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先讓我們來看兩張圖片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這兩張圖片想必各位大部分都曾經看到過吧,用搜索工具搜索「視錯覺」,再點開圖片類目,就有許多類似能製造這種視覺錯亂感的圖片。但是,這些圖片被創作出來就是為了引起人們視覺上的不適麼?那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上面兩幅作品是日本視錯覺大師北岡明佳的作品,分別名為《螺旋蛇(Rotating snakes)》和《滾輪(Rollers)》。這種能都帶來視覺上強烈沖擊,用二維畫面製作出三維效果的風格一般被稱之為光效應藝術或歐普藝術(OP Art)。

什麼是歐普藝術?

歐普藝術(Optical Art)又被稱為「光效應藝術」和「視幻藝術」, 它是繼波普藝術之後,在西歐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出現的一種新的風格流派。歐普藝術幾乎同時興起於歐美各國。歐普藝術的構成形式總是利用重復的幾何圖形來創造視覺錯覺,或是利用色彩的對比產生炫目效應。

一般來講,藝術作品需要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才能被稱之為歐普藝術。

1、抽象的

歐普藝術必須是抽象的,如果不是抽象的,那麼作品所想要追求的光效應效果和視覺反應便難以實現。舉個例子,《紀念碑谷》的靈感來源荷蘭版畫家埃舍爾,他的作品雖然也有視錯覺的成分,但是本質上還是寫實的,關注點也是在作品的主題和題材上,而非純粹被抽離出的視覺效果本身。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2、避免表面趣味

這里的避免表面趣味,可以理解為藝術家沒有在作品或畫布的表面創作一些有組織或隨意的圖形、筆觸、塗刮和肌理,因為這樣做會抑制光效應效果的產生,因此歐普藝術在使用顏料時都會保證畫面是平坦的,且顏色分布均勻。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3、使用幾何或硬邊的圖案

歐普藝術的畫面幾乎是由幾何和硬邊形象構成的,由於光效應效果的產生是來源自強烈的對比,因此最大限度的對比則需要保持不同區域的清晰分割。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但光效應效果除了幾何和硬邊形象外,色彩的對比也是產生光效應效果的一種方式,代表人物為布里奇特·賴利和維克托·瓦薩雷里。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4、需要一定的觀看尺度

正如上面我所給出的例圖那樣,如果要使它們產生光效應效果需要觀眾離作品有一段距離。如果不能完整的觀看到整幅作品的話,歐普藝術作品是很難表現出它的光效應效果的。

以上歐普藝術的這些特點可以幫助人們以一個粗略迅速的方式來把它和其他的藝術類型區分開來。

歐普藝術盛行的時間並不是很久,自20世紀6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到70年代末衰落,這十多年對於它的評論和批評絡繹不絕。不管是觀眾還是批評家,對於這一種藝術風格都是貶大於褒。大多數的批評家都是將歐普藝術所帶來光效應效果視為歐普藝術家所追求的最終目的,作品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獲得新奇的視覺感官的需求。但實際上,沒有哪一個歐普藝術家承認這一指控,對於歐普藝術家來講,光效應效果僅僅是作為一種工具,通過這種能夠利用視覺便能給予我們特殊感受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觀念。最顯著的藝術家便是被稱之為歐普藝術之父的維克托·瓦薩雷里。

「歐普藝術之父」維克托·瓦薩雷里

瓦薩雷里是一個匈牙利裔法國藝術家,在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瓦薩雷里嘗試了對紋理效果、透視效果以及光影效果進行了實驗。這期間的繪畫作品包括了《斑馬》、《棋盤》等作品,其中《斑馬》被認為是歐普藝術的最早期代表性作品。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在1947年,在布列塔尼海岸度假的瓦薩雷里被海灘上的橢圓形鵝卵石和貝殼激發了靈感。在這之後的幾年中,瓦薩雷里經常到普羅旺斯的海岸邊度過夏季,在那里,他開始研究平面上的空白、填充以及立體表現的問題,這些經歷可能就是他於1951年創作的作品《Meandre Belle-Isle》的靈感來源,而這也開創了獨屬於他自己的藝術風格。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在1955年他出版的《黃色宣言「Yellow Manifesto」》(更應該說是一篇文章,國內網站上沒有它的中文版,我以前寫論文找了法文原版花了300塊找人翻譯的,還翻譯得跟機翻似的)一書中將其的藝術命名為「動態藝術(Cinetic Art)」,這些也都是在對於建構主義與包浩斯的先驅們的基礎上以及對於視覺錯覺與光學效果進行的研究。瓦薩雷里的創作主題也來源於自然,從自然中獲取靈感,才能發現這種視錯覺。同時,瓦薩雷里在作品中安排了大量的小的、近似同一的幾何形以產生生動的幻覺和動感,代表作品就是他的《織女星》系列。

在1955年以後,瓦薩雷里的作品幾乎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歐普藝術的樣子了。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瓦薩雷里的主要興趣是在畫面上或純粹構圖上的「形體—色彩的造型單元」,他相信,在一件藝術作品在被傳播、復制和倍增的過程中,藝術作品也在煥發新的生機。這是一種顛覆了精英主義的一種觀念,藝術品不是為精英服務的,而是「為大眾傳播」的。盡管看來這種理念與波普藝術相似,但它與波普不同,它拒絕表達任何偶像。

以瓦薩雷里為例,我們可以做出結論,歐普藝術並非是純粹的玩弄一種視覺上的遊戲。將光效應效果作為一種工具去實現藝術家本人的觀念,這我認為才是歐普藝術。

結語

歐普藝術並非是藝術發展長河中突兀的出現的一葉扁舟,它既有繼承也有發展。歐普藝術的誕生更多也是依託於當時視覺科學研究的發展,這種將科學與藝術相拉近的方式,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並不是第一次,例如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解剖學透視學的結合;印象主義畫家在光學的啟發下,認為一切色彩皆是產生於光的。所以說歐普藝術家們對於科學與藝術的常識性結合並非是史無前例的,並沒有背棄藝術的發展。而事實上西方藝術在上世紀60、70年代不少藝術家與科學家合作,創造出了很多藝術作品,特別是裝置藝術作品。

歐普藝術雖然最後衰落,但是也有許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依託歐普藝術的研究成果,創作出了更多優秀的作品。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可以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歐普藝術的作品幾乎已經不在會活躍在當代藝術圈中了。但是,由它所延伸出的藝術形式確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正如「歐普藝術之父」維克托·瓦薩雷里所言:「藝術品不僅屬於博物館和畫廊,城市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藝術應當是人人能享有的,「art for the people」。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最後的最後

一點個人習作。

無獎競猜哈哈哈哈,第一張《無題》是根據一幅世界名畫改的。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視錯覺也是藝術形式麼?來看看歐普藝術吧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