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教育 Page 101

教育

教育部談翟天臨事件 絕不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行為

2月1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回應「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稱,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北京市有關方面在督促和指導北京電影學院組織開展調查,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也開展了相關核查工作。調查不僅涉及本人是否涉嫌學術不端,也涉及工作的其他各個環節是否存在問題。昨天,北電和北大相繼發佈階段性核查聲明。 教育部再次重申一貫的鮮明態度——零容忍。絕對不能允許出現無視學術規矩,破壞學術規范,損害教育公平的行為。對於這些行為,堅決發現一起,核實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相信有關方面認真嚴肅進行後續核查工作,依法依規做出處理,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相關處理情況。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圖片來自網絡 圖文無關

讀國際學校和直接出國留學 家長們更青睞哪一個

中國隨着改革開放大門的打開,逐漸走向世界,慢慢的出國留學後海歸們無形中就被人認為鍍上了一層金,非常搶手。但是現在的中國早已脫胎換骨,再創輝煌,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已經變得較為普遍。 留學不再是少數人的選擇,海歸的人數逐年增加,家長們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也在發生改變。但究其根本,終歸是為了孩子可以有一技之長,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有一個好的發展。 圖片來自網絡 圖文無關 國際學校正處黃金發展期,民辦國際學校發展更快。據數據顯示, 國際學校的數量從 2010 年的 384 所增長至 2017 年的 734 所,年均增長 50所。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 留學人數的增加明顯與國際學校數量的增加有關,而家長們的選擇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 適應文化的差異 如果在十多年前,家長們的想法是直接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少有人想過可以讓孩子先就讀國際學校適應一下,再通過申請進入國外名校。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中國學生被勸退、主動退學等不好的現象,甚至有多方報導認為中國人的素質差。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如果讓一個完全在中式教育中成長的孩子直接出國唸書,不管是語言交流、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都會造成不適應。因此,在國際學校逐漸興起的現在,家長們更青睞可以提前適應和過渡的國際學校。 那麼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是想讓孩子申請國外名校更具優勢?還是想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可以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但在選擇學校時不能盲目,否則不僅孩子的學習不會得到更好的提升,還會因為不適應教育模式而出現很多問題。接下來讓我們詳細瞭解家長們選擇國際學校的原因。 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傳統教育就像是過獨木橋,高考「一考定終身」,學生背負的責任和壓力太大。結果是:學生的考試能力超強,但是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即使是最好的學校出來的學生,離開了象牙塔,也未必是非常出色。 傳統的「中式教育」是一種記憶式教學:老師教給學生,學生背了再還給老師。畢業後會發現,評定一個人的標準並不只是成績,學習考試反而成了最簡單的事情。 一些國際學校沿襲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它強調個性的發展,思維的發散,自信心的發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盡早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除了學習之外,發展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很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認為在國際學校根本不需要認真學習,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其實國際學校的學習強度也是很大的。 除了文化課以外,學校會讓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在初高中階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這樣他們習得的知識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並且可以較早地瞭解社會。 除此以外,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這些實踐活動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間,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無意義的活動,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世界、社會、人性的瞭解,將會影響他們終生。 擴大的擇校范圍 選擇讀國際學校的家長顯然都對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務實的考慮。 家長給孩子選擇國際高中課程,實際上也是想借國際認可的高中成績,提前把將來大學擇校的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入讀國際高中課程的學生經過在國內的過渡,不僅提高了語言水平、掃清了語言障礙,還對國外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國外文化等有一個熟悉和瞭解,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海外的留學生活。 無論是美高課程、A-LEVEL課程還是IB課程等國際課程,基本都可以直接與國外大學課程銜接。由於這些高中課程一般是全英文(或大部分英文)授課,所以孩子畢業進入國外大學後語言適應期會縮短。 國際學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着重發展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創新和批判性思維。 孩子們在國際學校不僅僅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並不會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量。這樣就明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一定要選擇國際學校了。 擇校需謹慎,更需要溝通。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浪Blog網誌

藝考新變化 高校提升文化課門檻

這兩天,各院校2019年度藝術類校考拉開帷幕。恰逢「翟天臨論文造假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就有高校重申:論文將嚴格查重! 又到了一年中藝術類考生最忙碌的時候。這兩天,中傳、中戲、上戲等高校的校考紛紛拉開大幕。 2月13日,北京東棉花胡同里,考生排隊等待參加中央戲劇學院招生專業考試。逾6.7萬人次報考為歷年最高。 據瞭解,今年中戲將繼續致力於提高考生文化綜合素質,預計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戲劇導演、演出製作等8個專業方向的錄取分數線提升。有考生稱,自己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藝考生有些挫折感。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中國傳媒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2019年藝考復試昨日開考。有23496名考生走入復試考場,角逐793個名額。記者注意到,中傳最受關注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招生簡章再次提出,該專業面試考試過程錄像,考生不允許化妝。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招錄比達到了創歷史的193:1,今年,上戲擬招生484人,報考人數則高達45884人,再創歷史新高。最受關注的表演系戲劇影視方向報名人數7727人,計畫錄取40人,招錄比193:1。同樣是大熱門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報名人數6468人,錄取24人,將於2月17日起開考。 考生在雨中候考。(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教育部通知:逐步提高文化課錄取分數線 中國青年報注意到,去年12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發佈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基本要求。 根據要求,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應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 其中,藝術類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在未合並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0%;在合並原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合並後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5%;在僅保留一個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合並後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5%;舞蹈學類、表演專業可適當降低要求;確需過渡的省份,應在三年內調整到位。 適度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等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高校的相關專業不得低於普通類專業所在批次控制分數線,設計學類專業參照執行。 藝術類高職(專科)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得低於本省(區、市)普通高職(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0%。 錄取期間,各省(區、市)和高校不得為了完成招生計畫而降低初次劃定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 藝考新變化,高校提升文化課門檻! 這幾天,「翟天臨論文造假事件」沸沸揚揚,藝術類學校如何嚴把「學術規范」關,也更加受到關注。 上海戲劇學院:論文查重不合格就重寫 上戲黨委書記樓巍表示,上戲為社會培養藝術人才,上戲的藝術教育不僅是老師專業上的指導,還有誠信的引領,制度的防範,「我們有很嚴格的論文查重,如果不合格,就會讓學生退回去重寫」,同時,學校在學術誠信上還有一系列嚴格的防範、提示、警示機制。 樓巍強調,所有進入上戲的學生,要做好腳踏實地的思想和行動准備,弘揚正確的、高尚的價值觀。「上戲人要勤勤懇懇演戲、踏踏實實做事。」 從上戲招生情況看,表演類專業的文化課分數逐年提高。今年還新增戲劇學專業,招收高考文化成績達到普通類一本線以上的考生(語文單科成績不低於110分)15名;報考藝術管理專業的考生也需達到普通類一本線以上的分數。 中央戲劇學院:8個招考方向文化課錄取分數線提高 在今年1月3日召開的中央戲劇學院2019年本科招生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學院向與會媒體全面介紹了2019年招生工作的基本情況和新變化:8個招考方向今年文化課錄取分數線較去年有所提高,為防止作弊,考試還將首次引入人臉識別設備…… 在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徐永勝認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好的演員,好的行業從業者,他不僅在專業上強,同時也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 徐永勝表示,藝術生培養不光是靠藝術,更是全面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分數線不是優秀學生進入學校的障礙,而是引導考生更加重視綜合素養的培養、發展。 傳媒大學:所有考生都須測文化素養 今年,傳媒大學藝術類專業招生也發生了變化,網報和初試時間均提前,而且所有藝考生都須參加初試環節的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初試科目增加「文史哲」類別,該測試元旦當天已結束。 北影:文化課是錄取「門檻」 錄取時,文科課成績是門檻。依據錄取原則,專業考試合格的考生,文化課成績達到當地藝術類本科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後,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 不僅僅是文化課門檻提高,還有什麼樣的考生受學校青睞呢? 上戲黨委副書記胡敏說:「要走出誤區,認為考藝術的學生,文化課可以差一點。」 「畢業生出去都是從事文化藝術行業,更應強調文化素質。文化成績好的學生,後期的爆發力很強。上戲要招的是有德行、有靈氣、有藝術夢想、有文化的考生。」 「還要肯吃苦,有韌勁。現在很多明星、藝術家,很多都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付出和努力,在藝術實踐上反復打磨」。 藝考≠易考 網友:努力的人最美麗 此前,一段「藝考生拖30斤重畫具回家」的視頻在微博上走紅。 @Undress3D:我想起我一個人去南京背着兩個畫板幾十個顏料的袋子,這個大行李箱。懷念高中學畫畫的時候。 在很多人眼里,藝考成了文化課差等生的綠色通道,藝考是為有錢人准備的退路,藝考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 但是,藝考≠易考! 我們驚嘆於舞台上舞者的舞姿婀娜,我們歎服指尖的音符跳動,我們為自己喜歡的歌手吶喊打call,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鼓掌致敬……與此同時,很多人不自主地忽略了一件事:「藝考生為了專業課付出了什麼」。 正如網友所言,努力的人最美麗!藝考生,加油!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青年報

18部門 堅持科學保教 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工信部、財政部、廣電總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方案》指出,在提升教育服務內涵質量方面,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圖為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節目。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方案表示,在提升教育服務內涵質量方面,建設「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台,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各類學生。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方案稱,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優化教材和課程體系,完善質量監測制度,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產教融合型城市遴選和企業試點,吸引企業等社會力量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帶動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大東部高水平大學對中西部地區高校的支持力度,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本科學校。 方案強調,在均衡發展優質醫療資源方面,圍繞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腫瘤、心腦血管等重點疾病,在全國建立若干高水平的國家醫學中心和一批區域醫療中心,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集聚醫教研產等各種創新要素,開展癌症等重大疾病科技攻關,在醫學科研成果臨床轉化、攻克疑難復雜疾病、建立人才培養模式等領域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方案指出,鼓勵優質醫療資源通過組建專科聯盟、建設分支機構、遠程醫療協作、「互聯網+醫療健康」等多種方式,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逐步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 方案明確,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方面,在商場、寫字樓等各類場所嵌入文化消費內容。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實行錯時開放。引入社會化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更多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定期開展全國性公共文化產品采購大會,實現供需對接。 方案還指出,統籌整合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處理,建設文化雲平台,推動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智慧博物館等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加強文物保護單位及可移動文物數字保護展示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及數字展示。 方案表示,在推進多種旅遊業態發展方面,推動鄉村旅遊提質擴容,完善鄉村旅遊服務標準,做好典型案例梳理,召開現場會推廣鄉村旅遊發展經驗。探索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模式,完善城市商業區旅遊服務功能,建設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推動建設自駕車房車旅遊營地,推廣精品自駕游線路。 方案還提到,實施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增強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教育功能和脫貧富民功能。推動中醫藥健康旅遊,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和示範基地。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河南一中學買平板電腦就能進實驗班

2月18日消息 根據頭條新聞微博的報導,河南省一中學新開設了智慧課堂雲教學實驗班,學生花3980元購買資源和平板就能進。目前,學校回應稱已取消該項目並退費。 據報導,河南省鞏義市一中學新開設了智慧課堂雲教學實驗班,學生花3980元購買資源和平板就能進。網上還曝光了一張《關於智慧課堂雲教學實驗班致家長的一封信》,內容顯示付費單價3980元,費用包含三年師生交互平台使用費、優秀學習資源使用費、平板電腦購買費用。 根據梨視頻的采訪,與學校合作的書店回應,實驗班的事由學校定。現在該中學已通知學生家長,學校決定不再設立實驗班。 針對此報導,不少網友反映自己的學校也有類似的情況。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IT之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實際薪水低於1990年 美國公立學校教師掀起罷工潮

薪水太低,實際收入甚至比1990年還要少 美國公立學校教師掀起罷工潮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公立教師結束了為期三天的罷工運動並在14日返回教室,他們的工會初步達成了一項協議,部分教師的工資漲幅可達11%。在上個月,洛杉磯聯合學區的老師也發起了罷工。而在2018年,美國一共發生了8起教師罷工事件。分析認為,公立學校經費減少、設施陳舊,教師收入長期停滯不前,是美國教師接連發動罷工的主要原因。 據美聯社報導,此次丹佛教師罷工的醞釀可追溯到上月23日,丹佛教師協會在歷經15個月的漲薪談判破裂後,決定舉行罷工。一位高中陶藝老師告訴美聯社:「聽到這一消息時我哭了,我不想離開學生,但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了。」通過此次罷工,該學區的教師希望他們的平均年收入能從43255美元上漲到45500美元。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次罷工繼承了美國「Red4Ed」運動的衣缽,該運動大約在一年前由西弗吉尼亞州的教師發起,參與者統一身穿紅色衣服進行遊行。這一浪潮迅速在美國蔓延,據《大西洋》月刊統計,去年美國共發生8起重大教師罷工事件,其中包括4起備受矚目的全州罷工,涉及近38萬名教師。 而距離此次丹佛罷工最近一次的運動發生在1月14日洛杉磯市,該市3萬名公立學校教師走出教室,舉行罷工遊行。這是該市30年來首次爆發教師罷工,導致很多孩子滯留家中。僅在1月17日當天,洛杉磯市區的64萬名學生中,只有8.39萬名學生正常上學。直至1月22日,教師工會與洛杉磯有關方面達成協議,罷工結束,3萬多名教師也重新回到教室。據悉,新協議承諾滿足洛杉磯公立教師們的要求:縮小班級規模,增加圖書館員和全職護士數量,教師工資上漲6%。 《時代》雜誌分析稱,教師罷工浪潮在美國蔓延,背後原因是教師薪水長期停滯不前,「從幼兒園到高中,美國共有約320萬全職公立學校教師,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他們的實際薪水比1990年還要少」。 與此同時,與同等教育水平的其它行業雇員相比,教師與他們的收入差距也達到歷史最大水平。數據顯示,1994年公立學校教師每週工資比同等教育水平的雇員低1.8%,到了2017年,這一差距拉大至18.7%。 此外,教育經費的減少不僅體現在教師停滯的工資上,每個學生得到的經費也相應減少。據美國預算與政策優先事項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29個州在每位學生上的花銷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這導致許多公立學校年久失修,人滿為患,學生甚至只能使用過時的教科書。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文匯報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北極星報》將重新發行 BY CARRIE TATRO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北極星報》將重新發行 BY CARRIE TATRO

1847年12月3日,前奴隸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和黑人醫生馬丁·德萊尼出版了第一期反奴隸制報紙《北極星》。 道格拉斯的導師和朋友,著名報紙《解放者》的出版人威廉·勞埃德·加里森是美國最著名的白人廢奴主義者。 然而,道格拉斯最終還是相信了獨立的黑人媒體,正如第一期《北極星》雜誌所言,它代表並倡導自己的人民,「不僅是,而且是獨特的——與我們的白人朋友沒有區別,緊密聯系在一起。」 道格拉斯在《北極星》第一期中明確指出: 我們現在將接管一份致力於自由、人道和進步事業的報紙的編輯部。我們懷着最純粹的動機,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占據這一位置。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迫切希望在這片蓄奴、販賣奴隸和仇恨黑人的土地上,看到一個永久建立在奴隸制和壓迫的直接受害者完全控制和指導下的印刷廠和報紙。 道格拉斯在南北戰爭前推出《北極星》時所理解的是,被壓迫者的聲音需要被聽到:「……那被擊打的人,就是呼求的人;那忍受過奴役的痛苦的人,就是宣揚自由的人。」 172年後的今天,在道格拉斯家族後代的允許和祝福下,民權活動家、記者肖恩·金和進步軍的政治分析人士本傑明·迪克森正在為21世紀的讀者重建道格拉斯在19世紀的廢奴主義報紙。 《北極星》的頭版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反奴隸制報紙,上面寫着:「權利與性別無關——真理與膚色無關——上帝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我們是兄弟。」 《北極星》的目標是「不僅要改變新聞,還要改變世界」。《北極星》的新形象將採用不同的聲音來報導那些沒有被深入報導或者完全被主流媒體忽略的故事。其目標是最終擁有播客、每日視頻、iPhone和Android手機應用程序、完整的新聞網站和夜間在線新聞廣播。 這家新興媒體的首席執行官金打算建立一個獨立的硬新聞和文化評論平台,為那些面臨與司法相關的重大問題的邊緣群體提供信息,並賦予他們支持這些群體的權力。 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采訪時,金說,「在投票權、警察暴力、大規模監禁等問題上,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未來和現狀是必要的」,人們有像北極星這樣的新聞來源。在道格拉斯的帶領下,他清楚地表明,這個網站將會有一個從「說真話到擁有權力」的議程,「我們真的要把我們的心、靈魂和信仰都藏在袖子里。」 金和迪克森目前正在發起一場網絡草根運動,以重振這家標志性報紙,並建立一個自由新聞平台,幫助打擊系統性的不公正和腐敗。 他們這樣做,並沒有接受任何風險投資或商業支持,而是100%地「由人民為人民」提供資金,將其作為一種工具,為人權和社會變革進行不加掩飾的鬥爭。 在一段推廣訂閱型報紙會員資格的在線視頻中(學生每月收費5美元,基本會員每月收費10美元,用戶范圍更廣的話,費用還會逐步提高),金說,「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社區和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故事現在甚至都沒有人講述。」」我們建造北極星的部分原因是為了確保我們所有的故事都能以顏色,細節,維度,以及他們應得的角色和技巧來講述,而現在,這是不可能的。「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曾曾孫,小肯尼斯·B·莫里斯,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家族倡議的聯合創始人兼主席,在一封郵件中說,「我偉大的祖先出版了《北極星》為奴役和受壓迫的人民創造了一個喉舌。我很高興肖恩和本的企業會從最初的報紙上得到提示,並對所有被剝奪權利的團體的問題提出意見,同時對黑人社區的問題提出觀點。」 道格拉斯是一個為個人權利而不懈奮鬥的鬥士,在他的一生中,當他自己的權利被剝奪的時候,他卻為印第安人的權利、移民的權利和婦女的權利而奮鬥。在77歲高齡的道格拉斯去世前幾週,有人問他會給一個年輕的美國黑人什麼樣的建議。 莫里斯說:「道格拉斯在任何存在不公正的地方都與之鬥爭。他要求國家和蓄奴政權為奴隸制的罪行負責。他致力於為那些不能為自己辯護的人發聲。「 北極星原計畫於2019年2月14日,也就是道格拉斯的201歲生日當天發表。目前已有1.6萬多名創始成員加入,金的目標是在上市前擁有2.5萬名成員,他希望在2019年底前擁有10萬名成員。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吃瓜分享

韓國學生向聯合國告狀 學習太苦 , 錯幾題被家長打幾下

韓國一高中前,後輩為參加高考的前輩行大禮。(韓聯社) " 從小學開始,每逢考試,答錯幾道題,便被父母打幾下 "" 成績差的學生常被歧視,一些同學還因此自殺 "" 成績不好的學生被老師嫌棄,被罵『公害』 "…… 這是韓國 23 名青少年去年底聯名向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 ( 以下簡稱為聯合國兒權委 ) 提交的《韓國兒童報告書》中的部分內容,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向聯合國 " 告狀 ",揭露韓國青少年正遭受的學業壓力現狀,並控訴 " 唯成績論英雄 " 的韓國式教育。 韓國 MBC 電視台 18...

考研人口中常說的「34所」是什麼?

「34所」即在招收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可以自主劃定復試分數線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簡稱「34所」。 自主劃定分數線是2002年開始的,國家出台該政策的目的是讓這些大學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有更大的自主權。學校可根據報考本校考生的情況和計畫招生人數來確定分數線,不用參考國家統一劃定的分數線。「34所」自主劃線學校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會高於國家線,但是也有個別學校的個別專業會低於國家線。 友情提示: 一般而言,「34所」因自主劃線所以分數線公佈較早,復試時間也比其他院校要早。復試結果出來之前,對於考試成績不夠理想有可能需要調劑的考生來說,把握好這個時間差非常重要,應該早做兩手打算。 祝各位考生都能夠考入理想院校!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網

文化課成績差就去藝考?你恐怕想錯了

近日,各大藝術類院校陸續啟動藝考,無數少男少女踏上了 " 逐夢藝術 " 的征程。 據媒體報導,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河北考生王思陽把自己參加藝考的初衷分成了兩部分—— " 一個很客觀的原因是,我文化成績不高,這個必須得實話實說;還有一部分就是,我實在是喜歡那種受台下目光注視的感覺,真的很好 "。另外一名來自四川的考生也覺得,自己身邊不少同學轉向藝考," 可能是不太想攻文化課,想通過藝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 "。 2 月 17 日,上海戲劇學院 2019 各專業藝考,大批 00 後考生從全國各地趕來考場,很多考生家長也千里迢迢趕來陪考。 高中生因為文化成績不好,或者不喜歡文化課而選擇藝考,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社會層面上將 " 藝考 " 定義為升學的捷徑,也有 " 對文化課要求相對不高 "...

開學第一課,校長們開學發言「團寵」流浪地球

△ 2 月 18 日,長沙中小學開學第一天,砂子塘小學的兩名女生開心地共用一把傘走出校園。圖 / 記者辜鵬博 開學第一天,是種下希望的日子。你准備帶上哪些裝備去挑戰未來? 這里有份來自長沙各大名校校長的 " 硬核 " 大禮包。其中,電影《流浪地球》成為校長們的 " 團寵 ",他們通過這部熱門電影,傳達了對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人生格局、逐夢築夢的思考。但願發言中的只言片語,能為你在飛馳人生時,積聚些許力量。 2 月 18 日,長沙市中小學新學期開學第一天。開學典禮上,最隆重的禮物可能是校長們精心准備的開學致辭,字里行間透露出校長們對每位學生的期許。 當天,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師大附中副校長陳迪勛、明德中學校長劉林祥、周南梅溪湖中學校長的演講備受關注。他們的發言中,或結合寒假期間熱點新聞,或引經據典講述追夢旅途,給學生們上了一次有溫度、有深度的開學第一課。 關鍵詞 球地浪流 奮發精神,擔當宇宙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 人類自從掌握了時間的計算法則,懂得與自然規律相伴共生,春天就有了特別的意義。當人類關注自身發展的目光從大地向太空不斷延伸,當嫦娥四號傳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 " 全景圖...
「教養」孩子聽不進去話,很多時候其實是在求救。

「教養」孩子聽不進去話,很多時候其實是在求救。

以色列「中介學習」的第一原則是「和小孩對話時要有目標,並且要創造一個讓小孩可以學習的環境」。 白話來說,大人跟小孩對話時,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對話的目標在哪里,而且要在小孩聽得進去的狀況下,才開始對話,不然就是無效溝通。要創造小孩可以聽得進話的環境,還是要先瞭解小孩的情緒和行為,從哪里而來。 快兩歲的孩子正發展出自我意識,想要自己決定一切。然而,他們其實沒有能力在無限的選項中,找出自己真正要的東西,所以才會產生了大人拿一百樣東西給小孩,小孩仍然不滿意的狀況。 反過來想,在這樣的狀況下,小孩又是多麼挫折啊? 所以,作為一個大人,此時該怎麼做,才能創造一個讓小孩可以選擇又滿足的環境? 別忘了,小孩聽不進話,很多時候其實是在求救。 創造「聽得進去」的環境 有個兩歲出頭的小男孩,非常聰明,但有感官統合的問題。在他比較累或不舒服的時候,會忍不住一直打其他小孩或亂丟東西,勸也沒有用,講也講不聽。 「我跟他說不可以丟東西,他還是丟個不停,我所有的時間都在和他打交道,對其他小孩不公平!」一個同事這麼說。 「更嚴重的是,我有時受不了給他time-out (計時隔離),他不只不難過,還會對我笑。我知道Winnie 不接受世界上有壞小孩這種事,但看到他的笑容真是讓我發火。」另一名同事接着說。 「這個小孩有感官統合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他聽懂了我們的要求,生理上卻做不到?」我繼續解釋,「我們如果不能理解小孩的困難,就不能同理, 不能同理,就引導不了小孩。」 「我們先來思考,這個小孩的感官統合問題是什麼?」我問。 「小孩有觸覺接收不良的問題。」一個老師說,「所以他一直在尋找身體上的碰觸,碰觸量不足時,會去坐或躺在其他小孩身上,而且比較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一定要動來動去。」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問,「小孩就是停不下來啊。罵他有用嗎?一直告誡他有用嗎?」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帶他出去跑兩圈,但我們人力不足,不可能有專人做這件事……」另一個老師說。 「很好,大家開始想辦法了,而現實就是現實,我們沒有多餘人力可以一對一陪他,所以有更好的方式嗎?」我繼續問。 依孩子需求對症下藥 看到大家又沉默下來,我再給提醒:「有什麼事是我們可以帶着他跟小孩一起做的?」 「一起唱遊?」一個老師突然眼睛亮了起來說,「放音樂讓大家可以一起跳來跳去?」 「把小孩一個一個叫過來做兒童按摩?」我接着建議,對於觸感太敏感和太不敏感的孩子,正確的按摩方式對安定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請小孩彼此按摩?」另外一個老師繼續說,大家愈來愈有創意,「或是玩包成木乃伊的遊戲?」 我告訴工作團隊,通常這個小孩控制不了自己時,我就會請他來坐在一起,我幫他做些物理治療師教我的按摩,讓他冷靜一點,而且我會直接跟他說:「我知道你今天有些困難,停不住自己的行為,過來陪我坐一下,我幫你按摩。」 」我這樣跟小孩講話,和禁制、告誡、說他做的都是壞事,兩者對小孩有什麼不同影響?「如果對小孩的行為有些理解,而且有解決方案出現,也許可以進一步瞭解小孩內心在想什麼,「你們想想看,為什麼給他time-out 時,他非但不難過,還會對你們笑?好像對自己的行為一點都不覺得羞愧?也不在乎你們是否生氣?」 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有個老師小心翼翼地開口說:「他應該不瞭解time-out 是什麼意思吧?以為我們叫他去別的地方,再叫他回來很好玩?」 「也許……他不知如何面對我們的怒氣,所以乾脆隱藏自己的恐慌和不知所措?」另一個老師說,「我以前碰過一個被父母大吼大叫就把情緒封鎖起來、變得面無表情的小孩,當然他是大小孩,已經上小學了。」 聽到這里,我知道可以開始談收尾了。 回頭思考和孩子的溝通卡在哪 「首先,這個小男生非常聰明,而且能夠解讀大人的表情,所以他知道我們在生氣,我相信他也知道自己做了被禁止的事,才會被請到別的地方去待着。」我開始說明,「但他其實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們的大吼大叫和處罰,對他而言只會讓他害怕,而不是改善行為。他如果無法面對我們的怒氣,用微笑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是不是比較好的方式?或是另一個可能性,我們大吼大叫時,他覺得自己終於獲得大人的注意力?不管是正向或是負面的對待?」 「而當我們把他拉過來按摩,或用遊戲的方式協助他時,小孩會知道大人看到他的困難,並且試着幫助他。這樣他才可能信任你,才會有安全感,也才能聽得進去你說的話。」 其實作為一個家長或幼教老師,必要時,我一樣會對小孩提高音量,但那不會是在我情緒失控之際,而是在創造一個讓小孩聽得進話的環境時。例如說,我要告知一整班小孩某件事,但小孩很吵鬧時,提高聲量請大家閉上嘴巴是必要的。 總而言之,面對怎麼講都不聽的小孩,得回頭思考大人與小孩的溝通卡在哪里。另外,也請記得,小孩需要能夠守護他的大人,如果他一鬧,大人就不知所措,或是只會用語言和肢體暴力壓制,那他得到的信息將是:大人沒辦法守護我,只能用威脅和暴力讓我屈服。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看雜誌

大學生考取公務員,偏愛「鐵飯碗」的三大理由,你中槍了嗎?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所以每個人都想着要一份永遠都可以待在其崗位上的工作。就是自己不想被炒魷魚,自己也不想換工作,就是這個工作非常好。最好是這個工作也因為自己的特點而顯得獨一無二一些,這樣才會讓人有一種拚命想得到他的感覺。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鐵飯碗」工過。 鐵飯碗顧名思義,是很厲害的工作,就是自己拚命想得到的工作,而且別人也沒有辦法輕易找到自己工作上的毛病。而且現在才畢業的大學生也特別偏愛「鐵飯碗」工作,2019年參加國考的290萬人數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大學生偏愛「鐵飯碗」的三大理由,來看看你中槍了嗎? 生活安定 鐵飯碗代表的是安定,就和立業基本是一樣的,如果畢業能擁有一份鐵飯碗的工作是多麼的了不起,五險一金一有基本就代表國家,企業會養你一輩子,你的生活就會變得很穩定。 有了一個鐵飯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非常的開心,因為這個工作幾乎都意味着你這未來十年或者幾十年的收入都是非常可觀的。再加上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這麼大,大學生畢業的數量又這麼大,所以不僅是大學生,很多企業上班族也都爭相搶着鐵飯碗。 社會認可和尊重 在中國人的心里邊兒政府是最值得信賴的機構!有道是進了公家的門,成了公家的人,一輩子都會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在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當中,捧着鐵飯碗的人不需要出多大的力氣,就可以拿着工資!就像許多人說的那樣吃一口輕松飯!相反的,自主創業的人或者靠技術吃飯的人!往往要通過非常艱苦的努力,才能夠得到自己所享受的生活! 許多時候,人們都有很多的顧慮,人的力氣是有限的,年輕的時候在努力的人,他到老之後就沒有了收入的來源只能靠子女的贍養!這對於很多老人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是捧着鐵飯碗的人,即使他們退休之後也擁有很高的退休金!這些退休金足以讓他們安度晚年! 因為有退休金的保障,擁有鐵飯碗的人,老了之後也是一個香餑餑,子女爭着贍養!相比較,他們的一生比較快樂!正是因為有這些考量,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追着鐵飯碗,就是追着幸福跑 日常福利好,生活待遇高 不能說是中國的大學生想要追求鐵飯碗,而是被時代所逼。但是現在隨着國企福利不如私企福利,很多的學生已經放棄鐵飯碗選擇進入了私營企業。現在的私企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且他們也會給自己員工五險一金甚至六險一金,這樣的情況下大家一般都選擇福利好的民營企業。 大學生追求的並不是鐵飯碗,而是公司待遇,日常福利待遇,生活保障待遇,當公司把這些配齊的時候,他們只會盡可能選擇待遇最高的,因為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就是賺錢嘛,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和錢過不去的。如果你足夠優秀的話,即使是一個普通大學的大學畢業生,也會有很多人要你的。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辯教育

一個人開始走上坡路的3種跡象

最近看倪萍的《姥姥語錄》,在其中一篇《人生就要上山頂》里,姥姥有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倪萍常在家跟表妹們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姥姥卻反對,說這都是懶人說的話。 她語重心長地對孫輩們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都是活一輩子,可山頂上活的就是山底下人的好幾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一輩子都不用後悔了。 90多歲的老人,目不識丁卻能說出如此通透智慧、胸襟高遠的話,實在叫人歎為觀止。 原地踏步或走下坡路,短期內看着是毫不費力,可長此以往,舒適區呆久了,後期會讓你越來越難。 所以,一個有追求有報負的人,一定不會讓自己呆在舒適區混吃等死,而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當一個人的生活出現這3種跡象時,預示着ta正在走上坡路。 摒棄惡習,健康生活 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的確,你只有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才能處理好與世界的關系。 而愛自己,就是要和過去的惡習告別。 《習慣的力量》里,說到一個叫麗莎·艾倫的女士的故事。 她16歲酗酒成性,沉迷於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結果,她的人生迅速陷入一片黑暗。 她健康受損,體重達到180斤,患上了各種肥胖症。 她欠債,被討債公司四處追趕,家也不敢回。 她頻繁換工作,在一個崗位上只能待幾個月,經常失去收入,露宿街頭。 她遭遇離婚,丈夫無法忍受她的自暴自棄,選擇了別的女人。 這樣的人生離完蛋也就一步之遙。 幸運的是,有一天,她在街邊清掃的時候,看到舊報紙上的獅身人面像。 就像被一道閃電擊中,她突然感受到一種力量的召喚。 她想要去埃及旅行,穿越一望無際的沙漠,親眼看看壯麗的吉薩金字塔。 可要完成這次遠行,她必須有一筆收入,而要掙錢,就不能再酗酒。 所以,她開始用跑步代替了酒精。 一個小小的習慣的改變,影響的卻是她的人生。 她開始跑半程馬拉松,然後是全程馬拉松,為了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她開始改變自己的睡眠習慣。而後是儲蓄習慣、工作安排、未來計畫等等。 當她開始愛自己時,好運接踵而來,生活也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 她成功減肥50斤,重新煥發活力。 她重新回學校讀書,後來在一家圖形設計公司工作。過了一年,同事里有位男士追求她。 幾年以後,她終於實現了去埃及的夢想,當面對雄偉的金字塔時,她發現自己因為習慣的改變,已經變得足夠好。 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這就是健康生活所能帶給一個人的改變。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不妨試試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的2個小方法:照鏡子和獨處。 照鏡子是為了從中看清自己真實的狀態,如果皮膚氣色不錯,眼神明亮,精神飽滿,說明自己過得不錯,繼續保持。 如果鏡子中的人看起來很疲憊,膚色暗沉,無精打采,身材走樣,就要做出改變。 獨處是為了學會和自己做朋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唯有擁有在黑暗中也能一個人毅然決然行走的力量,我們才能與擦身而過的他人構築深刻的關系。 總而言之,學會感受與思考,摒棄惡習,健康生活,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1個跡象。 不因年齡給自己設限,逆向生長 有人說,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未來。 的確如此。 當42歲「高齡」的素素姐調入文化局時,我驚掉了下巴。 我心里不禁想:人到中年,她是怎麼做到的? 馬雲說:「有多少年輕人,晚上思索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為什麼?一是沒有跳出舒適區的勇氣,二是沒有技能。 素素姐不是這樣,盡管她在環保局工作多年,可一直沒有放下寫作的興趣,而且扎扎實實磨礪文筆。 自媒體時代來臨,素素姐覺得自己迎來了機遇,2015年,她成了第一波公眾號寫手。 到今天,她寫出的文章多次發表在千萬粉絲大平台上,還當上寫作班的培訓老師,期期辦的紅紅火火。 市里的文化局慕名而來,把她當作人才挖了過去,專門負責媒體宣傳。她一個中年婦女,就這樣幹起了90後的活。 年齡,從來不是限制人前進的因素,沒有不適合的年齡,只有缺少勇氣的內心。 一位名人曾說過: 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我們很多人都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藉口:我年齡大了,學不會了,做那個還來得及嗎? 然後日復一日,生活平淡如水,不思進取,一邊忙着感慨歲月不饒人,一邊畏手畏腳安於現狀。 就像有句話說的:有的人20多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 而對於一個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有無限可能。 就像日本的岩室純子奶奶,77歲學做DJ,在夜店里搖頭晃腦,輕松打碟。82歲時考駕照學英語,拉起大提琴。 所以,不因年齡給自己設限,逆向生長,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2個跡象。 放棄存量,推翻重來 這里講的存量,是負向的存量思維,意思是抱着自己的成績不放,在舒適區待着,吃老本。 存量是人性的追求,誰不想抱着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好好享受,卻想着折騰自己呢?折騰是冒險,冒險就是打破常規,舒適不再。 但存量思維是危險的,它意味着原地踏步,沒有創新。接下來的命運,可能就是被時代淘汰。 沖浪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在海平面上待久了,想要再衝上浪頭,就必須放棄存量,在浪底積蓄能量。 沖浪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圖:@CCTV朗讀者 比如,董卿就是一個敢於放棄存量,推翻重來的勇者,也是一位智者。 董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浙江電視台,那時她不僅當主持人,還當製片人,事業如魚得水。 這麼得心應手的工作,多少人求之不得呢!可不安現狀的董卿,在一年後考入上海電視台,在七、八百人群中脫穎而出。 上海電視台不如她所想的美好。沒有人理她,也沒節目可做,她只能在台前台後做一些跑腿的工作,璀璨的舞台,不屬於她,新人身份讓她無比失落。 董卿沒有在那些無聊的日子里一蹶不振。她選擇改變自己,她再次讀書,並順利地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電視專業,讀完本科。 董卿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也正是骨子里的堅強和不安分,讓董卿最終站上了央視的舞台,連續主持13年的央視春晚。 盡管董卿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董卿並沒有被突如其來的榮譽沖昏頭腦,她很清醒,沒忘記今天的成就是通過怎樣的努力獲得的,也沒忘記繼續充電、學習。 正如董卿自己所說的: 一個人不能光着眼於現在,作為一個稱職的節目主持人,外在的東西很快就會成為過眼雲煙;現在的觀眾越來越偏愛智慧型、知識型的節目主持人,而這一切不是憑先天就能得到的。 從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的一年多時間,董卿暫離央視,去美國繼續學習深造。 回國後,她擔綱製作了兩個大火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 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而咬牙堅持的人終究會被歲月溫柔以待,在溫柔的時光里開出最美的花。 圖:@CCTV朗讀者 同樣值得欽佩的還有張泉靈。 她在事業高峰從她待了18年的央視離開了,華麗轉身成為知名投資人。 說起來是華麗,其實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她願意從頭再來,接受這份挑戰。 張泉靈在微博中說:「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 存量是我們辛辛苦苦積累的,但是它又是危險的,容易讓我們陷入創新者的窘境。而拋棄存量又是反人性的,只有通過再學習倒逼自己放棄存量,挑戰自我。 敢於放棄存量,推翻重來,這是一個人正在走上坡路的第3個跡象。 走上坡路,才有出路 走上坡路這麼累,為什麼我們也要堅持呢? 走上坡路是一種向上盤根錯節的過程,考驗的不僅僅是能力、毅力,它還是你實現自救的唯一途徑。 那些內心燃燒着熱烈的歲月是珍貴的,奔赴理想的歸途有些波折和漫長,但這樣緊繃的日子是給你喘息的機會的,不要覺得費力就停在原地,然後一蹶不振。 永遠不要妄想誰會來救你,也不要自怨自艾,還沒開始就向生活繳械投降,每個人都應該自我解救,然後走出來。 走上坡路,是自我拉扯和攀緣的過程,是你與命運較量的唯一機會。 何亞娟在《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都一樣》中說過一段話: 現在覺得累,覺得難受正常,因為你在走上坡路,只有走下坡路才不累。可是,熬過去就會柳暗花明,你承受得比別人多,就會比別人收獲的多。 人生沒有白走的上坡路,每一步都算數,它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十點讀書

孫儷曬兒子表白信 爸爸多好都沒用,孩子就是跟媽親

作者|心海一隅來源|爸媽精讀(ID: bmnfrc) 0 1 情人節前一天,演員孫儷在微博曬出兩張圖片,配文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是等等前後腳寫的,並配上三個偷笑的表情。」 打開圖片一看,左邊一張寫的是「我的爸爸又大又笨」,還有一連串的「哈哈哈哈」,這串笑聲說明了鄧超在等等的心里真的是如此了吧。 右邊一張寫的卻是:「I have a good Mum everyday and thank you」,還畫上媽媽陪着他踢足球的簡筆畫,等等把對媽媽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呀! 網友們的評論一邊倒,奚落鄧超在家里一點地位都沒有,就連孫儷助理都調侃說:「是怕爸爸看不懂英文,所以寫中文嗎?真是個貼心boy。」 翻翻鄧超和孫儷兩人的微博,他們都經常曬跟孩子玩耍的照片,但是鄧超的畫風經常是這樣的: 要麼是被等等和小花妹妹嫌棄不是爸爸。 要麼是被等等畫中的炮給射出去了。 等等甚至攔着媽媽不去劇組看望,認為視頻看看就好了。 而孫儷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帶着等等去看圖片展,等等看到每一張照片都會說,「這是我媽媽。」言語中的自豪感藏都藏不住。 還有可愛的妹妹,一大早就發語音提醒媽媽,今天初一要吃素。 小小的人兒就這麼會關心媽媽了,是貼心小棉襖沒錯了。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庭的畫風,孩子把爸爸當成大玩具一樣任意折騰蹂躪,爸爸使盡渾身解數陪玩,孩子還是對爸爸嫌棄滿滿。 而媽媽們通常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制定各種規則要求孩子遵守,但是他們最喜歡的始終是媽媽,這是為什麼呢? 0 2 爸爸是個「大男孩」,不靠譜 前兩天,一則「爸爸帶娃上街,百米耗油僅一顆草莓」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爸爸右手拿着一顆大草莓,後面的小奶娃一邊哭一邊伸着手想要拿草莓。 可是那麼小的娃哪是爸爸的對手啊? 每當娃快要拿到草莓的時候,爸爸就把草莓再舉高一點,反正就是不讓娃拿得到,你說娃能不哭嗎? 很多網友看到視頻都哈哈一笑,覺得這父子倆好玩,可是爸爸光想着逗孩子玩了,有沒有考慮過孩子對爸爸的信任感,也正在一點一點消失呢? 國外有個爸爸,站在沒過膝蓋的雪中,居然笑嘻嘻地把手中的孩子扔進了雪里,孩子瞬間被雪淹沒了,嚇得爸爸趕緊伸手把孩子撈起來。 去年暑假里,蘇州的洪先生在家帶着5歲的兒子小凱,可是小凱在屋外玩耍的時候突然想媽媽了,於是一個人出門尋找,而屋內的洪先生卻對此渾然不知。 後來小凱被民警發現帶回派出所,因為小凱說不出父母姓名和電話,民警只好發朋友圈尋找,兩個小時後洪先生刷朋友圈才發現這是自己的兒子。 兒子失蹤兩個小時了他還不知道,要是真的走失了,兒子一輩子豈不是毀了嗎?這樣的爸爸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嗎? 但凡有媽媽吐槽說自己帶孩子累死累活的,總有人會質疑,為什麼不讓爸爸帶呢?你以為媽媽們不想讓爸爸帶娃嗎? 只是有太多的爸爸不靠譜了呀,他們看似在帶娃,實際上卻是在坑娃,要麼各種招惹孩子哭鬧,要麼不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 父母是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媽媽們給予孩子的總是溫暖的懷抱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而爸爸們給予孩子的,除了心血來潮的逗弄,還有隨時可能的潛在危險。 不要以為孩子小,逗一逗也無妨,孩子再小也是心智發育健全的人,他們知道跟爸爸一起玩很開心,但是卻並不會對爸爸百分百信任。 這就跟很多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媽媽一樣,只有看到媽媽在,就感覺特別安心,哪怕第一眼看到爸爸,開口總會說:「爸,我媽呢?」 0 3 媽媽和孩子是生死之交 每一個孩子都是經由媽媽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在跟媽媽連成一體的280天時間里,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了天然的鏈接,這其實就是孩子安全感最初的來源。 賺了很多眼淚的《人間世》第2季的第二集中,在上海仁濟醫院危重產婦搶救中心,有很多媽媽不顧一切要生下孩子。 38歲的林琴想要生下三胎兒子,只是經歷過兩次剖腹產的她,屬於比較凶險的前置胎盤,在經歷了全身換血九千毫升,摘除了子宮後生下了孩子。 不管怎麼說,只有媽媽拿命拼,才有了這個小生命的誕生,孩子跟媽媽之間生死相依的感情是誰也拿不走的。 前幾天,有網友微博吐槽孕期蕁麻疹,讓她這個疤痕體質的人情緒完全崩潰,說自己完全不知道懷個孕生個孩子要遭這麼大的罪。 兩萬多的評論中更是字字血淚,有人說「前期吐,後期躺不下,只能坐着睡覺,保持運動想順產,結果沒到預產期孩子宮內缺氧,只能緊急剖腹產。」 每一個媽媽跟孩子都是生死之交。 記得當初我懷孕的時候,肚子越來越大,兒子也越來越活潑,經常拳打腳踢我的肚皮。 我都會摸着肚皮跟他說: 媽媽在這里,媽媽在等着你出來。 兒子總會很快安靜下來,等到終於迎來兒子誕生的那一刻,我知道這一輩子他都會是我的牽掛。 正是因為媽媽明白生孩子的不容易,她們總會傾其所有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愛,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楊莉在《相信改變會發生——養育完整而富有靈性的孩子》中說:「安全、接納和我是重要的這三種渴望在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方面尤為重要。」 她說: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響着每個人的存在狀態。 孩子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體驗到輕松、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相比較等孩子出生後,才學着跟孩子親近的爸爸來說,媽媽跟孩子之間天然的安全鏈接,這也是所有的孩子天然地愛媽媽的原因所在。 0 4 爸爸,也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知乎上有人提問,爸爸帶孩子一定會是孩子的噩夢嗎? 被贊最多的一位爸爸開篇就寫:以子之名,為父正名。 原來這位爸爸有一個2歲的兒子,因為媽媽有段時間事情比較多,為了不打擾媽媽,爸爸就決定帶着孩子自駕游,這一遊就是20天。 父子倆一路玩一路看風景吃美食,孩子開闊了眼界,性格也更加開朗,這樣的好爸爸才是孩子成長的好夥伴。 只是他最後總結說:父子情感得到了昇華,但是一回到家,他就緊緊抱着媽媽。 看來在孩子的心里,雖然爸爸陪着玩,但是最愛的還是媽媽呀! 話雖這樣說,但爸爸的陪伴,尤其是爸爸身上的某些特質對孩子的作用也是媽媽無法完全替代的。 比如安吉和小魚兒的爸爸沙溢,實力「坑」娃的典型。 節目中,小魚兒想跟小山竹姐姐坐,爸爸沙溢讓小魚兒自己跟小山竹說,自己不管。 小魚兒一臉緊張和不安,親爸和親哥在旁邊「看笑話」。 最後小魚兒終於如願跟小山竹姐姐坐在一起了,沙溢對小魚兒一臉壞笑,對兒子「擠眉弄眼」:「臭小子,好樣的。」 沙溢那喜劇演員特有的靈動引得網友哈哈大笑。 正是有了沙溢這樣的幽默好玩的爸爸,安吉和小魚兒才如此陽光開朗,擁有無數親媽粉。 而且,沙溢的付出也是獲得了胡可媽媽的認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背後是離不開老父親的。 還有最近圈粉無數的「絕世好男人」傅爸爸,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的女兒就是天才。」 因為他是真的覺得自己的女兒就是天才,所以傅園慧才一直樂呵呵,對自己充滿信心,成為自己的力量源泉。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句經典台詞說: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媽媽這個詞只要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 每一位媽媽跟孩子都是天然聯系的,是孩子天生的守護者,所以孩子天然會黏媽媽。 但是爸爸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媽媽教給孩子的是認真和溫柔,而爸爸給孩子的卻是自信和勇敢。 各位爸爸們,在孩子出生的路上,你們已經落在媽媽的下風了,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請一定加倍努力,讓孩子更早地愛上你們哦!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李月亮

【夜讀】餘光中 好好說話,是一生的修養

不知道我們這一生究竟要講多少句話? 如果有一種計算機可以統計,像日行萬步的人所帶的計步器那樣,我相信其結果必定是天文數字,其長,可以繞地球幾週,其密,可以下大雨幾場。 情形當然因人而異。有人說話如參禪,能少說就少說,最好是不說,盡在不言之中。有人說話如嘶蟬,並不一定要說什麼,只是無意識的口腔運動而已。 說話,有時只是掀唇搖舌,有時是為了表情達意,有時,卻也是一種藝術。 許多人說話只是避免冷場,並不要表達什麼思想,因為他們的思想本就不多。 至於說話而成藝術,一語而妙天下,那是可遇不可求,要記入《世說新語》或《約翰生傳》才行。 哲人桑塔亞納就說:「雄辯滔滔是民主的藝術;清談娓娓的藝術卻屬於貴族。」他所指的貴族不是富人,而是趣味。 最常見的該是兩個人的對話。其間的差別當然是大極了。 對象若是法官、醫師、警察、主考之類,對話不但緊張,有時恐怕還頗危險,樂趣當然是談不上的。 朋友之間無所用心的閒談,如果兩人的識見相當,而又彼此欣賞,那是最快意的事了。如果雙方的識見懸殊,那就好像下棋讓子,玩得總是不暢。 要緊的是雙方的境界能夠交接,倒不一定兩人都有口才,因為口才宜於應敵,卻不宜用來待友。 甚至也不必都能健談:往往一個健談,一個善聽,反而是最理想的配合。 可貴的在於共鳴,不,在於默契。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脈脈相對,無聲也勝似有聲:這情景當然也可以包括夫妻和情人。 這世界如果盡是健談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個健談的人都需要一個善聽的朋友,沒有靈耳,巧舌拿來做什麼呢? 英國散文家黑茲利特說:「交談之道不但在會說,也在會聽。」 在公平的原則下,一個人要說得盡興,必須有另一個人聽得入神。 如果說話是權利,聽話就是義務,而義務應該輪流負擔。同時,仔細聽人說話,輪到自己說時,才能充分切題。 我有一些朋友,迄未養成善聽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談,往往像在自言自語。 凡是音樂家,一定先能聽音辨聲,先能收,才能發。 仔細聽人說話,是表示尊敬與關心。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才贏得朋友。 如果是幾個人聚談,又不同了。 有時座中一人侃侃健談,眾人睽睽恭聽,那人不是上司、前輩,便是德高望重,自然擁有發言權,甚至插口之權,其他的人就只有斟酒點煙、隨聲附和的分了。 有時見解出眾、口舌辯給的人,也能獨攬話題,語驚四座。 有時座上有二人焉,往往是主人與主客,一來一往,你問我答,你攻我守,左右了全席談話的大勢,也能引人入勝。最自然也是最有趣的情況,乃是滾雪球式。 談話的主題隨緣而轉,愈滾愈大,眾人興之所至,七嘴八舌,或輪流坐莊,或旁白助陣,或爭先發言,或反復辯難,或怪問乍起而舉座愕然,或妙答迅接而鬨堂大笑。 一切都是天機巧合,甚至重加排練也不能再現原來的生趣。 這種滾雪球式,人人都說得盡興,也都聽得入神,沒有冷場,也沒有冷落了誰,卻有一個條件,就是座上盡是老友,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良宵苦短,壁鍾無情,談興正濃而星鬥已稀。 日後我們懷念故人,那一景正是最難忘的高潮。 眾客之間若是不頂熟稔,雪球就滾不起來。缺乏重心的場面,大家只好就地取材,與鄰座不咸不淡地攀談起來,有時興起,也會像舊小說那樣「捉對兒廝殺」。 這時,得憑你的運氣了。萬一你遇人不淑,鄰座遠交不便,近攻得手,就守住你一個人懇談、密談。 更有趣的話題,更壯闊的議論,正在三尺外熱烈展開,也許就是今晚最生動的一刻;明知你真是冤枉,錯過了許多賞心樂事,卻不能不收回耳朵,面對你的不芳之鄰,在表情上維持起碼的禮貌。 劉禹錫但求無絲竹之擾耳,其實絲竹比起現代的流行音樂來,總要清雅得多。 現代人坐上出租車、火車、長途汽車,都難逃噪音之害,到朋友家去談天吧,往往又有孩子在看電視。 飯店和咖啡館而能免於音樂的,也很少見了。現代生活的一大可惱,便是經常橫被打斷,要跟二三知己促膝暢談,實在太難。 剩下的一種談話,便是跟自己了。我不是指出聲的自言自語,而是指自我的沉思默想。 發現自己內心的真相,需要性格的力量。唯勇者始敢單獨面對自己;唯智者才能與自己為伴。 一般人的心靈承受不了多少靜默,總需要有一點聲音來解救。 所以卡萊爾說:「語言屬於時間,靜默屬於永恆。」可惜這妙念也要言詮。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青海日報

尊人有分,敬人有度

點我 人的自尊心是有底線的,決不能被侵犯。做人做事三思後行:看德行事、知情懂禮的人,我們必敬三分;自高自傲的人,必須遠他一尺。尊人有分,敬人有度。 自尊,基於知恥。 古語雲:「唯有知恥,才有自尊。」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有了這份羞恥之心,我們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了會難過。 自尊,源於絕不趨炎附勢卑躬屈膝的氣概。 「要窮,窮得像茶,苦中一縷清香;要傲,傲得像蘭,高掛一臉秋霜。」自尊本來就不論出身無關貧富,不論體貌無關職位,自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社會是相互的,我們首先尊重別人,才會贏得別人尊重我們。 當然,尊重別人不是一味諂媚,不是低三下四奉承對方。不是誰天生欠誰的,凡事都有度,我們過於將就別人可能適得其反。 打人莫打臉,罵人莫揭短。 在中國,「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面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中國人可以吃悶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面子」的虧。如果你不顧別人的面子,不理解別人的感受,不知天高地厚者,總有一天你也會容顏掃地,令人遺棄! 為人處事品高低,言談舉止論素質。 錢可以少,但禮貌不可少;文化水平可以低,但做人的素養不可低;我們可以沒權,但不能沒良知與品德;我們無法估計天氣變化,但我們會看清人的本質! 尊人看本質,敬人看人品。 世間有一種人,命運悲慘,看似可憐,但從他骨子里有一種奸詐仇恨,嫉妒比他幸福的人,即使你對他如何好,也感動不了他的心。這時你必須遠離他,善意不是對所有人都施捨的,不識敬,不識輕重的虛偽之人,千萬不要敬他。人的自尊心是有底線的,決不能被侵犯的。 做人做事三思後行,看德行事,知情懂禮的人我們必敬三分,自高自傲的人必須遠他一尺。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愛上朗讀亭

幸福的家庭是不爭對錯

當家人的幸福大於堅持「三觀」的時候,對錯已經不重要了。 知乎上有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最高贊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爭對錯。 很多人喜歡把家庭矛盾歸咎於「三觀不合」。可是,哪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 更多的時候,只是不分對錯。 《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話說的好:「親愛的,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01 馬東主持節目時曾提及他的母親,他說,76歲的老母親,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屋里燈亮着,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馬東一開始還告訴母親,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一直亮着也費不了多少電。 但在發現母親每次說「好」,緊接着又關上之後,馬東再也不和母親計較這樣的小事。 馬東說,節約用電已成為母親的思維定勢,就算你告訴她不用隨時關燈的道理,她也改變不了自己過去積累下來的行為。 想想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正和馬東母親一樣: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可他們應聲之後,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們強調,不要再給孩子買零食,可她們答應之後,轉身會帶孫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沒有像馬東那樣,做到不和父母爭對錯,而是冠以「三觀不合」,嫌棄他們墨守成規,甚至為了自認為「正確」的小事和父母爭的面紅耳赤。 傷害了父母的同時,更是讓彼此有了隔閡。 夏天的時候,同事劉儀和我抱怨過他的父親。 他說,母親去世的早,農村夏天熱,好不容易讓父親來城里避暑,結果閒不住的父親,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廣場撿礦泉水瓶。 他告訴父親,他的做法會讓別人說兒子不孝順,父親說自己習慣了勞動,也過不來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娛樂活動。 兒子說父親不懂得享福,父親說兒子看不起自己,最後的結果是,老人摔門而出,回了老家。 這樣的小事,誰對誰錯,根本不容爭辯。 子女應該明白,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們的一些行為在你眼里,是不合時宜的,是有失體面的,但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想想他們固有的生活習慣,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02 楊絳在《我們仨》里說過這樣的小事:「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 我也盡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 她說我對,他錯。 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一定要爭個對錯,殊不知,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一些小事上綱上線: 你想去學瑜伽班,Ta非說買個墊子回家練; 你要去外面吃飯,Ta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你說大海很漂亮,Ta非說大海淹死過很多人… 這樣的事情,誰對誰錯?其實都沒有錯,不過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不歡而散之後,總有人問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 有人可能會回答是三觀相合。 好的婚姻三觀固然重要,但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劉濤和王珂的愛情故事為很多人稱道,劉濤在一次訪談中說到彼此的相處之道,就是不爭對錯。 「有時候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但爭論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累,心里不舒服,我覺得任何的計較都是傷害。」 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家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 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着妻子。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着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里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爭吵,他在笑。 03 《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有一細節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個女孩,在和媽媽散步的路上,看見被人丟棄長着綠毛的胡蘿卜,喊道:「媽媽,快看,胡蘿卜帶綠帽子了。」 女孩的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媽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兇巴巴地對女孩說:「什麼綠帽子,下次不允許這樣說了!」 女孩一臉迷惑,不知道媽媽為什麼突然變臉,嚇得也不敢再說話。 把長毛的胡蘿卜看成「胡蘿卜帶綠帽子」,多麼奇思妙想的創意,卻遭媽媽一頓批。 其實,孩子只是將自己熟知的東西聯系在一起,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 但大人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去評判孩子的說法是錯誤的,不僅會折斷孩子發揮想象的翅膀,更會阻斷孩子表達自己的欲望。 知乎上一位叫@極樂 的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說自己怕鬼,嚇得晚上都不敢睡覺。 媽媽再三和她強調,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讓她別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傾訴。於是爸爸問她,鬼長什麼樣?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頭他就不見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孩子在路上經常看到鬼。 接下來,每天放學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想看看孩子眼里的鬼到底什麼樣。 結果發現,有一個中年男子尾隨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馬報了警,媽媽得知後,後怕不已,慶幸爸爸聽了孩子的「胡話」,讓孩子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強調我是大人,小孩子你就得聽我,我知道的比你多,我當然是對的。 卻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孩子的世界充滿想象力,大人的認知不一定適合孩子的童真。 哪里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孩子只不過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麼? 比起標準答案「雪化了是水」,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難道有錯麼?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是藏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戰場」,絕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愛上朗讀亭

人生有三件事,一定要避免

懂得管理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廉價快樂、垃圾食品、無效社交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生命的長度了。 每個人的生命長度都是一個定額,那些糟糕的事情,如果你及早避開了,就已經在時間上先贏了。 遠離廉價快樂。娛樂是好事情,但是有些娛樂是廉價的,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現在已經被各種廉價快樂緊緊包圍。 前些天,我跟風下載了某視頻APP,然後我的生活就變了樣。 每天晚上喜歡抱着手機刷一會搞笑視頻。本來只想放鬆幾分鍾的時間,沒想到回過神來,已經好幾個小時悄然逝去。 計畫好的看書、寫稿和陪家人互動的時間都被消耗掉了。沉迷一個星期後,終於有一天的凌晨,我刪除了這個APP。 不得不說,廉價快樂是一個時間黑洞。 它就像是一個強力的無底洞,粘住了你的注意力和你的時間,無法擺脫還毫不自知。 一旦掉入了時間的黑洞,你的注意力就被廉價收割,得到的只是短暫的、即時的快樂。 回過頭來,一陣空虛。 廉價快樂等於廉價刺激。因為,人大腦里的興奮閾值,是要被不斷刺激的。一旦習慣了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不願意去做那些高投入、見效慢的事情了。 比如學習、閱讀、深度思考。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會》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步步入「低智商社會」。 他們讀的書越來越幼稚,對各種謠言絲毫不會思考,很容易遭到媒體的操縱,得過且過、毫無鬥志…… 只有兩個選擇,要不我們殺死時間,要不就是時間殺死我們。 不要讓自己成為廉價娛樂的奴隸。 圖丨仇英 明 遠離垃圾食品。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活到了一定歲數後,你會發現,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力和金錢,而是你的體力。 你的體力,就藏在一日三餐里。 知乎上有個網友,是個17歲的高中生,住校不捨得吃食堂,為了省錢,連續吃了一年的方便麵。 直到有一天他的胃開始每天定時胃脹,飯後定時胃疼,而且他隔着肚皮摸着腹部有小腫塊。 去醫院一查,已經由急性胃潰瘍、胃出血,發展到慢性胃炎。 長期吃方便麵不僅讓他患上胃病,每天還會因為營養不均衡導致瞌睡,頭暈,甚至暈厥過,而且脾氣也變得很差。 而且,他這輩子都不敢吃辣了。 這位網友覺得垃圾食品讓自己脾氣變差,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以1000名16-21歲的男女為研究對象,將他們分為兩組。 一組長期服用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另一組長期食用垃圾食品,包括大包裝的油炸土豆條以及工業化加工食品等。 然後對他們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觀察。最後發現,吃垃圾食品的人更願意用暴力行為解決問題,脾氣也明顯更壞。 這是因為,當大腦極度缺乏重要營養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腦神經元的重要組成成分歐咪伽-3脂肪酸時,大腦會失去靈活性,注意力不集中,自製力受損,暴力傾向增加。 好好吃飯,才是最好的自律。既能養生,也能養心。 我非常佩服朋友圈里的一位媽媽。她一年365天,除了外出公幹或者旅遊,基本每天都會為家人精心准備早餐。 要說時間緊張,她是上班族,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每天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無不需要全力應付。 但她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有着嚴格的要求。 為了製作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早餐,她每天都要早起至少一個小時,有些食材還要提前一兩天准備。 除了這位媽媽,我自己對於好好吃飯的益處也是深有體會。 好好享受一頓美食,還會讓心情更充實舒暢,明顯提升工作效率。 少生病,自然醫療費用就會減少,有充足的錢買更健康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對自己每一天負責的人,才是對日子不將就的人,才能過上講究的生活。 好好吃飯,遠離垃圾食物,才是最好的惜命與養生。 圖丨仇英 明 遠離無用社交。作家李尚龍說: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 有用社交的根本意義所在,是能提供出自己的價值,和對方各取所需。 幾年前,有個久未聯系的老朋友找我借錢,我挺驚訝的。 因為這個朋友混另一個圈子已經很久了。 她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圍繞着因工作結識的那些非富即貴的朋友,大牌傍身,天南海北出遊,美酒美食相伴,總之很瀟灑。 混圈子需要資本,這位朋友雖然收入不菲,但為了趕上身邊人的步伐,她大部分工資都花在了置辦行頭和娛樂項目上,還背了不少卡債。 當有一天,家里傳來消息,父親生病,需要昂貴的進口藥治療時,她才發現自己急需資金周轉。 面對她的困境,那個本來跟她最熱絡的二代圈子,除了一個答應高息借她幾萬塊,其他人都玩起了視而不見,甚至不聲不響地消失了。 實在沒轍,她開始找以前的朋友求助。 後來,幫她渡過難關,甚至幫她父親聯繫住院的幾個人,還是我們這群知根知底的老朋友。 我從來不反對混圈子,但混錯的圈子,不如不混。 真正的社交,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社交,是一種價值交換,而不是強融到某個圈子,你自身有價值了,自然會有人願意認識你,這樣的社交圈子,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圈子。 社交,混圈子,結交人脈的本質,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可了你。 說句扎心的話,你自己沒有用,你的社交也就沒有用。 只有價值對等,才有禮尚往來。 每個人生命的長度和深度,主動權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里。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賬本,那麼懂得哪種生活方式對自己比較有價值,哪種方式不值得,才能避免走向一個越來越乏味無趣的人生。 廉價的快樂、垃圾食品、無效社交,該避免就避免,該遠離就早點遠離。 懂得管理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新華社

父母需要接受的真相 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在美國,為人父母比過去更費勁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種叫做「精細教育」( intensive parenting)的教育方式開始在美國中上層家庭中流行。 精細教育是一種「以孩子為中心、專家指導、情感投入、勞動密集、經濟昂貴」的育兒方式。 「精細教育」是由社會科學家 Sharon Hays 和 Annette Lareau 等人通過研究定義的。它源於人們對兒童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轉變。兒童被認為是脆弱和可塑造的——由他們的童年經歷塑造——這一想法得到了兒童發展研究的支持。 精細教育有以下三個最主要的特徵: 01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 從懷孕開始,母親就被告知要避免冷盤食物和咖啡,以免傷害嬰兒。 孩子出生後,安置嬰兒視訊監視器。 使用自製的嬰兒食品,選擇無糖的生日蛋糕,上幼兒音樂輔導課,堅持母乳餵養,向孩子們的手上噴灑消毒劑,並在孩子身上塗全天然防曬霜。 家長們會在孩子學校的食堂吃午飯來確保食物沒有問題,甚至在成年子女面試後給僱主打電話。 美國兒科學會提倡這樣一種觀點:父母應該不斷地關注和教育孩子,即使科學並沒有給出什麼是最好的清晰答案。 現在的父母被建議讓 1 歲以下的嬰兒和父母睡在同一間房內。而為了最大限度地學習,兒童電視節目最好由父母和兒童共同觀看。 02 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根據數據統計,當下美國外出工作的母親花在照看孩子上的時間和 70 年代的全職母親一樣多。 他們將自己的時間花在陪孩子讀書、做手工藝品、帶他們去上課、參加孩子的演奏和遊戲、協助孩子做作業等等。 如今,母親們平均每週花在這方面的時間接近 5 個小時,而在1975 年,這個數字是1小時45 分鍾,但她們擔心這還遠遠不夠。與過去相比,父母花在鍛鍊或社交上的休閒時間,大部分都變成花在孩子身上了。 03 投入大量金錢 「精細教育」方式除了要花費大量時間之外,大量的金錢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篇近期的論文中,Patrick Ishizuka 調查了 3642 名美國家長的養育方式。不同教育背景、收入和種族的父母都認為親自照看和選擇最昂貴的方式是最好的。 埃默里大學的社會學家...

董卿再度缺席春晚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01. 前段時間,董卿又上了熱搜,因為在公佈的春晚主持人陣容里,董卿再度缺席,而春晚直播開始到結束,董卿確實沒出現。 很多網友都說「好想董卿」,還有人笑稱,她在劉謙的魔術壺里。 想起去年,也是這個時候,連續十三年主持春晚的董卿沒有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很多人都說不習慣。 董卿的官博團隊做出回應時,是這樣說的: 「時間和精力有限,專注於想做的節目,會失去一些東西,就像過去十三年主持春晚,沒辦法回家過年一樣。」 這確實是光鮮背後的心酸,陪伴全國人民過完大年,陪伴董卿的,總是一盤速凍水餃。 可是如果角色互換一下,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因此就放棄這樣炙手可熱的位置,但董卿卻很冷靜理智地調整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像她曾說的: 「一個聰明的人不僅僅知道,他什麼時候上場,還要知道他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離開的時間,決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還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真的要為這句話彰顯的格局點贊。 進入舒適區不難,但是離開舒適區很難,主動跳脫舒適區更難; 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上場不難,但是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離開很難,能灑脫坦然地在該離開的時候離開,更難。 人都有懶惰,也都有欲望,但是董卿每次都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離開舞台赴美留學是這樣,創辦《朗讀者》是這樣,告別春晚舞台也是這樣。 這是從小根深蒂固的自律,也是飽讀詩書帶給她的力量,憑藉著這些,她不斷地刷新着自己的生活,也刷新了大家對她的認識。 過去兩年,董卿給人的印象不再僅僅停留在春晚和舞台,她讓大家看到了「美」更深層次的定義,也讓大家看到了「不糾纏」的人生,到底能有多精彩。 如今的她,不需要依附任何標簽,也不需要憑借任何舞台,她站在自己的C位,活出了自己的主場,這樣的格局,不得不讓人歎服。 02. 很喜歡董卿說的一句話: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如果回顧自己的生活,我們都很難說,自己從未糾纏過。 也許是糾纏於舊人舊事無法自拔,也許是糾纏於懶惰和懈怠得過且過,在很多個人生的抉擇路口,我們總是下意識地選擇那條看起來更好走的路。 我們總是容易糾纏於眼前的人和事,在猶豫和糾結中一點點耗盡了選擇的時間,也失去了原本可以變得更好的機會。 倒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總有些遺憾。 畢竟一輩子就這麼長,不求回望時無怨無悔,至少盡可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才對得起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覺得,很多當下看重的、放不下的,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就像個無足輕重的笑話。 因為時間在朝前走,我們也在不斷地更新着自己的生活和經歷,最重要的核心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就像董卿說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途,那麼當千帆閱盡後,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人生苦短,機會難得,我們都應該像董卿一樣,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在浮華世間也別忘了給自己的心修籬種菊,做個大格局的人,不糾纏,不懈怠,多做些真正想做的事,少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 03. 做公眾號這麼久了,經常會收到很多讀者的傾訴,有家長里短的閒事,也有婚戀嫁娶的瑣事,我發現很多人總是置身煩擾中,卻很難意識到自己正在糾纏中消耗自己的生命。 有時候,我們和更好的自己之間,其實就只隔着三個字:不糾纏。 舊人舊事也好,爛人爛事也罷,免不了都會遇到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被它們拖進去,還是可以及時抽身出來,不被其所累。 人活着,活得是心態,拼的是格局。 越是心態好的人,越不會把和不值得的東西糾纏,越是格局大的人,越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 有時間悲傷,不如把精力拿去感受美好,人生的萬千種可能,都得需要你主動跨出一步的。 記得看過一期《環球人物》采訪董卿的視頻,董卿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時間有限,要留給新鮮的東西。 就是這樣的,一生太短,糾纏不值。 當你成為更好的、格局更大的自己,那些從前讓你煩擾的人和事,自然就到了你腳下,因為你的眼界已經可以看到更開闊的世界。 你越優秀,生活就對你越溫柔,你的人生答卷,也才會書寫得更如你所願。 新的一年,願你像董卿一樣,不糾纏,不浪費,不遺憾,坦盪堅定地追尋自己的目標。 沒事多讀書,有空多賺錢。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短文學

真正的學霸,從不賣人設,他們骨子里低調,和靈魂深處的高貴

真正的學霸,從不需要賣人設,他們有骨子里的低調,和靈魂深處的高貴。 ——拆叔 作者:拆叔 大家好,我是拆叔,時隔一年,我們又見面了,大家開工大吉! 這幾天,娛樂圈v.s.學術圈鬧得沸沸揚揚,從大年初四到今天,主人公翟天臨已經「霸占」了整整四天的微博熱搜,拆叔今兒一看,微博上又沸騰了! 原來,他公開發表的《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遭到論文原作者黃立華的譴責,黃立華毫不留情面地說,自己十幾年前的文章被整段整段抄襲! 有網友專門去扒了扒,這篇整段整段抄襲得來的文章多少字呢? ——2783字。 重復字數多少呢? ——1125字。 重復率高達40.4%! 不少網友氣憤地說,您這是寫了幾篇初中作文啊? 1 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我想大家都清楚了。 娛樂圈學霸翟萌萌,因為在直播中磕磕巴巴問了句「什麼是知網」?被大傢伙兒扒了皮,接着,高考數學19分,論文抄襲的事情,也因此抖露了出來。 完整視頻在此↓↓↓ 大傢伙兒扒他的原因也很簡單:雖然翟天臨演技沒得說,可作為一名好好的演員,他特別喜歡賣人設。賣的什麼人設? ——「學霸」人設。 不信?看看他的微博就知道了。 「我是個讀書人」 熬夜讀書。 熬夜寫論文。 再加上前陣子,還被錄用為北京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妥妥地為自己賺到了娛樂圈「學霸」人設的流量。 可就是這麼一個「學霸」,卻不知道什麼是知網。 這讓那些日夜苦讀,透支了身體又禿了頭的碩士博士們,內心作何感想? 於是,這位春晚才拿着玫瑰金手銬,嚴打傳銷人員的制服警官,就這樣反被打了假。 不得不說,這稱得上豬年人設坍塌第一案了。 2 有人說,作為第一個在學術路上栽倒的娛樂圈明星,翟天臨慘就慘在,他偏偏在春節這個博士們比較閒的空檔,選了他們最能打的領域,他不遭殃誰遭殃? 畢竟大家都知道,在中國,能讀到博士的人本身就很少了,或者換句話來說,對博士的教育,代表着整個國家最先進的教育理念。 翟天臨身穿博士服拍照 也許有的博士是為了鍍鍍金拿個頭銜,但拆叔知道,在整個博士群體中,這樣的人雖然存在,但很少。 知乎上隨便搜一搜「讀博士有多苦」,能找到不少人的回答。 基本都集中在這個詞上:埋頭苦讀。 大部分博士,不是兢兢業業做實驗,就是勤勤懇懇泡圖書館,為了不辜負這大好的韶華和國家給他們的教育資源,他們徹夜苦讀,幾乎全年無休,將大好的青春奉獻給枯燥無味的知識。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給他們取了這麼個扎心的外號: ——禿頭精。 所以,在看到翟天臨一邊占據着大好的學習資源一邊拍戲,不好好潛心學術的同時還給自己立下「學霸」人設時,他們會氣得雙手顫抖,忍不住扒他一波。 因為他們知道,搞科研的人要嚴謹,要低調,要有真才實學。 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學霸不該是這個樣,中國博士圈的風氣也不該由娛樂明星來敗壞。 因為他們最清楚不過了,一個真正搞學術的人,究竟是什麼樣? 3 在翟天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有讀者問拆叔,還記得喻恩泰嗎? 對!就是那個因《武林外傳》大火,至今卻不溫不火的呂秀才。 2005年拍攝《武林外傳》時,喻恩泰只有28歲,正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在劇中,他扮演一位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秀才呂輕侯。 他萬萬沒想到,《武林外傳》一上映,居然爆了!呂秀才瞬間家喻戶曉。 有了這部劇加持,戲中其他演員一路風生水起,接戲接到手抖,拿錢拿到手軟。 唯有喻恩泰例外。他拒絕了所有的片約,說自己要復習考試。 就連別人提到《武林外傳》的火爆場面時,他也愧疚地說:「我是一個學術敗類,好好的學者不做,跑去演戲了……」 而這個自己口中的「學術敗類」呢?在2006年,順利考取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和導演藝術研究方向的博士生。 總成績排名第一。 實際上,喻恩泰的學霸模式,早在他還是個本科生的時候就開啟了。 1995年就讀上海戲劇學院後,本科四年,他年年都獲得學院獎學金。 畢業後,喻恩泰在新成立的澳門衛星電視旅遊台節目部,策劃、編導、主持多檔綜藝節目,開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閃光燈下的喻恩泰,在主持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不足,乾脆放棄工作,報考了母校主持人方向的研究生。 不少人都說,有個好好的工作,還考什麼研究生? 可喻恩泰從不把這些話放在心上,不僅順利考上了,在當年報考的所有考生中,他的總分居全院榜首。 學生時代的喻恩泰 背後的堅持和努力,不用我說,考過研的人都猜得到。 接着, 學霸一路突飛猛進,2002年,又獲得了牛津大學全額獎學金,作為交換學生赴該校學習莎士比亞戲劇。 讀書這些年,雖說沒在科研上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項目,但至少喻恩泰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博士最基本的行為操守。 4 讀書如此,拍戲就不用說了。 讀博期間,為了演好話劇《暗戀桃花源》,喻恩泰花了整整4年時間打磨。 最終,他飾演的漁夫老陶,成了內地版p.k.港台版中,唯一的獲勝亮點。 到了《火鍋英雄》中,他一改他往日斯文形象,轉而嘗試略顯臃腫的身型。沒想到,一上線就得到無數影迷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的超高點擊。 不少人都說,不打字幕都不知道是喻恩泰演的。 入行幾十年,他不用精心賣人設,也不必刻意賺流量,光是踏踏實實讀書與演戲,就讓他獲得了超高的娛樂圈地位。 雖然至今不溫不火,粉絲也不多,但不少人都稱他為:真正的高學歷明星! 前陣子的《聲臨其境》現場上配音《哈姆雷特》著名對白「To be or not to be」時,他全程脫稿,標準的英式英語和充滿爆發力的聲音震驚了現場所有人。 要知道,這是所有莎士比亞男性獨白中最難的片斷。他一氣呵成的表演,惹得張國立、王剛和張鐵林老師,都忍不住為他打call。 完整視頻在此↓↓↓ 配音小嶽嶽這段時,更是聲情並茂,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台上的喻恩泰邊跑邊哭,眼睛都紅腫了。 專業素養、表演技巧可見一斑。 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不着痕跡地收了一波又一波粉絲。 在翟天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有好事者在知網上扒了扒喻恩泰,結果發現,人家的「學霸」名號,才真正當之無愧。 可學霸業余時間都幹嘛呢? 翻開他的微博,喻恩泰的隨筆和小詩撲面而來。 從這些文字里,我們看到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秀才哥哥。 你們看,真正的學霸,從不需要賣人設博關注,也不需要發微博炫耀自己熬夜苦讀,就連被扒出的論文,也都是滿屏的溢美之詞。 雖說到現在,提到「喻恩泰」這個名字,不少人都會無奈地搖搖頭說不認識。是啊,為了好好讀書,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學位,喻恩泰放棄了不少流量。 甚至現在大家一提到他,所想到的也只是「呂秀才」。 但在拆叔眼里,正是因為他這種踏實進取的精神,和懂得取捨的態度,為他贏得了超高的人氣和始終不離不棄的高質量粉絲。 畢竟,在物慾橫流的演藝圈,一個踏踏實實的務實者,可比一個鍍了金注了水的博士後光環,要可敬多了! 而真正有實力的人,也一定能被大家看到!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世界華人週刊

澳維州擴大學生發聲權 允許學生參與制定課程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近日,因課業壓力繁重,澳大利亞維州學生代表委員會(VSRC)要求參與課程制定。對此,維州教育廳長梅里諾回應稱,要求教育監管機構進行改革,允許學生和新近畢業生代表參與課程制定等工作,以擴大學生發言權。 維州學生可參與課程制定 據報導,為回應學生呼聲,維州課程評估機構(VCAA)將吸收學生代表參與工作,並成立獨立咨詢小組。課程咨詢小組負責向課程機構提供建議,提出學科需要使用的教材,包括高考英語及文學課。 新模式的具體細節仍在決議中,尚未明確如何組織學生及畢業生參與課程機構和咨詢小組的工作,以及如何挑選學生代表。 迪肯大學教育專家梅耶斯也支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程制定中,因為學生代表更瞭解什麼樣的教材內容能吸引同齡人。 改革獲政府及學生認可 舉報導,Upway高中12年級學生吉勒特是VSRC的一名成員,她表示這次改革具有進步意義,也顯示出維州教育機構認真對待學生的需求。她說:「我們認為政府在做出對學生有影響的決定前,應該讓我們也參與其中。我們擁有最直接的教育經歷,我們的視野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吉勒特還表示:「被選出的學生及畢業生代表將繼續和維州學生保持密切聯系,並和他們分享想法,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觀點具有代表性。」 維州學校促學生發聲 除此之外,許多維州學校已經採納了「學生發聲」概念,向學生調查教學質量,咨詢學生在校服改革方面的意見,以及成立學生代表組織等。 此外,學校採取的其他舉措還有讓學生參與招聘並面試新教師,教師開設新的專業學習項目由學生決定,以及學生參與新學校的設計工作等。 據瞭解,從2018年開始,維州政府推動了「學生發聲」概念的進一步實踐,強制要求學生被選入高中校委會,並賦予他們充分的投票權利。這意味着學生代表可以參與招聘新校長以及通過學校預算的工作中。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新聞網

「翟天臨事件」帶火的這個真問題,仍需關注

「中國知網」 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絕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它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從本科階段開始,知網就幾乎是學生檢索、下載學術資源的唯一正規渠道。近日,演員翟天臨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這在網上掀起了一番熱議。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然而,最近知網自己卻也因為其收費模式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幾天前,江蘇蘇州姑蘇法院判處了一起案件,最後判定知網設置的最低充值額限制規定是無效的。而對於長期訂閱的高校用戶來說,知網此前也曾因為漲價,多次被高校抵制。知網的收費模式究竟有沒有問題?存在哪些問題?是誰給了知網漲價的底氣?這門有關學術的生意是否合法合情合理呢? 全文下載量達20億篇次/年 保持着60%左右的毛利率 知網官網資料顯示,知網帶有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於1999年6月,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目前知網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 中國知網董事長王明亮去年年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知網)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給全國的科研人員提供全面、系統、及時的(信息)情報服務。這些內容集中了全國學者,甚至是全世界學者的智慧。 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知網擁有機構用戶2萬多家,個人注冊用戶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達20億篇次/年,網站同時在線用戶超過15萬人。想要閱覽和獲得知網內容並不是免費的。但由於其在學術資源上「大而全」的優勢,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是知網的客戶。 根據清華同方披露的消息,知網一直保持着60%左右的毛利率,而這也與其極高的市場占有率有關。 知網憑借高市場份額漲價 很多學校只能被迫接受 有說法稱,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和全文下載來自於知網。由於知網在文獻檢索領域占據很高的市場份額,對於知網提出的漲價要求,不少學校最終只能被迫接受。但這並不意味着高校沒有怨言,近年來,也已發生數起高校因不滿知網漲價而暫停續訂的新聞,其中不乏北京大學等知名院校。 知網憑借高市場占有率而漲價是否涉嫌壟斷?北京一家律所的律師趙占領分析稱,這種行為是否涉及壟斷,還有待相關機構的認定:「作為我們公眾和高校來講,確實在事實上缺少議價的空間,因為畢竟中國知網在文獻檢索領域的市場份額非常高,文獻內容非常全,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否涉嫌壟斷,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做認定。也就是說,知網到底在什麼樣的一個相關市場上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然後認定其有市場支配地位,才會涉及到漲價是否有正當的理由這一問題。」 下載7元卻要最低充值50元 法院認定知網侵犯消費者權益 是否涉嫌壟斷還需要認定。但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突破知網收費高這一問題還有其它的突破口。比如,知網的收費模式就存在爭議。2018年5月,蘇州大學法學院學生小劉在中國知網下載名為《中藥》的文獻時,網頁提示需要付費七元,他點擊購買按鈕後彈出一個充值頁面,雖有多種充值方式,但都設置了最低充值金額50元這一條件。充值50元購買文獻後,小劉卻發現余額無法退還,於是將知網告上法庭。 江蘇蘇州姑蘇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 翁迎曉: 中國知網認為他們在對於充值的方式上已經設立了階梯式的充值規定,已經符合了用戶的多樣化需求,他們實行已經有很多年了,也沒有用戶提出異議。 不過,這並非知網收費合理的理由。法院最終認定,知網設置的的最低充值規定以及退款要收手續費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應認定無效。 法院判決之後,目前中國知網已對現有充值方式進行了補充,設置了最低0.5元的短信充值方式。 翁迎曉法官:「因為社會上還有很多商家也有這種最低充值限制,可能金額大小不等,但是這個方式本身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所以我們想用這個案子來告誡一下社會上的其他商家,希望這個判決起到一個規范指引的作用。」 另外,很多網友也質疑,自己的文章被收錄之後,用戶下載需要向知網付費,但知網並沒有向論文的作者付費。 目前,知網並沒有回應社會上有關其毛利率高的問題。但作為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知網到底該如何收費、是否涉嫌壟斷,這一問題值得各方討論。如「翟天臨事件」已經基本水落石出,知網的問題也希望能有答案。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2019最全天象觀測清單請查收這些日子適合仰望天空

最近,看完《流浪地球》,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 地球流浪去了,那月球去哪了? 在原著里,有一個細節: 因為不能帶着月球一起走, 又擔心地球加速的時候和它相撞, 就在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 把它推離地球軌道。 不少網友「眼淚汪汪」表示: 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月球了呢? 擔心之餘,讓小新來告訴你, 現實中的月球今年都在忙什麼? 這個元宵節, 讓我們先來擁抱一下「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三連發,元宵節最佳 近年來,「超級月亮」的話題越來越常見,每次出現,都能引起人們極大的熱情。而就在2019年,「超級月亮」將連續三次登上天幕,時間分別是1月21日、2月19日、3月21日。這回可以一次看個夠了! 「超級月亮」 資料圖。 紫金山天文台專家介紹,今年的三次「超級月亮」發生時,月球都很接近近地點。1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13:16,地月距離約為357300公里;2月19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23:54,地月距離約為356900公里;3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9:43,地月距離約為360700公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2月19日當天,恰逢元宵佳節。當天,月亮將移動至近地點附近,因與地球距離達到一年中「最近」,這一天月亮也從視覺上達到了「至亮時刻」和「最大時分」。 元宵佳節當天,一輪大大的元宵明月升上天空,璀璨又浪漫。豬年元宵節「巧遇」「超級月亮」,為今年的賞月增加了看點,平添了無限情趣。 專家稱,元宵佳節恰逢「超級月亮」卻並不多見。今年2月19日的滿月,也是今年12次滿月中視直徑最大的1次,是2019年的「最大滿月」。 資料圖:「超級月亮」現身天宇。 韋亮 攝 所以,元宵節當天,只要天氣情況允許,中國各地均可目睹到「超級月亮」。專家提醒,夜間氣溫低,大家在戶外賞月、拍照時務必注意保暖。 2019元宵節「超級月亮」最佳觀測時間:23時54分左右 什麼是「超級月亮」? 「超級月亮」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天文現象,在天文學上的准確稱謂是「近點朔望月」。 專家表示,其實「超級月亮」一詞是個新興詞匯,被提出也不過才幾十年。它指的是發生滿月時,月球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 滿月照片。資料圖 李建基 攝 由於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非標準橢圓狀,地球與月球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里,近地點距離小於36萬公里,遠地點距離超過40萬公里,因此發生在近地點時的滿月要比發生在遠地點時的滿月看上去大14%左右,變亮30%左右。 專家稱,「超級月亮」其實一點也不神秘,不奇怪,屬於正常的天象,一年中總會或多或少出現幾次。 盤點:2019年有哪些天象值得期待? 除了「超級月亮」,今年還有哪些天象值得期待呢?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 2月18日 金星合土星 推薦指數:★★☆☆☆ 在中國古代,人們稱金星為「太白」、「太白金星」。早晨看見它,人們稱之為「啟明星」,黃昏看見它,人們稱之為「長庚星」。土星則是夜空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光環很寬但很薄,被譽為「指環王」。 在2月18日,即元宵節前夜,金星與土星將在天幕「相會」。如果天氣晴好,中國各地均可目睹到金星和土星在東南方天空「星星相吸」的美好畫面,成為「超級元宵月」的小前奏。 2月27日 水星東大距 推薦指數:★★★☆☆ 觀測水星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要在大距期間,水星的赤緯最好還能比太陽高,且需要趕上透明度很好的晴天。 2月27日的東大距是2019年的首次大距。專家表示,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來說,2019年水星的6次大距中,有4次的觀測條件較好,其中就包括2月27日的這次。屆時,如果天氣晴好,大氣透明度好的話,大家可以嘗試在黃昏時西南方低空中尋覓水星的身影。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4月20日,德國費馬恩島,天琴座流星雨劃過天空。 4月23日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 推薦指數:★★☆☆☆ 四月天琴座流星雨的特點就是活躍期和極大時間都不穩定,大家可以在22日至24日之間的兩個夜晚對該流星雨進行監測。今年的四月天琴座流星雨極大值當日為農歷三月十九,整個觀測過程都會有月光影響。 推薦指數:★★★☆☆ 寶瓶座η流星雨的規摸屬於中上。 日全食資料圖。 7月2日 日全食 推薦指數:★★☆☆☆ 2019年夏季,月球將完全遮住太陽,形成日全食。不過,只有跑到南半球,你才能一睹奇觀。智利和阿根廷是最佳地點。 資料圖:8月8日凌晨,山西太原夜空上演月偏食天象。此次月偏食大約在1時20分出現初虧,約在2時20分進入食甚,約3時20分復圓。(多重曝光)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7月17日 月偏食 推薦指數:★★★★☆ 日偏食並不像日全食那樣引人注目,但同樣值得期待。屆時,地球的橙紅色影子將掠過月球,遮住月球的半邊臉。非洲、西亞、印度洋地區都能觀賞到這一奇觀。 資料圖:8月1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可魯克湖邊,一顆英仙座的火流星劃過天際。 羅弘揚 攝 8月13日 英仙座流星雨 推薦指數:★★☆☆☆ 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主要流星群之一。但由於這一次的峰值正值滿月,觀測條件不佳。 資料圖:2016年5月9日,世界各地民眾觀看水星凌日。9日19時12分左右,本世紀第三次「水星凌日」天像在天穹如約上演。由於日落時間較晚,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的天文愛好者觀測到了凌日的開始階段,目睹到了水星如一顆小黑痣從太陽「臉上」緩慢爬過的罕見景象。 11月11日:水星凌日 推薦指數:★★☆☆☆ 水星個頭小,距太陽近,通常情況下很難觀察到。2019年11月11日,水星將上演凌日奇觀。水星的凌日意味着它將穿過太陽表面,擋住射向地球的光線。水星凌日較為罕見,上兩次是在2016年和2006年。請記住,一定要佩戴防護鏡。 11月18日 獅子座流星雨 推薦指數:★★★☆☆ 獅子座流星雨是最受人們關注的流星雨之一,回歸週期為33年,有着「流星雨之王」稱號。 11月24日 木星合金星 推薦指數:★☆☆☆☆ 17時52分,木星合金星,兩者相距僅1.4度,木星1.9等,金星-3.9等,傍晚可見兩星相映於西方低空位人馬座附近。 資料圖:2018年12月14日凌晨,在青海省大柴旦烏素特(水上)雅丹地質公園內,200餘顆流星劃過夜空,上演了一場絕美雙子座流星雨。據天文專家介紹,雙子座流星雨來自編號3200Phaeton的石質小行星,也是最年輕的流星雨之一,直到1862年才被人們注意。而作為每年最值得期待的流星雨之一,雙子座流星雨也在14日凌晨迎來了極大。(手機拍攝)王俊峰 攝 12月13日至14日 雙子座流星雨 推薦指數:★★★☆☆ 達到峰值時,雙子座流星雨每分鍾便會出現數顆流星,因此也被稱之為「流星雨之王」。這一次的雙子座流星雨在接近滿月時登場,觀測條件不佳。 12月26日 日環食 推薦指數:★★★★☆ 如果月球在最小月相期間遮住太陽,便會形成日環食。亞洲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西北部、東非部分地區和東歐將能觀賞到此次日環食。 快想想, 你要和誰去看? 約起來吧! 小新推薦 淚目!八旬老兵患病失憶,唯一沒忘的是昔日戰友 小情侶情人節放火燒家還蹲馬路上求殉情,原因竟是…… 健身焗油做美容,你我活得還沒這群「貴妃雞」精緻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新聞社微信公眾號
作業克星走紅網絡 發明者:原本是為藝術家設計

作業”克星”走紅網絡 發明者 原本是為藝術家設計

(原標題:作業「克星」寫字機器人火了 發明者:「原本是為藝術家設計 沒想到被用於抄作業」) 近日,有媒體報導初三女生用壓歲錢網購「寫字機器人」幫自己抄寫寒假作業,因為兩天時間抄完作業還沒有錯別字,被母親發現了端倪。隨後,記者在網購平台找到了這種「抄寫」神器,但它在學生中的普及度並不高,網購平台店家銷量也不過寥寥數台。 然而,這樣一台機器還是引發網友猜疑:「它的發明者受了多少寒假作業的苦?」 2月1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找到了寫字機器人發明者之一的謝先生,他甚至不知道有學生會拿這個發明去抄作業。「之前發明這個專利主要是給藝術家使用的,幫助他們完成一些初稿。」他解釋說,以前接觸過很多畫家團隊,從構思到初稿再到創作,是一個很繁復的過程,有了這台機器,可以輔助他們完成一些初級階段的內容。 發明寫字機器人 原本為藝術家設計 2月17日,當看到記者發來的信息時,謝先生一頭霧水,他甚至都沒有注意到有學生會把這個發明運用到寒假作業上。「雖然我也不認可這種機械式的抄作業,但這個發明並不是給學生設計的。」謝先生今年38歲,學習計算機和機械專業,如今在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工作,發明這項專利最初還是給藝術家設計的,寫字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還有繪圖的功能」。 「這種機器拆卸和組裝都比較方便,在電腦里完成編程就能使用。」謝先生表示,在生活中他們也遇到過很多畫家團隊,完成一幅作品週期很長,當時萌生這個想法就是為了幫助他們完成一些初稿內容。 「比如看到佈局不錯,就可以繼續進行下一步工作。」謝先生說,除了網上流傳的機器,他們還有長達3米到5米的大機型。 申請發明專利 適用於重復性較高的工作場合 在發明專利查詢的相關網站上可以查詢到,謝先生公司發明的專利不僅有十字型書寫繪圖機器人,還有一種高精度智能寫字機器人,從網上售賣的寫字機器人外觀上來看,樣式與十字型書寫繪圖機器人相仿。 這項發明的申請時間為2016年10月26日,在此之前也有一些用於玩具、教具、繪圖等方面的其他發明。 而這種十字型書寫繪圖機器人,在左側底座和右側底座之間安裝有橫向光桿,在橫向光桿上活動安裝有運動中樞,運動中樞上安裝有與橫向光桿垂直的縱向光桿,左側電機和右側電機能驅動筆架模組、運動中樞及縱向光桿在橫向光桿上作X軸運動,或者驅動筆架模組和縱向光桿相對運動中樞作Y軸運動。 這個發明通過控制模組能自動控制筆架模組,作X軸運動或Y軸運動,夾持在筆架模組上的筆可以代替人進行書寫或畫畫,具有結構緊湊、性能可靠、動作靈敏、運動位移精度高、壽命長等優點,適用於重復性較高的工作場合。 網上銷售並不火爆 國外也有同類產品 雖然經過網絡報導後,寫字機器人火了一把,但通過網購平台搜索就不難發現,這些機器的下單量並不多,在一些店舖只有兩三個售出記錄。其實,這種機器並不新鮮,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報導過這種可以寫字的機器。 而通過查詢資料也不難看到,更早一代的寫字機器人還是靠發條來驅動,一台名叫The Writer的寫字機器人,在6000個零部件的精密運轉下,可以書寫40個字母長度的句子和詞語,並且通過設定程序,能夠自由組合字母順序,書寫任何文章段落,就像一個可以編程的早期電腦,這個機器出自240年前瑞士鍾表匠之手。 而國內的寫字機器人火爆,其實還是因為它在寒假作業上的「突出貢獻」。有網友表示,後悔當年沒有這樣的產品可以應用,也有網友表示「拍手稱快」,再也不用擔心老師罰抄作業了。不過,這樣的設計發明還是引發了很多家長的擔憂,「以後哪個孩子還認真做作業」。不過,謝先生對於這些擔憂倒不苟同,「我們就好比只生產菜刀,但怎麼用是使用者來決定」。他倒認為,這些孩子還是善於利用科技,說不定能激發他們對AR的興趣,至於寒假作業的意義,則不應該用老眼光來看待。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成都商報

擺拍文明行為、寫華容道步驟……家長吐槽被奇葩作業「完虐」

這個寒假,鄭先生家的幾次晚飯很有「儀式感」:每次開飯前鄭先生就會准備好攝像機,然後兒子認真地從鍋里盛飯,邊盛飯邊說:「奶奶,我幫您盛飯。」鄭先生一邊指導一邊錄下全過程。 這並不是鄭先生家吃飯時的正常狀態,他們全家都在配合着幫兒子完成寒假作業。鄭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今年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拍文明事」「講文明事」「寫文明事」。要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身邊的文明行為,並且最終用小報的形式呈現。 「這項作業的初衷是好的。」鄭先生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明行為都是悄然無聲中進行的,不是刻意而為。這樣當成作業一佈置,就好像文明行為是可以擺樣子似的,太形式化了。鄭先生的兒子比較內向,平時也經常給奶奶盛飯,但是面對鏡頭,還要邊盛飯邊特意跟奶奶說話,總是做不出來,只好一遍遍演練。「這麼一弄,孩子只覺得好玩兒,當成遊戲了,作業的初衷反而被淡化了。」鄭先生說。 為孩子的作業而煩惱的絕不僅是鄭先生一位。 王先生這兩天迅速網購了華容道等小時候玩過的玩具。「這是買給兒子的,也是買給自己的。」王先生說。 「華容道」遊戲 王先生的兒子天天,現在上小學二年級。王先生平時輔導天天寫作業,雖然偶有不順,但是基本上還沒有遇到過太大的難題,但是前兩天的一道數學題真讓王先生花了不少時間。題目是一個平面的「華容道」,給孩子的任務是:寫出用幾個步驟才能把其中「曹操」移出來。 天天從來沒有玩過華容道,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而王先生也是多年未碰過這些兒時的玩具,最初也有些蒙,再加上完全在紙上演練所帶來的不便,王先生表示:晚上給兒子輔導功課比白天上班還讓人崩潰。想來想去,王先生乾脆上淘寶購買了華容道、七巧板、魯班鎖等益智玩具。「這些遊戲開發智力其實挺好,就是怕孩子做不出來,老師又要求必須有答案,就要家長幫忙。這不是給每天下班回來筋疲力盡的家長出難題嗎!」 隨着家長對孩子教育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家長與孩子成長之間的矛盾、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其中,「輔導孩子寫作業」幾乎成了家長吐槽的最大「槽點」,甚至有家長被氣成了「心梗」。 而現在正值孩子與家長「密切接觸」的寒假,作業,無疑也成為影響親子關系的最常見導火索,不少人這樣描述: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雖然,因輔導孩子作業而進了醫院的故事僅是個別,但是,家長在朋友圈里抱怨自己被「奇葩」作業「完虐」的事情卻是在「家有學生娃」的千家萬戶中實實在在地發生着。 是學校的作業越來越「奇葩」了?還是家長反應過度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家長、一線教師還有專家,試圖分析「奇葩」作業的前因後果,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一: 題目在創新,答案還在奔向創新的路上 幾乎所有給孩子輔導過作業的家長都認同,現在的作業跟自己小時候很不一樣了,形式更加靈活了、難度也越來越大了,「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少之又少。 確實,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在作業上表現為更加注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很多作業題都會以實驗、項目、小報等形式完成,即使是書面作業,也更傾向於把題目融入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中。 所以,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成了很多家長下班之後的「必修課」。不過,真正讓家長們「崩潰」的還不是輔導本身,而是在被不斷創新的作業形式一遍遍「洗腦」之後,他們驟然發現那個名為「標準答案」的「緊箍咒」仍然在大行其道。 陸文的兒子陸路正在南方某一城市讀小學三年級。 陸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采訪時回憶到,一天兒子拿回來一份滿是「紅叉子」的語文作業,作業中有一小段描寫石榴花的文字:嫩綠的葉子、火紅的石榴花,最後一句把石榴花比喻成了「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喇叭,正鼓着勁兒在吹呢」。 題目主要圍繞這個比喻句展開,讓孩子回答「寫出了石榴花的什麼特徵?」陸路在答題區填上了「形狀」。 陸路的這個答案被劃上一個紅叉子,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是: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 「為什麼把石榴花比喻成小喇叭只能回答『描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與活潑』而不能是別的。我兒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也有他的道理,也不至於是錯的呀!」陸文說。 「現在很多學校是想創新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但是作業有了創新的出發點後卻遭遇了老師的標準化思維。 題目已經創新了,答案似乎還奔跑在通往創新的路上。為什麼? 「其實學校也希望出一些開放性的、沒有標準化的題目,但是考試怎麼辦?」熊丙奇說,現在的基礎教育的改革,無論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作業的改革,都面臨着「不管怎麼改,最終都面臨標準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和家長的矛盾、老師和學生的矛盾就產生了。 上海的王女士也正為此煩惱。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上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時的一次語文作業是這樣的,讓孩子按照例題的形式仿寫句子。例題是:「開心 非常開心 我感到非常開心」。陽陽跟爸爸討論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開心,很開心,我感到很開心。」 「兒子那天的作業我也看了,覺得『很』和『非常』都是形容程度的,應該不會有錯。」王女士說。 沒想到王女士和丈夫都認為正確的答案,老師也給了「紅叉子」,原因是必須用「非常」來組句子。「不是要培養小朋友的創造力嗎?題目又沒有要求必須保留『非常』來組句子,為什麼不能有更多的思路?」王女士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繼續輔導。 那麼不輔導行不行呢? 「當然不行!」天津家長胡女士說,老師開家長會的時候已經明確告訴家長了:一年級成績好壞,完全在於家長的努力程度。「而且,老師會讓得了100分的小朋友舉着卷子站在講台上拍照,照片發到群里,哪個家長能淡定?」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二: 創新性來了,科學性還在路上 除了部分老師還習慣性地對「標準答案」情有獨鍾,那些已經有了創新外衣的作業,本身也還缺少足夠的科學性。 王女士還記得一道數學題,題目是讓學生在一排動物中找出「有四條腿的小動物」和「有兩條腿的小動物」。 作業給出了8隻小動物的圖片,「圖上畫的很多隻動物都是完全擬人化的兩條腿站立的,比如猴子,再比如兔子,是看起來像『洋娃娃』一樣坐在地上,還畫出了兩只『手』,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有些蒙圈。」王女士說,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會去調動自己大腦中的常識去回答問題,有的就會在圖片中數。結果不少孩子出了錯。 王女士的兒子陽陽則更加「與眾不同」,他只給7隻動物做了歸類,還有一隻天鵝他既沒有歸入「四條腿的小動物」中也沒有歸入「兩條腿的小動物」中。「因為圖上畫的天鵝正在水面上游泳,兩條腿全部在水下看不見了,所以,我兒子認為這只動物無法進行歸類」。 陽陽的答案自然不符合「標準答案」。 「我相信老師絕不會是有意為難孩子」,王女士說,不過出題人在出題的時候考慮得並不夠嚴謹,至少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看問題的視角會與成年人不同,他們有時候會「腦洞大開」。 「教育創新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創新過程中是否對科學性進行了充分論證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熊丙奇說。 顯然,作業的設計在科學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奇葩作業特別多原因之三: 還有一大波「偽創新」也上路了 還有一些作業之所以「奇葩」,是因為它們完全就是「偽」創新。 很多小學生都完成過「保護雞蛋」的作業,也有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在西方萬聖節前後做過南瓜燈,甚至有媒體報導,那一兩天的菜市場上會出現「一瓜難求」的情況。 為什麼說這些作業是「偽創新」?並不是「保護雞蛋」、讓孩子動手做南瓜燈不是好創意,而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走過場、走形式,讓本來挺好的創新流於形式。 北京的劉丹有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有一次,老師留的作業是讓孩子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做一個手工作品第二天帶到學校,「我覺得這個作業本來挺好的,讓孩子形成環保意識,但是,誰家里當時正好有足夠的廢舊物品?又正好有很好的創意馬上能形成作品?」劉先生說,所以,那天他們去超市買了一箱易拉罐飲料,發動全家「解決」完這些飲料之後,用這些「新鮮出爐」的「廢舊物品」幫女兒完成手工作業。 「其實,就算家里真的有廢舊物品,孩子也不同意用『廢物』做作業。」劉先生說,因為孩子會覺得「拿不出手」。 為什麼按照老師「要求」完成的作業,會「拿不出手」呢? 其實,老師在評判作業的時候真的不會看孩子在廢物利用上動了多少腦子,迸發了多少創意。受到表揚的往往是那些「漂亮」「精緻」的作品。「這些作業就是打着『研究性』旗號的家長才藝大比拚。」已經有了多次類似作業經歷的劉丹這樣總結。 面對家長的吐槽,很多教師表示委屈。他們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有的家長並不能真正理解作業的初衷就急於吐槽。北京某小學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語文老師介紹,她曾經讓學生根據《畫楊桃》這個故事,說說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這道題的標準答案是:多角度看待問題的道理。而班上有個孩子的答案是「不要貪財,要為別人着想」「我沒有給這個孩子判『對』,因為基於給定的材料和條件從段落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指出主要的、核心的問題,應該總有最佳指向的答案。」 有不少教育研究者指出,無論是課堂上的提問還是課後的作業,其實都帶有明確的訓練目的,比如有不少家長吐槽「數學題為什麼非得每個步驟都要寫、低年級的漢字書寫為什麼一定要求不能出格」,其實背後都是有「訓練孩子嚴謹思維」的目的。 就像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朱傳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電話采訪時所說的那樣:「作業也好,上課回答問題也好,都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思維,對於那些多角度思維的問題,任何一個角度的問題都有成立的條件,才會有相應的結論」,「奇葩」作業問題也是如此,要對老師、孩子、家長三方的問題都有充分的理解,「否則三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會自說自話了」。 不過,教育的問題無法等待。就在成人們還在爭論作業是否「奇葩」時,很多孩子學「聰明」了。 北京初一學生家長黃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以前有個習慣,做完作業後總願意跟家長討論討論,但是最近這個習慣不見了,前兩天黃女士發現女兒寫寒假作業時,一邊做一邊去後面對答案。便對孩子說,如果有不確定的可以一起討論一下,結果孩子回答:「跟你討論的又不是標準答案,浪費那時間幹什麼,還不如對着標準答案再去往回推。」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青年報