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Tags 天氣

Tag: 天氣

上海徐家匯成全國最熱的地方登熱搜 最高氣溫37.7℃

7月12日消息,上海中心氣象台於上午10時50分更新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全市大部分地區溫度超過37℃。 下午一時,徐家匯氣象觀測站氣溫達37.7℃,刷新今年最高氣溫紀錄,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同時在下午一時的全國各地氣溫的實況排行榜中,上海徐家匯也以37.7℃穩居首位,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 上海氣象部門預計,本周副熱帶高壓明顯北抬,上海處在雨帶的南緣,多午後雷陣雨天氣,最高氣溫依然可高達35-36℃。 中後期,受低渦切變影響,還有一次比較明顯的降水過程,並可能伴有雷電活動,最高氣溫有所下降,在32℃上下。 專家提醒,高溫天氣要做好防禦,具體防禦指南如下: 1、外出時做好防暑防曬。 2、盡量縮短高溫時段的戶外露天作業時間。 3、用人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來源:遊民星空

科威特 73 度高溫把汽車烤化 街頭空無一人:高溫天氣還未達到峰值

科威特的極端高溫天氣,最近備受全球網友關注,因為真的是太熱了。日前,科威特城的陽光下最高溫度一度達到 73 ℃,再次刷新全球高溫紀錄,甚至連街頭的汽車外殼都被烤化,首都的街頭空無一人。 由於科威特位於波斯灣西北部,該區域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雨量只有 108 毫米。 按照氣象專家的預測分析,科威特的高溫天氣還未達到峰值,預計在 7 月底將達到新高。 為什麼科威特氣溫這麼高?科威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夏天的時候科威特的平均氣溫在 40 ℃以上,最高溫的時候能夠達到 50 ℃。 之所以科威特氣溫這麼高,和其是一個沙漠國家有很大的關系,夏天的時候乾燥無雨,不僅氣溫高,而且高溫能夠持續半年以上。最熱的時候路面溫度能夠達到 80 ℃。 有網友打趣的表示,這個溫度能把我點著了… 來源:cnBeta

《艾爾登法環》官網更新遊戲細節 利用環境、天氣獲得戰鬥優勢

近日萬代南夢宮更新了《艾爾登法環》的官方網站,披露了一些新的遊戲細節。根據發行商的說法,玩家可以利用環境和天氣在戰鬥中獲得優勢。 以下是官方網站披露的一些更多細節: 「騎上你的戰馬與雇傭騎兵作戰,把他們從馬背上砍下來。掌握那些在戰爭廢墟中徘徊的大師的奧秘法術。召喚靈體來平衡戰局的走勢。在你探索的過程中,召喚同伴與你並肩作戰、分擔壓力。或者,深入研究復雜、血腥的破敗歷史,發現半神和他們的眷屬失落的秘密。」 在《艾爾登法環》中,玩家將騎著靈馬穿過廣闊的田野,在起伏的山丘上馳騁,躍上岩石峭壁的頂端,展現出一個充滿生機與危險的世界。 遊戲中會有神秘生物在草原上游盪,在沼澤地也潛伏著不可言喻的恐怖,還有各種各樣的士兵和徘徊者。此外,膽小的生物會啃食甜美的植物,或在灌木叢中竄來竄去。 玩家可以嘗試幾十種技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風格的技能。玩家可以練習潛行,以避免危險或打個敵人措手不及。此外,他們還可以利用環境、天氣和時間來獲得優勢。 遊戲還將擁有閃避和招架的機制。玩家必須學會戰鬥技藝,預先讀懂敵人的意圖。因此,一個恰到好處的閃避或招架可能決定的就是玩家的生死。 《艾爾登法環》將於2022年1月21日發售,登陸PS4、PS5、Xbox One、XSX|S和PC平台,敬請期待。 來源:遊民星空

北極「最後的冰區」發生創紀錄融化 研究稱:反常天氣引起

北冰洋格陵蘭北部的旺德爾海通常覆蓋著堅密厚實的經年冰雪,人們預期在氣候變化之下,它會比北冰洋任何區域都能堅持更久。這個地區常被稱為北冰洋「最後的冰區」,也是依賴冰面生存物種的最後避難所。 最新的一項研究則顯示,「最後的冰區」對氣候變暖的適應力比以前認為的要低。華盛頓大學海冰科學家Axel Schweiger及其同時在《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發表的一篇論文稱,2020年夏季,反常的夏季風和冰層變薄造成了北極「最後的冰區」海冰大量消失,這一地區是北極熊、海象和海豹的重要避難所。 「最後的冰區」格陵蘭北部的旺德爾海 研究結果表明,面對氣候變化,最後的冰區或許比此前認為的更為脆弱。在2020年夏天,與氣候預測相反,該地區出現了廣闊的開放水面。2020年8月,海冰密集度(SIC,海區內海冰面積所占百分比數)曾低到了創紀錄的50%。 是什麼導致了意料之外的海冰消失?Schweiger等人使用衛星圖像和數學模型,其中納入了2020年旺德爾海的環境條件。他們估計,2020年夏季大量海冰消失絕大部分由反常天氣引起,強力的夏季風把海冰從最後的冰區吹走了。Schweiger說,「在2020年的冬春季,有一些較老、較厚的冰漂流到那里,但又有足夠多薄而較新的冰融化,露出了開闊的海洋。」 2020年8月16日拍攝的格陵蘭北部旺德爾海上的海冰,這片區域本來常年被海冰覆蓋,2020年8月14日的衛星圖片顯示這里的海邊覆蓋比率下降到了歷史新低50% 研究人員還根據1979年以來的數據對這一地區進行了數值模擬,結果表明,長期以來氣候變化導致海冰變薄,促使2020年的冰層融化加劇,使最後的冰區在反常氣候條件下更為脆弱。 Schweiger等人建議,進一步研究應出於保護目的嘗試量化最後的冰區對氣候變化的恢復力,因為這一區域可能最終會成為依賴冰面生存的哺乳動物最後的夏季棲息地。 「我們現在考慮的是,這個地區可能是依賴冰的物種的最後避難所。所以,如果像我們的研究顯示的那樣,它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這是很重要的。」Schweiger解釋說。 2016年3月格陵蘭北部一塊厚厚的海冰上停著一隻北極熊。夏季冰蓋消失,這些較厚較古老的海冰便無法再完全保護較大的區域。 該研究對「最後的冰區」的生存能力提出了疑問,但研究人員同時稱,這里的觀察結果可能不適用於整個地區。仍然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可能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地區的融化將如何影響北極稀有的野生動物。 「我們對最後的冰區的海洋哺乳動物所知甚少。」論文作者之一、Kristin Laidre說,「我們幾乎沒有任何歷史或現有的數據,事實上,關於這些種群的未來,問題比答案多得多。」 來源:cnBeta

《艾爾登法環》新細節公布 利用環境天氣獲得優勢

近日萬代南夢宮更新了《艾爾登法環》官方網站,透露了一些遊戲新細節。據發行商的說法,玩家在遊戲里可以利用環境和天氣,在戰鬥中獲得優勢。 在《艾爾登法環》中,玩家能憑借高機動力的「靈馬」座騎,穿越廣闊的田野,在起伏的山丘上馳騁,並躍上峭壁頂端。體驗到生動立體的探索樂趣。 遊戲中會有神秘生物在草原上游盪,難以形容的恐怖潛伏在沼澤里,還有各種各樣的士兵和徘徊者。此外,一些膽小的生物會啃食甜美植物,或在灌木叢中竄來竄去。 玩家可以嘗試幾十種技能,並找到最適合自己風格的技能。玩家可以練習潛行,以躲避危險或出敵不意。玩家還可以利用環境、天氣和時間來獲得優勢。 遊戲里有閃避和招架機制,玩家必須學習戰鬥藝術,搶先了解敵人的意圖。因此,恰到好處的閃避或招架將能決定玩家是生是死。 以下是官網披露的更多細節: 騎上你的戰馬,與騎馬傭兵作戰。將他們從馬背上砍下來,掌握那些仍在戰爭廢墟中徘徊的大師們的奧秘法術,召喚靈體彌補你的劣勢。在探索過程中,召喚同伴與你並肩作戰,幫你分擔壓力。深入研究復雜、血腥的破碎歷史,發現半神及其眷屬失落的秘密。 《艾爾登法環》將於2022年1月21日發售,登陸PS4、PS5、Xbox One、XSX/S和PC平台,支持中文。 來源:3DMGAME

人工智慧發現日冕洞以實現空間天氣預測的自動化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大學、Skoltech公司的科學家和他們來自美國和德國的同事開發了一個新的神經網絡,能夠可靠地從天基觀測中檢測日冕孔。這一應用為更可靠的空間天氣預測鋪平了道路,並為太陽活動周期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信息。這篇論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的生命依賴於太陽的光一樣,我們的電子 "生命"也依賴於我們最接近的恆星的活動以及它與地球磁場的相互作用。對於人眼來說,太陽看起來幾乎是恆定的,但太陽非常活躍,經常出現爆發,並在地球上引起地磁暴。由於這個原因,太陽外層的大氣層,即日冕,一直被基於衛星的望遠鏡所監測。 在這些觀察中,其中一個突出的特徵是被稱為日冕洞的延伸黑暗區域。它們看起來很暗,因為等離子體粒子可以沿著磁場從太陽表面逃到行星際空間,在日冕中留下一個 "洞"。逃逸的粒子形成了高速的太陽風流,最終可以擊中地球,引起地磁暴。這些洞在太陽上的出現和位置隨太陽活動的變化而變化,也給我們提供了關於太陽長期演變的重要信息。 格拉茨大學的研究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Robert Jarolim說:"檢測日冕洞對傳統算法來說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對人類觀察者來說也是一項挑戰,因為太陽大氣中還有其他黑暗區域,如絲狀物,很容易與日冕洞混淆。" 在他們的論文中,作者描述了一個被稱為CHRONNOS(多光譜數據上的日冕洞識別神經網絡)的卷積神經網絡,他們開發了這個網絡來檢測日冕洞。Jarolim說:"人工智慧使我們能夠根據日冕洞的強度、形狀和磁場特性來識別它們,這與人類觀察者考慮的標準相同。" 在不同的波長下觀察,太陽大氣顯得非常不同。格拉茨大學教授、該出版物的共同作者Astrid Veronig補充說:"我們使用在不同極紫外(EUV)波長下記錄的圖像以及磁場圖作為我們神經網絡的輸入,這使得網絡能夠在多通道表示中找到關系。" 近11年來檢測到的冠狀洞的動畫版本。已確定的日冕洞由紅色等高線表示。太陽在太陽周期中發生變化,並在2014年達到其最大活動。資料來源:來自Jarolim等人,2021年。 作者用2010-2017年時間范圍內的大約1700張圖像訓練了他們的模型,並表明該方法對所有太陽活動水平都是一致的。通過將結果與261個人工識別的日冕洞進行比較,對神經網絡進行了評估,在98%的情況下與人類標簽相匹配。此外,作者還研究了基於磁場圖的日冕洞檢測,這看起來與EUV觀測結果有很大的不同。對於人類來說,僅從這些圖像中無法識別日冕孔,但人工智慧學會了以不同方式感知圖像,並能夠識別日冕孔。 來源:cnBeta

《FZ:地平線5》含有超2000種天氣預設 前作僅300種

《極限競速:地平線5》將提供豐富且擬真的天氣系統。在最新一期的直播活動中,遊戲的首席光效師Lukas Koelz透露,本作擁有超過2000種的天氣預設,而這個數字在前作中為300種。 Lukas Koelz 表示在開發新作天氣系統的過程種,開發團隊使用3台超高解析度的照相機,以30秒一次的頻率捕捉實時天氣,並將他們與12K解析度的天空背景相結合。整個攝制時常達到400小時,數據量超過75TB。 藝術總監Don Arceta表示新作中的天氣系統會更加貼近真實情況,不同的生態環境會有不同的天氣,比如之前展示的風暴和沙塵天氣也是可以接近的。 《極限競速:地平線5》世界設定在墨西哥,玩家可以挑戰墨西哥獨一無二、令人驚艷不已的氣候賽事,從高聳的沙塵暴到劇烈的熱帶風暴賽事,不斷變化的季節每周都將改變這個世界。駕駛百輛世界級好車,享受無拘無束又有趣的駕駛體驗。 《極限競速:地平線5》將於11月9日登陸Xbox One、XSX/S及PC平台。 來源:遊俠網

高溫與烈日下 運雞蛋的貨車上出現小雞

近日,河南多地迎來高溫,一段烈日中運雞蛋的貨車上出現小雞的視頻逗樂眾多網友。據視頻顯示,洛陽一名司機拉了一整車雞蛋,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竟然在半路上直接孵出小雞,小雞穿梭在雞蛋之中,車主卻渾然不知。 據了解,小雞的人工孵化溫度在37.8℃左右。根據種蛋的大小、品種和環境溫度以及機器性能不同,理想的孵化溫度會有一定的變化,但高不會超過38.5℃,低不能低於36.5℃。 對此,有網友提出質疑:「這樣裝一般是市內配送,能多久就出小雞?」「在我們農村,雞蛋孵化成小雞大概需要20天左右。你們城里的雞蛋就是不一樣,效率真高。」「養雞場里的下蛋雞公雞都沒看見過會懷孕嗎?」 也有網友表示:「本身就是孵化蛋吧?或者就是像福建漳州人吃的雞仔蛋。」「老闆賺大發了。」 來源:cnBeta

《極限競速 地平線5》動態天氣演示 墨西哥的暴雨沙塵

在最新一期的「Forza Monthly」節目中,官方分享了《極限競速:地平線5》最新演示,展示了遊戲的動態天氣系統,駕駛邁凱倫720S Spider穿越墨西哥,一起來看看。 遊戲演示: 演示中展示了暴風雨、晴天和沙塵暴等天氣,官方表示墨西哥是一個幅員遼闊且海拔變化很大的國家,因此在季節變換時,你會發現天氣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影響不同的地區。 《極限競速:地平線5》將於2021年11月9日發售,登陸PC和Xbox平台,敬請期待。 視頻畫面: 來源:遊民星空

《極限競速地平線5》預告墨西哥天氣展示 畫質逆天

XBOX旗下競速遊戲新作《極限競速:地平線5》在今日凌晨進行的直播活動中帶來了全新的宣傳片,對墨西哥的極端天氣和環境進行了展示。 【游俠網】《極限競速:地平線5》全新預告 《極限競速:地平線5》世界設定在墨西哥,玩家可以挑戰墨西哥獨一無二、令人驚艷不已的氣候賽事,從高聳的沙塵暴到劇烈的熱帶風暴賽事,不斷變化的季節每周都將改變這個世界。駕駛百輛世界級好車,享受無拘無束又有趣的駕駛體驗。 探索景色反差懸殊、美麗無比的世界。發掘充滿生氣的沙漠、茂密的叢林、充滿歷史的城市、隱藏的廢墟、原始的海灘、廣大的峽谷和終年積雪的高聳火山。讓自己沉浸在充滿百種挑戰的深度劇情,並以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作為獎勵。認識全新的角色,並為這些角色的地平線故事任務選擇結局。 《極限競速:地平線5》將於11月10日正式發售,敬請期待。 來源:遊俠網

《極限競速:地平線5》新引擎內片段 驚人動態天氣

在最近的每月Forza直播活動上,Playground Games公開了《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新引擎內片段,展示了本作驚人的動態天氣和光照效果。 視頻: 《極限競速:地平線 5》是《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最新作,承襲系列一貫的開放世界娛樂競速玩法,以風光明媚文化多元的墨西哥為舞台,是系列世上最遼闊多變的舞台。收錄包含AMG Project One超級跑車等來自上百家授權車廠的數百台車輛。透過Xbox Series主機的效能來提供前所未有的細節與光線追蹤效果。 《極限競速:地平線 5》將於11月9日發售,登陸Xbox Series X|S、Xbox One和PC。 你的Horizon冒險 帶領壯觀的遠征隊前往位於墨西哥、色彩鮮明且不斷進化的開放式世界場景,駕駛世上數百輛頂級車輛,享受無限制又有趣的開車動作遊戲。 變化多端的開放式世界 探索顯著對比和優美的世界,真實的沙漠、濃密的叢林、具歷史意義的城市、隱秘的遺跡、原始的海灘、廣闊的峽谷,以及覆蓋著積雪的高聳火山。 充滿危險的開放式世界 讓自己沉浸在各種競賽活動,其中包含數百種挑戰,獲勝就能參加你喜愛的活動。認識新角色並選擇他們的Horizon Story任務結果。 不斷進化的開放式世界 隨著墨西哥的獨特、多變的季節每週改變世界,接受令人驚嘆的氣候事件挑戰,例如強烈的沙塵暴和熱帶風暴。然後迎接新的事件、挑戰、收藏品和獎勵,還有新區域等你去探索。 社交的開放式世界 與其他玩家一起組隊進入Horizon Arcade,接受一系列有趣、嗆爆的挑戰,讓你和你的朋友堅持不懈並享有樂趣,不需選取功能表、載入畫面或大廳。 你的開放式世界 運用全新的Event Lab遊戲工具組,打造專屬的有趣表達方式,工具組包括自訂比賽、挑戰、特技和全新遊戲模式。運用比以往更多的方式自訂你的車輛。使用Gift Drops功能分享你的自訂創作。 來源:3DMGAME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天氣末日試煉跳過去方法介紹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的天氣末日是一個試煉,這一試煉中玩家的體力會告竭,這就導致要想跳過第二個坎很難,因為無法二段跳。其實玩家需要在跳前嗑一個體力藥劑,趁著還在的時候直接跳過去。 天氣末日試煉跳過去方法介紹 問題描述: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天氣末日這個試煉怎麼過去啊? 沒力氣二段跳,一靠近就凍的沒力氣,附近有沒有火源,吃了藥也瞬間歸零,沖過去也也來不及,附近也沒有高點! 問題解答: 第二個位置跳不過去吃一個體力藥就行了,我剛剛過去,用了5分鍾。 我吃藥過了,不能停。 來源:3DMGAME

E3:《極限競速:地平線5》天氣系統細節解釋

《極限競速:地平線5》將是《地平線》系列歷史上最大的一作,開發商Playground Games熱衷於做出改變。其中一個方式是天氣的呈現方式。雖然保留了《地平線4》的設計理念,但也有一些改進。 在接受IGN采訪時,創意總監Mike Brown說:「墨西哥比英國有更有趣的季節性。我認為,對於那些生活在溫帶氣候的人來說,英國的春、夏、秋、冬都很明顯。墨西哥是一個有著巨大海拔變化的國家,而且顯然是一個相當大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季節性,我們試圖盡可能准確地重現這一點。」 所以,雖然《地平線4》中愛丁堡的降雨可能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但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會有所不同。 「還是四個季節——你仍然會看到季節變化——但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不同的生物群落。在旱季會有沙塵暴,在風暴季,也就是秋天會有熱帶風暴。因此,根據你所處的季節,也會發生這些大的、大規模的天氣活動。 它們都是動態的; 他們對駕駛體驗有很大影響。」 官方還表示,多虧了Xbox Series X/S的強大硬體和設計,他們可以在上述場景中有很多發揮空間,比如加入體積光,VFX系統,碎屑和其他飛舞的東西。 「我認為十年前的沙塵暴只是螢幕上的一個橙色濾鏡,但現在這是一種真實的3D效果,光線可以穿透它; 當3D塵埃在場景中移動時,你可以看到小塊的風景出現和出來。同樣,對於熱帶風暴,有太多的大氣和霧的場景。它創造了一種發自內心的體驗。」 來源:3DMGAME

因氣候變化和花粉傳播 過敏季節開始得更早、持續時間更久

據媒體報導,慕尼黑的科學家們研究了來自遠方的花粉(有時是數百公里外的花粉)如何影響德國過敏季節的長度。過敏症患者對花粉的問題並不陌生。但是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花粉季節比以前持續的時間更長,開始的時間更早,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面臨更多天的眼睛發癢和流鼻涕等症狀。溫暖的溫度導致花朵提前綻放,而更高的二氧化碳水平導致產生更多的花粉。 氣候變化對花粉季節的影響已被深入研究,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在過去30年里,至少在美國和加拿大,花粉季節已經增加了20天。但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常常被忽視--「花粉是要飛的,」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生態氣候學教授Annette Menzel博士說,「必須考慮到傳播現象」。 Menzel與她的同事一起,她研究了德國巴伐利亞州的花粉傳播情況,以便更好地了解花粉季節如何隨時間變化。該研究的共同作者Ye Yuan博士說:「花粉的傳播對過敏性花粉季節的長度、時間和嚴重程度有重要影響。」 Menzel和她的團隊專注於巴伐利亞--德國東南部的一個州--並使用散布在該地區的六個花粉監測站來分析數據。他們的結果最近發表在《過敏學前沿》上。他們發現某些種類的花粉,例如來自榛子灌木和榿木的花粉,在30年的時間里(1987年至2017年),每年將其季節的開始時間提前2天。其他傾向於在一年中晚些時候開花的物種,如樺樹和白蠟樹,在同一時期,平均每年將其季節提前0.5天。 花粉可以傳播數百公里,隨著天氣模式的變化和物種分布的改變,人們有可能接觸到「新」花粉物種--即我們的身體每年都不習慣遇到的花粉。 雖然有時很難區分本地花粉和傳播花粉,但研究人員重點關注季節前的傳播情況。因此,例如,如果監測站出現了白樺樹的花粉,但當地的白樺樹至少再過10天才會開花,那麼這種花粉就被認為是來自很遠的地方。 Menzel說:「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季節前的花粉傳播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在三分之二的情況下都能觀察到。至於為什麼了解有多少花粉來自遠方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於輕量級的過敏性(花粉),長距離傳播可能嚴重影響當地的人類健康"。」 通過研究除了簡單的花粉濃度之外的另一個元素,科學家們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花粉季節究竟是如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例如,Menzel說,通過 「考慮到花粉傳播,就像我們目前的研究中所做的那樣」,花粉季節可能比根據開花觀察估計的還要長。 雖然慕尼黑的研究沒有跟蹤花粉的傳播距離,而且只區分了本地和遠程傳播(指來自巴伐利亞州以外的花粉),但它為我們理解年度花粉模式提供了一個關鍵。Yuan說,未來的研究應該考慮到 「氣候變化的情況(和)土地使用/土地覆蓋的變化」。他還補充說,公民科學家可能能夠為花粉研究做出貢獻,他們可以幫助收集當地的觀察結果,並為數據收集做出貢獻。 看起來花粉季節不會很快縮短,但對這個問題的更多研究可以提供對全球模式和變化的更好理解,以便科學家可以在未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來源:cnBeta

《戰地2042》官方回應「災難天氣」系統與政治無關

《戰地》系列新作《戰地2042》中的一個新特色是「世界活動」,將會採用災難天氣。《戰地2042》正在為近未來設定呈現一個可相信的場景,不過DICE澄清表示,《戰地2042》遊戲和政治沒有關系,並不是「社會評價」。 考慮到該作的預告片中的自然災難的重要性,讓人好奇這個概念到底是出自哪里。目前氣候變化就是一個熱點話題,很多人指出自然災難在未來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有玩家猜測《戰地2042》的災難天氣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不過DICE表示並不是大家猜測的那樣。 DICE設計總監Daniel Berlin最近接受了IGN的采訪,Daniel Berlin在采訪中表示,《戰地2042》設計災難天氣的原因與氣候變化無關,相反,沙塵暴、雷電和颶風是團隊相信本作需要更「壯觀」景象的所以才加入的。加入自然災難給了DICE在《戰地2042》中走遍全世界的理由,環境變化純粹是出於玩法原因。因此這意味著《戰地2042》加入災難性天氣和現實世界的政治無關,即便它做的非常棒。 Berlin重申表示,《戰地2042》是一款純粹的多人遊戲,DICE並沒有打算在這款遊戲中進一步推動政治話題。Daniel Berlin的話不由得讓人聯想到育碧的新作《孤島驚魂6》和政治沒關系,但後來還是承認「帶有政治性」。 來源:遊俠網

《戰地2042》災難天氣和政治無關 為了讓遊戲看起來更「壯觀」

《戰地2042》其中一個新特色是世界活動。採用災難天氣形勢,《戰地2042》正在為近未來設定呈現一個可相信的場景。但DICE澄清,《戰地2042》遊戲和政治沒有關系,不是「社會評價」。 考慮到《戰地2042》預告片中自然災難的重要性,很難不讓人猜測這背後的概念出自哪里。畢竟,當前的氣候變化討論是一個熱點話題,很多人指出自然災難在未來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戰地2042》的天氣變化是這一天候變化的結果也說得過去。不過DICE卻給出了另外一個說法。 在接受IGN采訪時,DICE設計總監Daniel Berlin直言政治不是《戰地2042》設計災難天氣的原因,相反,沙塵暴、雷電和颶風是團隊相信本作需要更「壯觀」的直接結果。加入自然災難給了DICE在《戰地2042》中走遍全世界的理由。環境變化純粹是出於玩法原因。因此這意味著《戰地2042》加入災難性天氣和現實世界的政治無關,即便它做的非常棒。 此外,Berlin還重申《戰地2042》是一個純粹的多人遊戲,DICE並沒有打算在這款遊戲中進一步推動政治議程。這讓人聯想到育碧。雖然育碧一開始表示《孤島驚魂6》和政治沒關系,但後來還是承認「帶有政治性」。 來源:3DMGAME

摩爾莊園鯊魚怎麼釣 釣鯊魚時間位置天氣一覽

《摩爾莊園》中,鯊魚是很難釣上的,那《摩爾莊園》鯊魚怎麼釣?《摩爾莊園》釣鯊魚有什麼技巧?看下《摩爾莊園》鯊魚釣魚方法一覽吧。 《摩爾莊園手遊》鯊魚怎麼釣 一、鯊魚怎麼釣 摩爾莊園手遊中想要釣到鯊魚需要前往雪山進行垂釣,其他稀有魚在漿果叢林和神秘湖,除此之外還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不然獲取的機率為0,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必須是夜晚(手遊中的白天是8點之後,夜晚是下午8點之後。) 2、必須要下雨(電視天氣預報會告訴玩家未來的天氣情況) 3、最好使用高級魚竿(魚竿升級後中級魚餌就可以釣到所有的魚了,所以大家不必強行氪高級魚餌) 二、總結 鯊魚的獲取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如果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建議用漁網進行捕捉比較合適,這樣就可以一次性收獲大量的魚了,運氣好的話一次就可以出鯊魚。 來源:遊民星空

巴爾的摩附近出現大量周期蟬 以至於它們在天氣雷達上「顯示」出來

據媒體BGR報導,過去一兩個月里美國東海岸地區和中西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量周期蟬:在地下蟄伏17年的億萬只Brood X周期蟬開始破土而出。現在,在一個既搞笑又有點令人不安的觀察中,當地NBC電視台的一名氣象學家提供了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附近的天氣雷達的一瞥,它確實令人震驚。 華盛頓特區NBC和WTOP的氣象學家Lauryn Ricketts周一在Twitter上發布了這張天氣雷達圖像。在任何其他年份,人們在圖像上看到的情況都可能表明該地區是一個多雲的日子,有一些雨。突出的綠色圓球在中心位置變得更暗,表明雨量更大,而「風暴」本身覆蓋了一些縣。只是這個地區根本就沒有下雨...... 正如Ricketts在她的推文中所解釋的那樣,雷達探測到的「風暴」根本不存在。「這不是雨,」Ricketts說,也否定了這是「地面雜波」,或雷達位置周圍碎片的可能性。「Hydrometer分類算法認為這是生物性質的......所以很可能是蟬被雷達波束接收到了。」 蟬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有些每年都會出現,而其他的則被稱為周期蟬,定期出現,時間跨度為幾年。而Brood X是一種十七年蟬。 來源:cnBeta

研究:超級計算機提高了空間天氣預報能力

據媒體報導,太陽表面充滿了能量並經常向地球噴射大量的高磁化等離子體。有時,這些噴射物的強度足以穿透磁層--保護地球的天然磁屏蔽--破壞衛星或電網。這種空間天氣事件可能是災難性的。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對太陽活動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現在,計算機是了解太陽行為及其在空間天氣事件中的作用的核心。 美國兩黨合作的《PROSWIFT(促進空間天氣研究和觀測以改善未來預測)法案》於2020年10月通過成為法律,該法案使得開發更好的空間天氣預測工具的必要性正式確立。 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大學空間科學的傑出教授Nikolai Pogorelov表示:「空間天氣需要實時產品,這樣我們才能在事件發生前預測影響,而不僅僅是在事件發生後。這個主題--跟國家太空計劃、環境和其他問題有關--最近升級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據悉,他已經使用計算機研究空間天氣數十年了。 對許多人來說,空間天氣似乎是一個遙遠的問題,但就像一種流行病--我們知道這是可能的和災難性的--我們可能直到為時已晚才意識到它的危險。 Pogorelov指出:「我們沒有想到,電子通信、GPS和日常用品都可能受到極端太空天氣的影響。」 此外,美國正在計劃其他行星和月球的任務。所有這些都需要非常精確的空間天氣預測--用於宇宙飛船的設計並向太空人發出極端事件的警報。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NASA的資助下,Pogorelov領導了一個致力於提高空間天氣預報的先進水平的團隊。 NSF大氣和地球空間科學部空間天氣項目主任Mangala Sharma表示:「這項研究結合了復雜的科學、先進的計算技術和令人興奮的觀測,其將促進我們對太陽如何驅動空間天氣及其對地球的影響的理解。這項工作將幫助科學家預測太空天氣事件並建立我們國家抵禦這些潛在自然災害的能力。」 這項多機構合作的工作包括NASA戈達德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及兩家私營公司--預測科學公司和空間系統研究公司。 Pogorelov使用Frontera超級計算機在德克薩斯高級計算中心(TACC)--全球第九快--及在位於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NASA先進超級計算機(NAS)設施和聖地亞哥超級計算中心來提高核心空間天氣預報的模型和方法。 湍流在太陽風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動力學中起著關鍵作用。這一復雜的現象有許多方面,包括激波-湍流相互作用和離子加速的作用。 「太陽等離子體並不處於熱平衡狀態。這創造了有趣的特徵,」Pogorelov說道。。 Pogorelov、Michael Gedalin(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和Vadim Roytershteyn)(空間科學研究所)於2021年4月的《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發表的文章描述了在宇宙帶電粒子加速中逆流拾起離子的作用。回流的離子--無論是來自星際還是本地--都被磁化的太陽風等離子體吸收並從太陽向外輻射移動。 Pogorelov指出:「一些非熱粒子可以進一步加速,從而產生太陽能量粒子,這些粒子對地球上的空間天氣條件和太空中的人特別重要。」 Pogorelov在Frontera上進行了模擬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現象,並將其跟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索了日球層的外層,現在正在提供來自本地星際介質的獨特數據。 空間天氣預報的主要焦點之一是正確預測日冕物質拋射的到來--日冕釋放的等離子體和伴隨的磁場--並確定其所攜帶的磁場方向。Pogorelov團隊對回流流離子的研究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該研究利用基於磁通繩的磁流體力學模型預測了2012年7月12日日冕物質拋射的到達地球時間和磁場結構。 Pogorelov繼續說道:「15年前,我們對星際介質或太陽風的性質了解不多。我們現在有如此多的觀測數據,這使我們能夠驗證我們的代碼並使得它們更加可靠。」 Pogorelov是帕克太陽探測器上一個被稱為SWEAP的組件的合作研究者。該探測器每繞一圈就會靠近太陽一點,它負責提供有關太陽風特徵的新信息。 「很快,它將穿透太陽風變成超快磁聲速的臨界層,我們將獲得關於太陽風加速和傳輸的物理信息,這是我們以前從未有過的,」Pogorelov說道。 隨著探測器和其他新的觀測工具的使用,Pogorelov預計會有大量的新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為跟空間天氣預報相關的新模型提供信息並推動其發展。出於這個原因,在其基礎研究之外,Pogorelov正在開發一個軟體框架。據悉,該軟體框架是靈活的,它可以被世界各地的不同研究小組使用並可以整合新的觀測數據。「毫無疑問,在未來的幾年里,來自光球層和日冕的數據質量將顯著提高,因為有新的數據和更復雜的數據處理方法。我們正在嘗試構建這樣一種軟體,如果用戶在新的科學任務中提出更好的邊界條件,他們將更容易整合這些信息,」Pogorelov說道。 來源:cnBeta

《無人深空》免費畫質提升修正檔 增強視覺、天氣效果

《無人深空》公布免費畫質提升修正檔「棱鏡」的宣傳片,在這個免費的畫質提升修正檔作用下,遊戲的畫質、視覺效果、天氣效果以及各類生物的細節和多樣性都大大增強,新的音頻和視覺效果也將改變你的星際旅行體驗,整個宇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生動和美麗,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新修正檔宣傳片: 本作在Steam商店半價促銷中,原價139元,現優惠價69元即可入手,感興趣的玩家不要錯過。 Steam商店地址>> 視頻畫面: 來源:遊民星空

民眾不斷湧入!高溫下篩檢站女護理師昏倒 40分後繼續「爬起來幫忙」

本土疫情升溫,第一線醫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宜蘭縣南澳鄉碧候村連續2天出現本土個案,衛生局26日派4組醫護人員替全村快篩和PCR採檢,全天共採檢480人。當時天氣炎熱,一名女護理師穿著隔離衣、戴著口罩,最後竟然暈倒在地。她休息短短40分鐘後,又起來繼續替民眾服務,大家看到後都很不捨。 ▼宜蘭縣議員松王淑珍在臉書上分享說,宜蘭縣衛生局調派4組醫護人員在碧侯國小設置篩檢站,進行全村快篩和PCR篩檢,並請陽大醫院隨時待命,準備接收確診個案。篩檢站中的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戴著口罩,而等待採檢的民眾坐在塑膠椅上等待。 ▼其中一名女護理師疑似因天氣太熱,又全副武裝,工作時竟昏倒在地。她躺在地上休息了40分鐘左右,又起來繼續替民眾服務。當天該篩檢站前來採檢的民眾約有480人。 王淑珍感謝醫護的辛勞付出,也很感謝當天幫忙消毒的環保局、出動警力維護秩序的蘇澳分局碧候派出所,還有隨時待命整備的消防局。她提醒說,防疫非常時間不要懈怠,民眾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護好自己~ 來源:Facebook 來源:新聞館wwwallother

其他星球上的雨滴是什麼樣的?

5月24日消息,地球並不是唯一會出現降雨的星球。物理學家認為,在宇宙的其他地方,肯定也存在類似地球降雨的現象。從天空墜落的物質種類幾乎和行星本身一樣千差萬別。哈佛大學凱特琳·洛夫特斯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整個太陽系中構成雨的所有液體物質都有一個相似之處——所有雨滴,不管由什麼物質組成,其大小都大致相同。 不同星球的重力條件和雨滴大小,從上到下分別是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土衛六 降雨是地球天氣的主要特徵之一,不同地區的降雨量差異很大。降雨過程不僅帶來了不同的天象,也塑造了地面的景觀,雨水侵蝕山谷,填滿了河流和湖泊。科學家已經知道,其他星球上也有類似的過程,比如土衛六也具有河流、湖泊、峽谷和降雨,只不過其中的液體是液態甲烷,而不是水。 火星似乎也有降雨的痕跡,盡管要追溯到幾十億年前。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並沒有像岩石行星那樣的表面,但在其大氣層的巨大風暴中,雨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可以在大氣中傳遞熱量。 這就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這些星球上,雨滴是什麼樣的?它們和地球上的雨滴有多相似?凱特琳·洛夫特斯和羅賓·華茲華斯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他們指出,在任何給定的大氣中,無論雨滴如何形成,決定其大小的只有三個因素。正因為如此,其他星球上的雨滴很可能與地球上的雨滴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雲層的動態機制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些背景知識。當水蒸氣凝結在更小的顆粒(如氣溶膠)周圍時,雨滴就會在雲層內形成並生長。這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過程。凝結過程會重新分配雲層的熱量和濕度,反過來影響未來水滴的形成。這一現象在廣闊的雲層空間尺度上是如何發生的,科學家還知之甚少。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液滴是非常相似的。大多數雨滴的大小約為1毫米,幾乎不會大於4毫米,因為任何更大的雨滴都會破裂。雨滴的大小是一致的,因為無論如何形成,它們穿過大氣層時所遵循的物理規律都是一樣的。 洛夫特斯和華茲華斯表示,只有三種屬性——形狀、最終速度和下落時的蒸發速度——決定了雨滴的大小。他們說:「從這些屬性中,我們證明了在各種各樣的行星條件下,只有體積相對較小的雨滴才能從雲層到達地表。」 木星的降雨循環圖示,其中可能還涉及到氨冰雹 相對而言,科學家對雨滴的形狀已經了解得很清楚了。「根據雨滴大小的不同,它們可以選擇各種形狀,但從來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淚滴形狀,」研究人員說,「隨著雨滴質量的增加,它們會球體演變為扁圓球體,形狀類似漢堡包的上層。」 研究人員還確定了不同星球大氣中雨滴的最終速度,這取決於向下作用的力(即重力)和反向作用的空氣動力阻力。反過來,阻力又取決於雨滴橫截面、雨滴穿過大氣層的速度、大氣層的密度和粘度等因素。當這些力達到平衡時,雨滴就會以穩定的速度落下。 在地球上,雨滴下落發生得非常快。洛夫特斯和華茲華斯指出,即使是最大的雨滴,也會在總下落距離的1%內加速到其最終速度的99%。他們還研究了雨滴大小的變化——比如由蒸發引起的變化——會如何影響這個其降落速度。事實表明,差別並不大。因此,在其他星球大氣中的雨滴很可能也和地球雨滴十分相似。 最後,兩人研究了雨滴的蒸發速率。這有點復雜,因為液滴表面的蒸發速率取決於周圍的濕度、大氣密度、水蒸氣擴散方式,以及液滴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液滴在空氣中運動時,會通過傳導作用改變其溫度;在更高溫度下也可以通過輻射來傳遞熱量。因此,這其中涉及的物理學是復雜的。不過,研究人員指出,在考慮所有因素之後,蒸發速率可以用單一參數來表徵。 他們的模型結果顯示,正如預期的那樣,半徑小於1/10毫米的雨滴在落到表面之前就蒸發了,而半徑超過數毫米的更大雨滴會分裂成更接近平均大小的雨滴。 表面張力 兩位研究者繼續計算雨滴在各種條件下的體積增長情況。他們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液體的表面張力,正是這種力使雨滴保持形狀完整。但是,當外力超過表面張力時,液滴就會破裂。正是這一過程使地球上的雨滴的直徑只有數毫米。 兩位研究者指出,類似的極限也存在於其他星球的大氣中,而且范圍很廣。一般而言,地外世界的雨滴會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地球上的雨滴大小相似,並不會出現數量級的差異。「對於類地行星而言,能夠將凝結物體輸送到表面的雨滴大小隻有一個數量級的差異,」他們說,「我們通過一系列冷凝物和行星參數證明,最大雨滴的體積不會有顯著變化。」 他們還指出,同樣的物理原理也適用於非水液體組成的雨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名為WASP-76b的系外行星具有溫度極高的大氣層,可以超過2750攝氏度,足以使鐵氣化,並飄到行星較冷的一面凝結並降下「鐵雨」。這種「鐵雨」的雨滴很可能也遵循和地球雨滴同樣的規則。事實上,在流星撞擊地球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同樣的高溫和類似的「鐵雨」現象。 即使是更大的行星,雨滴也沒有明顯的大小差異。木星或土星上的雨滴在大小和形狀上與地球或火星上的雨滴很相似。同樣,雨滴的組成成分對其大小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例如,在土衛六上,雨滴主要由甲烷組成。研究發現,盡管土衛六的重力和天氣模式與地球截然不同,但這些甲烷液滴中最大的只有地球上平均雨滴大小的兩倍多。 目前還不清楚導致這種均勻性的確切原因,但研究小組認為這與雨滴成分的密度和表面張力有關。了解雨滴如何在其他行星上形成,將幫助行星學家了解系外行星的大氣情況。隨著更強大的系外行星觀測衛星在不久的將來發射升空,這將成為一個更有預見性的話題。 「在對不同環境下雨滴和雲層的思考中,我們所獲得的信息,將是理解系外行星適居性的關鍵。」華茲華斯解釋道,「從長遠來看,它們還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本身的氣候。」(任天) 來源:cnBeta

太陽風暴新活躍周期到來 可能帶來對電網和衛星的干擾

太陽不斷經歷著活動周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太陽風暴的數量增加和減少。幾天前,太陽表面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太陽風暴,將數百萬噸極高熱的氣體從太陽表面吹向地球方向。這種類型的爆發被稱為日冕物質噴射,不過在宇宙范圍內來看,這次爆發並不是特別強大。 然而,不需要一個特別強大的太陽風暴就能在地球上造成明顯的結果。當從太陽表面噴出的物質擊中地球周圍的磁場時,會引發了多年來看到的最強的地磁暴。由於太陽風暴並不是特別強大,大多數人可能甚至不知道它的發生。 然而,這場空間風暴的意義在於,它標志著太陽在基本沉睡多年後正進入一個更加活躍的時期。太陽風暴產生的地磁波可以中斷電網,干擾無線電通信,產生給航空公司機組帶來健康危險輻射水平,並破壞關鍵的衛星通信。 太陽的活動周期大約11年,其活動增加的周期在2020年拉開序幕。預計該周期在2025年達到高峰,強大的空間天氣有可能在地球上造成問題。 太陽系氣候可能大大影響地球上的生命。科學家們指出,2017年,就在颶風艾爾瑪襲擊加勒比海的時候,一場太陽風暴導致Ham無線電玩家幾乎無法正常通信。2015年,一場太陽風暴使美國東北部的GPS系統癱瘓。有史以來危害最大的太陽風暴發生在1859年,被稱為卡靈頓事件,當時電報線都甚至通上了電,令電報操作員被電擊,北美和歐洲的多個電報辦公室發生火災,而到了今天,這種規模的風暴帶來的影響只會更大,可能會使數百萬或數十億人失去電力供應。 來源:cnBeta

廢土風MMORPG《Pioner》發表首支預告片 包含幾高動態天氣系統

俄羅斯開發商「GFA Games」近日發布了旗下MMORPG《Pioner》的首支預告片,在本作中玩家需要在一個廢土風的地圖中守護自己的領地,同時探索並去劫掠敵人勢力的一切資源,遊戲將擁有動態的天氣和時間系統,並且會加入一些極端的惡劣天氣。此外遊戲還將包含極高的自定義要素以及PVP內容。官方表示將盡快上架Steam頁面。 來源:電玩部落

揭秘"祝融號"火星車:配了四隻翅膀 採用主動懸架

5月22日,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祝融號」安全駛離著陸平台,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祝融號」火星車長什麼樣?如何在惡劣的火星環境下開展科研探測?記者采訪航天專家,一探究竟。 資料圖:「祝融號」傳回火星照片。國家航天局 供圖 火星車是在火星登陸並用於火星探測的可移動探測器,是人類發射到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的一種「特殊車輛」。「祝融」號火星車看上去像一隻美麗的「藍色閃蝶」,四隻翅膀是用於能源供給的太陽能電池板。 「祝融」號火星車配備了先進的主動懸架,具有蠕動,抬輪,車體升降等多種運動模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車總體主任設計師陳百超介紹,配備主動懸架的火星車,不再擔心車輪下陷,甚至發生單個車輪故障也不會喪失移動能力。祝融號自主移動能力也非常傑出,相對傳統巡視器,最大自主導航速度和自主移動距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祝融」號火星車由結構與機構、移動、天線、熱控、供配電等10個分系統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能夠承受整個任務過程中的力學、熱、輻射等空間環境;二是落火後火星車與進入艙配合完成釋放、分離任務;三是在火晝時完成火面感知、探測、移動等工作,在火夜時進入待機狀態,也就是「一夜好夢」;四是能夠適應火面環境,具有自主休眠喚醒能力。火星車還配置了導航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等6種科學載荷,可以進行科學探測;按任務要求,擁有90個火星日的設計壽命。 「為了確保火星探測一次任務完成環繞、著陸和巡視的工程目標,研製團隊針對火星獨有的光照、沙塵、大氣、溫度、土壤等特點,量身打造了『祝融』號火星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器副總師賈陽說。 眾所周知,火星距離地球最遠距離長達4億公里遠,科研人員無法對登陸火星的火星車進行實時測控,「祝融」號基本以自主工作為主,按照火星日進行工作規劃,進行長距離自主移動,並以中繼通信作為主要遙控、遙測、數傳手段。火星大氣表層光照強度大約是月球表面的三分之一;火星大氣吸收太陽光藍綠光,容易造成光譜紅偏;而火星沙塵沉積將影響太陽電池陣發電,為此,研製團隊專門針對光照、沙塵等情況,設計了蝶形四展太陽翼,配置了特殊的電池等。 為了應對火星表面的沙塵暴天氣,火星車可根據沙塵天氣的輕重程度自主轉入到最小工作模式、休眠模式或喚醒模式。火星表面氣壓大約是地球大氣的1%,火星表面溫度白天時最高溫度大約27攝氏度,晚上最低溫度大約零下130攝氏度,為了應對火面的低氣壓以及晝夜溫差,研製團隊為火星車配置了兩套集熱器,並採用了納米氣凝膠保溫;此外,還開展了低氣壓放電試驗。 賈陽表示,火星表面岩石分布密度大約是月球表面的2倍,其土壤的物理、力學特性雖然與月壤類似,但存在侵蝕而導致的表層土壤堅硬、里層土壤松軟的情況,對此,研製團隊精心採用了主動懸架設計並開展了內場下陷脫困試驗,通過主動懸架構型的變化,「祝融號」可以實現抬輪和蠕動,便於車輪下陷後脫困。 火星表面弱光照、低溫、地火通信嚴重受限、地面通過性差以及不可預估的沙塵天氣是阻礙火星車生存及完成巡視探測的主要困難,為闖過這些難關,研製人員開展了自主及故障容限設計,確保了火星車能夠有效應對嚴酷的環境和任務約束。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表示,為了讓「祝融號」火星車能順利行駛在火星上,火星探測研製團隊開展了成千上萬次大大小小的分析、試驗,如今「祝融」終於踏上「熒惑」。 來源:cnBeta

研究稱極端的太空天氣可能很快就會對月球任務構成更大的風險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向地球月球和其他地方發射的載人任務可能很快會面臨新的挑戰。僅僅五年之後,這些任務可能會面臨來自太陽的極端太空天氣事件的更大風險。近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等全球的航天機構一直在為重返月球做准備。盡管在阿波羅時代,人類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接觸到它的表面,但返回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的行動被證明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耗時的任務。 除了開發必要的復雜系統以保證太空人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安全外,NASA及其合作夥伴還必須警惕太空天氣事件所帶來的無處不在的危險。這些事件中最危險的被稱為日冕物質拋射(CME),在此期間,太陽磁場中的不穩定性導致表面的劇烈噴發,投射出大量的過熱等離子體。 除了對太空人本身構成風險外,這種物質還可能對他們和地球上的其他人所依賴的技術產生破壞性影響。太空天氣也是極其不可預測的,這使得它難以在短期內預測。這就是說,太陽風暴有某些長期模式,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大規模太空天氣事件的可能性。 例如,太陽及其強大的磁場--已經被觀察到遵循一個大約11年的活動周期,在此期間,我們恆星的磁力南北兩極轉換位置。在這些重復的周期中,我們的恆星經歷了一個極大期,在此期間,它是最活躍的,表現出最多的太陽黑子。它也會經歷一個太陽極小期--一個相對安靜的階段。 然而,人們並不清楚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是如何與這種模式相適應的,這主要是由於它們發生的頻率相對較低,所以很難對其行為進行分配。 雷丁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計劃中的登月和其他任務的發射日期推遲到2020年代末,它們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極端太空天氣事件的風險。作者將統計風暴發生的模型與150年的全球地磁數據的地面觀測相結合--這基本上是這一時期的太空天氣活動的記錄。 該分析表明了極端太空天氣事件的一些關鍵特徵。研究發現,最極端的事件發生在較長的太陽周期中,而且各種規模的風暴確實更有可能在特定太陽周期的極大期期間發生。 研究還發現,最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更有可能發生在偶數太陽周期的早期,而在奇數周期的後期。根據該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極端風暴時間的這種特徵可能是由這些時期太陽磁極相對於地球的位置造成的。 太陽在2019年12月進入其最近(和當前)的奇數周期--第25個太陽周期。因此,根據新的研究結果,任何在2026年至2030年之間進行的載人登月和超越登月的任務都更有可能遇到極端和潛在危險的太空天氣事件。 這包括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該任務計劃在2024年發射人類到月球,盡管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可能使該目標日期推遲 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太陽物理學》雜誌上。 來源:cnBeta

極端的太空天氣可能危及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

據媒體CNET報導,位於我們太陽系中心的熾熱氣體球可能會給未來的月球探索者帶來問題。盡管它距離地球約9300萬英里,但太陽表面發生的活動將放射性粒子吹到了太陽系。地球的磁場保護我們不受這種活動的影響,但是太空人在月球上將受到太空輻射的影響。 周四發表在《太陽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進行的人類登陸月球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任務可能會對太空天氣有一個棘手的經歷。通過分析150年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在偶數和奇數的太陽活動周期之間,極端太空天氣事件的發生有一些有趣的差異。 雷丁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Mathew Owens表示:「直到現在,最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被認為在時間上是隨機的,因此幾乎無法圍繞它們進行規劃。」 我們最近才進入奇數的太陽周期:第25個太陽周期,它於2019年12月正式開始,將持續到2030年左右。太陽極大期是在正常約11年的太陽周期中活動最活耀的時期。它經歷了巨大的 "日冕物質拋射"--巨大的等離子體釋放到宇宙中。這些噴出的等離子體遠離太陽,如果它們直接指向地球,可能會影響通信衛星甚至電網等事物。而這是在磁場的保護下。 我們不必想像沒有磁場會發生什麼--我們已經有很多證據。2003年,一個巨大的太陽耀斑損壞了隼鳥號太空飛行器,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一個小行星探測器,成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而在月球表面,對極端空間天氣的保護是有限的。 NASA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都不相信第25個太陽周期會 "特別活躍",但極端事件會發生,我們沒有一個好的方法來預測它們。    這就是新研究的意義所在。回顧150年的太陽周期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在偶數周期中,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很可能在早期發生。在奇數周期,像我們現在所處的周期,這些極端事件通常發生得更晚。 Owens說:「這些新發現應該使我們能夠為剛剛開始並將持續十年左右的太陽周期做出更好的太空天氣預測。 」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但它可能與太陽和地球磁場在一個奇怪的太陽周期中的排列方式有關。盡管如此,新的知識將對規劃有幫助。這些數據表明,NASA的 "阿爾忒彌斯"計劃旨在讓人類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它確實需要遵守其雄心勃勃的時間表,以避免在本十年末預計出現的極端太空天氣。 「沒有糟糕的天氣,只有糟糕的准備,」2020年9月,NASA人類探索和運營任務局的首席科學家Jake Bleacher在討論新太陽周期時說。「太空天氣就是這樣 -- 我們的工作就是准備。」 來源:cnBeta

DFI發布新款工業控制主板,可在極端寒冷天氣下自動加熱

隨著各種電子設備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異常的天氣影響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如果遇上一些極端的天氣變化,例如一夜之間下降數十度,這是去年9月美國丹佛地區遇到的天氣情況。短時間內如此大的溫差波動,足夠影響一些電子設備的運作。如果這些電子設備是涉及到維持城市日常運作的設施,比如交通監控這些,因極端天氣導致無法正常運作甚至損壞,那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近日,DFI發布了一款名為CS551的產品,號稱世界上第一款自動加熱的3.5英寸主板。這款產品不但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提供高性能,無論零下的低溫還是夏天的熱浪,都能滿足繁重的工作負載要求。一些PC老玩家應該會記得DFI這個牌子,曾經憑借LanParty系列主板風靡一時,那段時間也是英偉達主板晶片組最高光的時候。 CE551是DFI首款3.5英寸(146mm x 102mm)的SBC(工業控制主板),可搭載英特爾第8/9代酷睿系列處理器,使用了英特爾C246晶片組,支持ECC記憶體(最大32GB)。另外還板載了一個Mini PCIe、一個M.2 2280插槽、一個SIM插槽(以支持3G/4G網絡)、一個SATA接口、兩個千兆網卡、四個USB 3.1 Gen2接口和兩個DP輸出(還可以通過LVDS再拓展一個)。在享有桌面級計算性能的同時,還帶來了高度的部署靈活性。 CE551的工作溫度可以低至零下30攝氏度,在零度以下,主板會自動開啟內置加熱功能來維持運行,不會因為低溫而關機。除了耐寒以外,CS551還耐熱,能夠在80攝氏度的環境下正常工作。在高溫環境下,CPU和GPU的工作負載會被智能調節,防止系統崩潰。對於部署在戶外或暴露在極端溫度下的設備,例如無人駕駛載具或冷庫中的機械臂等應用場景,CS551能夠帶來更可靠的性能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

《歐洲卡車模擬2》1.41版本更新拍照模式 玩家們可自由更改時間、光照和天氣

昨晚《歐卡2》官方宣布,拍照模式將在1.41版本更新加入的一項新特性,即時間和天氣選項,玩家們可通過簡單地調整新加入的滑塊來更改時間、光照和天氣,更輕松地拍出想要的照片。 以下為官方更新頁面詳細介紹: 我們知道玩家們有多麼喜愛拍照!從休息站到地標,我們每周在社交媒體平台都會收到數百張大家在ETS2和ATS虛擬旅途的照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高興為大家透露,遊戲內的拍照模式將在1.41版本更新加入的一項新特性的原因啦。 我們很清楚你們許多人會願意花時間得到一張完美的照片,並且這還可能包括尋找合適的光照條件與天氣。所以,為了更方便地留下完美的貨運記憶,我們引入了一項新特性,也許能夠幫助大家省去不少使用控制台命令的時間! 隆重介紹新的時間與天氣選項!現在,玩家們將能夠通過簡單地調整一個新的滑塊來更改時間,點擊兩個按鈕來切換控制光照/天氣,所有調整都將實時呈現於遊戲內的攝影棚界面,最終得到想要的拍攝條件並拍下一張完美的貨運照片。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駕駛員們將會如何運用這項新特性,期待你們的照片! 更新頁詳細內容>>>> 來源:遊民星空

NASA「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計劃因天氣原因被迫推遲

據媒體報導,使用SpaceX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太空艙和「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的首次正式載人任務無疑是NASA和SpaceX的歷史性成就。從地球到軌道實驗室的四名太空人於去年11月16日抵達,現在是2021年4月底了,這意味著他們是時候回家了進而為國際空間站的下一次探險做准備。 然而不幸的是,盡管計劃於4月28日返回,但目前機組人員仍在太空中,並且現在還沒有他們返回的正式日期。 太空人們最初計劃在4月28日離開國際空間站,但當發現這個日期顯然不可行時,宇航局選擇了4月30日。現在,更新計劃也被取消了。那麼究竟是哪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能阻止NASA把太空人帶回家呢?--檔案當然是大自然! 根據NASA發布的消息,回收太空艙的佛羅里達海岸的天氣並不理想。太空人們至少還要在太空中多待幾天,但目前還不清楚他們什麼時候會回家。 NASA的最新公告表示,他們和SpaceX任務小組將於周五再次會面以進一步評估Crew-1組員安全返回的機會,另外,載人龍飛船上的人員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團隊將繼續尋找濺落和返回的最佳條件。 由於下一批探險隊成員已經抵達空間站,原定於幾天前離開的4名成員使得目前ISS的總人數增加到11人。考慮到一般情況下空間站一次會將人員控制在6到8人之間,所以11個人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不過空間站仍有足夠的資源供每個人使用,另外還有豐富的額外食物、水和可呼吸的空氣來適應這種情況。 來源:cnBeta

春夏之交天氣多變,切記防流感

春季里一陣冷,一陣熱,這導致很多人抵抗力下降,從而感染上流感病毒。專家提醒,春季一定要注意預防流感。 春季要防流感 每年3-7月是季節性流感的流行季節。這種形勢主要是因為春天天氣變化大。春季多發陰雨,時不時又出現回南天,有時氣溫又明顯升高,感染流感的機會增多。專家表示,一般來說5-6月份還會進入流感的高峰期,因此,市民在接下來的2-3個月內尤其應注意預防流感。 1.一開窗 二洗手,打噴嚏時要遮擋 通風、通風、通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專家表示,預防流感其實很簡單,市民只需要兩個方法就能很大程度上預防流感。首先得通風,無論在家里、單位、學校,只要是在室內、封閉的環境內,就應該注意通風。 在室內咳嗽、打噴嚏尤其要用紙巾遮擋口鼻。因為流感病毒是通過飛沫或者直接接觸傳播。面對面講話、咳嗽時,流感病人的分泌物噴射出來,如果濺到自己的鼻子、嘴唇等部位,就很可能被感染。但是飛沫傳播有一定的距離限制,所以如果可以和周圍人群保持一定的距離,通常為1米以上,被傳染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其次,勤洗手,這是預防流感的重要措施。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境(公交車、地鐵、門把手、洗手間等)後要清洗雙手。同時,還提醒大家,雙手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儘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2.有病看醫生硬撐要不得 「得了流感還堅持上班或上學,一方面不利於身體的康復,另一方面也容易把疾病傳染給其他人。」專家認為,對於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感染了流感就應該看醫生,最好別上班上學了!因為流感病人在一個群體中就是一個傳染源,而在封閉的環境里,更是很快就會把其他人給感染了。如果自己有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也應該避開人群。 同時,專家還說,雖然流感與普通感冒一樣,也是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數情況下不治療一周左右也會好。但是,有時候流感的後果也特別嚴重。所以有病應該先看醫生。專家指出,流感發病嚴重程度與個體免疫狀況有關,一般說來,約50%的感染病人會發展成典型流感臨床症狀,比如突然發熱、渾身酸痛無力,同時可伴有喉嚨痛和咳嗽、鼻塞、流涕、怕冷、畏光等症狀。發熱體溫可達39℃-40℃,一般持續2-3天後逐漸消退。 但是對於老人和兒童來說,就不只是流涕、頭痛、發燒了。對於老年人來說,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它可以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另一方面,兒童感染流感後,有部分患兒突然高熱,發展成急性喉炎或氣管、支氣管炎等。 3.家有流感病人,做好隔離防傳染 流感病人並非一定要在醫院住院,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門診治療,然後回家休息。專家說,對於流感病毒,目前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在48小時之內服用是很有效果的。當然,一些中醫中藥抗病毒也有一定的療效。 家有老人患流感 症狀較輕的老人可以在家隔離治療。專家表示,為了預防家里人都被傳染,病人應戴上醫用口罩。如條件許可,最好安排患者居住在有獨立廁所的房間,病人的房間、廁所需要通風。 當發現患病老人的症狀加重,比如出現高熱不退、氣喘或心口痛、嘴唇變紫、少尿、抽筋、神情呆滯或神志不清等症狀則應儘快到醫院治療。 家有幼兒患流感 「幼兒患流感,通常情況下也是在家治療。」專家說,「一般來說,患流感的患兒,有高熱、咳嗽、腹瀉等症狀,此時要保證飲水充足,因為發熱時高溫會消耗很多水分,身體出汗多,會引起脫水,同時身體代謝的水分,也會影響體內毒素排出,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勤餵水補充水分。」 對於發燒的孩子,處理方法也不相同,當體溫低於38.5℃時,可採用溫水搽浴、退熱貼外敷等物理降溫方法,這些方法對於嬰幼兒副作用少,優於藥物降溫。水溫應以35℃-40℃為宜,擦頭頸部、腋窩、胸部、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以助散熱。擦浴時應注意避免受涼。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並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專家說,需要家長警惕的是,一旦孩子出現高熱、面紅甚至呼吸氣促、鼻翼翕動,甚至煩躁易哭、精神疲倦,說明病情有變化,應儘快送往醫院就診。 (ZPL) 來源:kknews春夏之交天氣多變,切記防流感

冰火兩重天,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原因何在?

<p連日來,美國暴雪低溫天氣已導致幾十人死亡,而與此同時,氣溫則是忽高忽低,如同過山車一般。 <p真是冰火兩重天,什麼原因導致東西半球冷暖事件頻發,未來這種氣候格局會成為常態嗎,該如何防範極端冷暖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 <p全球變暖加劇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 <p「導致今年以來和北美地區氣溫波動起伏大,並出現顯著的冷暖反差的直接原因是近期大氣環流形勢異常,但根本原因是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24日,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氣象服務首席周兵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p周兵表示,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極渦——對流層中上層北半球極區附近環繞極區的氣旋式渦旋。其中心通常會偏離極心,並且常呈不對稱結構。如果極渦集中在極地地區不向南移動,中緯度地區不容易受來自極地的冷空氣侵襲。但如果極渦分裂成幾個,分裂中心南移,就容易把來自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冷空氣帶到中緯度地區,造成這些地區受到冷空氣(寒潮)影響。 <p受全球變暖影響,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導致大量冰川融化,海冰消融,北極海冰去年秋季達到歷史第二少。2月中旬,北極「黃河」站的監測氣溫在-4℃至-10℃,處於顯著偏暖狀態,北極海冰減少和氣溫升高,會導致極渦變得不穩定,進而發生分裂和移位,使得極渦中心易偏向東半球或西半球。 <p「正是極渦的不穩定,導致極端冷事件和極端暖事件頻繁發生。」周兵說。 <p受其影響,今年1月上旬,極渦中心偏向亞洲東部至北太平洋上空,造成的極寒天氣。2月中旬,極渦中心偏向北美,引導極區冷空氣向南侵襲,同時來自東太平洋熱帶洋面和墨西哥灣暖濕水汽輸送穩定維持,形成強烈的水汽輻合,導致北美極寒、暴風雪天氣。 <p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或成常態 <p2月13日—17日,冬季風暴「烏里」襲擊了北美大部地區,使得美國有75%的土地被白雪覆蓋,超過550萬家庭斷電停電。 <p這並不是偶然事件。在全球變暖背景下,近年來全球極端冷事件時有發生。2014年美國紐約出現118年來最低溫;2016年美國強冬季風暴「喬納斯」;2016年韓國南部極端寒流;2018年1月,美國東海岸爆發性氣旋影響打破近百年來最低紀錄;同年3月初,極端寒流橫掃歐洲;2019年2月哈薩克斯坦最低氣溫跌破-40℃。 <p而在遙遠的東半球,也不例外。2008年,出現百年一遇低溫雨雪冰凍天氣;2016年1月下旬的極寒天氣,過程降溫超過6℃的面積達到786萬平方公里,67縣市日最低氣溫突破歷史極值;2021年1月7日,受寒潮天氣影響,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國家電網經營區最高負荷達到9.60億千瓦,日發受電量達到201.91億千瓦時,均創歷史新高。大範圍極端冷事件,給交通、農業、能源等帶來巨大挑戰。 <p「全球變暖致使氣候更加不穩定,極端冷暖事件頻繁發生且強度增大或已成為常態。」周兵強調,特別是大範圍極端天氣事件給生活、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更需高度重視並加強防範和應對。 來源:kknews冰火兩重天,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原因何在?

SpaceX最新ISS載人發射任務因天氣被迫推遲:最早於周五進行

據外媒報導,NASA和SpaceX將再次合作向國際空間站(ISS)發射衛星。SpaceX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原定於周四將四名太空人從地球運送到空間站,但NASA的一份聲明顯示,這一計劃至少推遲了一天。罪魁禍首是誰?--當然是天氣! 雖然這次發射對NASA來說算是一件大事,但比起NASA,它對SpaceX來說具有更重大的意義。該公司最近進行了一系列穩定的獵鷹9號發射以繼續在地球軌道上建造其星鏈(Starlink)通信衛星群。不幸的是,對於正在進行的星際飛船(Starship)項目來說,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星際飛船的原型一再未能按設計著陸,並且有一個不幸的「習慣」--在地面或著陸前不久前發生爆炸。對SpaceX及其粉絲來說,讓所有人都知道該公司能把一組科學家送入太空無疑會鼓舞士氣,但現在看來,大家至少要等到周五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據悉,載人龍飛船是NASA商業載人計劃的一部分,它正在與波音的Starliner競爭。早些時候,許多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認為,波音會搶在SpaceX之前交付Starliner、領先於載人龍飛船。畢竟波音有著跟NASA合作幾十年的經驗,這似乎是一件確定無疑的事情。然而隨著Starliner和載人龍飛船的延遲開始增加,事情很快變得明朗了,Starliner遠遠落後於SpaceX的太空飛行器。SpaceX最終通過了無人飛行階段並進行了載人測試飛行,然後在波音卻連空間站無人飛行任務也沒有成功。根據最新報導,Starliner最早要等到2022年才會載人進入太空。 來源:cnBeta

穀雨時節 吃點薑糖祛祛濕

今年的穀雨到來了,它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過後,長夏將至。這段時間天氣較暖,空氣濕度也逐漸增大。蕪湖市衛健委的專家提醒市民,穀雨養生要順應節氣規律,重在祛濕健脾。 穀雨祛濕,要分清楚是寒濕還是濕熱。如果是前者,可以釆用拔火罐、艾灸,或者用花椒籽、艾葉、生薑等泡腳。如果是後者,可以採用刮痧、經絡按摩等外治的方法。日常,還要多鍛鍊身體,通過排汗促進新陳代謝和濕氣排出。 同時,要注重飲食上的調理,儘量少吃或者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高熱量、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忌油膩、飲酒、海鮮等發物。推薦生姜,它屬於溫性食物,即是食物,也是調味品,還是中藥。煮生薑水、喝稀釋的生薑汁、吃些生薑類的零食(薑糖片、烏醋姜等),都能健脾養胃、祛除濕氣。 穀雨作為暮春時節,飲食上還要養護脾胃。專家表示,市民這段時間可多吃甘溫、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山藥、南瓜、香菇、紅薯、胡蘿蔔、土豆、無花果、牛肉、鯽魚等。同時,也要考慮到個人體質,如血糖偏高的人,不適合多吃南瓜、無花果;有胃病的人不適合空腹吃紅薯,容易腹脹胃痛。當然,還要注意葷素搭配和營養均衡。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來源:kknews穀雨時節 吃點薑糖祛祛濕

拔罐可以減肥、美容,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好處?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拔罐作為傳統的中醫療法,備受廣大患者青睞。在臨床上不但有著預防保健的作用,而且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儘管如此,廣大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應該注意拔罐的利與弊,科學辯證地對待拔罐。今天,我就為大家講一講女性患者如何科學地拔罐。 一、女性朋友拔罐的好處 1.瘦身減肥 拔罐刺激俞穴,可以調節經脈,進而調節脾腎功能,使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從而達到瘦身減肥的目的。也可以根據患者的意願,挑選肥胖部位適合的穴位,部分地選穴拔罐刺激,促進部分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局部減肥的效果。 2.增強體質 因為人體的穴道、經脈和人體各個臟器都是互聯互通的,根據外置的吸附力,拔罐刺激人體表層的穴道,會有效地使人體內部臟器獲得一定的調養,從而增強體質。 3.美容養顏 女性朋友拔罐時,儘量讓毛孔張開,這樣可以刺激汗腺,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進而排出體內的廢物,達到美容養顏的目的。 4.促進血液循環 女性朋友可以通過拔罐促進體內血液流通,進而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尤其是夏季選擇拔罐,效果明顯。  二、女性朋友拔罐應該注意的事項 1.把握好拔罐的時間,不宜過長。 可根據自身病情實際或疼痛的程度來判斷,如果病情較重,拔罐的時間可稍長一點,如果病情較輕,拔罐的時間就稍短一些。另外,如果肌肉較厚,拔罐的時間可稍長一點,如果肌肉較薄,拔罐的時間就應稍短一點。天氣較冷時,拔罐的時間應稍長一些,天氣較熱時,拔罐的時間就應稍短一些。但無論什麼情況,都要根據實際,絕不可以過長。 2.科學確定拔罐位置。 有的患者認為,哪兒難受拔哪兒。其實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對於女性來說,一般不拔胸口和腹部。另外,同一個部位不要反覆拔,那樣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傷害皮膚。 3.拔罐時避免燙傷。 4.拔罐後要注意保暖和消毒。 5.飲食過飽或過於勞累、醉酒等情況下,不能進行拔罐。 6.拔罐後避免著涼。 來源:kknews拔罐可以減肥、美容,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好處?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品讀】花不都是香的

一個假日午後,我帶著一家大小上山賞花。天氣分外晴朗,賞花的人比山坡上的花還要多。人影在花叢中攢動,有照相的、有吃東西的、有談天說地的,信步走著,看在眼里真也有趣。 小孫兒在前頭蹦著跳著開道,太陽照著滿山的櫻花、杜鵑,人生的確美好。 「爺爺,為什麼那個花不香?」 不知何時,小孫兒扯住我的衣袖,不停地搖動,他的另一隻小手指著一叢紅艷的杜鵑。 我愣了一下。 「那個花?哦,這是好看的,不用香。」 「花都應該香嘛!」 他不服氣地噘起了小嘴。 回家之後,孫兒的話縈繞在我心頭,久久不散:花都應該是香的嘛!究竟這有沒有道理?我不是也常想「男人都該是謙謙君子,女人都該是賢妻良母」嗎?我又對不對呢? 坐下來,環視滿庭花草,靜靜地想:花和草長了一院子,可是,杜鵑、山茶、桂花、含笑、向日葵、蘭花……沒有一樣是跟別的花草相同的,它們都各有特色。看見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氣息;看見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桂花和紅葉可捎來秋意;蒼松和蠟梅象徵了冬寒。 如果我們順著自然去要求,那麼一定可以心滿意足;可是,若要在夏天賞梅,春天看紅葉,諒必會大失所望。 人是自然的產物,也和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一樣各具特色,這個人適合統領三軍,那個人擅於舞文弄墨,各有天賦,各有使命。 人若能知道植物花草的特長,加以妥善運用,不僅能使鬥室生輝,更能美化生命,就像踏雪尋梅,「採得好花瓶中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 人之用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善用人者,不但能認清別人的特點,更能予以機會發揚光大。這種知人的智慧,也就是古人稱頌的知己。所以伯牙絕弦於鍾子期,仲尼覆醢於子路,都是嘆知音的難得。 一般人不僅不能知人善任,還常站在自我的領域里要求別人。要是孩子的功課不好,就以家長的身份指責教師不行;如果太太三餐做得不合口味,就要求她照顧自己的舌頭加油添醋;若是在某些事情上和朋友之間有了歧見,總是使盡心機,不惜威脅利誘要求別人跟著走…… 一個明是非的人不過分要求。要求一個工人做精湛的音樂演奏或請一個牧童作學術演講,就像要杜鵑展示幽蘭的氣質和芬芳或含羞草表現松柏的勁拔一樣不可能。 《讀者》供稿 作者:藍蔭鼎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電台 監製:龍新華編輯:杜暢 校對:張智萍 來源:kknews【品讀】花不都是香的

天氣條件不佳 SpaceX第二次空間站載人飛行任務推遲到周五

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今天把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太空人的Crew-2載人飛行任務推遲到了美國東部時間周五5:49分(周五17:49分),原因是周四的飛行路線上天氣條件不佳。Crew-2將是SpaceX的第二次正式載人飛行任務。 獵鷹9號蓄勢待發 NASA稱,盡管周四發射場周圍的天氣條件預計有利於發射,但是任務團隊還必須考慮到萬一啟動發射逃生系統情況下飛行路線和回收區的天氣條件。 根據「獵鷹9號」和載人「龍」飛船的發射天氣標準,美國空軍第45天氣偵查中隊預計,到4月23日的發射日時,天氣條件有90%的機率有利於在發射台上發射Crew-2任務。此次任務飛行路線和回收區的天氣條件預計也會改善。發射區的主要天氣顧慮將是發射時的風力。(作者/簫雨) 來源:cnBeta

舒適的天氣,一起去青溪古城走走吧~

對於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城古鎮 很難說清自己究竟 為何會為之傾倒 是它獨一無二的建築形態 還是它歷經風雨的滄桑歷史 亦或是它所具有的獨特人文情感 就像青溪古城 在歷史長河的洗滌下 依然那麼有溫度 青溪古城位於青川縣 喬莊鎮以西59公里 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是一個年代悠遠的邊城 城外,青竹江和南渭河二水環繞 也是一座秀美的山水田園之城 青溪古城還素有 「川北門戶、西蜀咽喉」之稱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商賈雲集之處 歷史上著名的 鄧艾偷渡陰平道 招降江油、血戰綿竹、平滅蜀國 就是繞開了這座雄關 第一次踏入古城的時候 看著眼前的古建築群 像是閱盡人間滄桑 呈現出的這些美麗古韻 記錄了古人留下的滄桑足跡 待人靜靜尋味 古城內現保存有完整的 明代城格局和川北明清建築群系 風貌古拙樸質 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徜徉在古城 像我這種鍾愛古村的拍攝者 心底總有一絲難以掩蓋的驚喜 山間平壩上的古城 有著逶迤的城牆 鱗次櫛比的房屋 樹木掩映、錯落有致 呈現出一派祥和安寧的氣象 夜色中的古城 如一位靜默的老人 靜靜佇立在青黛的山坳里 為熟睡的子孫守護著 這片靈山秀水 守護著古城人 世世代代的美夢 古城每隔三天就會趕集 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會到古城來 如果你恰好碰上了這樣的熱鬧天 那有幾樣特產是不可錯過的哦 天麻、青川香菇、七佛貢茶 都是這里的特色產品 七佛貢茶等系列產品 還先後獲得過多次大獎 現為國家地理原產地保護產品 天麻 青川香菇 七佛貢茶 一千多年來 日升月沉、鬥轉星移 縱然時光老去 古城的風骨依存 一塊塊石磚 一根根梁木 都有著動人的溫度 這些鮮活的場景組成了 獨一無二的歷史記憶!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熊貓家園·大美青川 歡迎您! 來源:青川文旅 來源:kknews舒適的天氣,一起去青溪古城走走吧~

張柏芝時隔22年再拍《任何天氣》寫真 重現19歲的美貌

據新浪娛樂報導,張柏芝在微博曬出一組美照,重現她19歲時拍攝的《任何天氣》寫真。照片中,張柏芝身穿藍色扎染襯衫,戴著和寫真里一樣的草帽,抬頭望天、捧臉微笑,甜美可人。不少粉絲留言表示:「美貌和以前完全沒差!」、「保養的太好了,姐姐真絕。」 來源:cnBeta

釣鰱魚水深釣幾米才合適

釣鰱魚水深釣幾米才合適 釣鰱魚時釣點水要多深才好呢?答案是釣點水位越深越好。但是釣多深則以水深的三分之一左右,剛剛合適。如釣點水深10米,釣深則以3~4米左右,如果釣點水深4~5米,則釣深放到1~1.5米比較合適。說到這好多朋友就好奇了,為什麼釣鰱魚的時候需要這樣去選擇水層呢?下面就跟大家聊聊我的以往經驗。 一、食性決定覓食水層 鰱魚的進食方式,是濾食,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大量喝水,然後用魚鰓過濾,將顆粒直徑較大的浮游生物、水藻及其他食物,進行吞咽,顆粒直徑非常小,或者水,則直接被排除體內;鰱鱅的魚鰓過濾直徑非常的小,濾食10微米至數小毫米內的食物,鰱鱅的這個特性,以及鰱鱅對食物直徑顆粒的需求,就註定了鰱鱅的食物來源,一共有兩大類:第一類,水中的藻類;第二類,水中的浮游生物;這兩種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因為其重量、體積都非常的小,所以大部分都浮游在水中,所以鰱鱅覓食,多在水的中上層。 二、水深藏大魚 鰱鱅是群棲魚,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大小同棲,簡單來講就是大小鰱魚都會群棲群居,鰱鱅的體型並不算小,在較淺的區例如如野外1~2米的水深是很難聚集鰱鱅的,因為水深有限,空間距離小,所以哪怕有魚群也都是小鰱鱅的魚群。 三、趨溫懼寒的習性 鰱鱅喜高溫,懼低溫,所以水溫越高,鰱鱅的活性越高,攝食慾望越強烈。中上水層,因為太陽直曬,越是接近水皮的位置,水溫相較於水底,就越高,對鰱鱅來說,就越適合進食。從太陽直曬水皮到水底,大約在水皮以下三分之一開始,溫度影響近乎於無。另外,高溫天氣有助於水中微生物的繁衍,所以我們如果細心就能發現在正午十分鰱魚在水中是非常有食慾的。 三、水域中上層的溶氧更充沛 魚也是需要氧氣的,但是這種氧氣,是溶解於水中的溶解氧,但水深、水壓、水溫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水中的含氧量,溶解氧的比例有明顯的不同,雖然客觀因素很多,但是大體上以3.5~4米左右為界。3.5米以下的水深,溶解氧的比例會斷崖式下降,當然,因為鰱鱅的魚鰓結構和普通的淡水魚不同,低溶氧的環境適合鰱鱅棲息,但是在覓食的時候,需要更大的活動量,所以不論是覓食還是含氧量都是在睡得中上層比較合適。 總結:我們在垂釣鰱鱅的時候最好選擇晴空萬里的天氣,氣壓不可太低,垂釣的深度保持在整體水深的三分之一處,根據實際情況慢慢的尋找魚層,最後精確定位。 來源:kknews釣鰱魚水深釣幾米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