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譚延闓雖然有不少真跡傳世,但沒有一篇專門談書法的文章,更沒有相關是如學顏的資料。對於學書方法只有書信、日記中的零散記載,今天摘錄幾條供大家參考借鑒。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觀古人用筆,乃知今人之非」

對照古人的用筆,才能知道我們的缺陷,才能進步。書法的法是歷代書家的實踐、思考和總結,並不是某一人在某一天的突發奇想。也就是我們要學的古法,不知古法,不學古法,落筆無法也就無所謂「書法」了。學古法、知古法才能有進步,乃書法顛撲不破的真理。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學古真如鏡取影」

譚延闓說的”如鏡取影”反映在書法實踐中就是臨摹法帖。其有兩層意思:第一層為「形之影」;第二層為「神之影」,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形似與神似。寫字練書法首先要做到形似,再求神似,如果連形式都談不上神似就沒有依附處,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古人作書,上不讓下,左不讓右」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摘取譚延闓臨《麻姑仙壇記》「召」字為例:「召」字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比例幾乎占了整個字的三分之二,則為「寧上占下地步」。再把上半部分看作左右結構就是「寧左占右地步」,整個字重心偏下,古拙之味道油然而生。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寧苦毋易」

如何讓筆畫具有立體感,可以說譚延闓就是筆畫立體感的實踐者:「鋒當使中」就可增強線條的立體感,即我們平常說的線條的厚度就是中鋒用筆的具體呈現。至於「立體感「」的另一個要訣則是寫字應速度適當,速度適中使筆力均送至筆端,不過快也不過慢才能呈現線條的入木三分之感。總體就是要「寧澀毋滑,寧拙毋俗,寧苦毋易。」 如此才富有質感,筆畫如蒼松挺拔。

譚延闓 | 學書法別太矜持

「貌合終是形神離」 

於右任曾說:譚延闓的字有真本領的。譚延闓雖為國民政府主席習字從未因為公務繁忙而有所懈怠,畢生通臨《麻姑仙壇記》220遍。這220遍絕對不是為了亦步亦趨的形似,如果是為了「像」以他的領悟能力肯定是用不了這220遍的。他說「凡作書,不可過矜持,過求肖,二者皆足減靈機」也就是說形似之後,最重要的是要追求神似,或學古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神似,神似的追求就可以不用那麼「像」了。而這神似只能靠勤學多練來悟了。


轉載:最美藝術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知識,尊重每一位原創作者的辛勞成果。

我們特此聲明:本訂閱號所轉載的文章均經原作者授權許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若所轉載文章中的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上海市書法家協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