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小孩,在7年時間里「虛構」了近1/3的蘇格蘭語維基百科

驚不驚喜?

前兩天,維基百科爆出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維基百科的蘇格蘭分站中有超過2萬個條目(差不多占到整個分站內容的1/3),都是由一名未成年人在7年的時間里「貢獻」的。

未成年人其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這位小孩是個美國人,開始寫條目的時候很可能只有12歲。他的蘇格蘭語知識基本等於零,而他所創建的百科條目,也充斥著大量無比低級的錯誤:許多條目根本就是從英語版直接抄過來的,只是一些關鍵詞被這位少年用想當然的「蘇格蘭語詞匯」替換掉了。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好比你登上老北京維基,發現上面全是 「北兒京兒故兒宮兒游兒覽兒指兒南兒」這種東西。這一方面讓網站的價值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讓北京人很難向自己耿直的南方朋友解釋為什麼北京高考作文不要求寫夠1600字。

一個水平低下的青少年把持整個維基分站,這聽起來簡直像是編出來的故事,但是現實往往比故事還要離譜。

這位青少年從2013年開始參與維基百科的編輯。在他的自我介紹里,他還說自己是一個小馬黨、INTP。由於活躍度很高,不到半年時間里,他就獲得了蘇格蘭語維基管理員的權限。

一個美國小孩,在7年時間里「虛構」了近1/3的蘇格蘭語維基百科 肇事者的主頁存檔,自稱Brony(《我的小馬駒》愛好者)和INTP

這成了蘇格蘭維基淪陷的開端。蘇格蘭語和英語的融合程度很高,但是許多語法習慣和詞匯依然保留了自己的特點,很長時間里,蘇格蘭口音都是影視文學作品中塑造角色形象一個非常常用的手段。

而網際網路時代,英語世界的網友們重新發現了蘇格蘭口音中的喜劇效果,蘇格蘭語經常在各種爛梗中出現。

一個美國小孩,在7年時間里「虛構」了近1/3的蘇格蘭語維基百科

很難說這個少年到底是真的對蘇格蘭方言感興趣,還是只是受爛梗影響,想要開一個巨魔玩笑。但是從一些陳年討論可以看出來,這位青少年對這些語言習慣和特點不但知之甚少,也缺乏應有的尊重。

在一個關於朗瑪峰的詞條里,少年使用了「Munt」來替代「山脈(Mountain)」。然而這個詞在蘇格蘭語里幾乎等同於「尼哥」和「丑逼」的意思。在被質疑之後,少年強詞奪理地解釋他覺得這麼用沒有任何問題,完全無視其他人合理的建議。

一個美國小孩,在7年時間里「虛構」了近1/3的蘇格蘭語維基百科 一些交流節選。好玩的是,這個美國小孩執著於使用他的洋涇浜蘇格蘭語,但是真正的蘇格蘭人都選擇用普通英語交流

在這個討論中,也可以看出其他志願者對少年能力以及整個蘇格蘭維基的質量早就毫無信心。一位討論者把蘇格蘭維基稱為「人造塑料變種語」,說少年「應該看看真正的蘇格蘭人怎麼說話」。然而這些都被當做了耳旁風。由於這位少年貢獻數量很大,又是管理員身份,其他管理員可能不願意和他起衝突,而一般志願者拿他也沒什麼辦法。

最終,還是一位Reddit用戶把整個情況抖摟了出來,並且引起了廣泛關注。在事件爆發以後,這為任性妄為的少年刪除掉了自己的個人主頁,默默退圈。

但是他對維基百科的傷害已經釀成。

蘇格蘭語維基用戶和貢獻者數量不多,管理員總共也就十來個人,修改兩萬多條條目,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無比艱巨的任務。在修改完成之前,這些充滿誤導性的條目又不能放在網上。可能整個蘇格蘭維基項目就會就此關停。事發之後,許多相關人員都呼籲真正懂蘇格蘭語的人多多伸出援手。

維基百科官方對此也做了回應,他們只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術支持,但是各個維基的具體內容、質量以及審核標準只能靠社區來維護。換句話說,蘇格蘭維基還能不能存續,最後還得看蘇格蘭人自己了。

來源: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