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布萊恩「提醒」台灣:解放軍可能在10-15年後攻台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奧布萊恩鼓動台灣購買武器軍備後,又來「提醒」台灣:解放軍可能在10-15年後攻台

[環球時報記者 陶欣然]繼拋出「豪豬說」鼓動台灣購買武器、加強軍備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又「提醒」說,解放軍可能在10-15年後「犯台」。

據台灣《中國時報》18日報導,奧布萊恩美國東部時間16日在參加「阿斯本研究所」舉辦的研討會上,被問到「美中是否可能因為台灣發生衝突?若中共武力攻台,美國是否準備協助台灣?」他回覆稱,台灣海峽近100英里的水路,就兩棲登陸和軍事占領而言,現階段對大陸來說很難做到,因為台灣地形並不好登陸,適合登陸的沙灘可能也就4到5個。因此,大陸要對台採取兩棲軍事作戰行動也許要到10-15年後才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而且北京也要考慮美國如何反應,「美國有足夠的工具,讓中共登陸台灣的努力變成危險行動」。

奧布萊恩建議台灣強化自己的防衛能力,現在台灣「國防預算」越來越接近GDP的2%,考慮到解放軍的「擴張」,台灣需要超越現在水平,「要研究一些不對稱和反介入區域阻絕策略,嚇阻大陸採取兩棲登陸或灰色地帶的行動」。奧布萊恩舉例稱,「灰色地帶行動」是指通過經濟手段,或類似禁運等方式孤立台灣。法新社稱,數十年來台灣安全部分依賴於與美國的緊密關係,但華盛頓是否會在大陸攻台時對台灣伸出援手一直存在模糊性。

針對奧布萊恩的論調,台軍事專家亓樂義分析稱,大陸的作戰原則是「以巧戰而屈人之兵」,以較短時間的軍事手段產生威嚇,逼台灣上談判桌,方式是「混合戰」,判斷10-15年後大陸會更精進。

與此同時,「東沙軍用包機被返航事件」在島內持續發酵,並被認為是大陸封鎖台灣的一次演練。15日,台灣立榮航空一架從高雄飛往東沙島的軍用包機,遭到香港區管中心拒絕進入飛航情報區,被迫返航。台「交通部長」林佳龍稱,港方第一時間未做出相關公告,台方民航單位已提醒香港飛航區管中心要依國際民航組織規定公告,後續有關航班也會根據規定安排。台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大陸現在就是打「窒息戰」,封而不打、困而不戰,逼台灣談判;這次包機被迫折返,下次可能就是軍機、運輸機也不能去,最後連海面的軍用包船、軍艦補給艦也會受阻。他說,香港飛航情報區提出警告,但不說有什麼活動,「如我強行進入發生意外,大陸完全不用負責」。且今天大陸搞東沙,之後可能也會搞南沙、太平島,最後再搞金門、馬祖,尤其金門、馬祖「領空」與大陸重疊,「最壞情況可能是對方派遣戰機攔截」。國民黨智庫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稱,大陸隨時可讓台灣與東沙聯繫出現困難,「香港飛航情報區就能讓飛機無法降落」。他直言,東沙群島周邊海空域離大陸較近,且敏感、軍事價值高,中美軍機近期都密集在巴士海峽與西南空域進出,未來若戰爭爆發,這一帶將是主戰場。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稱,不應該只將其視作偶發事件看待,有隱含軍事衝突的危機。台灣「民航局」前航管組長江天錚撰文稱,「東沙包機是兩岸角力的序曲」,進一步干涉已可預期。

也有島內輿論認為香港方面是出於善意。台灣《聯合報》18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一般與軍事活動相關的飛航公告,多是炮擊、演訓和靶機活動等信息,敏感度極高的絕密測試斷無可能讓世人皆知,只有在不知情的航機接近測試區域才會有管制單位適時制止,「換個角度來看,是不是要感謝香港航管的協助?」台灣前空軍飛行員於皓瑋聲稱,台港航管對話記錄顯示,香港管區表明東沙附近有「危險區域」,要求立榮飛至2.6萬英呎以上方准進入,但立榮航班機型最高昇限僅2.5萬英呎,立榮機師表明辦不到後,香港管區因此判定有危險不予進入。

自從日本共同社5月報導大陸可能在8月實施奪東沙島為想定的軍事演訓後,東沙島即成了兩岸軍事對峙的溫度計,任何風吹草動都很敏感。民進黨「立委」王定宇9月稱,台軍偵測東沙島周圍時疑似遭大陸海上民兵船「大肆包圍」,且超過60小時,宣稱是「重大危機」,一度引發島內社會驚慌。隨後台「海巡署」稱,3天中只有6艘商船經過東沙島,從未被包圍。此外,5名香港暴徒從香港偷渡來台,因船隻故障漂流到東沙,被台海巡人員尋獲,也讓東沙島意外成為話題。《中國時報》稱,東沙島距高雄左營軍港240海里,需航行24小時,因此「240」就是東沙島代號。東沙島為海空國際航線的樞紐,包括解放軍軍機多次進入台西南防空識別區,都離東沙島相當近,「東沙島的軍事情勢,已成綠營操作話題」。

來源:kknews奧布萊恩「提醒」台灣:解放軍可能在10-15年後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