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本文原刊載於《科幻世界》2019年4月刊,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

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飛上太空。至此,算上1957年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尼特(Спутник,衛星)1號,在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太空競賽中,蘇聯已經二度搶占先機。

美國人實在坐不住了。

匆匆地用「水星計畫」的載人飛船進行了一次硬充門面的亞軌道飛行後,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演講中公開宣佈:「我相信,這個國家應該在這個十年結束之前,實現人類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

然而,當時的局面根本不站在他這一邊。

早在50年代,美蘇就已啟動了各自的探月計畫。在早期競爭中,拔得頭籌的依然是蘇聯航天人。1959年1月,蘇聯的月球(Луна/ Luna)1號探測器從太空中以第二宇宙速度(地球逃逸速度)飛掠月球,成為人類在遙望萬年後送給月亮的第一份邀請。

到了當年9月,月球2號又以極其「毛味」的硬派方式一頭撞在了月面上,成為了首個登陸月球的人類探測器。10月份,月球3號完成了人類探測器的首次繞月飛行,並首次為科學家們拍攝到了月球背面的珍貴照片(因為潮汐鎖定現象,月球只有一側會對著地球)。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面對這樣消沉的現狀,甘迺迪在1962年再次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面對國內越來越尖銳的質疑之聲,他如此回應道:

「但是有人會問,為什麼是月球?為什麼選它作為我們的目標?就像他們可能會問的,為什麼去攀登最高的山峰?為什麼要在35年前飛越大西洋……

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內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目標,並不是因為這很容易,而是因為這很困難!」

雖然講話本身不可能說動默然無語的宇宙法則開恩,但經過鼓舞與重整後,美國的探月計畫確實開始時來運轉。1964年,在多次失敗後,游俠(ranger)計畫的7、8、9號機體終於成功地完成了對月球的硬著陸探測任務。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蘇聯選擇繼續霸占探月比賽的領跑席。

1966年1月,月球9號穩穩地落在了月球表面最大的平原——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上,完成了人類探測器在異星表面的首次軟著陸,並首次向地球發回了從月面拍攝到月球風景。隨後的月球10號,則在軌道控制能力上更進一步,成功進入了穩定環繞月球運行的軌道,成為了「衛星的衛星」。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而美國的測量者(surveyor)計畫,則開始逐漸拉近與蘇聯的差距,1號機在1966年5月降落於風暴洋,之後的3、5、6、7號,也都在隨後的兩年里陸續完成了任務。美國航天技術的實力,開始穩定發揮。雙方的探月大戰,隨著預期時限的臨近,進入到白熱的狀態。

二、Fly Me to the Moon

探月,是為了登月。

擺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面前的第一個登月難題,就是設計飛船。

經過反復的論證與取捨後,最後敲定的方案里,飛船將要從前往後劃分為負責載人登月的登月艙、負責返回地球的指令艙、以及堆放飛行設備的服務艙。

這樣一來,太空艙的對接與釋放就成了登月過程中不可能繞過的技術門檻。

為此,NASA早早結束了自己的首個載人航天計畫——「水星計畫」,並立即將人力物力都轉入了下一階段的「雙子星計畫」。在探月大戰激戰正酣的1964年到1966年,美國先後發射了多搜雙子星飛船,在地球軌道上反復測試、演練飛船的對接。而駕駛這些飛船的太空人們,就是之後載人登月任務的預備軍。

隨著雙子星計畫的順利進行,以及總統「欽定」的時限逐漸逼近,NASA開啟了日後註定彪炳史冊的阿波羅計畫。

在進行了一些測試運載火箭、指令艙隔熱盾以及飛船燃料穩定性的無人飛船實驗後,NASA信心滿滿地豎起了裝載著阿波羅1號飛船的土星火箭,並開始讓三名太空人進行實機訓練。

然而,在1967年1月27日,一次意外事故導致指令艙突然燃起大火,將正在艙內訓練的三名太空人全部活活燒死。面對如此慘烈的事故,NASA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憑著對人類探索太空的堅定信念,選擇了繼續咬牙堅持。盡管航天工程必然伴隨著致命的風險,但也最無法容忍隨意地揮霍生命。每一次義無反顧地縱身躍入星海,都必須在之前進行成百上千次的模擬與演練。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經過1號飛船的事故,NASA轉而換用了最為腳踏實地的穩健戰術,將隨後的2號和3號任務取消,再將未搭載乘員的4號飛船用於檢驗新一代的巨型運載火箭——土星5號。之後的阿波羅5號,甚至只有一個登月艙,用來在地球軌道上測試登月艙的工作性能。就連6號的任務,也是無人試飛。

直到了1968年10月,阿波羅7號飛船才進行了首次載人飛行。但這艘飛船卻並未搭載登月艙,進入太空後,也沒有飛向月球,僅僅在地球軌道上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系統測試。而其中試用的新式圖像傳輸技術,讓這次飛行成為了首次向電視觀眾直播的載人航天任務。

經過這樣看似「拖拉」的前期准備後,阿波羅8號終於在1968年12月踏上了飛向月球的旅程,完成了首次載人繞月飛行。在任務中,太空人們拍攝了地球從月球地平線上升起的瑰麗照片《地出》,被譽為人類影像記錄歷史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而在1969年3月發射的9號飛船,則又老老實實地縮回到地球軌道上,進行了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的軌道交會對接測試,同時也測試了太空人的可攜式生命維持系統,確保一切環節都萬無一失。

到了5月,最後的預演由阿波羅10號順利完成。飛船再次飛臨月球,甚至放下了登月艙模擬登月。登月艙飛到最低的折返高度時,距離月球表面已經只有區區15公里。

終於,在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在土星5號火箭的轟鳴中順利升空,載著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三人,背負著全人類的希冀,飛向月球。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在進入太空後,裝載著飛船的火箭末段進行了姿態控制點火,將自己推入直奔月球的軌道。而當飛船開始在軌道上穩定滑行後,按照之前已經多次演練的程序,柯林斯開始接管飛船。他操縱著阿波羅11號飛船的指令/服務艙「哥倫比亞」號率先脫離運載火箭,隨後控制它在太空中掉轉姿態,與仍留在運載火箭末段的「鷹」號登月艙進行對接,組成完整的登月飛船,正式踏上奔赴月球的漫漫旅程。而火箭的末段,也一路跟隨著飛船,最終高速掠過月球,進入繞日軌道。

足足三天後,7月19日,阿波羅11號跑完了地月之間38萬公里的漫漫長路。在飛船繞過月球背面後,服務艙的主發動機向前點火,使之減速進入繞月軌道。而飛船內的三名太空人,此時已經看到了先前由游俠8號和測量者5號為自己探明的降落區。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標準時間20日18:11,在經過充分的休整和設備檢查後,「鷹」號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哥倫比亞」分離,任務指令長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上了人類登月的最後一段路程。然而偏偏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意外還是發生了:由於飛行控制計算機的工作異常,登月艙飛行速度過快,錯過了預期登陸點。不過兩名太空人在地面指揮中心的果斷授意下,馬上將駕駛系統切換為半自動模式,終於在20:17,降落到了月球的靜海(Sea of Tranquility)平原。

又經過了6個小時的設備檢查與出艙准備,21日的2:56:15,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說出了那句必將銘刻人類文明豐碑的豪邁宣言:

全球有6億人通過電視直播見證了這一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時刻。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隨後,奧爾德林也鑽出了登月艙。兩名太空人開始代表全人類——甚至代表全部地球生命,在月面上進行各種活動。在共計兩個多小時的月面活動時間里,二人收集了快50斤的月塵和岩石樣本,在一望無際的灰色荒原上漫步拍照,還在月球表面安放了被動式地震儀、雷射測距器、太陽風粒子收集器以及一枚紀念阿波羅1號太空人英靈的徽章。

結束了月面活動後,二人返回登月艙,在完成了返航階段的准備工作後安然進入夢鄉。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此時,除了隊友柯林斯以外,他們的頭頂上還有另一位地球的來客。

雖然競爭載人登月已經無望,但蘇聯的月球15號探測器還是和阿波羅11號幾乎同時趕到了月球。面對這片遙望萬年的淨土,在地球上原本不共戴天兩大強權達成了和解。為了避免意外碰撞,雙方互相交換了彼此太空飛行器的部分軌道信息。

15:47,當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還在月球上休息時,月球15號點燃了反推火箭,准備降落月面,並爭取趕在阿波羅11號之前將月球的樣本帶回地球。然而,在4分鍾後,探測器就與地面永遠失去了聯系,墜毀在了月球上。

又過了兩個小時,「鷹」號登月艙的上半部分載著兩名太空人飛離了月球,並順利與「哥倫比亞」號匯合。三天後,7月24日,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載著三名太空人濺落在太平洋。至此,人類首次登月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作為這個輝煌傳奇令人啼笑皆非的尾聲,三名航天英雄在落地後,居然被官方以「不能排除被外星病菌感染的可能性」等理由隔離了三週,一直到8月13號才放出來迎接鮮花與聚光燈的狂轟濫炸。

真牽扯到外星探索時,再嚴肅的事情也變得科幻了。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三、榮耀

一回生,二回熟。

1969年11月,當眾人還未從慶祝人類登月的盛典中緩過勁來時,阿波羅12號就以一次近乎完美的任務驗證了NASA強悍的技術能力。在這次任務中,12號的登陸艙精確落在了1966年發射的測量者3號附近,登月的太空人甚至還把測量者3號的主攝像機拆下帶回了地球。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1970年4月,就當喜新厭舊的美國大眾已經開始對登月有點審美疲勞時,例行公事發射上天的阿波羅13號,卻在奔向月球的旅途中給地面控制中心發了一條足以讓人心髒停跳的訊息:

「休斯敦,我們有麻煩了。」

原來,因為一個極小的失誤,導致飛船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了爆炸。這樣一來,為飛船上大大小小各種設備供電的氫氧燃料電池就無法正常工作。而太空人們身處的指令艙,此時只剩下用於再入大氣層時獨立工作所預留10小時電源。更絕望的是,飛船的大推力主發動機也在服務艙尾端,此時貿然點燃它的後果,沒人敢猜。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萬幸,這次任務的指令長,是曾經駕駛阿波羅8號繞月飛行詹姆斯·洛威爾(James Lovell)。在這名舉世無雙的「月球老司機」帶領下,阿波羅13號的乘員們轉入了尚有足夠能源與氧氣的登月艙避難,並繼續沿著預設的軌道滑向月球。當他們繞過月球後,藉著月球的引力彈弓效應,飛船駕駛員點燃了登月艙原本用於降落月面的反推火箭,讓飛船加速飛入了返回地球的軌道,最終安全回家。雖然沒能完成預期的登月任務,但這次奇跡般的太空救援行動,依然讓參與其中的太空人和地面指揮者們獲得了英雄般的贊譽。

有了這次「成功的失敗」作為教訓後,接下來的四次阿波羅計畫就順風順水了。

1971年1月,阿波羅14號發射,由已經48歲「高齡」的美國首位太空人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任指令長。令人捧腹的是,這位老頑童竟然在登月艙里塞了一根高爾夫球桿,並在電視直播下,在月面打了兩桿。

為了讓太空人能在月球表面更盡情地撒歡,從同年7月升空的15號開始,飛船上都搭載了月球車。這次任務中,兩位太空人在月亮上住了整整3天。期間,他們飆車、拍照、搞地質研究,還在月面上放置了一個雕刻成抽像人形的鋁塊,以及一片寫有14個名字的名牌。這組名為「倒下的太空人」的藝術品,是為了紀唸到當時為止所有犧牲的太空人。這14個名字中,有阿波羅1號犧牲的三人、因為返回艙無法開傘而摔死的蘇聯太空人科馬洛夫、在飛行訓練中墜機身亡的加加林、以及就在15號登月前一個月因為聯盟11號飛船事故而犧牲的三名蘇聯太空人。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到了1972年,隨著16與17號成功完成登月任務,已經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的阿波羅計畫被提前終止了。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蘇聯載人登月計畫的全面失敗。

不同於擅長「集中力量辦大事」一貫印象,蘇聯的載人登月計畫充滿了派系內鬥——繞月和登月這兩個緊密相連的計畫,竟然分別交由兩個互相看不對眼的系統班子來分別承擔。而隨著一代航天英傑科羅廖夫的病逝,這個混亂龐大的計畫就更難推進了。此外,運送飛船的N-1火箭也拖了項目的後腿。由於火箭推力不足,蘇聯的LK登月艙只能容納一人,遠小於阿波羅飛船的登月艙。而1969年7月3日的N-1火箭爆炸事故,更是造成了150餘人死亡的慘烈代價。終於,在1971年,蘇共中央取消了載人登月計畫。而隨後的蘇聯探月工程,則將重心轉入了返回式探測器和無人月球車。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此後人類再也沒能登上月球。

但人類並沒有忘記月球,各個國家還是繼續向月球發射了各式各樣的探測器。2019年1月3日,的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史上首次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著陸,以最為實際的科學探索行動,為人類登月50週年獻上了最高的敬意。

(補充:如今嫦娥五號都已經完成全套的繞落回了)

也許有一天,人類會再次登上月球,也許有一天,人類會最終消亡。但是我們留在月球上的探測器、登月艙、月球車、塑像以及腳印,卻會成為無言的豐碑,在月球近乎真空的曠野上以萬年為單位佇立,昭示著人類文明不朽的榮光。

不朽的榮光——紀念人類登月

當你下次舉頭望明月時,請不要忘記,它不僅僅詩詞歌賦中的「月亮」,也是「月球」——我們人類曾經踏足過的最高邊疆。那一抹皎潔的太陽反光中,銘刻著全人類永存星海的榮耀。

來源: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