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採集個人信息成投訴新熱點,消費者最擔心被詐騙

APP採集個人信息成投訴新熱點,消費者最擔心被詐騙(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實習生 穆相彤2018年,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成為網絡安全領域的關鍵詞,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協發佈《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報告顯示,在測評的10類100款App中,91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近半數App的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

中消協在去年發佈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稱,APP已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超八成受訪者都曾因此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其中,電商平台、社交平台軟件等非法蒐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現象成投訴新熱點。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協會表示,通過技術檢測以及用戶舉報發現,攜程旅行、QQ音樂、酷我音樂等14款APP疑似存在過度收集「短信」「通訊錄」「位置」「錄音」等用戶敏感信息,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問題。

因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影響較大的事件也層出不窮。2018年1月3日,支付寶推出2017年賬單查閱活動,不少消費者在曬出2017年支付寶年度賬單及關鍵詞後發現,自己「被」簽了一份《芝麻服務協議》,被捆綁了共享單車、打車軟件、銀行等諸多授權。2018年3月份,央視曝光了WiFi萬能鑰匙APP輕松竊取密碼,給多個國家機關、多個金融機構和9億用戶帶來了安全隱患。去年6月份,圓通被曝10億條快遞個人信息被掛到外網上公開售賣。去年8月底,華住酒店被曝出集團數據泄露,事件涉及1.3億個人信息與5億開房數據。過度收集行為已經侵犯了用戶的隱私,信息泄露更是給用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據瞭解,當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信息泄露後,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是被利用從事詐騙竊取活動;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或者被推銷廣告騷擾。

業界專家認為,互聯網企業在加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規范問題。比如,在發生信息泄露、濫用用戶個人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後,用戶又經常遇到投訴無門、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的問題。

中消協建議,進一步明確網絡信息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敦促企業自覺自律,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強化網絡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