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大規模挖掘即可從地球上提取金屬的新技術可能徹底改變礦業的未來

包括來自埃克塞特大學坎伯恩礦業學院的Rich Crane博士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從母體礦體中提取金屬的新方法,例如銅。該研究小組已經提供了一個概念證明,即應用電場來控制低滲透含銅礦床內的酸的運動,以選擇性地溶解和就地回收金屬。

不用大規模挖掘即可從地球上提取金屬的新技術可能徹底改變礦業的未來

這與開采這類礦床的傳統方法不同,在這種方法中,必須對材料進行物理挖掘,這需要清除覆蓋物和礦石中的任何雜質(稱為矸石材料)。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技術有可能改變采礦業,因為它有能力從廣泛的礦藏中溶解金屬,而這些礦藏以前被認為是無法進入的。

此外,由於提取的非侵入性,研究小組希望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為該行業迎來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 且現在迫切需要這樣做,以提供綠色技術所需的大量金屬,如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電氣化車輛,同時限制與開采這種極其重要的金屬有關的任何潛在環境破壞。

大多數現代采礦技術背後的核心原則自其最初概念以來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這標志著青銅時代的開始:通過物理挖掘,即建造隧道以進入礦床,或通過創建 “露天 “礦來從地下回收金屬。

這種技術要求同時挖掘大量的地表土壤、覆蓋層和矸石材料,其中可能包含數百萬噸的材料–並且還可能導致棲息地的破壞。

在這份新出版物中,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丹麥技術大學和埃克塞特大學的專家們已經證明,有針對性的電場可以用來溶解,然後從礦石中原地回收銅–避免了對物理挖掘材料的任何要求。

這項新技術包括在礦體中直接建造(鑽孔)電極。然後施加電流,這可以讓帶電的金屬離子,如銅,通過一個稱為電遷移的過程在岩石中運輸。

研究小組現在已經為這項新技術提供了實驗室規模的概念證明,這也已經通過計算機建模得到了驗證。他們相信,這個想法將在實驗室規模之外發揮作用。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來源:cn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