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圩 小小街市藏美食

摘要:除了豆餅、禾乸籺和鹼水面之外,東岸圩還有一美食必須說說,那就是看起來普通吃起來卻松軟可口的綠豆包

東岸圩 小小街市藏美食

茂名網訊 東岸,是高州的一個大鎮。但它的圩市卻不大,不用一個小時便可把整個東岸圩轉一圈。圩市雖小,卻藏着許多你在別處不一定買得到的美食,除了遠近聞名的豆餅外,還有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禾乸籺、鹼水面、綠豆包等,每一樣聽上去都樸素得很,但吃過後卻令人難以忘懷。

小小街圩藏老鋪鄉鄰來訪似歸家

2月23日,天氣陰涼,記者從市中心城區出發前往東岸圩,全程近八十公里,基本走高速。下了高速,沿着該鎮一條過境公路走上三公里,便來到了東岸鎮政府。

東岸居委會書記謝毛軍是土生土長的東岸人,是守着東岸圩而長大的,對東岸圩的一切都熟悉得很。他告訴記者,趁東岸圩基本上就等於趁一條街,即東岸鎮商業街,因為圩市都集中在這條街及周邊。

商業街也不算大,但沿街並沒有亂擺亂賣,環境衛生很好。謝毛軍說,他常到街上巡走,督促商戶小販要規規矩矩經營,確保街上整潔有序。

記者沿着商業街由西往東走了300多米,見到一排古樸殘舊的二層小樓。磚柱、木窗、石灰牆、雕花護欄,都泛着黑,牆壁的石灰斑駁脫落,一看就是「上了年紀」的小樓。這排小樓雖已殘舊,但一樓是幾間開着大門的店舖,說明這樓還沒被荒廢。記者走近一家雜貨鋪,看一眼便覺得它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滄桑感。店名是紅油漆塗在門檻上面的,兩個繁體字:蓮記。門口兩邊牆上寫着對聯,上聯首字是「蓮」,下聯首字是「記」,即嵌入了店名。一位老伯笑道:「這對聯寫在這里有幾十年了!」再看店門,是兩扇折門,共由10塊杉木門板組成。紅漆斑駁,許多地方露出了原木色。步入店內,映入眼簾的除了紙料等各種雜貨之外,便是一個個發黑的木貨架。

這一切都在告訴人們,這是一家很老很老的店。老闆何先生說,店是從他岳父的父親那一代傳下來的,最初是國營的,後來承包給私人。店有多久的歷史,他也說不上來,「有好幾十年了吧,這門和這貨架都一直沒變過。」

東岸圩 小小街市藏美食

謝毛軍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岸圩其實就一條街,即「正街」,後來改名為商業街,在2009年以前街面還是磚鋪的,之後才改鋪水泥。來逛街的鄉鄰,對這條街都熟悉得很,特別上了年紀的人,來趁圩就像在家一樣無拘無束,所以像「蓮記」這種老店,一些老人會時不時過來坐坐,這里有他們對一個時代的記憶。

逛街必吃禾乸籺 離鄉常帶綠豆包

逛東岸圩看幾間老鋪,顯然不是記者的本意。記者可是奔着禾乸籺、綠豆包和豆餅而來的。這幾樣可是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美食,且物美價廉。

東岸圩 小小街市藏美食

在嘗禾乸籺之前,記者目睹了它的製作過程。在街邊一層開放式的樓房前有個不大的攤檔,旁邊掛着一個鐵牌,上面貼着紅紙寫着「快餐禾乸籺白粥粉皮」。檔主是一對中年夫妻,女的掌勺,男的燒火。老闆娘說,堅持用柴火是為了好掌握火候,在煎禾乸籺時能確保火候均勻讓籺熟透而不焦。

記者在旁邊觀察她煎禾乸籺:往熱了的鍋里倒進適量的油,舀一勺備好的米漿倒進去,攪拌幾下,然後蓋上蓋子,大約一分鍾後揭蓋,便看到成形的大籺了,翻幾翻,撒上點蔥花,然後用鏟子一分為四,起鍋進碟,便端去顧客桌前了,前後不過兩三分鍾的事!一位顧客見記者看得目瞪口呆,便笑道:「你別看做起來很簡單,可別人就是做不了他們那味道。米漿、用油、火候都有講究的,你這三下兩下看不出名堂的!」

老闆娘說,他們做這行已經三十年多年了,是繼承了父輩的手藝,檔口一直在這里,從沒搬遷過,因此,雖然沒有店名什麼的,但凡是來吃禾乸籺的都知道在這里。「我每天早上4點鍾就起床忙活了。劏豬佬每天四五點就來吃早餐了。」

謝毛軍說,許多人來逛圩,都一定先來吃上一盤禾乸籺。「禾乸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時候貧窮缺食,簡單易做的禾乸籺便成了人們又飽肚又美味的小食了。如今很多人還是非常喜歡吃,剛出鍋的禾乸籺帶着油香,又略有韌勁。」一位老伯說起禾乸籺便撫今追昔。

東岸圩 小小街市藏美食

離開檔口,繼續往前走了兩分鍾,便快到了商業街的盡頭了,而被商業街一分為二的農貿市場便在此處。農貿市場看上去有點冷清,大概由於剛過春節不久。將南北兩邊市場連接在一起的則是一座鐵天橋。謝毛軍說,天橋原本是水泥橋,存在幾十年了,算得上東岸圩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物,但由於年久失修,去年改造為鐵天橋了。

沿着市場邊往南走,很快便看到久負盛名的東岸豆餅了。在市場邊沿一字排開,共有十幾家賣豆餅和豆炸的攤檔,都整整齊齊的。一眼望去,便可看到這里的豆餅有兩個鮮明特色,一是小,一塊就巴掌大;二是豆餅不只有白色,還有黃色。「黃色豆餅味道也一樣,顏色不同而已。」一位檔主向記者解釋說,把豆餅做成黃色是為了好看,是添加了黃梔子汁進行製作。謝毛軍告訴記者,不少周邊鄉鎮的居民都經常來東岸圩買豆餅,因為這里的豆餅特別好吃,嫩滑又有淡淡豆香。

在市場不遠處有一家作坊,是專門做鹼水面的。記者步入作坊時,年過七旬的歐伯正在忙碌着。「東岸圩做鹼水面的獨此一家。很多人大老遠趕來訂貨。」謝毛軍說,歐伯做鹼水面做了幾十年了,雖然鋪頭藏在巷子里,可需要訂貨的人都能找得到他,鎮上的勝記飯店便每天從歐伯這里進貨。「鹼水面特別受當地及周邊群眾歡迎,因為好吃又健胃,但不宜多吃。」

除了豆餅、禾乸籺和鹼水面之外,東岸圩還有一美食必須說說,那就是看起來普通吃起來卻松軟可口的綠豆包。謝毛軍說,做綠豆包的也只有兩家人,最負盛名的便是東山路的東風飯店吳師傅製作的綠豆包。吳師傅原本是供銷社的廚師,下崗後自己開店,做綠豆包做了幾十年。記者來到東風飯店時,前來買綠豆包的街坊絡繹不絕。吳師傅說,春節過後,鎮上很多年輕人陸續離鄉返珠三角了,不少人都要來店里買綠豆包帶上去,所以這段時間一天能銷幾千個。

當然,東岸圩可說的也不只是幾樣美食。比如,市場附近有個專門賣竹製品的小屋,老師傅現場為顧客織制各種竹籠竹筐竹帽子等,讓人在感受到濃濃鄉土氣息的同時,也不由地敬佩那些一輩子堅守傳統技藝的老街坊老農民。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茂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