柯潔背後的那款新品;Intel與Facebook合作推出的Nervana類神經網路處理器。這些巨頭的AI芯片都採用台積電CoWoS封裝製造。

2018年台積電已完成搭載7nm邏輯IC及第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 2)的 CoWoS 封裝量產,並藉由高製造良率、更大硅中介層與封裝尺寸能力的增強、以及功能豐富的矽中介層,例如內含嵌入式電容器的矽中介層,使得台積電在 CoWoS 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得以更加強化。

另外,2019年10月,台積電在美國舉辦的開放創新平台論壇上,台積電與ARM公司共同發布了業界首款採用CoWoS封裝並獲得硅晶驗證的7納米芯粒(Chiplet)系統。

除了CoWoS和InFO這兩大2.5D IC封裝技術外,台積電在3D IC封裝上還有SoIC 及 WoW。2019年,台積電已順利試產 7nm系統整合芯片(SoIC)及 16 納米晶圓堆疊晶圓(WoW)等 3D IC 封裝製程,預期 2021 年之後進入量產。

在手機市場疲軟已漸成現實的情況下,物聯網是台積電下一個發展目標,張忠謀此前直指,如果想要掌握物聯網商機,就要掌握三大技術:系統封裝、低功耗、傳感器。在物聯網領域,台積電把自己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結語

變革半導體的遊戲規則,一步步坐穩代工龍頭,在封裝的邊緣不斷試探,抗住疫情的蹂躪,利潤創下8年紀錄,超越三星IntelNVIDIA,市值登上第一,我們不知道台積電這頭大象的舞池盡頭在哪?只知道要盡情享受,接着奏樂,接着舞~

憑什麼碾壓Intel?台積電成功登頂的三大秘訣

優惠商品信息>> 愛奇藝VIP+京東PLUS打6折:打包僅需118元 領取小米有品新人99-20元優惠券 網易嚴選小龍蝦 2盒裝共6斤 99元包郵來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